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調查報告
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進賢縣作為南昌特色經濟板塊,欠發達農業縣區要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發展,人才問題顯得格外重要。按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安排,我們圍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課題,透過採取實地考察、座談、走訪等多種形式,深入縣鄉鎮、衛生、文化、建設、教育、工業企業、科技、人事等部門開展調研,廣泛徵求有關方面對我縣專業技術人員人才發展問題的意見和建議。調查中我們深感:專業技術人才的嚴重短缺,已經成為影響我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已經刻不容緩。
一、我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戰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潛在優勢,全縣人才隊伍包括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為推動進賢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援。
(一)人才工作環境逐步改善。近年來,我縣專業技術人才社會地位明顯提高,基礎條件逐步改善,成長環境逐漸最佳化。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人才問題的檔案精神和《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了《進賢縣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成立了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部專門成立了人才工作科,著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和公開、公平、公正的選人用人制度,提高各類人員的素質。
(二)人才總量穩步增長。近年來,由於加大人才使用政策宣傳力度,使得用人機制多樣化,初步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縣委、縣政府加大了對優秀人才的招引力度、大專院校人才引進力度和現有人才的培訓力度,人才總量呈逐年增加趨勢,人才結構不斷最佳化。
(三)人才市場運作逐步完善。我縣人事、勞動部門近年來一方面抓人才培養和引進,一方面抓人才交流和輸送,在人才市場運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據調查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縣人才隊伍總量達到43072人,人才占人口總數比例為5.4%。其中:黨政人才2139人,研究生學歷39人、本科學歷840人、大專學歷997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3735人,專科以上學歷達到43%;專業技術人才9837人,高階專業技術人才938人、中級專業技術人才4559人、初級專業技術人才4340人;技能人才15419人,技師8人、高階工567人、中級工587人、初級工1131人;農村實用人才11942人。20xx年,全縣人才需求狀況。事業單位650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生246人、大專生388人、大專以下8人;企業單位85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15人、本科41人、大專13人、大專以下15人。
二、我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人才總量仍然不足。近三年,我縣面向社會招錄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年齡30週歲以下的公務員145人、村官19人、“三支一扶”人員62人;縣教育、衛生系統面向社會招收各類專業技術人才416人;各規模企業高薪聘請了博士6人,碩士10人。專業技術人才雖有增加,但與發展的要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截止20xx年底,全縣人才隊伍總量43072人,占人口總數比例只有5.4%。縣規模工業企業現有員工18000餘人,但有相應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不足1000人。教育系統在編6280人,按師生比例計算,缺口400人左右。文化系統下屬8個事業單位專業人才總量30人,所佔比例僅為10%左右,急需引進文物管理、建築繪圖、編劇編導等方面的人才。
2、人才結構不夠合理。一是地理分佈不均。佔全縣總量70%的專業技術人才大多集中在縣城。鄉鎮人才較為缺乏。如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很少,有些衛生院居然找不到合格的執業醫生,老百姓不信任衛生院,有時即使看個感冒也要跑到縣城醫院來,對“看病難”問題提出新的挑戰。教師都集中在縣城及周邊鄉鎮,致使這些地區學校嚴重超編,而北面偏遠鄉鎮則編制未滿。二是行業分佈不均。目前全縣工業企業單位在崗專業技術人員中,其中建築安裝、醫療器械、煙花鞭炮等行業總量大,而社會服務業、綜合技術服務業佔的比例很低。只有軍山湖大酒店、金鼎大酒店有少數專技人員。三是單位分佈不均,教育、衛生和黨政群機關人才相對集中,佔全縣人才總量的75%,而從事實際經濟活動的人才,尤其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更少。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專業人才年齡偏大,沒有形成良好的替補梯隊,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
3、高層次人才短缺。全縣專業技術人才9837人,高階專業技術人才938人,不足10%,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且大都集中在衛生、教育系統,工程技術系列的高階人才相對較少 。目前,我縣衛生系統有專業技術人員1720人,具有高階技術職稱的人員68人,佔4%,中級技術職稱人員403人,佔23.4%,初級和初級以下職稱人員1249人,佔72.6%。教育系統人才總量6280人,具有高階技術職稱的人員268人,佔12.3%,中級技術職稱人員3779人,佔60%,初級技術職稱人員1391人,佔22%。
4、人才流失較為嚴重。雖然我們在吸引優秀人才服務的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種種原因,人才一方面流失嚴重,另一方面又難以招引。我縣曾是江西工業十強縣,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培養出來了大批優秀人才,由於企業改制等原因,這些人才外出謀生髮展,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在前幾年的公開招考中,我縣部分單位部分專業如畜牧獸醫等,因報名人數太少,達不到招考比例,不得不取消開考。欠發達的縣情,決定了我縣容人環境的不優,高階人才雖有引進,但因為他們離妻別子,加之生活單調,缺乏交流平臺,年青的長則1-2年,短則1-2月,年長的也多難久留。再者在部分企業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中多有裙帶關係,這也影響了企業正常的招人引人秩序。
(二)原因分析
1、重視人才理念不新。不少單位的領導對人才重視不夠,沒有把人才工作納入到工作發展計劃中去,存在著重裝置更新,輕人才引進;重眼前效益、輕人才培訓的現象。部分單位雖然在思想上已經一定程度地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在現實中並沒有真正重視人才、重用人才。在具體職位安排、增資加薪、獎金髮放和福利待遇方面仍然重資歷、輕業績,重文憑、輕水平。在企業用人問題上,不少民營企業還是任人唯親,對外來人才不放心、不放手,使人才難以施展才華。當然,也有一些單位處於無可奈何的局面,想要的專業技術人員要不來,退伍軍人安置又不能不要,處境有些尷尬。
2、集聚人才環境不優。調查顯示,我縣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難,最重要的因素是綜合環境差,並非待遇低下。進賢目前來看還是存在發展不夠,總量不大的矛盾,存在基礎不牢、投入不足等制約。因此人才發揮作用的平臺少,吸納和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強。同時由於經濟欠發達、區位上沒有優勢,我縣幹部職工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生活環境落後於經濟發達地區,自然而然“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縣畜牧局20xx年從大專院校雙向選擇招聘3名專業人員,由於該單位待遇較差,其中2名未上班,1名半年後辭職。
