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生產中心工作計劃三篇

生產中心工作計劃

生產中心工作計劃三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產中心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產中心工作計劃 篇1

  一、 目的:

  為規範*********製品有限公司生產計劃中心職能部門日常作業流程,理清相關各職能部門之工作聯絡與合作協調關係,讓各部門工作能得以順利有序開展,提升工作效率,達成公司經營目標,滿足客戶需求

  二、 達成目標:

  2.1 生產計劃中心正常運作,相關工作得以有序、規範、標準化持續開展;

  2.2 能適時掌控各項生產計劃(PC任務)的執行進度,滿足銷售部門的資訊化需求並作快速準確反應;

  2.3 能有效控管各類物料進、銷、存物流資源資訊,合理規劃與利用公司資源並做好物料需求計劃(MC),不浪費、不滯留物料資源,也不發生因缺料、斷料致影響生產的順利進行;

  2.4 倉儲管理工作得以規範化、標準化作業,物料進出庫嚴格按規範的制度辦事,各類物料有序、分類儲存不混

  亂,合理利用庫容空間;公司物料資源資料資訊能得到有效、適時、準確管控,並匯入資料電腦化、系統化管理,以達成資源資訊在各關聯單位的資訊共享;

  2.5 緊密配合財務部門做好成本明細分類核算,精確物料管理成本、利用成本、儲存成本、運輸與物流成本等資料量化管理,併為此提供準確、有效、及時的成本核算資料資訊,以便經營決策者能更精準地掌握銷售成本與利潤平衡點,讓經營決策者能適時把握商機,根據不同階段的情況制定適情的經營決策與規劃,達成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永續經營長遠戰略目標。

  三、 部門編制:

  1.組織架構編制與職能:

  公司設定獨立的生產計劃中心職能部門,由生產經理直屬主管,生產計劃中心日常工作對生產經理直接負責。

  2.作業流程:

  見附件《生產計劃中心作業流程圖解》與《職能分解說明》

  3.內容與與流程說明:

  3.1銷售部門致力於對外承接訂單,開發客戶資源,擴大產品市場,對內只需落實跟進各生產完工品繳庫至出貨

  程序。所得客戶需求資訊轉由PMC部門受理。由銷售人員開出《銷售計劃單》,經權責主管稽核後將客戶資訊準確轉發給PMC部門,(包含客戶基本資料、訂單批次、產品名稱、規格及工藝技術要求、包裝方式、標識要求、交貨日期、交貨地點、運輸方式等資訊)即銷售中心設定對內的的單一視窗為生產計劃中心;

  3.2 生產計劃中心收到銷售部分發的《銷售計劃單》資訊後,立即展開此訂單的評審、計劃、準備工作;包括著手準確核算清查是否已有足夠庫存品;按BOM表額定耗用量完成此單需多少原物料、包材及其他輔助材料等,由PMC部門統籌協調組織具體工作推展計劃;

  ※如屬新產品開發,則需第一時間將新產品開發資訊一併知會技術部,取得技術部門的支援。即遵照《新產品開發與試製流程》執行;

  3.3 生產計劃中心立即制訂《生產計劃》,並立即清查倉庫物料庫存量,若生產此批訂單配套物料欠料(或成品庫存不能滿足)則立即制訂《物料計劃》,經部門主管稽核,相關人員審批後轉交採購部負責下達採購單(PO)採購配套物料,(採購中心必須按《物料計劃》的要求,保質保量,按時將物料採購到位)採購單需分發一聯給倉庫,作倉庫按單收料的依據,在物料納期待料期間,倉庫、生產計劃中心應重點關注並及時跟催、跟進採購物料到廠進度直至物料進廠驗收;

  3.4生產製造部接到《生產計劃》後,應著手開展生產準備工作,包括制訂《生產指令單》,人員的調配、機臺檢查與除錯、模具、治具裝機除錯等,並填寫《生產領料單》,車間主管籤核後由車間物料員持單到倉庫領取生產所需的配套物料;建議車間設定專職物料員,負責領料、配料工作;

  3.5貨倉收到採購單後,應關注每批採購單的執行情況,供應商送貨到廠後,立即安排驗收入庫作業,經品管檢驗後及時辦理合格物料驗收入庫、入賬手續,並將物料庫存資料資訊第一時間反饋給生產計劃中心;同時在收到生產部的《領料單》後,立即進行備料作業,憑單將所需物料完整地發給領料人(部門),並由領料經辦人員在領料單上簽字確認,完成發料工作;

