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個人感悟>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通用5篇)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通用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難免會萌生一些新的感悟,這個時候,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這些感悟。你知道寫感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1

  今天是5月12日,提起這個日子,我們不免會想到08年那場汶川大地震。也就是因為這場地震,次年起,今天被稱為“減災防災日”。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一場8.0級大地震在汶川發生了,震中是汶川縣映秀鎮。地震導致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一剎那間許多家庭破碎,芸芸眾生定格在那一瞬間。這次地震造成了8千多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它被譽為建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災害性最大的一場地震。

  時光荏苒,14年過去了。目前,新的汶川早已在傷痛中甦醒,它奮勇前行,重新生長。

  今天是汶川地震14週年,讓我們共同緬懷逝者,祝福“新生”,銘記那些讓我們再次奮起前行的力量。再次感受那些災難中留給我們的溫暖與感動!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不論什麼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會傳遞出無比堅強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抵禦寒冷,治癒傷痛,給予希望,使我們重見陽光!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2

  拿起手中這沉重的筆,卻不知道如何寫起。腦海裡浮現的依舊是那一張張震憾人心的畫面,耳邊聽到的還是那聲嘶力竭的呼喊,那痛徹心肺的哭泣,那悲慘的呻吟……

  “災難”,多麼可怕的兩個字啊!生命,在這場突然的浩劫面前顯得如此地渺小,如此地不堪一擊,就算是全力地反抗和鬥爭,能喚回幾許年輕的生命,又能否使倒下的生命重新站起?人類在自然災害前是多麼的渺小,地震、海嘯、洪水、火災……各種各樣的災難頻頻發生,就在災難來臨的那一剎那,頓時,烏雲密佈,就在那接下來的一剎那,美麗的一切都變得不堪一擊。只是短短的幾分鐘,曾經繁華的城市剎那間化為一片廢墟,曾經的美好家園轉瞬間變為死亡的墳墓,曾經的歡歌笑語、和平安寧頃刻間蕩然無存。到處人心惶惶,新聞裡反覆的報道死亡人數以及失蹤人數……既然,我們不能控制自然災害,那我們就應該從本身做起!

  我們要重點知曉防災的基本要素,當災難不約而至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恐慌,更不能等死,那是最愚蠢的行為,我們應該對各種的.災難做出各種反應。例如在發生地震時,如有條件,應把軟的物品放在頭頂,躲在桌子一類物品下,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應馬上跑到空地;在突發海嘯、洪水時,儘量跑到高處或緊緊抱住一根堅固的桌子;在發生火災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跑到空地,千萬不能採取跳樓的措施。我們一定要牢記這些措施,不再為災難的降臨而慌忙的束手無策。

  而在我們面臨災難的考驗時,是否應讓我們好好反省一下,災難的發生與我們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聯。對於破壞環境,我們不能在屢教不改了,否則,大自然就將會一點一點的償還我們,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不過,更可怕的還是不顧所有,破壞環境的我們——人類!我們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其它的細節,總是在不經意間做出了破外環境的舉動,正是因為這些平日裡不經意間的舉動,而導致了現在的結果。我們用破壞環境獲取自己的利益,環境又慢慢地償還我們,我們再用曾經的利益來換取生命,這種迴圈,不覺得很可笑嗎?

  曾經的世界多麼美好,可惜的就是,那些美好都只屬於曾經……現在,環境因人類的作為而變得越來越糟糕,變得不堪一擊,於是,大自然開始報復人類,這是我們破壞環境後的代價!值得嗎?回答:不值得!

  呵,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改變一點,我相信,世界一定會恢復曾經的容貌!

