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醫藥市場管理工作調查總結報告

醫藥市場管理工作調查總結報告

醫藥市場管理工作調查總結報告

  為了強化稅收管理,我局近日組織了一次稅源管理專項大檢查,對醫藥流通企業作了重點調查,發現該行業在醫藥市場監管和稅收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加強管理。

  一、存在的問題

  (一)醫藥商貿企業銷售毛利下降,增值稅減少。部分藥品價格下調,進銷差價降低,醫院藥品競標採購,醫藥銷售行業終端市場毛利率為5%-7%。醫藥零售行業為了佔領市場,實行連鎖經營,分支機構迅速增加,導致庫存增加,當期應納稅額減少。由於經營方式及經營品種不同,傳統藥品和新特藥品毛利率差別較大,也造成同行業間稅負高低不一。

  (二)企業自身會計核算和申報不實,導致稅款流失。主要表現為多計成本,少計收入,銷售藥品不開具發票;利用計劃生育用品用具免稅,中草藥低稅率的稅收優惠政策,人為擴大這兩項商品的收入;部分商品體外迴圈不計購進,取得購貨方折扣折讓後不扣減進項稅額;將當期銷售收入後移,減少當期申報銷售額,不如實反映當期應納稅金;變相出賣藥品經營資格證書,形成假連鎖,假統一核算,財務管理混亂,核算體制不健全,對其分支機構疏於管理,這都造成了稅收流失。例如,某醫藥連鎖有限公司下設分支機構7家,為了避稅形式上註冊成立多家分支機構向稅務機關分別納稅,其實質是統一核算,規避高稅負。多數分支機構以掛靠、租賃、承包形式存在,總公司只收取管理費,沒有統一核算,增加了稅收徵管難度。

  (三)管理手段不足,監管不力。醫藥商貿企業改制後經營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稅務機關以及醫藥監管部門沒有及時適應變化,調整管理方式,資訊沒有進行交流共享,對企業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研究不足,對醫藥行業日常管理不到位。

  (四)醫藥來源混亂,質量難以保證,且管理難度大。目前我市醫藥經營單位的.供貨渠道眾多,有本地醫藥公司供貨的,也有企業供貨的,供貨企業多以不開發票,低價讓利為惠手段佔領市場,導致本地正規經營的醫藥批發企業銷售份額急劇下降,連年虧損,無法生存。另外,供貨企業多采取直接送貨到門方式進入市場,即不出具發票,又沒有專業人員認真驗收,也規避了醫藥監管部門的監管,給偽劣假藥的流入造成了可乘之機,藥品質量難以保證,也保證不了我市老百姓吃上放心藥。

  二、加強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部門協作,規範行業管理。由市政府統一協調藥監、衛生、工商、質檢、稅務等部門要強化協作,共享企業基本情況、基礎資料資訊,要求醫藥商貿企業嚴格執行國家頒佈的新《藥品管理法》和GSP認證的操作規程,統一驗收、統一入庫、統一配送、統一銷售,統一實行計算機管理,打擊三無經營(無證、無票、無固定經營場所),規範醫藥行業稅收等方面的管理,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環境。

  (二)強化稅源管理,減少管理漏洞。近年來,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醫藥商貿企業逐步轉變為股份制、私營、其它有限責任制企業,改制後分配製度和所有形式隨之改變,出現了改、轉、租、包、賣、聯等多種經營方式,稅源也由顯性稅源變為隱性稅源、由固定稅源轉為流動稅源、由重點稅源變為零散稅源。稅務機關要針對企業改制後稅源發生的變化,制定相應管理措施,掌握企業動態變化,提高稅源管理的及時性和針對性,變被動為主動;要注意宣傳企業財務制度和稅收法律法規,加緊推廣稅控收款機運用宣傳,提醒消費者購買藥品要索取發票,定期輔導、適當培訓醫藥商貿企業的法人代表、財務人員、辦稅人員,促進醫藥商貿企業準確核算,據實申報,依法納稅。

  (三)轉變工作思路,實現精細管理。各有關管理部門要及時轉變觀念,建章建制,依法各負其責,強化協調溝通、資訊共享,加強日常巡查,及時掌握納稅人生產經營、財務、納稅情況,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資訊手段,抓住薄弱環節,實現管理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