  3.6倉庫經辦人員(責任倉管員)發料完成後,應及時在物料卡上準確登記已發料明細內容,並憑單登入入《物料臺賬賬簿》中,做到即時更新庫存賬目,確保賬、物、卡隨時同步保持一致;

  3.7倉管員將半成品、合格成品驗收入庫後轉入指定倉庫儲位定置存放,並依實數登記在物料卡上,並及時錄入

  《半成品臺賬賬簿》、《成品臺賬賬簿》上,相關單據分類整理後送財務部辦理結算;

  3.8半成品、成品倉庫每日如實清點賬、物、卡,做到日清月結,並如實每日製作《半成品出入庫日報表》、《成品出入庫日報表》,報送生產計劃中心、生產經理及副總經理,以便及時瞭解成品出入庫動態;

  3.9 生產計劃中心對生產計劃與生產指令的落實執行進度應作全面、全程適時掌控,做到隨時可知各生產時段完工品動態,至最末工序全部批次完成時,生產計劃中心應對該批生產指令及時作結案處理,在《生產進度跟蹤表》中如實登記完工進度(指令單號、完工時間、完工數量等)一併知會銷售部安排出貨事宜;

  3.10銷售部負責協調組織出貨,銷售部在安排出貨前,應事先與客戶就出貨事項洽商達成一致,取得出貨的相關資訊(出貨客戶、出貨地點、運輸方式、出貨數量、其他特別要求等),由銷售部填寫《出貨通知單》,以書面形式分發至生產計劃中心、成品倉庫;

  3.11成品倉庫收到書面的出貨通知後,成品倉管員立即安排備貨,並組織搬運人員協助裝運,倉管員現場監督成品裝車情況,憑單裝車完成後,再填寫《物品放行單》經公司權責領導籤核後交門衛室通知裝貨車輛放行;

  3.12倉庫每日將物料進出庫的相關原始單據(《廠商送貨單》、《入庫單》、《半成品入庫單》、《生產領料單》、《成品入庫單》、《成品出庫單/送貨單》)整理分類,將財務聯於每天定時送交財務辦理應收應付貨款結算、成本核算等事項

  擬訂: 稽核: 批准:

生產中心工作計劃 篇2

  在整個國際國內市場形勢不夠樂觀的環境下,公司最需要做的就是練好內功。就生產製造中心來說,我們要把對市場的危機感體現到日常的生產工作中去,提高生產掌控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損耗,在生產環節全力保證客戶的訂單補單能夠及時出貨。

  回顧生產製造中心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進展:

  1.生產製造中心20××年年產量比20xx年提高1.2倍,人均從7.5件提升到9件左右,超越了當時預定的1.1倍的目標。

  2.透過精細化管理,制定一系列控制卡,對生產製造中心的工作流程進行了規範。從執行結果來看,雖然有些控制卡還需完善改進,但車間日清工作、後道回修、“6S”等改善明顯,生產管理看板的執行也使生產部每天可以直觀看到各班組效率,並採取相應措施調整改進。

  3.品控部的品質控制,從原料到成品的整個環節,控制得更為完善,品質的資料更科學與客觀,並有針對性,如不良率、線毛、違規率等等。

  4.技術IE部透過模版改進、普及,IE流程中轉款、清尾的加快,提高了生產製造中心的產品加工能力以及快速週轉能力。轉款時間基本控制在該款工時的3.5倍以下。比起往年,進步明顯。

  5.測時部標準工時資料蒐集工作已完成,並已整理出各品類的標準工時基本框架。

  當然,20××年生產製造中心還有很多工作有待改進,如車間員工流失率太高,冬裝計劃完成有拖延,精細化管理中有些控制卡執行後效果不明顯,車間有些班組效率低下等等。

  生產製造中心主要針對上述情況作出相應調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生產產能爭取20××年比20××年再提高1.05至1.1倍,具體來講,即從人均9件提升到9.5-10件之間。

  2.加強以班組為單位的基層管理團隊建設,開設試點並推行包括工會小組長在內的核心領導小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團隊服務能力與溝通能力,讓員工工作生活更和諧、穩定。

  3.完善現存的各類流程控制卡,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規範流程繼續進行整理規範,使精細化管理更深入生產各環節。

