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治實施方案(通用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染病防治實施方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染病防治實施方案1
為了做好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防治工作,確保我校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教育局下發的《關於轉發地區教育局<關於切實做好校園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的通知》,特制訂此實施方案。
一、思想上高度重視
就近期我地區多所學校發生腮腺炎、水痘等疫情,給我校在預防春季傳染病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此,我校領導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我校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和督察組
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王光存
副組長:桑文科
成員:楊太平安豐玲王波王顯明以及各班班主任
督察小組名單:
組長:吳靜
副組長:楊愛華
成員:王生才方曉陵李運華
三、安排部署
1、召開教職工大會,傳達會議精神,是全校教職工在高度認識,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春季傳染病防治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
2、各個班級組織開展一次以有效預防春季傳染病傳播為主題的班會。教育學生:科學看待,科學對待;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勤通風;媒體消毒;認真做好晨檢工作;多喝熱水;經常用流動水洗手;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3、負責學校廁所值周的班級用白灰對廁所進行消毒,各個班級結合“愛國衛生月”清理好所屬環境的衛生,保證環境衛生的清潔。
4、加強宣傳力度。利用班級黑板報,宣傳欄進行宣傳,使廣大學生在思想上能夠清醒的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負責國旗下講話的班級以此次活動內容為主題,進行廣播宣傳。
5、班級舉行一次以“有效預防春季傳染病”為內容的知識競賽。
學校相關負責人要高度重視,狠抓落實,透過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切實使我校學生能夠有效的預防春季傳染病,確保我校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
傳染病防治實施方案2
為進一步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預防重大疫情的發生,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維護正常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結合我院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目標與原則:按照預防為主、防治並重的原則,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式,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預防和控制以呼吸道傳染病為主的傳染病在我市發生和流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二、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是保護群眾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的大事,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麻痺思想,要進一步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切實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及時發現和預防控制傳染病疫情。
三、加強主動監測,做好傳染病規範報告:各科室要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認真做好門診登記,堅持發熱病人分診制度,切實加強我院對流行性感冒、流腦、麻疹、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監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嚴格控制院內感染,加強院內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減少傳染源;加強對重點領域呼吸道傳染病的監測和監控,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同時要針對不同疾病,做好免疫接種工作,並切實做好應急疫苗、預防性藥物、檢測試劑、疫點消毒藥械及防護用品的儲備工作,嚴格控制疫情擴散。
四、加強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途徑的宣傳方式積極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同時,醫護人員要深入基層並結合診療活動開展健康教育,廣泛宣傳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知識,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病意識。
五、督導檢查。要按本方案要求,制訂好傳染病防治工作計劃和成立應急救援防治小分隊,加大對科室的'督導力度,對因失職、工作不力等造成後果的將嚴肅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傳染病防治實施方案3
為做好全市20xx年傳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傳染病的發現水平和網路直報質量,有效落實手足口病、布病、瘧疾、病毒性肝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熱等常見傳染病,以及埃博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綜合症、寨卡病毒病等新發傳染病防控措施,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瘧疾突發疫情應急處理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辦法》、《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規範(20xx年版)》。
二、工作目標
(一)強化疫情報告管理。規範做好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加強網路直報的監督管理,繼續保持傳染病網路直報覆蓋率達到100%,醫療機構傳染病漏報率橫向和縱向對比有下降,努力實現無漏報,全面提升疫情報告綜合評價指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及時率達100%。
(二)加強重點、重大傳染病防控。制定完善監測方案,抓好各項防治措施落實,努力控制暴發疫情;對國家、省級要求監測的傳染病,監測完成率達100%,對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暴發疫情調查率達100%。
(三)努力保持消除瘧疾目標。加強宣傳,做好“三熱”病人血檢工作,逐步完善消除瘧疾後的瘧疾監測體系。
三、工作內容
(一)規範做好疫情資訊報告管理工作。
1.做好疫情報告、稽核和分析。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規範(20xx年版)》,規範網路直報程式,提高網路直報質量,減少漏報、遲報現象發生。
