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關於對本縣生活必需品儲備和市場調控工作的調查報告範文

對本縣生活必需品儲備和市場調控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對本縣生活必需品儲備和市場調控工作的調查報告範文

  按照《關於開展生活必需品儲備和市場調控工作情況的函》(商市運函【20**】28號)檔案要求,XX縣商務中心對全縣生活必需品儲備和市場調控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瞭解,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建設情況

  目前我縣共有6大類生活必需品儲備商品。分別為糧食、食用油、食鹽、肉類、蔬菜、應急必需品等5大類。其中,由糧食局負責管理糧食、食用油2種商品,計劃儲備商品的品種和規模分別為:食用油60噸、小包裝麵粉30噸、小包裝大米50噸,截止20XX年12月底實際在庫規模為食用油50噸、小包裝麵粉 20噸、小包裝大米30噸,儲備方式為政府儲備,儲備形式為實物儲備。由鹽務公司負責管理食鹽儲備,政府計劃儲備規模為30噸,截止20XX年12月底實際在庫規模為20噸,儲備方式為政府儲備,儲備形式為實物儲備。由商務中心負責管理肉類、蔬菜、應急必需品類3種商品,其中肉類商品計劃儲備規模為180 噸,蔬菜20噸,截止20XX年12月底實際在庫規模為豬肉150噸,蔬菜10噸,採取政府委託,企業運作,政府適當補貼的儲備方式,儲備形式為實物儲備。

  二、市場調控機制建設情況。

  一是本著所選樣本企業“效益好、質量優、責任強”的原則,不斷鞏固最佳化應急商品資料庫系統樣本企業結構,目前我縣應急商品資料庫系統樣本企業總數已達4家。在發生突發事件時,企業積極主動性和社會責任感較強,能夠很好的完成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是在城區,建立了以3家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為網路的應急商品投放體系,並明確了商品運送車輛的調集和使用內容,確保了突發事件發生後運送及時、投放到位;全縣目前已建立應急商品投放網路的有36個,覆蓋率為86.9%。

  三是為調動重點聯絡企業的積極性,有效發揮骨幹企業的作用,對肉類、蔬菜、糧油、禽蛋等重要生活必需品重點聯絡企業,商務中心採取優惠扶持政策優先考慮的辦法,對於社會責任意識較強,勇於主動承擔社會政治任務的企業,在分配各項優惠扶持政策時優先考慮。

  四是我縣生活必需品市場異常波動應急工作由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協調聯動、密切配合。建立了由商務、發改、交通、財政、公安等單位組成的市場異常波動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發生時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儲備、調運和投放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困難及其原因

  透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縣應急調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市場執行調控手段少。目前除城區外,各鄉鎮均未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由於儲備品種少、手段不足,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難以及時、有效平抑市場物價和進行區域間的調劑。此外,目前我縣商業儲備制度建設尚未起步,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多為租賃經營,銷售商品採取短期備貨形式,而對於重要生活必需品中生鮮類或者保質期相對較短的商品,一般採取隨時配送方式。因此,儲備方式單一也是制約市場應急管理工作的瓶頸。

  三、對策及建議。

  近幾年來,雖然我們在應急調控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在市局的直接領導和指揮下,取得了應對凝凍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勝利,但與應急實際還有很多差距和不足。如調控手段不足、貨源籌集渠道較窄、應急儲備品種數量少等,需要進一步用創新方式、方法予以研究解決。

  (一)要做好應對突發事件保障市場供應工作,必須發揮大型商貿企業主渠道作用,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

  在應對2008年凝凍災害保障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過程中,我縣農產品批發市場、民惠超市、佳惠超市等大型商貿企業,顧全大局,聽從指揮,服從排程,不斷增派人員、車輛,加大自採和外採力度,積極組織貨源,增加市場供給,充分發揮了大型商貿企業主渠道作用。

  可以看出,有責任感大型商貿企業已成為應對突發事件保障市場穩定的重要力量。建議政府應採取有力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援大型商貿企業做大做強,

  一是在資金政策方面進一步加大農超對接支援力度,鼓勵建立、擴大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和直採基地;

