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計劃書> 最新社群工會活動計劃書範文

最新社群工會活動計劃書

最新社群工會活動計劃書範文

  社群是我家,建設靠大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最新社群工會活動計劃書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新社群工會活動計劃書範文(一)

  一、夯實基礎,積極做好工會組織隊伍會員的發展

  1、召開社群工會會員大會,討論社群工會委員具體分工事宜。

  2、對轄區單位的外來務工人員、個私經營人員做好基本情況的調查摸底,掌握其思想動態和要求,並積極引導他們加入社群工會組織。

  二、建立職工之家,發揮維權職能

  1、在社群“職工之家”為職工和工會會員提供學習及娛樂活動場所,並接待職工或工會會員的`申訴,全力做好維權調解工作。

  2、為每名工會會員辦理一張圖書借閱卡,使會員們隨時可到社群示範閱覽室借閱書籍。

  三、崇尚科學知識,倡導先進文化

  1、積極開展科普教育活動,豐富居民生活內涵,提升工會會員的文化品位。

  2、及時做好宣傳報道,結合國家時事、社群建設、工會重大活動等。

  3、利用社群宣傳欄,積極刊登工會工作和工會活動的有關資訊。

  四、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徵集合理化建議

  社群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想方設法為社群居民搭建服務平臺,引導和鼓勵工會會員社群居民群眾自覺參與和關注社群建設,為社群建設多出金點子。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方便居民的為民服務

  積極配合社群黨總支“為民服務”的長效機制,組織工會會員積極主動參與社群為民服務活動。

  六、積極開展幫扶救助活動

  1、為社群居民提供政策諮詢和再就業崗位,指導、鼓勵、支援失業人員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

  2、積極協助和參與社群黨總支、居委會關於對獨居老人及殘疾居民的關注和幫扶。

  最新社群工會活動計劃書範文(二)

  20XX年,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發展和諧勞動關係為主線,繼續推進工會組建,全力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努力為建設和諧有序、公平正義的社會作出貢獻。

  (一)夯實基礎,強化工會組織建設。

  一是以新建企業工會組建為重點,以農民工為主要物件,力爭實現工會組織“全覆蓋”。

  二是抓好工會規範化建設,力爭再創十家示範工會。認真貫徹《企業工會工作條例》,要求新建企業工會按法定程式產生工會班子。繼續開展示範工會建立活動,確保工會建立一個,鞏固一個,發揮作用一個。

  三是透過工會幹部培訓,加強工會幹部能力建設。以企業工會幹部為培訓主體,結合企業實際安排培訓內容,組織1—2期工會幹部業務培訓,逐步完善工會各項工作責任制度。

  (二)機制創新,強化職工維權工作成效。

  一是在完善維權機制上下功夫。不斷完善勞動關係預警疏導機制,;建立不穩定因素排查、調處臺帳;完善協調機制,發揮工會組織員作用,建立工會維權服務站,及時掌握、調查、分析勞資矛盾。

  二是健全集體協商工作機制,實現維權和維穩“雙促進”。一是把維權“關口”前移,聯合勞動部門抓好勞動合同的簽訂工作;二是聯合勞動部門抓好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和工資協商機制,促進提高簽訂率和履約率;三是積極與司法部門合作開展無償法律援助模式。

  三是推動民主管理和企務公開的規範化建設。認真抓好非公企業企務公開民主管理的試點工作;廣泛開展“月約談”活動和員工與企業主“月對話”活動,研究制定“月約談”制度和“月對話”制度。

  (三)圍繞中心,強化工會在經濟社會發展作為。

  一是大力開展勞動技術、勞動知識競賽活動。搞好技術練兵、技術比武和技術革新,積極引導企業工會開展崗位技能比武;繼續爭取獎勵資金,舉辦全街道的勞動技能大賽,鼓勵企業職工積極開展技術革新。

  二是繼續開展“勞務工大講堂”活動,提升職工技能和素質。著力推進以技能競賽、職工培訓、技術鑑定一體化的職工技能提升計劃。督促企業開展員工培訓,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成效。

  (四)關愛職工,強化工會濃厚人文關懷氛圍的營造。

  一是建立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長效機制。制定困難職工幫扶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推廣職工互助保障計劃,努力把“送溫暖”、“金秋助學”等活動做成工會幫扶工作的品牌。

  二是拓寬救助渠道,擴大幫扶網路。加強與市、區慈善會和勞務工關愛基金等組織的聯絡;爭取社會其他力量的支援,共同做好睏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扶貧濟困工作。

  (五)深入宣傳,強化企業文化。

  一是透過節日慶祝活動,抓好工會文化陣地建設。開展“十個五”活動,充分發揮重大節日活動的工會文化品牌效應。(“十個五”活動的具體內容是:五場球賽、五場演出、五場技能比武、五場電影、五次集體舞會、五場講座、五次慰問幫扶、五次卡拉ok大賽、五次生日晚會、五次演講比賽。)

  二是進一步完善“葵涌工會”部落格。透過網路開闢工會與職工群眾互動平臺,落實網路維權,方便基層工會組織和職工群眾辦事,切實加強宣傳教育的資訊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