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應急演練方案範文(精選6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暴雨應急演練方案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暴雨應急演練方案1
為進一步做好高溫季節、強降雨、雨雪天氣等自然災害應急工作,防止給敬老院內特困老人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特制定此應急預案。
一、應急組織機構
1、極端天氣應急工作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組員:各班組負責人及班組成員職責:
(1)做好日常巡查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防範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帶來的影響。
(2)一旦發生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導致大面積停電等事故時,及時做好相關應急工作,儘快恢復供電等。
(3)根據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帶來的影響,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4)及時向上級報告災情並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
(5)必要時請求外力支援。
(6)全體成員應在組長的統一指揮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合作,做好極端氣候的防範工作。
2、極端天氣應急搶險隊
隊長:xx
隊員:xx
職責:
(1)平時加強配電房、消防系統、電路系統、水電房的安全檢查。
(2)發生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同時引發災情時,組織人員實施救援行動。
(3)及時向自然災害應急小組彙報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產生的後果。
(4)事後總結應急處置的工作經驗。
(5)一旦發生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及時組織院內老人轉移至安全地帶,確保院內老人生命安全。
暴雨應急演練方案2
一、目的
為貫徹落實《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切實履行氣象防災減災職責,確保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科學、有力、有序和有效進行,最大限度預防和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意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氣象災害預警訊號釋出與傳播辦法》、《中國氣象局重大突發事件資訊報送標準和處理辦法實施細則》及國家相關專項預案等編制。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中國氣象局組織全國範圍內颱風、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冰凍、大霧、霾等氣象災害的防範和應對。
因氣象因素引發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的應急處置,參照本預案執行。地震、礦難、疫病等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需要提供應急氣象服務保障,可參照本預案組織。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氣象災害的防範與應急處置,中國氣象局應急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局應急辦)負責應急響應的綜合協調,有關內設機構和直屬單位依據職責分工組織做好應急響應工作。
領導小組:
1.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指示精神,部署應急響應氣象服務工作;
2.稽核、簽發向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提供的氣象決策服務材料;
3.檢查、指導進入應急響應狀態單位的工作,決定是否派出現場工作組;
4.指揮排程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員、物資、資金及技術裝備等資源;
5.指揮處置氣象災害應急過程中其它重大突發事件;
6.領導小組成員按要求參加天氣會商和應急工作例會。
局應急辦:
1.組織應急會商和綜合研判,向領導小組提出啟動應急響應建議;
2.根據領導小組命令,統一組織、協調各單位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負責協調應急物資、資金等資源調配;
3.向國務院辦公廳及有關部門報送應急響應期間的決策服務資訊;
4.收集和彙總各相關應急情況並向領導小組報告,編輯有關應急響應情況摘報,督促各單位的應急響應工作;
5.組織起草氣象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和應急響應;
6.應急響應期間,組織、協調其他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置;
7.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減災司:
1.根據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情況,聯合局應急辦進行應急會商和綜合研判;