  二是對於承擔社會任務的企業在各項稅賦上給予一定程度的減少甚至免除,對於因完成社會任務而虧損經營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

  三是承擔政府政治任務(如承儲企業)或者在應對突發事件市場保供工作種作出突出貢獻的發展中企業,在其為完成任務或者發展壯大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銀行信貸申請上給予一定的支援;

  四是在企業土地使用申請上,在同類條件企業中優先考慮上述企業。

  (二)要做好應對突發事件保障市場供應工作,必須強化道路運輸管理,保證暢通的運輸和充足的運力。

  暢通的運輸和充足的運力是確保應急商品及時運至銷售網點銷售的前提條件。建議政府設立由有關部門組成的突發事件應急商品運輸排程中心,負責應急車輛的籌集和應急商品城區內運輸工作,保證應急商品和物資及時運輸到位。

  (三)要做好應對突發事件保障市場供應工作,必須加強市場監測、預測預警和宣傳報道,引導市民理性消費穩定市場。

  建議各級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商務系統市場執行監測和商務預報預測預警工作的支援,增加工作經費,配備工作裝置,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樣本企業開展市場監測的積極性,從而打造出一批更專業的高水平監測隊伍,提高預測預警能力,為市場調控打實基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議題安排,本月上旬,在常委會分管主任的帶領下,財經委對我區休閒農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近年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休閒農業,全區休閒農業發展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以觀光、體驗、休閒、度假為主的產業格局。20XX年,全區休閒農業接待遊客80.42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3.74億元。今年1-6月份,接待遊客41.3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2%和 15.5%。

  1、休閒農業發展,吸引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全區52家農莊、農園,投資總額達10.06億元,其中今年新增投資5200萬元;建設各類高效農業設施面積20520畝;建設生產用房與休閒服務附屬設施面積16.13萬平方米。規範流轉土地面積8.5萬畝,有力地促進全區現代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2、休閒農業發展,擴大了農產品銷售,提高了農產品質量。相繼舉辦了苗木節、浦口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會、青蝦節、垂釣節、葡萄採摘節等主題鮮明的節慶活動,進一步彰顯了浦口農業品牌的影響力。藝蓮苑的“中國紅”系列荷花、赭洛山茶文化園的“浦橋玉劍有機茶”、雨發生態農業園的“七彩番茄”、盤城葡萄園的葡萄等,已成為有影響力的品牌。全區已有20家農莊獲得XX市休閒農業星級景點稱號;6家獲得“XX市現代農業園” 稱號;萬成生態園等2家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藝蓮苑等2家為“江蘇省觀光農業園”。

  3、休閒農業發展,拓寬了旅遊空間,豐富了旅遊內涵。我區已連續參展了六屆南京農業嘉年華,浦口民俗文化與民間藝人現場表演,特色農莊企業文化現場展示,吸引更多市民瞭解浦口,關注休閒農業。龍泉山莊的“ 孔府學堂”、 藝蓮苑的“荷文化”、 赭洛山莊的“ 茶文化” 以及眾多農莊開展的垂釣、果品採摘、農家土菜及江鮮美食等活動,現巳成為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作家和書畫家創作基地、攝影愛好者採風和市民自駕遊基地。休閒農業不僅拓寬了浦口旅遊空間,也豐富了浦口旅遊內涵,更為浦口旅遊業發展帶來了人氣。

  4、休閒農業發展,開闢了農村就業新路,增加了農民收入。休閒農業企業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積極吸收當地農民參與農業休閒的生產和經營,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20XX年調查的35家休閒農莊顯示,解決當地農民就業2298人,從業人員年均收入14667元, 同比增長35%;全年季節性用工達12.99萬人次。赭洛山茶葉專業合作社運用“公司+合作社+社員” 的發展模式,發展社員303名,社員的茶園畝效益由原來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6000元以上。麗銘農莊作為市級農口重點專案區,帶動了202戶、 604人實現了低收入農戶人均淨增1400元,為當地農民低收入純農戶開闢了一條增收新路子。