市疾控中心及時稽核疫情資訊,並根據報告資訊完成常規周分析、月分析和年分析,適時做好重點傳染病疫情分析工作。
2.市疾控中心完成年度使用者許可權申請,做好本級所有管理員賬戶、本級使用者和直報使用者的實名制管理,核實訂正和補充完善各類使用者資訊,完成全市各鎮、辦事處和所有醫療衛生單位編碼維護工作。
(二)加強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控制疫情蔓延。按照《省手足口病監測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加強預檢分診、發熱皰疹門診建設和管理,做好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樣本採集和送檢,確診病例的個案調查和隨訪管理等工作,提高重症病例的發現和救治能力。
(三)進一步做好布病的聯防聯控工作。加強與農牧部門溝通合作和疫情共享,聯合開展疫情處置,規範做好病例管理,定期與豫北六市布病防治部門交流溝通,進一步完善布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四)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等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高度關注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疫情流行趨勢,提前做好疫情研判,制定應急預案,做好物資儲備,加強重點時期、重點人群和重點場所的預防控制工作,嚴格落實醫學隔離消毒制度,防止醫源性感染髮生。
(五)加強消除瘧疾後監測工作,做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
1.各醫療機構加強對“三熱”病人開展瘧原蟲血片鏡檢,年發熱病人血檢率達2‰;發現陽性樣本,採用鏡檢、RDT或PCR及時進行診斷,病例確診後及時進行網路直報。對所有檢查出的瘧疾病例同時製作濾紙血瞙(4個血滴)、5張血片和抗凝全血5ml,抗凝全血應冷凍儲存後送省疾控中心寄防所。
2.對發現的瘧疾病例,首先要進行核實和確認,確診後3日內組織完成流行病學個案調查,對疫點周圍群眾開展主動病例篩查,並撰寫調查報告。
3.加強媒介控制,在輸入病例較多1-2個自然村開展媒介按蚊種群、密度及生態習性等引數監測。
(六)做好其它臨時性、指令性工作。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宣傳效果。充分利用媒體、網路等媒介,普及傳染病防控知識,提高公眾傳染病防控知識知曉率。加強手足口病、布病、瘧疾等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提高兒童家長、養殖戶、出國務工人員等重點人群防病意識。
(二)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傳染病防控能力。市疾控中心和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紮實開展傳染病預防控制培訓工作,培訓範圍覆蓋院內醫務人員、疾控人員、村醫和社群醫生,重點培訓疫情報告與管理、流行病學調查與標本採集、實驗室檢測、隔離觀察、消毒和健康教育等內容,突出實用技能,提高各類傳染病早期發現、及時報告、規範處置水平。
(三)加強疫情監測,控制傳染病疫情傳播蔓延。市疾控中心及時對傳染病疫情資訊進行分析和判斷,為傳染病防治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各醫療衛生單位重點加強農村地區、流動人口聚集地、學校托幼機構、外出返鄉人員等重點地區、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的疫情監測工作,一旦發現病例,在規定時限內進行網路直報。
(四)做好傳染病漏報調查,提高網路直報質量。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加強傳染病網路直報管理工作,定期開展資訊報告自查。市疾控中心全年對各醫療衛生單位的傳染病報告工作開展兩次漏報調查,調查結果納入年終考核內容。
(五)加強督導考核,全面提升傳染病防控水平。市衛計委將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考核內容,每半年開展一次工作督導和考核,對工作開展好的單位予以表揚,對重視不夠、組織領導不力、工作質量差的單位將給予通報批評。
傳染病防治實施方案4
為切實做好我縣20xx年傳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規範和完善傳染病管理制度,提高疫情報告質量,加強監測和促進疫情處置能力。特制定縣20xx年傳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方案:
一、培訓學習
加強對《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條例》、《省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網路直報工作和技術要求》、《傳染病診斷標準》、《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等規定的學習。
二、加強疫情報告規範化管理,提高疫情報告質量
1.各醫療單位傳染病疫情報告和管理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辦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資訊報告管理工作規範》,《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規範》執行。及時,準確的上報各類疫情資料,建立和完善傳染病疫情資訊報告管理制度。
2.加強對轄區內各網路直報點傳染病報告管理工作的督導。疾控中心按照每季度對上季度存在連續3個月未報告傳染病的醫療機構督導,督導覆蓋率100%;按照《州20xx年法定傳染病報告管理督查方案》每年對轄區內醫療機構至少開展一次督查,督導覆蓋率達100%,並寫出總結報縣衛生計生局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
3.凡有重大疫情發生,必須按《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條例》規定的時限將發病時間,波及範圍,發病人數,發病原因,已採取的措施,發病趨勢等以最快方式上報,並及時錄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路。及時完成初次報告,程序報告和結案報告,要求初次報告:
①在確認事件2小時內完成網路報告,及時稽核;
②有報告單位,報告人及通訊方式等記錄資料(傳真記錄,電話記錄)。
程序報告:
①寫出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程序,事件的診斷和原因及可能因素;事件的發展態勢和危險性評估;
②落實控制措施情況;
③資源使用情況。
結案報告:
①在確認事件終止後2周內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影響因素;
②事件的危害與損失及其補償建議;
③評價措施效果;
④事件處置成本效益分析;
⑤提出今後對類似事件的防範措施和處置建議。
4.加強組織建設,鞏固疫情絡,完善縣對鄉鎮每半年進行一次培訓考核制度,不斷提高疫情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保持疫情管理人員的相對穩定。
三、疾病監測
1.每日監測。傳染病網路管理人員必須每日隨時(至少四次)上網稽核,監測轄區內疫情動態,發現新發,暴發疫情及時請示上級和預警,指導和參與疫區的現場調查,疫源檢索,正確處理暴發疫情。
2.重點疾病的監測。凡有脊灰,麻疹,新生兒破傷風,百日咳,白喉,炭疽病例報告的鄉鎮必須做個案調查和取樣並送檢。如有暴發疫情發生,需在當月的疫情分析中簡要描述,內容包括:暴發疫情流行病學特徵,發病原因,疫情發展及防治措施,控制情況等。並寫出專題調查報告並上報。
3.傳染病自動預警。收到傳染病預警資訊後應及時調查核實,並在24小時內完成異常卡片的填報工作,如是疑似病例應及時到現場進行防控處置。
