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五篇

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

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五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五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五篇1

  一年級3班家委會在班主任老師指導下,在三聖鄉江家菜地陳香苑“開心農場”策劃組織了一次主題為“大小書蟲歡聚開心農場”的親子戶外活動。本次活動基本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以下是本次活動的一些回顧和簡要總結。

  1、本次活動經過部分家長提議,家委會經過了近1個月的醞釀和籌備,班級家委會全體成員和其他部分家長熱心參與了各項籌備,在班主任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學校德育處的支援和批准下,於20xx年10月29日星期六如期開展。

  活動當天秋高氣爽,豔陽高照,小朋友們在家長的陪伴下一路歡歌笑語地準時到達活動場地。活動由家長代表主持、班主任聶老師帶領、承辦方導遊協助。

  活動首先由“小書蟲介紹大書蟲”開始,接著是“找媽媽”、包餃子、親子午餐會以及簽名活動。下午小朋友們參觀了神奇的香草園、種子博物館和有機課堂,跟著導遊姐姐學種香草、瞭解一個個種子的故事,走進“蟲蟲教室”,到田間地頭抓蟋蟀,挖野菜、胡蘿蔔。最後全體師生家長合影留戀,活動安全、順利結束,共同度過了一個有趣的週末。

  2、本次活動選擇在遠離市區,在具有農耕文化特色的農家樂進行,小朋友們在陽光的沐浴下感受到了泥土的芬芳以及勞動帶來的樂趣,家長和老師們在閒適的郊外互相交流孩子學習、成長的話題,增進了情感。我們的活動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實踐了學校為生命而教育的辦學理念。本次活動很多家長自始至終熱心參與了籌備和組織,絕大部分家長也積極報名陪同孩子參加了活動。

  3、本次活動略顯不足的是,家長們為了辦好第一次親子活動,齊心協力細緻周密地開展了前期籌備,但由於承辦方接待能力有限,活動當天學校團隊過多,承辦方場地混亂嘈雜,始料未及,造成我們的實際活動效果未達到預期。分析原因,我們家委會工作還是經驗不足,求大求全,在規劃時,既希望達到低年級家長交流認識,又希望有孩子們的活動主題,以及親近自然,活動專案豐富多彩,以及操之過急等。好在我們家長目標一致,都是希望開展這麼一次家長、孩子以及老師之間的親子交流活動,並且持積極參與支援的態度,相信大部分家長能夠理解。我們提倡以後組織的活動,正如聶老師建議的那樣,活動不宜複雜,不必捨近求遠,主題可以單一但有特色,以達到活動效果為目標。

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五篇2

  豐富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內容,進一步探索戶外體育活動的形式,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園為幼兒制定了一系列晨間體育活動。

  首先,此次活動幼兒園領導非常重視。各個班組都能積極認真地組織活動。一是抓得早落得實。從三月份開始,各班組就把活動納入教師的備課中,每班有專門的教師負責此項活動的開展;二是各班組教師都能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戶外活動。

  其次,我園活動形式多樣將平時幼兒愛玩的遊戲活動,音樂活動,及民間體育活動作為大的方向。讓幼兒易懂,易學。例如小班活動主要鍛鍊幼兒的協調能力《蛇形跳》《打保齡球》《跳積木》等。

  中班活動主要創設孩子的探索空間,用一種材料可以多種玩法《玩圈》套圈,滾圈,跳圈,等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大班活動傳統的民間遊戲《老鷹捉小雞》《打雞蛋黃》《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們百玩不厭,在遊戲中奔跑,嬉戲,叫喊,盡情釋放著他們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在進行體能訓練和規則教育。

  這些活動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真正以幼兒為主體,活動面向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參加集體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五篇3

  紅的五月,激情的校園,校內的各項活動如火如荼的開展著。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活動平臺,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好地愉悅學生的身心,學校又將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延伸至假期與校外,決定組織學生戶外活動。此項活動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為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品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此次戶外活動安排的時間前後持續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活動的地域範圍也比較廣闊,逛城下鄉參觀景點,路徑有多條;組織活動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參觀景區風光,聆聽歷史傳說,郊外野炊聚餐,駐足遊戲玩耍等等,學生準備充分,班級組織有序,很好的釋放了學生的激情,愉悅了學生的身心。

  本次戶外活動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活動的新嘗試,當初教師的疑慮較多,主要是出於對安全與時間的考慮,但是學生的願望與激情深深地感染著老師。時間、地點的'安排,活動的路線的設計,所需食品及其他物品的採購,包括活動時的紀律要求,大部分都是學生參與決定的成果,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是團隊中的一份子,有很強的參與熱情,充分體現了團隊互助、協作的精神,學生也懂得了創造快樂與分享快樂的重要性。

