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會部門的工作計劃範文
光陰如水,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但是要怎麼樣才能避免自嗨型工作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學生會部門的工作計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學生會部門的工作計劃1
一、組織思想
本學期密雲二中學生會在學校團委的指導下,以培養良好的學風、校風為重點,以提高廣大同學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本著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精神,堅持走群眾路線,在維護學校秩序的同時,反映同學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促進同學和學校,同學與老師,同學之間的溝通了解,成為學校和學生聯絡的橋樑,學校管理的助手,同學們的好朋友。切實做到為同學服務。
二、常規工作
(一)主席部【高餘明政、蘇冠群、胡超鶴】
1配合和指導好各個部門的工作,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活動的定期開展。並及時做好工作小結。
2組織好每兩週一次的例會。及時進行本週工作小結,並佈置下週工作。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3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加強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配合。並定期對各部門進行考核,使學生會工作井然有序的進行。
4定期向老師彙報學生會各個部門的工作情況,如計劃,進度等。
5做好“民意調查”環節,確保工作之後有反饋,吸取同學們好的建議,並及時對工作加以調整
6、定期將“意見建議”或“工作小結”發到部落格上。從中汲取好的建議,及時調整工作計劃。
(二)宣傳部【李璐、郭溪萌、李海龍】
配合實踐部、文體部、生活部等作好海報宣傳工作。
ps:因為海報有了特定的地點張貼(每次活動僅需製作2張海報),這學期製作海報的工作量會大大減少,希望在允許的條件下增加海報質量。
全年任務:配合學校做“清華北大牆”。透過教委,網路等途徑蒐集自1978年恢復高考後,從密雲二中考入清華北大的往屆畢業生的個人簡歷。包括(大學畢業後的發展;深造方向;現在所擔當的職務及所在單位等個人資訊,並附一張數碼相片。收集好後交給學校做成個人展板形式,分佈在學校園各處,激勵後生勇奪佳績。
高中學生會部門的工作計劃2
一、分工負責制度:在團委的領導下、學生會主席團及各部部長全面負責的前提下,學生會全體成員均實行分工負責制度,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1、主席從總體上負責全面工作。
2、副主席及秘書長協助主席日常工作,並具體分管各部的工作。
3、在分工負責的同時,加強團結,加強各部成員之間的配合協作,做到分工不分家。
4、各部部長負責本部及各班相關委員的工作,部門內部也實行具體分工負責制。
二、思想教育: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形成以理論為指導,精神為基礎,能力為實踐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精神取向,最終實現“全心全意為全校師生服務”的根本任務。
1、積極配合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我校學生幹部起到表率作用
2、與團委協商舉辦富有我校特色的`科技文華娛樂活動,為廣大同學提供科技創新的實踐舞臺,培養廣大同學積極探索、勇於求實的精神。
3、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支援和幫助各部門開展各類活動豐富同學生活、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三、學風建設:在本學期,我們將充分發揮學生會的橋樑作用,配合學校開展切實可行的促進學風建設的活動,引導廣大同學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取得優異的成績,努力形成刻苦、勤奮、求實的學風。
1、利用學生會宣傳部及各種宣傳工具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宣傳發動,弘揚正氣,努力營造濃厚的“學風建設”氛圍。
2、組織座談會,有針對性的開展各種交流活動,解決同學們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
3、圍繞學風建設,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可行的科技文化活動和競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四、生活方面:本學期學生會將聯合食堂及寢室工作人員對學生住宿和學生飲食方面加強治理,根據學校現在存在的問題和實際情況,對寢室和食堂進行檢查和監督,認真配合學校做好工作。
1、組織成立食堂紀檢委員會,協助學校每日維持食堂學生買飯秩序,監督學生餐盤傾倒並放到指定處。
2、組織成立宿舍治理委員會,協助宿舍管理人員對住宿和衛生進行考評,監督。
3、聯合衛生部開展學生內務比賽,鼓勵學生寢室被褥疊放向軍人看齊。
五、宣傳工作:藉助宣傳部、美術協會、廣播站、校刊等做好精神文明和各項活動的宣傳工作。
1、管理教學樓內外展示欄和小黑板,定期更換展示欄內宣傳畫,由美術學會協助學生會宣傳部完成宣傳畫製作,內容積極向上或由學校指定。
2、加強對廣播站及校刊的聯絡,各途徑協助學生會做好宣傳工作。
六、外交工作:與外校學生會交涉並參與各個學校、地區舉辦的高中生活動一直是我校學生會外交的重要途徑,為逐步提高煙臺三中學生會知名度和建立我們自己的學生會品牌,就要加強學生會外交工作。
1、定期與外校學生會進行經驗交流,理念交流,借鑑外校品牌學生會管理方法,學習經驗。
2、積極參與校間舉辦的各項有利於提高學生能力的活動,讓三中學子的風采在各校學生面前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