查文庫>會議講話> 在全縣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範文

在全縣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

在全縣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範文

同志們:

  經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召開這次全縣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落實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和縣xx屆人大五次會議精神,回顧“十一五”時期農村經濟工作,客觀分析當前農村發展形勢,安排部署2011年農村經濟工作任務,統一思想,強化措施,全面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講三個方面問題。

  一、“十一五”時期農村經濟工作回顧

  五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基礎在農業”的功能定位,全力推進“全國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縣”建設,堅持適應高效農業發展方向,突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頻發的雙重衝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我縣被評為“中國(通榆)特色食品暨綠色農畜產品基地縣”。2011年,全縣農業總收入實現2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49元,分別是XX年的2倍和2.5倍。

  ——適應高效農業成效顯著。以發展適應高效農業為方向,全面最佳化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大幅增收。採取典型引路、專案支援、資金傾斜等辦法,辣椒、美葵、棉花、甜玉米等適應高效作物面積不斷擴大,2011年發展到180萬畝。以良種良法推廣為重點,以科技示範和培訓為手段,加快了新品種引進和新技術推廣步伐,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明顯提高,葵花、蓖麻雜交種及其他常規作物良種得到普遍應用,葵花套種、地膜植椒、植棉、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得以迅速推廣。

  ——水利水產工作取得新突破。以節水農業為方向,加快水源工程建設,成為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高效節水示範縣和牧區水利示範縣。投入資金2.1億元,新打抗旱井12500眼,新增穩產高效基本農田25萬畝。加大膜下滴灌等新型灌溉方式推廣力度,建設節水示範區44萬畝,節水灌溉工作得到國家和省的獎勵。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防汛抗旱體系建設取得新進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完成了水利專案滯水、引水、節水、民生、生態等五個方面七個規劃和可研的編制申報工作,構建起水利發展的新格局。積極推進依託哈達山水利樞紐為縣城供水工程,進入國家立項階段。制定了水產養殖、漁業生態修復等規劃,實施了省級水產示範專案,建立了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區,開展了漁業增殖放流、漁民科技培訓等活動。加強漁業行政執法,漁業逐步走上獨立產業的發展地位。

  ——牧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以發展舍飼牧業為方向,加快轉變飼養方式,實施了“加快牧業發展三年攻堅戰”,新建、改造精品牧業小區180個,全面加強防疫、良種繁育等工作,畜禽數量、質量明顯提高。2011年,全縣牧業總產值實現12.3億元,牧業人均純收入達到1650元,比XX年分別增長132%和106%。

  ——勞務輸出方式實現重大轉變。加強輸出培訓和創業扶持,強化基地建設和有組織輸出,勞動力轉移方式由單純的體能型輸出向技能型輸出轉變,由單純的外埠輸出向縣內靈活就業轉變,由輸出勞務向返鄉創業轉變,平均每年轉移勞動力8萬人(次),勞務收入年均2億元,勞務經濟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堅持產業化方向,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發展省、市、縣三級龍頭企業29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濟組織150個,認證綠色、有機、無公害品牌109個,基地面積達到139萬畝。1234567

  在全縣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農機化水平大幅提升。積極爭取上級支援,認真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投入發展資金2.1億元,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78萬千瓦。組建大型農機合作社5個,實施了玉米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專案,實現農機、機具全面換代升級,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4萬畝,全面開展秋季深松整地,極大提高了耕作技術水平,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50%以上,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全省玉米機械收穫、保護性耕作等現場會在我縣召開。

  ——生態建設全面加強。啟動實施“三年綠化六十萬,打造治荒第一縣”造林綠化活動,實施了林、草、葦、水等生態工程,累計完成造林60.5萬畝,治理草原20萬畝,恢復葦田10萬畝、恢復溼地35萬畝,有效遏制和打擊違法開墾,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面積128萬畝。實現了我縣連續32年無重大森林和草原火災目標。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建設新農村的有利契機,積極爭取支援,投入資金6.5億元,扶持48個試點村,形成了主導產業,改善了村容村貌,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克服諸多困難,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562處,解決了16.9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泥草房24197戶,農民住房條件極大改善。深入推進小城鎮建設,興隆山、瞻榆等鄉鎮面貌明顯改觀,吸納就業、集聚人口能力顯著增強。新建“村村通”公路1111公里,通達行政村164個,通達自然屯288個,群眾出行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完成了全縣16所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新建、改建工程,完成了農村敬老院向農村福利服務中心的轉變。農村救助、優撫、低保等工作成效顯著,教育、衛生、計生、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普及,參合率平均達90%以上。加快建設文化站、農家大院、農家書屋等設施,豐富了農村文化活動。透過開展“雙學雙比”活動,廣大農村婦女自立自強、創業致富的意識明顯增強。

  ——扶貧開發取得新進步。堅持整村推進,積極開展產業化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加快農業綜合開發步伐,實施了“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以工代賑、科技扶貧、互助扶貧、扶貧貸款貼息等專案,五年共投入扶貧開發資金2.3億元,使76個村、5.5萬群眾脫貧。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省扶貧辦在我縣召開了全省現場會。我縣扶貧工作得到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充分肯定,走在全省前列。

  ——農村社會保持穩定。強化農村信訪排查,實行領導包案制度,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化解了多起衝突。在全縣172個行政村都建立了人民調解組織,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的`人民調解組織網路,成功化解矛盾糾紛992件。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開展了種植、養殖業政策保險,農民實實在在體會到了黨的政策溫暖。實施水管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向海水庫職工實現參保,成立了向海漁場,改革平穩有序、圓滿結束。克服重重困難,將農口財政全額撥款單位站所的差補人員納入財政全額開資。

  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值得我們倍加珍惜,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是農業生產方式落後,農業基礎設施仍很薄弱。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農業防災抗災能力不強,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和現代農業意識較差,就業渠道窄,持續增收的壓力較大。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集約化程度低。農產品加工業不發達,龍頭企業拉動作用不強,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應對市場和自然風險能力較弱。三是農業農村投入資金短缺問題比較突出。農村現有金融產品少、擔保抵押難,貸款額度小、利率高、期限短,不能滿足農民生產生活和農村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