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發言稿> 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精選5篇)

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

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精選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發言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發言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你知道發言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1

  過去一年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顯著成效。今明兩年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們要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對標20xx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按照2022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定位,攻堅克難、紮實工作,為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積極的貢獻。

  須全面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做到“四個”優先:

  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把優秀的幹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把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充實到各地黨政班子,尤其要選優配強鎮(街道)、村(社群)黨組織書記,落實好集體經濟薄弱村“第一書記”選派制度;

  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引導和支援土地、人才、資金、技術等各類發展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

  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加強政策和制度引導,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

  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在高起點上繼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到20xx年覆蓋全市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較為健全,由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

  必須全面完成“三農”工作硬任務。要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按照精準識別扶持物件、精準安排資金專案的要求,實行“一戶一檔一策”,推動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加大對因病支出型困難家庭的幫扶力度,建立健全基本醫療、大病保險、生活救助等多層次保障體系,實施好新一輪集體經濟薄弱村精準幫扶工作;要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重點做好垃圾汙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要加快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各市(區)要儘快出臺農房翻建的相關實施細則,切實改善我市農民住房條件,讓農民群眾過上與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的現代生活。

  必須全面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要夯實農業基礎,最佳化提升“四個百萬畝”產業佈局,持續開展“三高一美”建設,到20xx年要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運營機制改革,支援引導工商資本參與園區建設,不斷提升農業園區的集聚效應和綜合效益。要堅持質量引領,依託特色農業資源,深挖江南農耕文化,積極開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著力培育孵化一批“蘇”字頭農業特色品牌,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要促進融合發展,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

  必須全面激發農村改革新動能。今明兩年要重點抓好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鼓勵有經營能力的農戶成立家庭農場,支援家庭農場聯合組建農民合作社,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也可以向農業龍頭企業轉型發展,逐步將普通小農戶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重點抓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新修訂的土地承包法,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配套政策,加快房地一體的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盤活用好農村閒置宅基地;重點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以“四上”改革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有償退出國家級改革試點,積極探索股權的繼承、轉讓、抵押擔保等配套制度;重點抓好農村金融制度改革要全面推廣農地抵押貸款業務,穩妥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抵押。

  必須全面夯實農村基層基礎。要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實好剛剛頒佈實施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六強六過硬”,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逐個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選好用好村黨組織帶頭人,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新時代新接力”農村基層典型培養計劃。要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以自治為基礎加強村務監督工作;以法治為根本,把政府各項涉農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以德治為先導,深化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全面提升農民文明素質。要凝聚共識形成工作合力,廣泛宣傳“三農”政策,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優勢,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黨委政府要支援黨委農辦和農業農村工作部門履行好牽頭抓總的職能,各有關責任部門要認真履職盡責,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2

  晉寧的鄉村振興同樣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同樣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謂之“鄉村綜合體”,將帶給我們各級幹部怎樣的考驗?

  因此我們必須找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也就是在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這五方面實施全面振興,整體推動,激起鄉村內生動力。重點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是關鍵,以鄉村豐富的生態、文化等資源為依託,以資訊化和科技化的手段為支撐,打造一批特色生態產業、文化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文化振興要把鄉村的傳統文明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弘揚中華文化,支援、鼓勵農村自主文化組織的發展,大力開展農村文化娛樂活動;政府必須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資,完善和升級鄉村教育基礎設施,從小抓起,“三農”學者到農村去,農民到學堂去,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養;進行觀念革命,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打造綠色產業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構築綠色政策體系;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黨和國家政策落地,保障黨員帶頭,政令暢通,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扶持農民自治組織,引導群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取決於幹部和黨員的帶動和引領,取決於群眾的響應和共鳴,上下一致,決定著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我堅信,以更大的決心、更新的觀念、更有力的舉措,共同發力,定能獲得開啟晉寧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金鑰匙。

  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透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於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為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力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並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xx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不斷提高農村群眾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於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後,這無疑為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汙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恆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於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幹,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好!

  20xx年4月11日至4月22日,我很榮幸參加我縣今年的在職幹部全員培訓,這是我入編以來第一次參加培訓,感到非常激動。透過黨校領導、專家教授的.精彩授課,本人受益匪淺,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想。

  13億多中國人中,有著近10億農民,農村成為了中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關係“幸福百姓”獲得感的提升,關涉“美麗鄉村”願景的實現,關乎“鄉土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但隨著社會變革的`急劇轉型,三農問題成為了我們心頭難以放下的牽掛。“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鄉村振興已刻不容緩,而只有讓人們願意回、回得去、留得下,鄉村振興方有希望。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民必須富,讓人們願意回。鄉村若是“梧桐樹”,便會引來鄉賢遊子們這些“金鳳凰”,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鄉村的振興發展的對“城歸”的引力第一要義就植根於農民生活的富足,從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為農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為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創業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松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遊子們的虔誠嚮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汙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汙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汙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汙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迴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遊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才是鄉村振興的依託。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業必須強,讓人們留得下。興業致富是許多人逐夢的源動力,而守業安居則是廣大農業經營者的定心丸。鄉村留得住人才是鄉村持續振興發展的應有之義,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讓“城歸”留下創業守業的必由之路。當農業搭上“旅遊+”的快車,鄉村旅遊便為鄉村提供了“重塑”與“再生”的機會。隨著旅遊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遊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為人們新的選擇,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經濟邁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遊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方能不斷填充著鄉村振興的底色。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不可行。全民期待“美麗鄉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鄉村振興座談的發言稿5

  眾所周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我國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同時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提高廣大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我國國土面積很大,有著較大貧富差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

  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產業與農民就業問題,保證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不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是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才有鄉村振興的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透過培育農業品牌、加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因為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很多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為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

  所以,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將人力資本開發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力軍。同時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加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與農村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文化振興是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