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總結> 廣東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總結

廣東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總結

廣東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總結

  20xx年我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在農業部漁業局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支援和指導下,經過全省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水產技術推廣站、病防中心和各位測報員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測報任務。下面把一年來的測報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測報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在全省20個地市設立測報點266個,比上年增加48個。其中,魚類172個,對蝦類46個,羅氏沼蝦14個,兩棲類爬行類22個,貝類11個,蟹1個。直接測報面積:池塘216,325畝,養鮑水體170,200立方米(其中鮑苗42,000立方水體),養鮑沉箱20,000個,海水養殖網箱580個。20xx年的測報種類達到22種,新增加鱘魚、軍曹魚、黃立鯧3種,減少鱷魚1種。其中海淡水養殖魚類15種,蝦蟹類3種,兩棲爬行類2種,貝類2種。監測養殖模式有池塘(包括土池、水泥池、高位池等)、網箱、沉箱、魚塭、工廠化養殖及越冬保溫棚、冷泉水等,基本涵蓋了我省主要的養殖種類和養殖模式。

  20xx年內共測報疾病53種,其中,病毒病8種,細菌病14種,真菌病4種,寄生蟲病11種,不明病因病9種,其它病7種。測報的22種養殖種類中有15種曾不同程度發生危害較大的疾病,主要病害有對蝦白斑病、紅體病、托拉病、紅腿病,鮑苗脫板病,海水網箱養殖魚類纖毛蟲病,鰻魚愛德華氏病、赤鰭病,鱖魚暴發病、指環蟲病,鯽魚、鯪魚、草魚等淡水魚類的出血病、爛鰓病等。

  根據測報資料估算全省水產養殖病害損失達14億元以上,其中,海水養殖魚類2.6億元,海水養殖對蝦4.3億元,淡水養殖白對蝦2.5億元,羅氏沼蝦0.6億元,中華鱉0.3億元,淡水養殖魚類4.3億元(其中鱖魚2.25億元,草魚0.83億元,鰻魚0.82億元,鯪魚、鯽魚、羅非魚、加州鱸魚共0.4億元),鮑魚、生魚、鯰魚、鯉魚、白鯧、鯿魴等其它養殖種類損失未計在內。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1、努力改善測報點的工作條件。年初我們按照農辦漁【2001】93號文的有關要求,對測報點進行了調整,淘汰了少數不具備條件的測報點,新增加了一批測報點。有的地區加強了測報點的人員與儀器配置,有一批測報點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和病原與水質檢測儀器,並開展病原與水質檢測、魚病門診及諮詢指導等工作。如佛山、東莞、中山、韶關、江門和惠州市等地的測報站(點)不僅常年開設魚病門診,還經常下鄉取樣檢測、診斷魚病,指導養殖戶防治魚病,發揮了較強的社會公益作用,提高了我省水產病害測報的'科技含量。

  2、加強測報員的培訓工作。為了提高測報質量,我省20xx年共舉辦各種型別測報、檢疫與病防技術培訓班37期,培訓1300餘人次。其中省站(省病防中心)為更好地貫徹農業部【20xx】31號文精神,加大了對各地測報員和養殖與病防技術骨幹人員的培訓力度。一是與廣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一起組織了我省首期病害防治員職業技能培訓班,共有31名技術人員參加了培訓,其中近半數人從事測報工作;二是委託中山大學對來自水產養殖重點地區的6名技術骨幹人員進行為期10天的水生動物檢疫技術培訓;三是省病防中心與深圳、韶關兩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聯合辦了兩期測報員培訓班,培訓了測報員40人次。各市、縣(區)站也紛紛行動,舉辦了33期病害測報技術培訓班,共培訓測報員和養殖戶1200餘人次,大大提高了測報員的業務工作能力,也提高了養殖戶的病防意識和技術,進一步促進了測報工作的開展。

  3、千方百計爭取經費,加強各地測報站的建設。去年我省財政共下達病害防治專項經費150萬

  元。其中部分下撥各級市站用於測報員培訓、病害檢測和開展測報等支出,部分用於各地開展苗種檢測和檢疫、SARS溯源;此外省局於20xx年給五個地級市區域性推廣中心各配備20萬元經費用於購買實驗室儀器裝置。

