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精選】設計方案範文錦集5篇

設計方案

【精選】設計方案範文錦集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方案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並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學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註、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三)疑點

  這塊琥珀對於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三)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並媒體(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藉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藉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麼?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裡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現的過程,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

  (五)學生複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於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麼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麼?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選課件,出示問題)。

  (l)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

  (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捱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裡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透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麼了嗎?

  (討論後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後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後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並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麼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擴充套件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佈置作業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附:板書設計

設計方案 篇2

  一.研究背景

  國際社會普遍地將我們所處的新型社會稱為“教育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將成為社會和個人生活的需要。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現代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學習普遍存在缺乏主動探求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被真正調動、激發起來。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良現象,我們開展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形成的研究,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既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擔負的重要任務,又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手段和途徑。

  《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中指出:學校教育要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培養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為個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蘇格拉底也曾指出,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協助學生學習,而不應

  該支配學生學習的地位。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同樣認為:“如果使學生習慣於簡單的接受和被動的學習,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理解終身學習的內涵,關鍵是要把握“學會”的意義。從簡單層面上看,“學會”是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問題,然而,這一問題是十分複雜的,如果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根本無法談及學習能力的問題。由此我們認識到,學會學習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問題。在這一問題中,主動學習不但是一種學習能力,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應該成為一種教學目標,一種教學方法。

  蘆蒲初級中學是一所農村初中,由於地區經濟相對落後,學生家長為了生計都選擇外出打工。所以,我校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甚至是獨自在家。爺爺、奶奶往往只是保證他們吃飽穿暖,對學習根本沒有要求。這些學生自己由於年齡的特點,確乏自制力,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對於這樣的學生迫切需要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態度,指導他們學會學習。針對學校的實際,也需要形成一種有效的主動學習態度的訓練模式,需要有科學的、合理的、能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態度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和學生自主學習評價標準。

  2.研究價值

  實踐價值:

  透過課題研究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探

  索完善適合於初中學生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願學、樂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推進課程改革的程序,豐富教師的理論素養,促進教師本身科研及教學水平的提高;初步構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為其他教師開展互動教學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參考模式。

  理論價值:

  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人自身問題的解決,“認識你自己”在現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發掘人的潛能、重建人的價值、促進人的發展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問題;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人們在批判“兒童中心主義”的同時,也在探索體現人的主體作用的教育思想。現代教育要求對人進行終身教育,要求人人都能終身學習。未來的社會是學習的社會,它不只要求人們學會學習,還要求人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終身學習的目的。

  初中學生自身不太會主動學習;教師對學生形成主動學習態度的認識也不足;在教育評價方面,評價方式單一,無法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對於初中教育來說,學生的理論成績固然很重要,但其操作能力、合作團隊精神等對其今後的工作產生的影響更大,如何科學合理的設定評價標準,促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在達標過程得到自身的成長和成功是一個現實的課題。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主動學習”與學習主動性的意義基本相當。主動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即是人們所說的“願學”,學生將學習視為自己樂意去做

  的事,而不需要他人的推動;主動學習是自主的學習狀態,也就是說學習者是學習的主人,他有自己追求的目標,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意識,不會輕易地受到他人或環境中的其他因素的影響,由此而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主動學習是一種自覺的學習狀態,主動學習者一般會在學習進行之前,會對學習作通盤考慮,有一個行動的計劃,並且能夠克服學習困難保證按照計劃學習,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學習不但是一種學習能力,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更應該成為一種教學目標,一種教學方法。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改變課堂教學策略,著眼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將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以及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理論依據

  1、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現代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學習普遍存在缺乏主動探求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被真正調動、激發起來。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良現象,我們開展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形成的研究,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

  力,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 透過課題研究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

  率;探索完善適合於學生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願學、樂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推進課程改革的程序,豐富教師的理論素養,促進教師本身科研及教學水平的提高;初步構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為其他教師開展互動教學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參考模式。

