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常規工作計劃合集六篇

常規工作計劃

常規工作計劃合集六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常規工作計劃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常規工作計劃 篇1

  在校黨支部、校長室的領導下,緊緊圍繞教學工作重心,繼續培養學生優良思想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堅持以班級為主陣地,以文明禮儀教育為特色,努力構建我校全方位德育框架,開展德育活動,使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素質得到鞏固和發展,為我校全面發展作出貢獻。本學期的德育工作在以前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德育內容要求、檢查評比的實施細則基礎上,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活動:

  一、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深化德育科研,提高德育成效。

  本學期,結合學校的工作要求,繼續深化我校文明禮儀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學生優秀品德的培養。積極開展多種文明禮儀基礎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感悟,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定基礎,抓好學生的文明禮儀、誠信待人的養成教育。在學生中開展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的活動,將文明素養體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讓每個學生都爭做文明學生,為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班主任管理,全面推進學生管理工作。

  班主任是學校從事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和日常行為管理工作最直接的教育者、組織者。其主要職責是:全面負責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負責班級建設,負責學生行為規範的約束及安全教育、負責班風學風建設。本學期將繼續認真做好班主任的培養、管理和考核工作。

  1.加強培訓和交流、提高工作認識、端正工作作風、提升工作能力。

  班主任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執行者,因此,提升班主任的思想素質和工作水平,創建出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愛崗敬業的班主任團隊,對提高學生管理水平,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持續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於是本學期進一步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和指導,鍛鍊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全體班主任的綜合素質,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努力建設一支熱愛學生管理工作和受學生熱愛的班主任隊伍。

  2.積極引導班主任認真做好各項常規性工作。

  引導班主任認真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常規工作,做到學期初有計劃、學期中有活動、學期末有總結,深入班級、餐廳、宿舍關心學生學習、生活,努力建立勤奮、和諧、文明的班集體。要求各班主任認真備、上好班會課。各班應充分利用好每週一節班會課的時間,結合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爭當模範守紀、勤奮學習的好學生。

  三、學生幹部的培養與素質提高。

  1.加強學生會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

  學生幹部隊伍是充分體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的組織者和執行者,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管理工作的穩定和發展,高素質、高能力的學生幹部隊伍是中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著重以提高學生幹部的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為重點,調動主觀能動性,認真做好兩操、衛生等方面的檢查督促,對各班的衛生等進行量化考核,每天記錄評比,每週進行小結、累計、公佈,評比出優勝班級,使全校形成班班爭先,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2、加強班級學生幹部的培訓,塑造出一支具有高素質班級學生幹部隊伍。

  班級學生幹部是一個班級管理的核心,是形成團結上進良好班風和優良學風的主要力量,在班級自習管理、衛生管理、就餐就寢管理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級學生幹部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班級的班風和學風,提高班級學生幹部的素質,提高其管理能力,更好的發揮其作用。

  四、大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全面素質。

  繼續抓好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促進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透過開展各種積極有益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和校園文體活動,寓教於活動中,提升素質。注重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常規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常規工作

  1、加強學校常規制度的執行力度,以規範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推動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小學教學常規工作計劃。

  我校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教學常規制度已經建立並試行,各學科以常規制度指導教師的教學,以常規制度引導學生的學習,以常規制度規範教學管理,以常規制度保障教學活動的安全有序,有力地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要在已有制度的基礎上大力實踐,以實踐經驗檢查和完善教學常規,透過制定和完善學科教學規範,使之更適合我校的實際,更有效地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

  在上述學科的基礎上,本學期嘗試探討在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建立教學常規制度,從備課、上課、學生特長訓練等方面,建立教學常規要求,提高我校綜合科的教學效果和特長學生的訓練效果。

  2、進一步落實聽課制度。

  一是落實教師聽課量的要求。根據教育局關於教師工作考核的檔案的精神,嚴格落實教師聽課量的要求,學校主要領導、主抓教學的領導和教研組長要加強交流,深入課堂隨堂聽課,透過隨堂聽課,發現教學中的不足,發掘教學中閃光點。

  二是建立學校教師聽課的制度。以制度明確關於聽課量的要求,以制度明確聽課的方法,做到每次聽課有檢查(教學準備工作),有交流(課堂教學的設想、目標、效果),有反饋(教師教學情況)、有記錄(教學過程),以制度明確聽課的範圍,從而在教師之間、學科之間形成廣泛的互聽互評活動,集思廣益,促進我校教師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研與教學工作:

  1、開展深化新課程背景下的目標教學比賽,選拔第三屆十佳教學能手,促進全區教師的整體發展

  近三年我區組織的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學比賽、新課程背景下的目標教學比賽、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比賽,第一屆、第二屆十佳教學能手的選拔,在促進全區教師專業發展、全區教學質量提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深化新課程背景下的目標教學、落實六要素教學方式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本學期開展深化新課程背景下的目標教學比賽,並進行第三屆十佳教學能手選拔,全區中小學所有學科45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此項活動,鼓勵45歲以上的教師參加。

