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總結>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通用6篇)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通用6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回顧堅強地走過的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實則來之不易,來總結過去,展望充滿期望的未來,寫一份教學總結吧。拿起筆的時候卻發現不知道寫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我們一年級8班全體師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和直接領導下,在各科任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耐心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新課匯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稱象》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衝是怎樣的一個孩子?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各種課外書;透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春天》後,組織學生去郊外走一走,尋找大自然的足跡,領略大自然的風采,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總覺得還不盡人意,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2

  一轉眼,本學期即將結束,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1、教學工作:

  本學期由於語文組情況特殊,我先擔任初三甲乙,高一甲三個班,後又擔任初三,初二兩個年級語文課教學工作,周課時由十二節變為十六節,已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完成作業批改量,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留後遺症;完成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命題十套,力求命題與學生的學習程度匹配,力求命題無紕漏。

  本學期對初三年級進行了全面複習。在完成課本教學的同時,基本完成了《試題研究》的模組複習。針對學生的基本功差,重點加強字詞書寫聽寫,課文誦讀,背誦的訓練,力求加強書寫能力及增強語感。要求每節語文課要讀課文十分鐘,每節課有字詞聽寫;大量地進行了文言閱讀訓練,對學生較為生疏的文言虛詞進行了分類講解訓練,重點整理實詞,對初中三年的文言全部梳理複習。

  今年高考後及時帶領初二初三學生試做原題並分析,同時做了同題作文,對其中存在的格式問題,審題立意問題做了講解點評,來增強學生對高考的自信心。

  2、其他工作

  本人一貫積極參加院上及附中的各項活動。本學期我完成了附中要求的聽課任務,完成聽課八次,完成教學論文一篇。參與了附中高二年級學生古詩文背誦會,真是獲益匪淺。

  3、自身學習

  我深知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自己知識的老化和欠缺,因此在工作之餘我還閱讀了和自己學科相關的一些書籍,如《唐詩綜論》《源氏物語》等,當然我的工作還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3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並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非重點學校尤其如此。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並且往往成績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願花力氣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則一直致力於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高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應該說,我們還沒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積累了一些做法,介紹出來,以期拋磚引玉。

  一、夯實基礎。

  (一)早下手,抓反覆。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況且從高一到高三,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

  高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餘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容,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們採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在高一一開始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楚文言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佔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再不必進行文言語法方面的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為後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能力。

  六冊書的課內文言文我們幾乎全部上過,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課內現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字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瞭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並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為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字。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

  在作文教學上,我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從夾敘夾議的記敘文開始,逐步訓練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讓學生先列並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再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批改,詳細講評,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步步提高起來。

  二、廣泛拓展

  (一)擴充套件閱讀課外文言語段。這是我們非常重視的一個方面,僅高一階段,我們就補充了一百段課外小語段,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儘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將有些故事作為論據寫入作文,並配套自編測試題,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二)印發課文相關資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題材或體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導學生課外自讀。

  (三)堅持以剪報的形式擴大學生閱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四)堅持寫隨筆,抽時間做評講,優秀作文印發給全年級。

  三、最後衝刺

  (一)高三第一學期,我們沒有急於進入複習,課堂時間全部用來上新課,家庭作業以複習前四冊書的內容為主,然後分四次進行測試,檢查複習效果,不合格者單獨輔導。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做到了人人過關。

  (二)專項複習。包括文言虛詞、實詞,古文化常識,詩詞鑑賞等,每項複習結束都有自編配套試卷加以檢測鞏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課堂時間寫限時作文,提高學生臨場作文能力。根據各班不同情況,從審題、結構、材料、語言等方面專項突破。

  (三)時事話題討論。近年來的高考越來越注重考察學生的思辯能力,為此我們常常將報刊中的社會討論熱點拿到課堂上加以討論,並讓學生在討論後整理成文。高三階段我們先後討論了“上海城市精神”、“十八歲了,還該不該由父母負擔生活”、“科學家和明星”、“新時代下雷鋒精神”、“非典帶來的思考”等等。這種討論看似與應試無關,佔用了不少課堂時間,實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本來程度較好的班級效果尤佳。

  (四)適度訓練綜合性試卷。為避免重複操練,我們對眾多綜合性試卷作了挑選,選擇難度不同的試卷,全年級統一測試,重在訓練考生考試的感覺。

  四、多說兩句

  應該指出的是,20xx屆徐匯中學的語文高考取得較好成績,除了以上這些具體做法以外,也和整個年級組乃至整所學校的良好風氣分不開,正是因為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使得我們這些智商並不見得高的同學在高考中取得了較高的成績。而之所以能夠摸索出這樣一條道路並堅持走下來,則要歸功於我們團結一致的備課組。三年來,我們一直步調一致,不僅進度相同,而且分工協作,資源共享。老帶新,新促老,在統一的教學方案下,各具特色地開展各班的教學,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高。

  我們的老師不計名利,兢兢業業,認真塌實,任勞任怨。不僅解答學生的質疑,而且常常與學生談心,進行心理疏導。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感情轉移到學科學習上來,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我們的做法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各個學校又有很大區別,我們真誠希望能得到同仁們的不吝指正,也希望這些做法中能有一兩點對大家有所啟發。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4

  建設開放的富有活動的課程體系,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資料到方法,都要貼合時代的需要,成為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語文課程。

  所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資料、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在課程資料上,不僅僅語文教科書增加選學、選讀、選做的資料,教科書給地方、學校留有補充鄉土教材的空間,並且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在課程實施上,既要不斷改善課堂教學,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教學形式。能夠說,建構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已成為深化語文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能夠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語文課程資料,由於地方、學校、教師參與開發,將成為源源不斷、經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語文課程體系,由於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將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供給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

  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完美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歡樂。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5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理解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堅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經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並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本事。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異常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蒐集和處理資訊的本事,綜合運用語文的本事和創造性以及職責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當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資料、學習方法、學習夥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供給互動式的學習的平臺,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

  供給學習的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供給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經過有效的學習活動,經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質,構成適合自我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工作總結6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此刻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所以,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字事的需要,也是構成良好個性、啟用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本事,而這種本事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為學生語文字事的構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一樣。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學習母語應有別於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很多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一要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實踐的機會;二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藉豐富的資源和很多的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規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的本事。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還體此刻遵循漢字、漢語的自身規律上。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的優勢,重視語感的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澱豐厚的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總之,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本事,全面提高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