  本次戶外活動的路線主要是三條,第一條路線是蝶園廣場——盂城驛——鎮國寺——運河二橋——人民公園;第二條路線是走進自然:馬棚東湖度假村;第三條路線是參觀文遊臺。交通方式主要是不行與乘坐公交車兩種形式,一路走來一路歌,雖然疲憊,但是學生的性質非常高,還感覺時間過得太快,深感意猶未盡。在蝶園廣場,學生主要體驗競技快樂;在盂城驛,學生聆聽了悠久的歷史故事,參觀了典雅古樸的古代驛站;在鎮國寺,學生參觀了其實恢弘的佛教建築群,在佛門淨地,浮躁不安的心理得到了淨化,感受到了好人一生平安的真諦;在運河邊二橋上,學生各顯身手,埋鍋搭灶,盡情享受自己的美味,玩的不亦樂乎,眼前的湖景更是應接不暇,熱愛家鄉之情油然而生;人民公園則完全成了學生的樂園,溜冰、划船、走迷宮、開碰碰車等等,娛樂的專案應有盡有,在這裡,孩子們彷彿又回到了久違的童年;馬棚東湖度假村則是另外一種境界,純自然的,天人合一,一汪湖水波光粼粼,岸邊盪漾著幾艘小船,天空碧藍如洗,不時幾隻大雁飛過,留下幾聲雁鳴。自然,讓人心潮澎湃,流連忘返;而的文遊臺景區更是同學們心馳神往的地方,在那裡,學生聆聽了專業的介紹,學生了解到了更多關於文遊臺的知識,學生對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敬仰,學生更加感受到了我們家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到之處,皆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到處是孩子們的讚歎驚奇,到處有孩子們的活蹦亂跳的身影。總而言之,孩子們有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走進自然,走進景區,走進會館,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戶外活動,孩子們興奮,孩子們滿足。

  當然,活動成功開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同學們在途中隨地丟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吃過零食用過餐以後,現場一片狼藉的場面,讓我們無法與我們是文明學生的形象畫上等號。所以讓我在這裡再一次倡議,集體活動注意我們舉止文明,只要我們每個人為文明形象邁出一小步,我校的文明形象將向前一大步。個別學生文明謙讓、團結互助的表現不足,搶座位,搶食物,喜歡嬉戲打鬧不注意安全等等現象時有發生,對於集體事務出現問題時,個別同學有袖手旁觀的現象,例如打掃垃圾時無動於衷,缺少勞動概念、衛生觀念和集體意識,有的學生破壞公共財物破壞環境。在參觀景點時,學生忽視人文景觀,觀賞不夠細緻,或者興趣不在欣賞景物,瞭解知識上,或嬉戲打鬧或不夠嚴肅。在活動過程中,個別同學沒有按照出發前制定的規定紀律去做,脫隊掉隊的情形時有發生。以上都是存在安全隱患或違背開展活動初衷的情況,值得思考,應該改進。

  這次戶外活動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給我們的思考認識也是全新的。活動場所可以進一步的去開闢,活動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多樣化。比如走進農村走進農場,體驗農家樂,體會農民的艱辛;走進社群,宣傳社會公德,樹新風;走進困難家庭,奉獻自己的愛心,幫助孤寡,促進社會和諧;釣魚,開闢校園農場,在野外進行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展示才藝,贊化大舞臺篝火晚會完全可以在校外進行。也就是說這些活動不僅僅是觀光放鬆身心,而且是為了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展現贊化學子的風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勵志教育。

  活動開展的時間一年四季都可以,依據不同季節的特點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對孩子進行更為全面的教育與引導。

  對於每次活動的後續工作要及時跟上,例如班會課上進行心得交流,校園內進行活動徵文、圖片的展示,讓活動的價值凸現出來,進而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深深地烙印,指引著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五篇4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小樂園,為讓孩子們的生活更精彩,戶外活動必須保證。首先,根據幼兒園戶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戶外活動的裝置、器械、材料必須多樣化,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例如:我們利用廢舊紙箱做好了“坦克兵”,孩子們特別喜歡,而且鍛鍊了幼兒爬的能力。不一會兒大家又將它變成了捉迷藏的好工具,頓時場地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看來器械不需要“多”,而是需要“精”,要能做到一物多用,並能充分體會孩子們的主動性,而這些恰恰靠的是老師們的聰明才智和對幼兒的正確引導。

