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2021年學校管理方案(通用5篇)

學校管理方案

2021年學校管理方案(通用5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年學校管理方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校管理方案1

  由陵沅一中校友、懷化市知名企業家吳浩先生提議並捐資,陵沅一中與陽光公司共同創辦的陵沅一中“陽光班”,自今年秋季開始,每年面向陵沅縣初中優秀畢業生進行招生。為了辦好陵沅一中“陽光班”,真正實現陽光企業的“陽光文化”理念,讓更多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學生享受更好的教育優質資源,培植陵沅拔尖人才,打造陵沅一中特色品牌,經陵沅縣陽光教育基金董事會授權,特制定本管理實施方案。

  一、班額設定

  陵沅一中陽光班,屬陵沅一中理科班,班額為50人,統一冠名為“陵沅一中陽光班”。陵沅一中陽光班的學生,統稱“陽光生”,統屬陵沅縣陽光教育基金董事會管理。

  二、招生與錄取

  陵沅一中陽光班,每屆在考取陵沅一中家境貧寒、品學兼優,且理科成績特別優秀的初三畢業生中招生錄取。

  1、招生錄取條件

  凡報考陵沅一中陽光班的學生,須符合以下條件:

  (1)家庭貧困。

  (2)思品優秀,上進心強,生活儉樸、學習刻苦,有愛心敢擔當。

  (3)語數外理化成績在當年初中畢業會考中位居全縣前300名的學生。

  2、招生錄取程式

  (1)廣泛宣傳,填報志願;

  (2)依據家境貧寒程度,確定錄取範圍;

  (3)依據當年初中畢業會考語數外理化五科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進行錄取,錄滿為止。(如出現家庭情況相同,五科總成績並列的現象,則依次比較語數外單科成績進行錄取)

  (4)錄取結果進行公示,並接受社會監督。

  三、管理與教學

  1、陵沅一中陽光班,統屬陵沅縣陽光教育基金董事會管理,陵沅縣陽光教育基金董事會下設陵沅一中陽光教育管理辦公室,直接負責陽光班日常事務。陽光班教育教學工作則由該班所在年級的主管校長管理。

  2、在陵沅縣陽光教育基金董事會授權下,陵沅一中選拔責任心強,工作水平高的教師,擔任陵沅一中陽光班班主任,依照教育法律法規,具體負責班級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3、在陵沅縣陽光教育基金董事會授權下,陵沅一中嚴格選拔責任心強,教學效果突出的優秀教師擔任本班文化課教師,具體負責該班的教育教學工作。

  4、在陵沅縣陽光教育基金董事會授權下,陵沅一中選拔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心理及生活輔導教師,具體負責該班的教輔工作。

  5、陵沅一中陽光班,實行目標跟蹤管理。

  四、資助標準

  1、“陵沅一中陽光班”的學生,每人每學年享受由吳浩陽光公司提供的學費2000元(以當地物價部門稽核為準),生活費3000元的經濟資助。

  2、“陵沅一中陽光班”的學生,校方可減免其在校學生公寓住宿費。

  3、“陵沅一中陽光班”的學生,可免費享受由捐助方組織的夏令營活動。

  4、“陵沅一中陽光班”的學生,在當年高考中,檔分成績居全省前十位,並進入全國十大名校深造者,可繼續享受大學期間的學費資助。

  五、資金管理與發放

  1、為切實加強對“陵沅一中陽光班”捐助資金的管理,在陵沅縣陽光董事會授權下,由陵沅一中陽光教育管理辦公室統一管理。嚴格基金管理制度,及時向捐資人及社會通報基金使用情況,加強宣傳,接受社會的監督。

  2、陵沅一中陽光教育辦公室,設立“專項基金”,雙控帳戶。各項支出,在該管理辦公室審定後,須有董事會授權的代表簽字後方可生效。

  3、“陵沅一中陽光班”學生的學費按每學期1000元標準,在每學期開學初由捐資方組織統一發放;生活費按每月300元標準由該管理辦公室,分月造冊直接發放到“陵沅一中陽光班”學生手中(每學年以十個月計算)。

  六、說明

  1、本辦法將在試行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加以完善。

  本辦法的修改、變更、解釋權屬於陵沅一中陽光教育管理辦公室。

  2、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生效。

  學校管理方案2

  學校食堂關係到師生的身體健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社會的穩定。為了做好學校食堂管理工作,提高學校食堂管理水平,按照《食品衛生法》、《衛生部、教育部學生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和《衛生部關於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的通知》等要求,特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實施學校示範性管理的目的