  各地也努力爭取有關部門支援,加緊建設市、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病防和測報實驗室,有力推動了測報工作的開展。深圳市今年投入12萬元用於檢測、測報員培訓和測報經費補助、訂閱病害資料等;佛山市南海區繼續爭取區財政專項測報經費15萬元,用於給測報員發放工資和開展測報工作等;東莞市、中山市等也爭取地方財政經費數萬元投入測報工作。繼南海、順德、東莞、深圳建成一定規模檢測檢疫實驗室後,佛山市爭取市財政經費600多萬元,正在建設具有病原體檢測、水質檢測、藥殘檢測、質量檢測等多功能的綜合實驗室;中山市投入26萬元為市測報站和三角、板芙兩個鎮測報點配備檢測儀器,並計劃今年再為8個鎮測報點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陽江市也正多方籌集資金建設檢疫、環境監測、水產品質量檢測等多功能綜合實驗室。

  4、及時釋出測報情況,為漁業生產服務。省病防中心按要求每月上報和釋出上個月的病害發生情況,並把每期測報情況在《海洋與漁業》月刊和《南方農村報》、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網站()上公佈。各地也採取多種方式定期公佈測報情況,使測報資訊直接服務於廣大養殖戶。如佛山市及其順德區將測報情況在當地網站(佛山農業網、順德農業網)上公佈,南海區、三水區每月將測報情況上報區農業局及時下發各鎮農辦,有的鎮在廣播電視中宣傳並送達村會委,高明區每月在《高明水產》上釋出測報和病防知識並寄送給鎮農辦及大型養殖場。東莞市將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和病情預測預報與預防措施及養殖知識編寫成簡報,每月定時發放給各鎮漁技站和大型養殖戶,並在村委會宣傳欄中張貼,在水產養殖協會內傳閱,刊登在鎮辦農業科技資訊中,使廣大養殖戶、農技部門、涉農部門、村鎮幹部及時瞭解病情,指導養殖戶做好預防治病害措施。中山、韶關、揭陽等市均每月在本市水產資訊上登載測報、病防資訊,並寄送縣(區)、鎮漁業管理、技術推广部門和大型養殖場。其他地區也將測報情況編成文字材料報送給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傳送給大中型養殖場,發揮了較好的社會公益性作用,為漁業行政管理部門決策提供科學參考,對養殖生產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公益效應。

  5、針對測報發現的主要病害,及時下鄉檢測和防治病害。去年我省先後暴發了多起危害較大的暴發性病害,如10月份饒平縣海水網箱暴發性魚病,6月中山市淡化養殖白對蝦暴發病和7月順德區鰻魚不明病因病等,均造成大面積死魚。省、市、縣(區)病防中心(水產技術推廣站)和各級測報站均及時組織魚病專家趕赴現場取樣檢測和調查研究,查明病因,提出解決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揭陽、江門、湛江等市測報站還根據往年測報情況和病害流行的規律,在病害高發季節,組織技術人員下場指導養殖戶做好預防措施,控制病害傳播。

  6、多渠道收集測報資訊,提高測報資料的可信度。為了按時完成測報任務和提高測報資料的可信度,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定期到重點測報地區檢查和指導測報工作,瞭解情況,鼓勵測報人員努力做好工作。各級水產技術推廣站和病防中心除直接從測報聯絡點了解病情外,還利用各種途徑和方法收集病害資訊,以求更全面、準確瞭解本地病害發生情況。如湛江市測報員長年在養殖場工作,和不少養蝦場技術人員熟悉,透過利用各種關係直接從養殖場、蝦苗場瞭解病情,充實測報結果。中山市測報員長期在一線從事養蝦育苗,熟悉當地生產情況,經常下場指導生產,收集測報資訊。順德、茂名、東莞和惠州市測報站紛紛利用魚病門診、飼料店、養殖戶、種苗場和水產協會了解病情,收集測報資訊。