  3、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人自身問題的解決,“認識你自己”在現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發掘人的潛能、重建人的價值、促進人的發展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問題;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人們在批判“兒童中心主義”的同時,也在探索體現人的主體作用的教育思想。現代教育要求對人進行終身教育,要求人人都能終身學習。未來的社會是學習的社會,它不只要求人們學會學習,還要求人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終身學習的目的。

  4、學生自身不太會主動學習;教師對學生形成主動學習態度的認識也不足;在教育評價方面,評價方式單一,無法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本課題打算在創新評價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形成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根據不同的研究內容,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擬採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假設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查閱、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論證依據。

  2、問卷調查法:透過問卷、聽課、座談、教研活動等形式,觀察、瞭解、調查、分析學生學習的態度,從中分析比較,篩選出具有

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找出同類的物品,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

  2、進一步理解總集與子集的包含關係。

  活動準備:

  1、家長或教師組織幼兒參觀動物園,觀察不同動物的特徵;學會演唱歌曲《誰會這樣》;小筐3個。

  2、水、陸、空動物圖片(如猴子、小白兔、梅花鹿、大象、蝴蝶、大雁、金魚、烏龜等)和頭飾若干(每種數量為1—5個);在地上畫出水、陸、空標記的大圓圈。

  活動過程:

  一、參觀後談話

  1、回憶參觀動物園的情景,啟發幼兒說出所見動物的名稱和個數,重點讓幼兒說出會飛、會跑、會爬和會遊的動物各有哪些。

  2、討論:什麼動物能在空中飛?什麼動物能在地上爬?什麼動物能在水裡遊?什麼動物能在陸地上跑?

  二、動手操作

  1、教師逐一出示動物圖片,幼兒說出其名稱和數量。

  2、學習按範例數量取物,如教師從眾多的動物圖片中拿出2只蝴蝶的圖片,請幼兒從圖片中取出和蝴蝶數量一樣多的圖片等。

  3、學習按數取物,教師伸出手指,請幼兒按指出的數量取出相同數量的圖片,如2只小鳥或3只小猴的圖片等。

  4、學習按集合分類,引導幼兒分別按動物的習性(如會飛的、會爬的和會遊的)把圖片放在三個不同的筐子裡。

  5、數一數每種動物的數量,並用手指表示每個筐子裡動物的數量。

  三、遊戲“小動物找家”

  1、玩法: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觀察地板上畫有水、陸、空不同標記的大圓圈。在音樂《誰會這樣》的伴隨下,幼兒自由地遊戲。當唱到“誰會跑”時,扮演在陸地上跑的動物的幼兒就跑到相應的圓圈裡;當唱到“誰會遊”、“誰會飛”時,幼兒就模仿小動物做出相應的動作,“遊”或“飛”到相應的圓圈裡。

  2、遊戲結束時,讓幼兒數一數每個圈裡有幾種小動物,各有幾隻。

  四、觀察畫冊《分玩具》

  1、讓幼兒說出每種玩具的名稱是什麼。

  2、引導幼兒說出同類的物品有哪些。

  3、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相同的玩具連起來。

  4、數一數,每一類玩具的數量各有幾個。

  日常生活教育及區域活動投放材料:

  1、請幼兒觀察數學《變一變》,讓幼兒說出畫面上有哪些玩具,再引導幼兒用新增或刪除的方法,使兩組玩具的.數量一樣多。

  2、請幼兒觀察數學《連一連》,引導幼兒根據物品的數量排序,找出應填的物品。

  家園共育:

  家長應鼓勵孩子在家裡幫助大人做一些事情,如在飯前擺碗或飯後收碗時,學習按碗、盤子、勺子等進行分類或將爸爸、媽媽和自己的衣服進行分類。

設計方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這個世界因有愛而美麗,因有愛而精彩。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浸透著父母的愛;我們成長的每一個腳步,無不凝聚著父母的心血。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父母的愛無微不至,永恆不息。透過召開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感恩、知足、惜福”。