  透過實施學校示範性管理,進一步提高學校食堂監督管理的整體水平。有效預防學校集體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學生食堂要充分體現公益性和服務性,堅持為學生服務。

  二、實施學校食堂示範性管理的內容

  (一)健全管理機制,強化工作責任。

  學校建立和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和領導責任制。學校的校長對學校食堂管理工作負總責,是學校食堂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建立第一責任人為組長,分管總務主任和食堂管理人員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食堂的衛生安全與管理工作

  (二)體現公益服務,確定運作模式。

  食堂由學校經營和管理,採用包工不包料的運作模式,不承包或變相承包給個人進行盈利性經營。

  1、學校派員全面管理,主要由分管食堂工作的總務主任、食堂採購員及保管員全權負責。

  2、食堂採購員和保管員由學校派遣,全面代表學校履行採購和保管職責。

  採購的原材料先由保管員驗貨後,再登記入庫。出庫材料要登記簽字,學校每月定期盤庫。

  3、學校為確保生產質量,學校對生產隊伍的組成有硬性規定:所有工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持證上崗。

  4、食堂人員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嚴格按照食譜表組織生產,做到保時、保質、保量。將生產出的食品及時供給給學生,學生進餐完畢,及時收繳盛食器具,並對其進行清洗消毒。負責生產食堂全部清潔衛生工作。負責客餐的生產服務。

  (三)規範設施事務,實行規範管理。

  學校食堂應設定粗加工間、切配間、烹調間、備餐間、消毒間、更衣間、倉庫、餐廳等功能室。基礎設施要達到以下標準:

  (1)粗加工間

  食品粗加工應該有固定的場所,有基本的防塵防蠅設施,並配備貨架或放置食物的貨櫥,與餐廳配菜間、熟菜間、烹調間等分開。加工場所的地面、牆裙應該採用不透水材料築成,下水道通暢,便於沖洗排水。食品粗加工應有足夠供水,所供水質應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粗加工場所應有三個以上水池,做到葷素食品分池清洗。洗滌拖把等清潔用品與清洗食品的水池分開。

  (2)切配間

  切配間應有專間,地面要有一定坡度,便於沖洗清掃。下水道通暢,有食品冰箱和帶蓋的廢棄物箱(桶),加工下來的廢棄物及時倒入箱內,並當日清除。配菜結束,應及時做好沖洗,清洗等清潔工作,以保持室內清潔衛生。

  (3)烹調間

  加工場所的灶臺要保持下水道通暢,灶臺上應有排煙罩,灶面及灶臺牆壁經常洗刷,做到無油汙、無積灰、無食物殘渣、排氣罩不滴油,工作結束做好地面、灶臺、操作檯和工用具的清洗、洗刷,保持加工場所清潔。

  (4)備餐間

  有配餐檯,成品貨架。空氣消毒設施完備,配備有用於留樣的冷藏設施和需要冷藏熟製品的冷藏設施溼設施,並運轉正常。與外界相通的門、窗配備有完好的防蠅、防塵設施。

  (5)消毒間

  餐具清洗消毒場所應與切、配、烹調場所分開、以免交叉汙染。餐具消毒可採用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兩種。採用化學消毒的,分別用於為餐用具初洗、清洗、浸泡消毒和消毒液殘留沖洗,各類水池應以明顯標識標明其用途。

  (6)更衣間

  設洗手池,配備衣帽架或大空間掛衣櫃及鞋架,有毛巾掛鉤及簡易梳洗用具。

  學校管理方案3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指導思想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以教學大綱和河北省新課改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為指導,結合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及可利用或開發的資源,以創辦特色學校為目標,以提高文化素質和發展個性、發揮特長為核心,以教務處策劃、年級組組織、教師申報、學生自願相結合為形式,開展旨在滿足學校、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需求的各種形式的課程開發活動,從而實現學生個性有發展,學校特色有體現,教師專業素質得到提高的目標。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1、成立校本課程領導小組

  組長:魏國強副組長:於雷

  成員:李金香、齊芳、何俊、學科主任、校本課程老師

  2、實施過程

  (1)由教務處摸底、調研,確定大體思路,明確工作要求。

  (2)結合本校教師特點、學生特點、學生家長特點,形成老師教學生、學生教學生、家長教學生的模式來確定開發校本課程,形成計劃方案。

  (3)年級部根據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具體情況,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根據學校擬定開發的校本課程填寫志願。