  4.生產效率提升方面:

  ①逐步在車間開始試行標準工時,公開工序工價,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②培訓標準動作,提高員工技能,減少動作浪費。

  ③技術IE部的工作流程更為獨立。封樣等產前準備工作提前,工價提前到上線前。制訂更為科學統一的節拍模式。

  ④對自動智慧化裝置的接觸與學習引進,以及模版夾具的提升,如自動化模版機、充絨機、自動化裁床、自動化訂扣機等,都可節約人手,提高效率。

  ⑤技術IE部流程最佳化,定點扶持較弱班組,營造同步氛圍,不斷提高各班組的同步能力。

  ⑥更加科學執行生產管理看板,提高生產製造中心的計劃達成監控能力,與解決生產異常能力。

  5.品控部重點提高產前與半成品品質控制能力,讓車間更加順利地生產。

  以上就是20××年生產製造中心主要的工作設想與目標。生產是企業品牌運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做好了每個環節的工作,企業才有可能在危機中求得生存,繼而變危機為商機,抓住機遇促使品牌取得新的發展。

  最後,祝公司20××年再接再厲,業績再攀高峰。祝願各位xx同事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新春愉快!

生產中心工作計劃 篇3

  在整個國際國內市場形勢不夠樂觀的環境下,公司最需要做的就是練好內功。就生產製造中心來說,我們要把對市場的危機感體現到日常的生產工作中去,提高生產掌控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損耗,在生產環節全力保證客戶的訂單補單能夠及時出貨。

  回顧生產製造中心20xx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進展:

  1.生產製造中心20xx年年產量比20xx年提高1.2倍,人均日產量從7.5件提升到9件左右,超越了當時預定的1.1倍的`目標。

  2.透過精細化管理,制定一系列控制卡,對生產製造中心的工作流程進行了規範。從執行結果來看,雖然有些控制卡還需完善改進,但車間日清工作、後道回修、“6S”等改善明顯,生產管理看板的執行也使生產部每天可以直觀看到各班組效率,並採取相應措施調整改進。

  3.品控部的品質控制,從原料到成品的整個環節,控制得更為完善,品質的資料更科學與客觀,並有針對性,如不良率、線毛、違規率等等。

  4.技術IE部透過模版改進、普及,IE流程中轉款、清尾的加快,提高了生產製造中心的產品加工能力以及快速週轉能力。轉款時間基本控制在該款工時的3.5倍以下。比起往年,進步明顯。

  5.測時部標準工時資料蒐集工作已完成,並已整理出各品類的標準工時基本框架。

  當然,20xx年生產製造中心還有很多工作有待改進,如車間員工流失率太高,冬裝計劃完成有拖延,精細化管理中有些控制卡執行後效果不明顯,車間有些班組效率低下等等。

  20xx年,生產製造中心主要針對上述情況作出相應調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生產產能爭取20xx年比20xx年再提高1.05至1.1倍,具體來講,即從人均9件提升到9.5-10件之間。

  2.加強以班組為單位的基層管理團隊建設,開設試點並推行包括工會小組長在內的核心領導小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團隊服務能力與溝通能力,讓員工工作生活更和諧、穩定。

  3.完善現存的各類流程控制卡,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規範流程繼續進行整理規範,使精細化管理更深入生產各環節。

  4.生產效率提升方面:①逐步在車間開始試行標準工時,公開工序工價,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②培訓標準動作,提高員工技能,減少動作浪費。③技術IE部的工作流程更為獨立。封樣等產前準備工作提前,工價提前到上線前。制訂更為科學統一的節拍模式。④對自動智慧化裝置的接觸與學習引進,以及模版夾具的提升,如自動化模版機、充絨機、自動化裁床、自動化訂扣機等,都可節約人手,提高效率。⑤技術IE部流程最佳化,定點扶持較弱班組,營造同步氛圍,不斷提高各班組的同步能力。⑥更加科學執行生產管理看板,提高生產製造中心的計劃達成監控能力,與解決生產異常能力。

  5.品控部重點提高產前與半成品品質控制能力,讓車間更加順利地生產。

  以上就是20xx年生產製造中心主要的工作設想與目標。生產是企業品牌運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做好了每個環節的工作,企業才有可能在危機中求得生存,繼而變危機為商機,抓住機遇促使品牌取得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