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美大學生對話調查報告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旗下子媒體“英語環球”(China Plus)日前推出“2020:中國、美國和我”線上問卷調查。此次問卷旨在促進中美兩國年輕人的相互溝通和理解,為兩國公共外交營造良好氛圍並提供資料支援。這是英語環球連續第二年推出的針對中美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將用於英語環球於10月11日在紐約主辦的“2016中美大學生對話”線下活動。
此次問卷涵蓋了未來期望、高層交流、彼此印象、務實合作、文化感知、生活體驗等六大領域的話題,有500名中國大學生和350名美國大學生就中美兩國未來幾年的交往、競爭與合作提供了年輕人的觀點和視角,參與人數比2015年增長70%。與2015年的調查結果相比,今年的問卷調查結果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 連線現在與未來,將個人視角與兩國關係緊密結合
面對當前中國與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雙邊關係,66%的受訪中國大學生認為中美關係最重要;而39%的受訪美國大學生認為美歐關係最重要,36%的受訪美國大學生認為美中關係最重要。關於今年美國總統競選活動、尤其是希拉里克林頓與唐納德•特朗普的電視辯論,受訪的中國大學生最關注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對華政策闡述,關注程度遠高於對總統候選人關於美國本國政策的闡述。
雖然對當前雙邊關係重要性的排序不同,但大部分受訪的中美大學生對2020年時的中美關係秉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在描述未來的雙邊關係時,受訪者使用最多的詞彙包括“至關重要”、“不斷改善”、“更加緊密”“合作共贏”等等。
有趣的是,19%的受訪中國大學生認為自己在2020年會往返於中美兩國,相信自己到時會在美國工作生活的受訪中國大學生的比例為7%。
二、 融合國家外交與公共外交,為高層交流出謀劃策
國家外交與公共外交在未來幾年會更加緊密地融合,今年的問卷也突出了這一點,受訪的中美大學生開始為兩國領導人未來的互訪提出自己的建議。受訪的中國大學生建議美國領導人可以透過學習一項文化技能來了解中國,他們最為推薦書法(49%),其次是茶道(22%),再次是太極(17%)。書法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領域,既有文化傳承,又可以學習漢字,可謂一舉兩得。而受訪的美國大學生認為中國領導人要了解美國,建議首先了解美國社會(55 %),其次是美國政治(14%),再次是美國經濟(13%)。
同時,今年受訪的中國大學生期待美國領導人今後訪華時多去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看看,比如揚州、紹興等等;受訪的美國大學生則重點推薦能反映普通美國人日常生活的小城市。這說明在雙方的交流中,認識彼此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日常生活最符合雙方的需求和期待。
三、 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呼籲透過合作解決問題
去年的調查顯示,46%的受訪美國大學生認為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最嚴峻考驗是環境汙染。而在今年調查中,關於雙方最應進行合作的領域,“環境保護”得票最多,有38%的受訪美國大學生和29%的中國大學生投票給了這項。這說明雙方在發展的過程中均重視對可持續發展,並希望在未來透過合作來共同解決環境問題。關於排在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未來合作領域,受訪的中國大學生認為是科技和文體教育,受訪的'美國大學生則認為是科技和社會治理。
四、 受訪的美國大學生對中國的瞭解有所深入,但雙方對彼此瞭解的不對稱性依然存在
受訪的美國大學生對中國的認識比去年有所提升。例如,在此次受訪的美國大學生列出的“最敬仰的中國人”名單上,孔子、成龍、馬雲排名前三,這不同於2015年問卷中成龍遙遙領先的情況。這次馬雲首次出現在榜單上,證明中國企業家代表逐漸被美國所熟知。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家、科學家、運動員、作家等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被美國人所瞭解、敬仰。
但是,調查也反映出雙方對彼此文化了解依然存在不對稱性和不均衡性。由於傳播渠道、手段、影響力差距等原因,在美國國內學習過中國文化的受訪美國大學生僅佔33.5%,有66.5%從未接觸過中國文化;而中國大學生因為美國娛樂和科技產業的影響,對美國的文化了解更加深入。
同時,雙方對對方國家和人民還有很多好奇和疑問。受訪的中國大學生普遍對美國槍支管理、安全事務、種族歧視等問題存在諸多不解;受訪的美國大學生提出的問題則包括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努力工作”“中國人每個月收入多少”“中國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在美國吃到的中餐與中國本土的中餐有什麼不同”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表明,雙方未來仍需進一步加強交流溝通,瞭解對方的基本資訊和社會狀態。
北京時間10月12日早7點,2016年中美大學生對話將在紐約舉行,屆時該問卷結果將得到進一步討論和傳播,英語環球也將透過YouTube、國際臺英語臉書賬號China Plus News和剛剛上線的China Plus新聞客戶端、CIBN網際網路電視、騰訊影片等平臺面向國內外受眾同步影片直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