  讓我們記住這個口號:關愛生命,防災減災!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3

  輕風嗚咽,山河哀泣,全體師生似乎早已無法負重沉沉的心而把頭埋得低低,和著時間的嘀嗒嘀嗒,1分鐘原來是那樣的漫長……這是5月12日平羅縣城關回民小學在“防震減災日”1分鐘默哀場景。

  為深切悼念“5·12”地震遇難同胞,重溫地震安全知識,為了讓我們懂得珍惜生命,增強自救意識,提高學生安全防範能力,我校透過5。12地震感人故事演講、詩歌朗誦、地震小畫展、安全知識競賽、唱感恩歌、珍愛生命小作文等活動形式,培養了師生們紀念同胞、熱愛祖國、珍愛生命的精神,同時增加了防震減災安全知識,增強了安全防範意識。

  眾所皆知的汶川5·12大地震震憾了半個世界,同時也給生命增加了新的定義——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安全第一。四川安縣桑棗中學在地震發生後,全校師生,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衝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很顯然,此次桑棗中學創造的奇蹟得歸功於該校每學期組織一次的緊急疏散演習。據悉,這類緊急演習學校從20xx年就開始了,每學期一次從不間斷。尤其令人震驚的是,此次逃生的過程、模式及結果與演習一模一樣。這個事例說明,地震——這個自然災害,雖然不可避免。但只要大家都樹立防範意識,災難還是可以減少的、預防的。在5月12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校又舉行了一次防震演練。

  “嗚…”隨著一聲警笛響聲,同學們一下子衝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在桌子底下等待了十秒鐘。漫長的十秒鐘過後,老師立即下達了命令:“衝”!這時,我們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立即衝出教室。雖然非常忙亂,但是井然有序,沒有人拉拉扯扯,隊伍快速而整齊地向樓下衝,緊急的氣氛一直圍繞著我們。這時,我們的心真的提到了嗓子眼上,彷彿身臨其境一般,處身在地震之中。隊伍走出了樓梯口,我們迫不及待地衝向外面,開始奔向最後的目的地——籃球場。

  這已是城管回小的第四次防震演練了。學校為了讓我們能夠在下樓梯、排隊時能做到快而不亂,井然有序。每學期都要進行地震演習,全校1600多人,能夠在兩分鐘之內到達安全地方,這是全校師生共同練習的結果。

  透過防震演練,不僅讓我們學習了地震的有關知識,學會了防震自救的方法,還讓我們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保衛祖國、建設祖國是我們的責任。所謂“防震減災,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小學習地震知識,學會如何預防地震。讓這知識伴隨著我們一輩子,讓我們把這些知識傳給每一個人,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防震意識,心中有“防震減災,人人有責”的想法,共創美好明天!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4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預報仍是個世界性難題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以利於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不易倒塌的空間、牆角或桌子等堅固傢俱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避震。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都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和使用電梯。

  一位親身經歷過1920年海原8.5級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們詳細介紹了“伏而待定”的具體方法:“在屋內感覺地震時,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臉朝下,頭靠山牆,兩隻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樑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

  戶外的場合,要避開高大建築物等危險之處,護住頭,迅速跑到空曠場地蹲下。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物件。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製板牆、門柱等躲避。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個人感悟5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應該是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了吧!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那些陰影似乎還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告訴我們防震減災這件事情一定不能鬆懈。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地震是怎麼產生的吧。老師告訴我們,地震是由於地殼運動而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它雖然是自然災難,但並不是完全毫無先兆。其實自然界的動物可以做我們的“通訊員”。比如:正在冬眠的蛇會湧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我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如果發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千萬不要驚慌,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有防範意識,但絕不能無中生有,相信謠傳。

  大家都知道,地震發生在一瞬間,那麼,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呢?為此,我們中山街學校組織了地震演練活動。比如,在地震來臨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跑到操場上,來不及跑的同學就鑽到課桌下面……訓練中,我們都及時避免了“地震”。另外,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預防地震的知識:如果是在家裡,就應該躲到桌子下面或者衛生間裡、牆角內,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道支撐,會減少傷亡;地震時,門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我們不要關門;如果是在夜間地震,要爭分奪秒地向安全地方轉移,避開水塔、煙囪等高大建築物,轉移到空曠場地。另外,我認為,要想了解更多的防震知識,我們要多到網上查詢或多看有關防震的書籍,把我們知道的知識告訴身邊每一個人,告訴他們,地震來了要鎮定,不要慌張,更不要傳播謠言。只要我們平時多向人們宣傳地震知識,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大家才能做到不慌張、不恐懼,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這樣才能減少地震所帶來的損失和傷害,才能有效的保護生命和財產。

  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防震減災,讓在災難到來的時候,我們不至於驚慌失措,在災難面前保持冷靜,保護好自己,把損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