  2、開展校內教研課活動。在學科內開展探索課、研究課活動,從備課、聽課、評課三個環節,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方式。所有教學人員都應該上校內公開課。在目標教學、六要素教學方式的指引下,根據新課程對學科的要求,各學科開展校內研究課,發揮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作用,發揚年輕教師敢闖敢試的精神,做好上課教師和任教課題的策劃和安排,透過多種形式,確定研究的目標。

  3、積極參加市、區教研活動,紮實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區教育科研與發展中心的安排,每週三、四、五下午,分別設立各學科的教研活動時間,除參加區組織的教研活動外,本學期的學科校本教研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和研討課為主。要認真做好集體備課,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記錄、有實效;切實開展好研討課活動,校內評課,做到過程輕鬆、氣氛熱烈、作風務實、直接有效。

  4、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教師要做到每堂課有計劃、有目標、有準備,要製作符合教學常規要求的教案或教學簡報。

  5、繼續開展讀書活動。各學科教師探索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的新路,在已有基礎上,透過學校圖書館、教師、學生家庭之間的互動,給學生推薦好書,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讀書體會,使學生愛讀書,多讀書,以讀書促進學生的發展。

常規工作計劃 篇3

  (一)帶領全班同學學習班級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守規成為習慣。

  (二)鞏固、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1、改組班委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把管理權逐步交給學生,激發群體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2、班務會骨幹成員實行述職制度,民主評定班務會核心成員。對那些表現突出的班幹予以獎勵,對那些不能適應班級發展形勢,對不工作或工作不負責的班幹部,幫教,直至很好地履行職責。

  3、根據實際及時召集有關部長,探討班級學習、管理、常規等出現的問題,研究對策,加深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加強對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指導,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注意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班級不斷進步。

  4、對工作積極、工作能力強、成效顯著的領事、部長,予以獎勵,鼓勵學生幹部創新管理。

  (三)常規工作長抓不懈。

  1、進一步完善衛生值日和衛生包乾制度。進一步完善紀律值日和衛生值日製度,實行全班學生輪流負責紀律值日,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鍊。以獎勵促衛生,最佳化衛生責任包乾制度,由衛生部長全權負責此項工作的開展。

  2、表揚優秀,激勵爭優。力爭流動紅旗安家落戶。

  3、倡導健康文明的班風。定期檢查個人衛生,杜絕說髒話、亂吐口香糖等不文明行為。

  4、做好兩操。堅持廣播操排隊下樓規定,並不斷提高質量。

常規工作計劃 篇4

  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和常規工作是幼兒一日活動正常開展的保證,更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證。因此,我們班級教師對幼兒安全工作和常規培養非常重視。我們把安全和常規的培養列入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部分,做到持之以恆。新學期裡,我班制定了以下的安全和常規工作計劃。

  (一). 安全工作方面:

  一、晨間活動,戶外活動:

  1、早上有來園時,注意幼兒的健康狀況,穩定幼兒情緒,不讓幼兒的活動離開教師的視線範圍。

  2、幼兒來園時,教師要注意小朋友是否帶有危險物品,如:小刀、鐵絲、、、等,如果有,教師要及時將其收藏,以免刺傷幼兒等。

  3、戶外活動中,要先穩定幼兒的情緒,不讓幼兒太激動,以免奔跑時互相碰撞,發生意外。

  4、戶外活動時,要詳細介紹活動的注意事項,讓幼兒瞭解如何注意安全。

  5、滑滑梯時,請個別幼兒示範滑滑梯的正確方法,要求幼兒在滑梯上不做危險的動作。

  6、活動前,檢查活動材料和設施的安全性。

  二、入廁、盥洗:

  1、重點要求幼兒離開活動室不衝不跑,以免發生碰撞。

  2、幼兒入廁時,師要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並靠右行走,按腳印標記行走,以免幼兒在入廁時推擠。

  3、幼兒洗手時,要求幼兒不要弄溼衣服,不要把水甩到地板避免滑倒。

  4、結合故事教育幼兒在園活動時要學會謙讓,不推擠、不碰撞。

  三、午休、上下樓梯:

  1、教師跟著幼兒上下樓梯,隨時注意幼兒的情況。

  2、要求幼兒在上下樓梯時,不做危險動作。

  3、教育幼兒在睡房裡,不能和同伴相互打鬧,大聲喧譁。

  四、其他方面:

  離園接送時,一定要把孩子親手交幼兒家長,如有陌生人來接,要打電話問清是幼兒的什麼人?防止陌生人接走。

  五、安全教育:

  每週定一個安全知識小主題.利用晨談和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 1.教育幼兒不玩危險的東西。(如,水、火、電等)

  2.不跟陌生人走和說話。

  3.讓幼兒知道一些初淺的安全保護意識。等等.