  二、實施:

  1、展示“青春誓言”。

  2、組織同學談收穫,寫感想,出一期壁報。

  3、主持串詞。

  合:xx班愛在心中流淌主題班會現在開始。全體起立,合唱《愛的奉獻》。

  女:親愛的同學,你可曾想過?從我們呱呱落地到今天,xx年來,是誰最牽掛我們的暖?是誰最擔心我們的健康?是誰為我們的進步欣喜驕傲?又是誰為我們的缺點和毛病揪心著急?

  男:是媽媽,是爸爸,是我們的骨肉至親。

  女: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蹣跚學步的孩童,從無憂無慮的小學生到邁向青春期的準青年,這期間,滲透著爸爸多少語重心長的教誨,包含著媽媽多少溫柔體貼的關愛。

  合:同學們,這是一份永恆的愛。它跨越時空,它不求回報。同學們,人們總說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我想,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普天下父母最大的心願。

  女:首先,讓我們一起聆聽幾個同學的心聲。(xx、xx、xx、xx發言)

  男:下面聽《燭光裡的媽媽》、《爸爸我心中的山》。

  女: 近幾天有幾個同學的生日,首先祝賀他們生日快樂。一起合唱《祝你生日快樂》。

  男: 父母為我們奉獻出了他們所能給予的一切,這份柔情、這份愛,我們應該如何回報呢?下面請(xx、xx發言)

  女: 大家從不同方面表達了對父母的關愛。我們把對父母、家人最深切的愛用行動表現出來,盡我們對父母、對家庭的一份責任。

  男: 接下來請幾個同學開啟老師的賀禮。哪位同學談談你禮物的理解?

  女: 下面請聽《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

  男: 下面請老師發言:

  女:關愛家人從一點一滴開始。下面大家合唱《難忘今宵》,把歌獻給每一位父母和自己所愛的人。

  合:同學們,我們xx顆孝敬父母的誠心和著青春的步伐,已經緊緊地跳動在一起。讓我們從愛父母開始愛我們老師,愛我們的集體,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生活環境,用一顆年輕的心和蓬勃的朝氣譜寫我們青春壯美的詩篇吧。

  女:難忘今宵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

  男:神州萬里同懷抱,共祝願祖國好祖國好

  女:共祝願祖國好,共祝願祖國好男:告別今宵告別今宵,無論新友與故交,

  女:明年春來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4、學生髮言稿:

  特殊的生日

  春去秋來,來三中讀書又過去了兩年多時光,這期間歡笑過也有失落過,但始終都快慰:認識了一群很好的人——xx班的每個同學,曾跟大家一起開懷大笑,一起傷心落淚。多少個值得回憶的日子充實著我的心,真想高呼:認識你,真好,同學們!

  過去的xx個今天,自己在不經意間就過去了,從沒留下過什麼痕跡,也沒有多少值得回憶的。即使偶爾有想到:今天是我生日了,但因為害怕沒有朋友的祝福,所以也就假裝沒記起,任由它悄悄過去,心裡卻有點默然,只在內心深處暗暗祝賀自己又長大了一歲!有時候都想象自己在18歲時,一定得給自己買份生日蛋糕,為自己唱生日歌!

  想想再過幾十個日子就是我們分別的時候了,到時候我們將各自走上屬於自己的天空,你我的人生軌跡再沒有交叉的時候,有時候不免暗自神傷。在離別前的屬於我的一個特殊日子,收到大家的祝賀,謝謝身邊的這些朋友,謝謝79班這個家庭中的這些家人,真心謝謝你們!有了你們,從此我的人生不再感覺孤獨!也感謝老師!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

  1、使學生會發現、提出函式的例項,並能分清例項中的常量和變數、自變數與函式。

  2、理解函式的定義,能應用方程思想列出例項中的等量關係。

  3、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函式的定義與一一對應關係

  教學難點:函式的定義與自變數的定義域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由下列問題匯入新課

  問題l、右圖(一)是某日的氣溫的變化圖

  看圖回答:

  1.這天的6時、10時和14時的氣溫分別是多少?任意給出這天中的某一時刻,你能否說出這一時刻的氣溫是多少嗎?