3、使用人才機制不順。一是人才管理機制僵化。表現為進口不通、出口不暢。由於事業單位控編控崗,造成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青黃不接,後備力量明顯不足。而且我縣退伍軍人安置多補充到事業單位,其中絕大部分專業不對口,不能充實到技術崗位,大多基本上已經實現“軍管”。同時,由於種種原因,幹部終身制、提拔容易降職難的現象始終未能打破,真正憑品德、知識、能力、業績作為衡量人才標準,真正做到公正選人、科學用人的機制尚未形成,整個隊伍缺乏生機和活力。二是企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福利待遇標準差距較大,不利於人才向專業崗位轉移。
三、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及對策
針對以上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三方面制約,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強化舉措,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才工作整體水平,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一)更新人才觀念,加強人才工作領導。國以人興,政以才治。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在新時期,人才工作尤其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全新的思想觀念引領人才隊伍建設。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自覺把人才工作擺在黨委和政府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制訂人才工作規劃,研究解決人才工作中的問題,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業、激發創造的良好氛圍。要牢固樹立“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的觀念,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使用人才的主要標準,不拘一格選人才。對於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在校博士、碩士的引進要打破框框,放手引進,放心使用。要牢固樹立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觀念,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把人才資源建設作為擺脫貧困落後狀況的一個重要抓手,堅持黨政領導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五支隊伍一起抓,推進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同時,要教育引導幹部群眾更新擇業觀念,鼓勵更多的進賢高校畢業生回鄉就業。
(二)創新工作機制,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人才工作的活力,根本在於體制機制。當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體制性障礙和機制不健全問題。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構建黨管人才新格局。透過大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體制創新,努力消除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體制性障礙,最大限度地釋放蘊藏於人才隊伍的潛能,使人才工作在創新中不斷獲得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經濟欠發達、環境相對落後的地區,要以更靈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寬鬆的環境來吸引人,留住人。要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加強城市設施配套,做大城市規模,做優城市環境。針對容人難的問題,可以設立專家樓,為專家交友、交流搭建平臺,同時配套各類娛樂服務設施,對專家實行公寓化管理。要捨得下本錢,用精力,投感情,真正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用待遇留人。要加大政府投入。由各級財政負擔的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應堅持按時足額髮放,確保基本生活待遇。要根據《南昌市科技投入條例》的有關政策規定,按當年財政預算支出1.1%的比例落實好科技三項經費投入。對於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要設立專門獎勵基金(如科學技術獎勵基金、文學藝術獎勵基金、教育獎勵基金等等),進行重獎。
(三)加強教育培訓,提高人才隊伍素質。要建立立體化的人才培育格局,為人才終身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逐步建立財政、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教育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培訓投入的力度,定期組織各類人才到黨校進行理論培訓,並有組織地將優秀人才選派到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業、跨國企業進行培養鍛鍊,提高掌握先進管理知識、熟悉國際慣例、追蹤先進技術的能力;以現代遠端教育為依託,實施個性化、選單式的繼續教育,並建立相關評估體系;要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自主培養,著眼經濟全球化、人才國際化的需要,抓緊培養一批關鍵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和工程技術的將才;以重點專案、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為平臺,組織實施一批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要以增加總量、改善結構、提高能力為目標,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農村實用人才。在培養教育中,既要重視有所成就的人才,更要關注具有潛力的人才,建設人才梯隊,搞好人才儲備。
(四)搞活人才流通,調優人才隊伍結構。一要完善人才流動配置政策。實行人才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充分發揮組織人事部門的宏觀調控職能,針對我縣絕大多數專業技術人才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的現狀,強化人才獎勵政策、最佳化人才服務政策;重點抓好雙向選擇制度、分配激勵制度、流動用人制度、執業資格制度、崗位管理制度等,促進人才資源的最佳配置。對在艱苦行業、困難地區工作的專業人才,在職級評定、職務晉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實行傾斜,鼓勵和支援機關幹部中優秀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以及有一定門路和經濟頭腦的幹部離職到企業任職、領辦或創辦經濟實體,鼓勵和支援城鎮中小學教師到鄉鎮、鄉村任教。同時,放寬高校畢業生來我縣的就業政策,儲備優秀年輕人才。二要建立有利於人才流動的綠色通道。要加快無形人才市場建設,推動人才市場資訊化,加快人才資訊網和資料庫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引才、集才、聚才方面的作用,實現人才資訊資源互通共享。三要改革用人機制,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強化企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嚴禁非專業人員進入業務部門(單位)工作。建立凡進必考、競爭上崗、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按照“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公開招考、按崗聘用、競爭上崗。逐步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和執業資格制度,推行人才社會化評價、制定政策,促進人才評價體系的規範化、科學化,真正落實用人單位職務自主聘任,實現職務能上能下。對業績能力突出的人才,不受學歷、資歷、外語條件限制,可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對事業單位業績能力突出的人才,適當放寬職稱聘任職數限制,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