  六、家園配合:

  結合“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聯絡”等多種方式,請家長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兒一些簡單的基本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如:和親人走散時,怎麼辦?受傷了怎麼辦?著火了怎麼辦?等等)

常規工作計劃 篇5

  常規是指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安排順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個環節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所以常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常規教育的重要性。那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的常規呢?

  本班存在常規的問題:

  1、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活動中都表現出很強的參與熱情,自我約束能力還要進一步的提高,從日常的學習生活觀察,還不能從始至終地堅持良好的表現,經常出現控制不住自己的現象。如:急跑,不能認真傾聽,說話嗓門大等缺點。

  2、集體意識不強。由於全班絕大多數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非常地疼愛,許多時候都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導致孩子不會為別人著想,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對同學或集體帶來什麼,沒有自我約束的動力。

  3、在區域活動和桌面遊戲,規則比較死板。自選遊戲中,則要保證給與幼兒充分的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的權利。

  1、常規教育的目標:

  發展學習適應能力幼兒入學後,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以讀、寫、算為主導。,我們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永續性的培養,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2、區域活動常規:

  能安靜地參加活動區活動,能實現同伴間的交流合作,並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3、坐的常規:

  (1)、會搬椅子,一手握椅背,一手託椅身,輕拿輕放,轉椅子時要拿起椅子擺好再坐下。放椅子時不能有聲音,知道愛護桌椅。

  (2)、上課坐姿:雙腳自然併攏平放。雙手自然擺放,長時間坐著可以輕輕靠在椅背上。

  (3)繪畫、寫字坐姿:上身與桌子保持適當距離,雙腳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離適當。

  (4)、避免不正確坐姿:斜靠椅背;斜趴桌子;坐時翹腳;駝背坐。

  4、衛生常規:

  (1)、正確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會使用勺進餐。中、大班會使用筷子進餐。

  (2)、一口菜、一口飯地進餐,不把菜全部倒入碗裡,不急也不慢,不剩飯菜,不灑飯菜,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潔。

  (3)、安靜、專心地進餐,不東張西望,不大聲講話,不講長話。

  (4)、用餐巾擦嘴,輕拿椅子坐到指定地點。安靜活動,不影響他人進餐。

  5、區域活動常規:能安靜地參加活動區活動,做好入區記錄,能實現同伴間的交流合作,並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具體措施:

  1、及時發現及時利用談話時間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等勤儉教育,督促幼兒及時關緊水龍。透過與家長交流探討,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走路習慣,在平時活動中,利用值日生,時常督促幼兒慢走。

  2、小桌長監督,組織本組幼兒評選當日吃得好的幼兒,並給表現突出的組加獎紅旗,看哪組的紅旗多就可得到“流動紅旗”。

  3、組織幼兒參加年段組織的各種能力競賽活動,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4、家園配合,讓幼兒形成家園一致的飲食習慣,透過評選“小紅花”“小紅點”,逐步提高幼兒的飲食速度,改正幼兒的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

  5、每週五組織幼兒評選“本週之星”,激勵幼兒遵守班級各項常規。

  6、自理能力培養:讓每個孩子知道自己很能幹,自己的事自己做,並向幼兒進行友愛、謙讓的教育。

  7、繼續進行課堂常規培養:上課積極舉手發言,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見解,聲音響亮;不隨意與旁邊幼兒說話、

  8、讓幼兒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繪畫、剪紙、書寫等活動,主要是使幼兒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並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以利於孩子以後能適應上課的時間要求。又如,多給幼兒講一些故事、童話、詩歌等文學作品,養成靜坐、傾聽的習慣,為入學後進行正規系統的學習打好基礎。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需要的、自願的行為,所以幼兒常規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需要所有教師不斷地長期的共同努力。

常規工作計劃 篇6

  中班下學期是幼兒智力以及情緒、情感等各個方面發展的關鍵期,而且在整個幼兒發展時期,中班下學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各個方面來看,中班下學期的幼兒在一日常規中的好奇心、探求欲以及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老師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日常規分為入園準備、晨檢、晨間活動、區域活動、主題活動、盥洗活動、戶外活動、午休、在園吃飯、午檢、離園活動。下面我從這幾個方面做一下中班下學期一日常規工作計劃。