  二、幾點建議

  1、進一步強化政府引導。浦口休閒農業發展有很多優勢,正進入一個新的機遇期,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十分重視休閒農業對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的作用,積極出臺支援鼓勵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休閒農業做強做大。

  2、進一步提高規劃水平。浦口休閒農業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區政府相關部門要按照建設“高新浦口”的新要求,把休閒農業作為全區農業主導產業,開展休閒農業資源調查,挖掘和發現新的增長點,完善休閒農業發展規劃,突出浦口產品特色和傳統文化,避免農莊及產品同質化。

  3、進一步加強各方面協調配合。我區休閒農業要進一步加強與城市旅遊業、商貿流通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的配合,特別是在農業景點包裝、配套設施建設、旅遊線路等方面的協作,形成良好的休閒農業發展氛圍。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並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和大力支援下發展壯大,它在解決農民增收、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狀

  截至20XX年9月底,我鄉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3個,其中專業協會9個(古坊鄉茶葉協會、上坊村茶葉協會、下坊村茶葉協會、古坊村茶葉協會、前進村茶葉協會、王程村茶葉協會、上坊村茭白專業協會、古坊村茭白協會、王程村高山蔬菜協會),專業合作社4個(XX縣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古坊清源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上坊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互助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會員(社員)近千人,帶動農戶2100戶。

  二、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

  (一)增加了農民收入。經調查凡是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收入都高於非成員農戶的收入。截至20XX年9月底以茶葉協會為主當年銷售幹茶39噸,銷售產值420多萬元,增收近80萬元;古坊蔬菜(蔬菜品種以茭白和芋頭為主)全部是透過協會和合作社銷售,20XX年度共銷售蔬菜4300噸,實現產值1032萬元,增收近130萬元。

  (二)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改革開放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村經濟帶來了活力,但它很難適應新形勢下規模發展的需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按照市場需求開展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經營、系列化服務,引導同業農民有序地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並積極發揮大戶示範引導帶動作用,逐步將土地經營轉化為集約化、生產模式轉化為企業化,克服了種植和經營規模過小的劣勢,從根本上改變了分散農戶在市場競爭中孤軍作戰的局面,增強了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有利於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益。

  (三)提高了農民素質。透過參與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廣大會員在掌握科技、分工協作、組織管理、市場營銷以及民主決策等方面得到了實踐的鍛鍊,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合作意識、科技意識、民主意識、市場意識,使他們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負盈虧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程序。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依託當地資源和產業發展情況,把農民組織起來,圍繞主導產業從事生產、加工、銷售等經營活動,從而有效地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壯大,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向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上坊村茭白專業協會20XX年成立時基地面積只有400畝,到20XX年已帶動全鄉五個村1000多農戶發展茭白3000多畝;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20XX年試種芋頭成功,20XX年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600畝,茭白和芋頭收入已成為古坊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為推廣標準化生產,打造品牌農業奠定了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透過科技示範、組織培訓等多種形式,推廣新型實用技術,極大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意識;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準入條件,對農戶實行產前、產中、產後統一服務,為培育特色產品、打造品牌產品奠定了基礎。上坊村、古坊村茭白協會和XX縣古坊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古坊清源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上坊茭白專業合作社、XX縣互助種植專業合作社嚴格按照“統一安排供種和栽插時間、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品牌和包裝、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銷售和結算”的模式運作,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有力推動了蔬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確保了產品綠色、有機、無公害,確保了食品安全,確保了產品有序上市銷售,古坊產出的的蔬菜以優良的品質、純正的口感暢銷武漢、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下坊村茶葉協會的“長嶺蘭芽”成為我省農產品著名品牌,連續三年獲得“中茶杯”全國評比一等獎、特等獎後,被授予金獎。

  (六)提高了農產品抗風險能力。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帶動下大都有固定的銷售渠道,一般還有合同約定,一旦市場出現變化,能夠使成員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七)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自我決策、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負盈虧,不僅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得到了肯定和尊重,而且政府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抓配套服務,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會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即使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也主要透過內部進行協調解決。同時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透過開展有效的對口幫扶,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會員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