  (4)本著教務處會同年級組在校長室領導下進行調整,最後形成固定的校本課程。

  3、開設校本課程的科目:見附表一。

  4、校本課程上課時間:嚴格按照課表上的課時計劃執行。

  5、課程的開設要求

  (1)每門課在開設前要擬訂並上交課程開設計劃和每次的具體安排(時間、地點、型別、內容、指導教師、所需裝置與物品等)。

  (2)過程中要有教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裝置、班級和規模等)。

  (3)做好考勤和記錄。對無故不參加校本課程的學生,上課教師要及時向值勤檢查領導或班主任反應。

  6、教材建設

  教師可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

  (1)自編教材;

  (2)選編教材;

  (3)選用優秀教材;

  (4)拓寬現有教材。

  7、本學期重點推進:團體心理輔導、數學訓練、寫作。

  三、校本課程的實施評價

  1、對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學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對學校課程實施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並根據瞭解的情況和發現的問題,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明確課程要求、改進過程管理。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儲存學生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4)教務處透過聽課、查閱資料、訪問等形式對教師考核,記入業務檔案。

  教師學期綜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評分

  B——年級考核組評分(年級組長、備課組長)

  C——學生評價分(每班抽取優生、中生、後進生進行評價,取平均分)D——教導處學期教學常規工作評價分E——教學成果評價分3、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透過實踐創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異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四、保障措施

  1、物質配備:上課所需的各種學習材料、器材、設施按時足量配備和安排。

  2、制度與政策配套:建立制約與激勵機制,推動校本課程工作的全面開展,鼓勵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完善評估評價制度,把校本課程列入工作量,按課時計課時費。學校將校本課程工作的開展情況列入對教師的業績考核。

  學校管理方案4

  一、課程管理的含義:

  課程管理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有領導、有組織地協調人、物與課程的關係,指揮課程建設與課程實施,使之達到預定目標的過程。廣義而言,課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內的整體上對課程編制、實施、評價等工作的組織與控制。狹義而言,課程管理指對課程採取的經營管理措施,是學校內全體教師對學校內課程系統進行調節控制的過程。

  二、課程管理的內容:

  課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對課程編制、實施和評價的管理,它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領導的重要管理活動和職責。

  從課程行政管理角度來說,課程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關於課程計劃:主要包括課程設定、課程結構與課時的規定等的管理。

  (2)關於課程標準:主要包括對於國家課程標準、地方標準、學校評價標準、教科書擬定標準、教科書標準等的理解與探討。

  (3)關於課程編制:主要包括對於學校教育目標的制定、年度教學計劃的擬訂、教學日數與課時的確定、課時表的製作等。課程編制是課程管理的核心部分。

  (4)關於課程實施:主要包括教材研究、教學目的的確定、教材教具的檢點、教案的編寫、班級管理的指導等。

  (5)關於課程實施的條件:主要包括教材教具的整頓、設施裝置的整頓、教科書和參考資料的選擇等。

  (6)關於課程評價:主要包括學習指導、測驗管理、課程的改進等。

  三、課程管理政策: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三級課程管理是一個管理層面的概念,從課程管理的角度出發,把基礎教育課管理的主體由單一的國家管理擴大為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共同管理,地方和學校也參與到課程管理中來,地方和學校從原來對課程的機械接受、被動執行,轉變為分別從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發,根據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下所享有的課程管理許可權,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和義務,與中央一起共同對基礎教育課程進行創造性的管理。

  四、學校課程管理目標:

  (1)嚴格執行國家的課程檔案,開齊開足課程,確保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嚴肅性。

  (2)在正確處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間的關係,保證國家課程質量的前提下,逐步最佳化學校課程的結構,獨立或合作開發有特色的課程,穩步推進課程校本化的程序,以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3)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革教與學的方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爭取更高更優的教學質量。

  (4)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組織教師廣泛地利用本校和社群的課程資源,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

  (5)根據本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資源狀況,瞭解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設定可供學生選擇的、靈活安排的課程。

  (6)確保學生享有必要的課程管理的權利,創造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定的範圍與程度內參與課程決策與教學活動。

  (7)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培訓,給予教師參與開發課程的機會。

  五、學校課程管理原則:

  1、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與經驗,科學設計課程與教學方案,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積極推進學習方式的改革,實施發展性評價,為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在課程上給予保證。

  2、尊重學生選擇課程的權利,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展、自我選擇課程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校長應明確在學校課程管理中的相應角色,履行所承擔的課程職責,確保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有效實施,合理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

  4、立足學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

  六、實施過程:

  新一輪課程改革推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辦法。給新時期學校課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課題。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教育部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及《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教基[2001]28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加強對國家課程的管理。

  1、根據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均衡設定課程。各門課程比例適當,總課時數和課時比例均在國家規定的範圍之內,以保證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整體設定義務教育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成長的需要和認知規律,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對新型

  人才的要求,課程門類由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增加。

  2、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各門課程都應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象。

  設定綜合課程。一至二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課,三至六年級設品德與社會課,旨在根據兒童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把課程內容逐步從家庭擴充套件到學校、社會,使之生活經驗不斷豐富,社會性逐步發展。

  3、設定綜合與分科相結合的課程,根據本地的實際和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分科課程或綜合課程;同時,為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留有一定課時,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學生的適應性,辦出有課程特色的學校。

  (二)加強對地方課程的管理。

  1、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和完善我省地方課程體系和管理、開發機制,提高我校基礎教育質量。

  2、加強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絡,充分反映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髮展的需要,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最佳化義務教育課程結構,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

  3、加強校研究、開發基礎教育課程的隊伍建設,提高我省管理與開發地方課程的能力。

  4、地方課程的實施。

  地方課程是必修課程,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課程的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加強地方課程教師的培養和培訓,發展和提高教師參與地方課程實施、研究和開發的能力。

  5、地方課程的評價

  學校落實地方課程計劃,切實開好地方課程;將地方課程的教學應納入教師的工作量,並納入教師考核、評聘和晉級的內容。

  地方課程的評價。建立以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機制。採取考試、考查、演示、競賽、成果展示、論文、檔案袋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方法要多樣化;重視對地方課程實施中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評價,積極探索便於教師普遍使用和有利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法,提高教育評價的有效性。

  (三)合理開發和管理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管理是本次國家課程改革中的一大創舉,它賦予了學校在培養學生成長上極大的責任和一定的自主權。我校根據現有條件和資源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實踐。

  1、完善組織。

  建立完善組織是有效開展活動的基本保證。為了確保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紮實有效開展,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和領導工作,制定管理辦法,並由教導處落實具體計劃和管理工作。

  2、制定方案。

  我們根據校本課程所具有的服務學校、依靠學校、植根學校的特徵,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研究制定了《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對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科研等作了周密而又長遠的部署。

  3、編寫教材。

  學校管理方案5

  學校嚴格執行國家和省頒佈的課程計劃,根據《溫州市教育局關於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定及課時安排的指導意見》,制訂本方案:

  一、課程設定

  學校認真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開好各門課程,制訂了課程管理的相關制度每學期初由學校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檔案精神擬定課程計劃執行方案、制定總課程表、班級課表和教師課程表,為學期開學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課程體系,認真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最佳化教學過程,著力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促進有效教學”課堂變革的教學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教改教研活動,積極組織觀摩課、示範課、研究課。努力上好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為學生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效的內容和空間。

  本學期,我校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學校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音樂、體育、美術、資訊科技。其中學校課程主要以寫字教學為主;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勞動技術、環保教育、課外閱讀以及數學與科學的課外拓展等。所有課程、課時,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要求設定,無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現象。重視開展好一年一度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和讀書節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課時分配

  每週按五天安排教學,每課時40分鐘。

  一、二年級每週:語文(9課時)、數學(5課時)、品德與生活(2課時)、體育(4課時)、音樂(2課時)、美術(2課時)、地方和校本課程(2課時),共26課時。

  三、四年級每週:語文(7課時)、數學(4課時)、品德與社會(2課時)、英語(3課時)、體育(3課時)、音樂(2課時)、美術(2課時)、科學(2課時)、資訊科技(1課時)、綜合實踐和學校課程(4課時),共30課時。

  五、六年級每週:語文(6課時)、數學(4課時)、品德與社會(2課時)、

  英語(3課時)、體育(3課時)、音樂(2課時)、美術(2課時)、科學(3課時)、資訊科技(1課時),綜合實踐和學校課程(4課時),共30課時。

  三、學校課程管理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課程是指為了實現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教育內容及其結構、程度和程序,是把教育目標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的橋樑,是培養目標的載體和實現培養目標的手段,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因此,課程設定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新課程設定方案的制訂與實施,對於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認真研究課程設定方案,進一步提高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認識,並以課程改革這契機,深化素質教育的實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加強管理,科學設定各類課程

  嚴格執行新課程設定方案,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指令性內容按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在課程管理上轉變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充分發揮學校在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主體作用,保證足夠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開發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時間表和空間。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改革小組,成員包括教研組長和部分骨幹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