  一、入園準備。

  (1)開窗通風。每天早上保持空氣流通、清新半個小時以上。

  (2)打掃室內外衛生。在開窗通風后,打掃室內外衛生,保持乾淨。

  (3)提水。為幼兒提好水,並把水溫控制好。

  (4)準備好接送卡、晨午檢表、體溫表、服藥記錄等。為幼兒的晨檢做好準備。

  二、晨檢。

  (1)熱情接待幼兒以及家長。

  (2)耐心等待幼兒的穿脫衣服以及換鞋。

  (3)進行晨檢工作。一看,二摸,三觀察,對幼兒進行晨檢的同時。不要忘記檢查幼兒的口袋以及書包等。

  (4)晨檢完後,給家長接送卡並耐心聽取家長離園時的叮囑。這為我們的一日常規提供了依據。

  (5)對於服藥的幼兒讓家長做好服藥記錄。

  (6)清點人數,做好記錄。

  三、晨間活動。

  晨檢活動一般是在幼兒來到7--10個的時候進行。可以讓幼兒以談話、聊天、看書等的形式展開。讓來園早的幼兒有一個精神緩衝期。

  四、區域活動。

  (1)觀察區域活動的人數。不要太多或太少。

  (2)控制幼兒在區角的活動量以及活動質量。

  (3)提醒幼兒遵守區域規則以及整體秩序。讓區域活動在安靜、安全、有序中進行。

  (4)提醒幼兒愉快的結束區角活動。

  (5)提醒幼兒收拾場地。

  五、主題活動。

  (1)教師提前備課並準備好教具。

  (2)主題活動前注意幼兒的整體狀況,帶幼兒的情緒穩定後再開始進行主題活動。

  (3)主題活動中隨時根據幼兒的整體反映做調整。

  (4)進行主題活動的時候根據需要及時進行安全教育。

  (5)隨時觀察幼兒的表情,對於情緒不佳、開小差的幼兒及時調整。

  (6)適時、愉快的結束主題活動。

  六、盥洗活動。

  (1)大小便。指導幼兒進行有序、自由大小便。

  (2)洗手。提醒幼兒大、小便以後及時洗手。

  (3)喝水。讓幼兒隨時有喝水的自由。

  (4)漱口。飯後用溫水漱口。

  (5)提醒幼兒不要玩水,洗手、漱口時不嬉戲、打鬧等。

  七、戶外活動。

  (1)戶外活動前,讓幼兒做好盥洗工作。

  (2)安全工作。檢查幼兒的衣服、鞋帶等,讓幼兒自身的安全係數提高。

  (3)老師帶幼兒安全、有序的進行戶外活動。幼兒安靜、安全的站隊、行進。

  (4)檢查活動器材的安全,器材的數量、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沙包的數量是否與幼兒的人數相等,以防發生爭搶等安全事故。沙包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是否太重或者是否有開縫等問題,以防幼兒玩的時候發生砸傷或者是開縫的時候迷傷眼睛。

  (5)檢查器械的安全。看蹦蹦床、滑梯是否安全。以防螺絲鬆動、生鏽等發生安全事故。

  (6)控制活動的運動量。活動量不能太大,提醒幼兒及時穿脫衣服。

  (7)教會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並進行一些逃生訓練。

  (8)戶外活動結束後,提醒幼兒及時喝水。

  八、在園吃飯。

  (1)早飯。提醒幼兒及時吃早飯。飯量要適量。

  (2)午飯。提前穩定幼兒的情緒。飯前適時講故事。適量為幼兒添飯。吃飯前後不批評幼兒。

  飯前擦桌子。文明進餐,細嚼慢嚥、不挑食、保持桌面乾淨。飯後小便、洗手、漱口。

  (3)餐點。保證餐點的數量、質量。愉快、文明吃餐點。吃完餐點後及時喝水。

  九、午休。

  (1)午休前拉好窗簾。

  (2)提醒幼兒安靜、文明入睡。不要太興奮更不要太疲憊。注意精神不佳的幼兒。

  (3)指導幼兒正確脫衣服,讓幼兒有正確的睡姿。

  (4)巡查幼兒的午休情況,做好交接班記錄。

  (5)讓幼兒及時、自由的大小便。

  (6)起床後穿好衣服、整理床鋪。

  (7)提醒幼兒及時大、小便。

  十、午檢。

  (1)對每個睡覺的幼兒進行午檢。

  (2)提醒午睡的幼兒進行消毒、泡手。

  (3)做好晨午檢記錄。

  (4)給幼兒服藥、梳頭。

  (5)適時做區域活動。

  十一、離園活動。

  (1)幫助幼兒穿好衣服。

  (2)提醒幼兒回家後要做的活動。

  (3)熱情接待每一位家長,送每一位幼兒離園。

  (4)持卡送每一位幼兒離園,防止陌生人接幼兒。

  (5)離園晚的幼兒安排活動,如:看書。不讓離園晚的幼兒離開老師的視線。

  總之,一日常規應該以嚴格、科學的態度對待,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多注意天氣的變化和自然、歷史以及地理的變化等這些與我們的幼兒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資訊。希望我們的一日常規越來越科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