4.流感的監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強對哨點醫院(縣人民醫院、縣藏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班佑鄉衛生院)流感監測工作的督導和技術指導,嚴格按照《州流感監測方案》(阿州疾發〔20xx〕25號)的相關要求,做好流感樣病例登記和標本採集(每週5-15份),同時按照要求做好標本儲存,運輸工作,進一步提高流感監測工作質量。州疾控中心負責標本的檢測工作。
各醫療單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加強流感病例監測工作。特別是對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要高度關注,嚴格按照要求,加強對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理,每一起暴發疫情應採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標本(如果現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應當儘量全部取樣)。對不能明確診斷的可酌情增加取樣批次和取樣數量。標本採集後應當在4攝氏度條件下,於24小時內運送至流感監測網路實驗室(州疾控中心)。進行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實驗室監測工作。縣疾控中心按月完成轄區內流感病例月分析。
5.手足口病的監測。凡有重症手足口病和死亡病例報告的必須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和採集標本,送樣檢工作,檢驗結果反饋及時訂正。
四、編碼維護
每年11月完成轄區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資訊系統標準編碼的維護工作。
五、各類報表及文字資料的上報
1.傳染病月報表。每月3日前向縣衛生計生局報告上月轄區內發生的傳染病發病,死亡數(即月報表),全年共12期。年報及半年時間另行通知。
2.疫情分析。每月6日前報出上月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月分析(共12期),7月15日前報出上半年疫情分析,疫情年終分析時間另行通知。分析內容包括:總體發病,死亡情況,重點疾病發病分述,防治對策及建議。
3.傳染病疫情預測預報。在4月15日和10月15日前完成夏秋季及冬春季傳染病疫情預測預報。
4.傳染病自動預警資訊分析。於20xx年3月前完成20xx年轄區內傳染病自動預警資訊年分析。
5.每年一期重點傳染病專題分析報告。
傳染病防治實施方案5
根據市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關於制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為確保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制訂傳染病的防治方案,並在全體學生、教職員工中進行宣傳。
一、組織機構
成立我校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白潔、副組長:張學、梁紅、組員:孫麗傑及各班班任。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定期檢查、各部門積極合作,確保各項防治措施落實情況。
二、具體措施
1、廣泛深入地開展傳染病防治和計劃免疫、食品衛生安全等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師生員工的科學防病意識和能力。積極與防疫部門合作,提高學生疫苗接種率。
2、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實行學校食堂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加強後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保證學校飲用水、教室、食堂、廁所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飯菜。
3、積極鼓勵師生參與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及戶外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膳食營養,不斷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4、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各種疾病登記制度和常見傳染病流行季節的晨檢制度,,指定專人負責登記彙總和追蹤觀察,及時掌握師生的身體狀況,並及時督促病患師生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
5、一旦發現同一症狀的師生人數增多,應及時向當地防保所、醫院防保科和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彙報學校以便做到早隔離、早治療。並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6、加強校醫室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其基層預防保健的職能作用。在校醫務室日常工作中,加強對發熱學生及腸道門診學生登記,及時發現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並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按規定採取果斷措施,科學、有效地防止事態的擴散。
傳染病防治實施方案6
為認真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傳染病防治執法檢查力度,依法糾正、查處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法做好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工作,切實履行傳染病防治監督職責,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
究制,促進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監督檢測依據
取樣檢測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醫院消衛生標準gb15982、1995)
三、監督監測物件
(一)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四、監督監測內容和範圍
(一)醫療機構
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醫療廢物處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微生物培養)。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傳染病疫情監測、疫情資訊報告管理、疫情調查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
五、工作要求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開展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門加強配合,各負其責,突出重點,嚴格按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一)區衛生監督所職責
負責執法監督檢查工作,制定樣品抽樣的範圍、數量、順序、檢驗專案等工作,印製和填寫相關表格和單據。
(二)區疾控中心職責
負責完成現場取樣監測培養並按時出具結果報告。
(三)監測樣品抽檢範圍和數量
1、治療室、手術室、產室、嬰兒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內窺鏡室等科室為監測的重點部位,取樣內容為空氣、工作臺面、無菌物品、消毒液、醫護人員手錶面。
2、二級規模以上醫院根據科室設定取樣20—30份,鄉衛生院、門診部以及同等規模的醫療機構取樣5---10份,其它診所取樣2---5份。
六、時間安排
6月~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