  7、將測報與種苗質量檢測、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水生動物SARS溯源等相關工作結合起來。一是20xx年省病防中心對我省對蝦主產區的湛江、茂名兩市的省級蝦苗場所產蝦苗進行了質量抽檢,重點是檢測對蝦白斑病、托拉病的陽性帶毒率,其資料作為測報資料的補充和參考;二是省病防中心承擔了我省水生動物SARS溯源任務,分別在省內6個市採集了對蝦、中華鱉、鰻魚、青蛙、龜、青斑、黃立鯧、斷斑石鱸共3600多個樣本進行SARS病毒檢測,使測報人員掌握了病毒檢測的第一手資料,培訓了病害檢測技術人員;三是省病防中心指導市、縣(區)申報成立水生動物防

  疫檢疫機構,目前已有14個市縣(區)經省海洋與漁業局批准設立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機構,其中,已有5個市、縣(區)經當地人事編制部門批准掛牌。透過這些實際工作壯大了測報隊伍,培訓了檢測技術人員,加強了實驗室建設,推動了測報工作的開展。

  三、問題與建議

  1、測報難度大,測報員素質相對較低。一是目前測報標準未統一,測報種類較多,有些病症的診斷比較困難,加上測報員中具備專業理論和水產養殖與防治病害經驗的較少,使測報存在一定程度誤差。二是測報員均是兼職,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其它工作,影響了測報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有的市、縣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三定”方案沒有最後落實,人心不穩,影響了工作積極性。有的市、縣推廣站是差額撥款,有的縣推廣站有編制無人員,縣級推廣站人員變動很大,新接手人員不熟悉情況,有的鄉鎮撤併,一些鄉鎮漁技站名存實亡,無法正常開展工作。

  2、缺乏運作經費和檢測儀器。測報工作是一項相對固定的公益性工作,工作量大、工作週期長,參與單位和人員多,加之各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事業經費十分緊缺,有些站甚至連差旅、通訊電話費都有缺口。今年我省投入測報經費雖比上年增加了一些,但遠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大多數市、縣、鎮推廣站很難投入配套經費,測報運作經費嚴重短缺,基層測報員均是兼職和義務勞動,長此下去難以為繼。目前雖然少數測報站、測報點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檢測儀器,但大多數基層測報點缺乏必要檢測儀器,難以利用儀器檢測病原體,測報員主要是憑經驗判斷病情,直接影響了測報資料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建議

  一是努力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援,增加對測報工作的投入。使測報有固定的經費來源,並逐步為重點市、縣測報站(點)配套必要的檢測儀器,使測報點相對固定,保證測報的連續性、科學性。 二是穩定測報員隊伍。測報預報工作是一項純公益性事業,是提高水產品質量、保障食品衛生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國家在政策上應給予大力扶持。因此,對承擔這一工作的省、市、縣三級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水產技術推廣站及主產區鄉鎮推廣站應明確介定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由地方財政供給人員經費,使測報員能安心做好測報工作。

  四、今年工作計劃

  1、穩定測報點,逐步增加測報種類與監測面積。結合我省水產養殖生產實際情況,調整測報點的數量、分佈,逐步增加測報種類及監測面積,選擇能代表當地養殖水平的、能相對固定、長期連續開展測報工作的養殖場作為測報點,並多方爭取經費,加大對測報員的培訓力度,爭取對全省測報員進行一輪測報業務培訓,並分期分批地給測報點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提高我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將測報與檢疫、病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今年在先行開展水生動物檢疫地區,檢疫員兼任測報員,其檢測資料作為測報資料的重要來源之一。並且,在全省努力擴大測報資訊的宣傳方式和範圍,加強測報結果對養殖生產的指導作用,提高防治病害服務水平,全心全意為養殖戶服務。針對測報中的主要病害,與有關科研單位合作申報科研課題,開展病因、病防方法、測報統計分析等專題研究,尋求有效防治病害的技術和措施,並及時應用於生產,指導養殖戶防治病害,降低病害損失。

  3、加強聯絡和交流,建立疫情快速反應機制。配合測報工作的開展,增加縱向和橫向交流,加強對下級測報點的指導、檢查與督促。省、市、縣三級測報站及具備條件的鄉鎮測報站(點)要求使用電子化傳遞資訊,及時交流測報疫情資訊和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測報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