  2.這一天中,最高氣溫是多少?最低氣溫是多少?

  3.這一天中,什麼時段的氣溫在逐漸升高?什麼時段的氣溫在逐漸降低?

  總結: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時間t(時)的變化,相應的氣溫T(℃)也隨之變化。

  問題2一輛汽車以30千米/時的速度行駛,行駛的路程為s千米,行駛的時間為t小時,那麼,s與t具有什麼關係呢?

  問題3設圓柱的底面直徑與高h相等,求圓柱體積V的底面半徑R的關係.

  問題4收音機上的刻度盤的波長和頻率分別是用(m)和千赫茲(kHz)為單位標刻的.下面是一些對應的數:

  波長l(m)

  300

  500

  600

  1000

  1500

  頻率f(kHz)

  1000

  600

  500

  300

  200

  同學們是否會從表格中找出波長l與頻率f的關係呢?

  二、自主學習

  1.常量和變數

  在上述兩個問題中有幾個量?分別指出兩個問題中的各個量?

  第1個問題中,有兩個變數,一個是時間,另一個是溫度,溫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第2個問題中有路程s,時間t和速度v,這三個量中s和t可以取不同的數值是變數,而速度30千米/時,是保持不變的量是常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第3個問題中的體積V和R是變數,而 π是常量,體積隨著底面半徑的變化而變化.

  第4個問題中的l與頻率f是變數.而它們的積等於300000,是常量.

  常量: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始終保持不變的量,稱為常量.

  變數: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叫做變數.

  2.函式的概念

  上面的各個問題中,都出現了兩個變數,它們相互依賴,密切相關,例如:

  在上述的第1個問題中,一天內任意選擇一個時刻,都有惟一的溫度與之對應,t是自變數,T因變數(T是t的函式).

  在上述的2個問題中,s=30t,給出變數t的一個值,就可以得到變數s惟一值與之對應,t是自變數,s因變數(s是t的函式)。

  在上述的第3個問題中,V=2πR2,給出變數R的一個值,就可以得到變數V惟一值與之對應,R是變數,V因變數(V是R的函式).

  在上述的第4個問題中,lf=300000,即l=,給出一個f的值,就可以得到變數l惟一值與之對應,f是自變數,l因變數(l是f的函式)。函式的概念:如果在—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假設X與Y,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惟一的值與它對應,那麼就說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此時也稱 Y是X的函式.

  要引導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對於函式概念的理解.

  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不研究多個變數;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如果Y有兩個值與它對應,那麼Y就不是X的函式。例如y2=x

  3.表示函式的方法

  (1)解析法,如問題2、問題3、問題4中的s=30t、V=2 R3、l=,這些表示式稱為函式的關係式,

  (2)列表法,如問題4中的波長與頻率關係表;

  (3)圖象法,如問題l中的氣溫與時間的曲線圖.

  三、合作探究

  1.用總長60m的籬笆圍成矩形場地,求矩形面積S(m2)與邊l(m)之間的關係式,並指出式中的常量與變數,自變數與函式。

  2.下列關係式中,哪些式中的y是x的函式?為什麼?

  (1)y=3x+2 (2)y2=x (3)y=3x2+x+5

  四、課堂練習

  課本第26頁練習的第1、2,3題,

  五、課堂小結

  關於函式的定義的理解應注意兩個方面,其一是變化過程中有且只有兩個變數,其二是對於其中一個變數的每一個值,另一個變數都有惟一的值與它對應.對於實際問題,同學們應該能夠根據題意寫出兩個變數的關係,即列出函式關係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