  一、因地制宜,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運動環境

  可以適當添置民間遊戲的器械。我們為孩子們的戶外運動準備了許多的民間自制材料:小木馬、鐵環、跳竹竿、摘果子等……同時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要,利用廢舊物品自制了不同功能的活動器械。如:小班孩子喜歡色彩鮮豔、可愛的玩具材料。我們為他們設計了烏龜殼、陽光隧道等。中、大班孩子好奇心重,喜歡新奇、刺激的遊戲活動。我們用報紙製作投擲的子彈、用奶粉罐做了小推車、喝完酸奶的瓶子也派上用場了……

  再次,因地制宜,創設有趣的遊戲情景。操場的的大樹也成了孩子們的遊樂設施,大班的孩子比賽攀梯摘果子;還有的挑著水桶、推著獨輪車,運送著稻草,忙得不亦樂乎。不管是否真會找到寶藏,也不理誰摘的果子多,這些貼近生活的活動是讓孩子享受戶外活動的快樂過程。當遊戲設施與周圍環境相融合時,孩子們會以更自然更放鬆的狀態投入到遊戲中。

  二、角色扮演,增加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開展戶外活動,一般以體育遊戲為主,根據天氣情況、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動靜交替原則,有時也在戶外穿插進行一些運動量較小的遊戲,如角色遊戲。這種遊戲型別可以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如:我們開展的運動稻草比賽,在活動前我們給孩子們進行了喬裝打扮———戴上草帽,拿上鐮刀,園裡的稻草地是他們的目的地,遊戲目的是讓孩子們練習翻、割、捆、搬、運的動作以及耐心。整個遊戲中,孩子們動作有模有樣,有的還把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成人的動作也用上了,有的孩子相互尋找夥伴,大家一起來幫忙,孩子對活動形式、過程很感興趣。透過遊戲不僅有助於孩子形成克服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團結友愛和集體榮譽感。

  三、因人而異,引導孩子快樂遊戲

  教師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他們的內心,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遊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更重要的是富有童心的遊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或動作發展較為緩慢的孩子,應該鼓勵或請其他幼兒帶動他們一起活動,而不是去孤立他們,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而不是全部包辦。

學校集體戶外活動總結五篇5

  市機關一幼小小二班在森林公園開展了一場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教育意義的親子活動。活動中,幼兒們在老師的引導和指揮下,一塊跳舞、唱歌,與家長玩“找媽媽”的遊戲,整個活動自始至終秩序井然、場面熱鬧而感人,可謂不亦樂乎,耐人尋味。集體活動之後,各家長還帶幼兒參觀了動物園。我作為小小二班幼兒家長的一員,也很高興地參與和見證了活動的全過程,感觸頗深。

  第一,戶外親子活動對於幼兒的健康成長非常必要,意義深遠。它是園內教育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補充,能使幼兒收穫許多在園裡不可能收穫到的果實。它不僅能讓幼兒呼吸到戶外清晰的空氣、感受和體驗大自然的美,更能使幼兒在活動和遊戲中增強集體情懷與友誼、學會與他人分享喜悅和快樂,加深與父母及其長輩的親情,同時也感受老師之愛。

  第二,幼兒教育活動使命神聖,任重道遠,只有幼兒園、家長及社會緊密攜手,形成良性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幼兒階段是一個人身心成長尤為關鍵的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話雖說不盡全對,但其中也蘊涵著一定合理成分。心理學相關理論與實踐證明,一個人幼小時形成的一些或良或莠的習慣,此後很難改變或者說要花很大力氣才能改變,故國外一些高等級幼兒園甚至明文規定只有擁有幼兒教育相關博士學歷者方可任教,幼兒從教教師條件的苛刻性,充分體現了幼兒教育的使命的神聖性和任務的艱鉅性。作為家長而言,一定要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戶外親子活動尤為如此。我國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子不教,父之過。”(這裡的“父”所指不僅是“父”,而是“父母”,即家庭)這句話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於個體成長的重要性。社會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它是由無數個個體和家庭有機組成的,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能夠深刻地認識到幼兒教育的極端重要性,且都能盡己所能,幼兒教育的良性合力自然就很容易形成了,幼兒教育的難題自然而然就迎韌而解了。

  第三,作為劉洋的家長,我看到了劉洋在活動中所展示出來的才能,讓我能想象到平時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相比較其他小朋友而言,他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透過親子活動,我看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的閃觀點,有利於我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