2.組織製作相關決策氣象服務材料;
3.組織開展公眾氣象服務和專業氣象服務;
4.負責災情調查、收集及應急氣象服務效益評估;
5.按要求參加天氣會商和應急工作例會;
6.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預報司:
1.負責氣象災害應急相關預報、預警任務的落實;
2.負責氣象災害實況、預報、預警及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等資訊的製作和彙總;
3.根據需要,向觀測司提出應急加密和移動觀測需求;
4.組織協調應急響應期間加密天氣預報或預測會商,組織重大災害天氣聯防;
5.按要求參加天氣會商和應急工作例會;
6.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觀測司:
1.負責組織各類氣象觀測資料的收集、傳輸和處理;
2.根據預報司需求,負責組織應急加密和移動觀測及資料傳輸;
3.負責組織氣象裝備的執行、監控、維修和調配;
4.按要求參加天氣會商和應急工作例會;
5.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辦公室:
1.負責協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指示精神;
2.統一負責對內對外宣傳報道;
3.負責組織新聞釋出和協調現場報道工作;
4.負責組織應急科普宣傳;
5.按要求參加天氣會商和應急工作例會;
6.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氣象中心、氣候中心、衛星中心、資訊中心、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氣象服務工作。氣科院、報社和華風集團按應急響應要求做好科技支撐、新聞宣傳和影視服務工作。
人事司、計財司根據實際需要或領導小組的要求,組建氣象應急專家組(專家庫),做好氣象部門災情調查和應急救災及災後重建的資金物資保障。機關服務中心做好水電保障、醫療衛生、食宿安排、安全保衛等工作。
五、應急響應規程
(一)應急響應原則。遵循分災響應、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原則,各有關單位按照預案及職責分工做好響應工作。
(二)應急響應級別:氣象災害應急響應設為IV級、Ⅲ級、Ⅱ級、I級四個級別,I級為最高級別。
(三)應急會商組織。為確定應急響應的種類、級別、範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應急會商和綜合研判,以《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啟動等級》(附錄)為應急響應啟動的參照標準,綜合考慮預警訊號、可能影響程度、臨近實況監測、發生災害範圍、公眾關注程度等多種因素,提出啟動應急響應的具體建議。
(四)當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時,應組織應急會商:
1.中央氣象臺釋出颱風、暴雨、暴雪、寒潮等重大氣象災害預警;
2.已發生與氣象因素密切相關的重大災害並造成嚴重損失;
3.氣象災害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對敏感人群產生影響,引起較大社會反應;
4.應急響應期間需要調整應急響應級別和範圍;
5.需要解除應急響應。
(五)應急會商由局應急辦、減災司、預報司主要負責人,相關直屬單位負責人及可能受到氣象災害影響較大的省(區、市)氣象局應急辦負責人參加。可視情況採取電話(或影片)方式進行,主要商議啟動應急響應種類、級別、範圍,是否派出工作組以及其他應急事項。
(六)分管預報服務的局領導、局應急辦主任、減災司司長、氣象中心主任根據應急會商結果,聯合議定啟動應急響應相關事項。
(七)應急響應命令。局應急辦根據議定意見,起草應急響命令並報局領導簽發。應急響應命令包括應急響應的啟動、變更和解除(含其種類、級別、範圍及其它應急事項)。原則上,Ⅳ級和Ⅲ級應急響應命令由副局長簽發,Ⅱ級和Ⅰ級應急響應命令由局長簽發。
(八)原則上按照氣象災害種類分別啟動不同應急響應,當遇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適合不同啟動級別時,按災種最高級別啟動應急響應。
(九)一般情況下,應急響應啟動或變更的級別應從低階到高階逐級進行,必要時可根據氣象災害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越級調整應急響應級別。
(十)進入應急響應的省(區、市)氣象局應按領導小組或當地政府相關要求,根據本地應急預案和實際情況,啟動不低於中國氣象局應急響應級別的應急響應,應急響應降級及解除須提前報局應急辦,經領導小組同意後實施。
六、分級響應
應急響應啟動或變更後,領導小組及各相關內設機構和直屬單位按照職責做好應急響應工作。具體響應程式和詳細內容根據響應級別確定。
(一)IV級響應
簽署啟動或變更到IV級應急響應命令後,局應急辦向有關省(區、市)氣象局、直屬單位和內設機構傳達IV級應急響應命令。
應急響應內容:
1.局應急辦全體成員在崗待命,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的發展和變化情況。
2.辦公室組織對內對外宣傳,釋出最新氣象災害和應急響應工作動態。
3.局應急辦向國務院應急辦報告有關情況,適時製作《氣象局值班資訊》;向領導小組報告應急響應工作動態,透過NOTES郵件和手機簡訊等方式向各內設機構及直屬單位通報情況。
4.減災司及時分析跟蹤災害性天氣發展趨勢,向局應急辦提出加強預報預警應急措施建議和應急響應變更或解除建議。
5.其他相關人員在崗待命。
6.進入應急響應的省(區、市)氣象局和中國氣象局有關直屬單位實行全天應急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遇有重要情況及時向局應急辦報告。
(二)Ⅲ級響應
簽署啟動或變更到Ⅲ級應急響應命令後,局應急辦向有關省(區、市)氣象局、直屬單位和內設機構傳達Ⅲ級應急響應命令。
應急響應內容:
1.局應急辦全體成員在崗待命,保持通訊聯絡,按要求參加天氣會商。
2.局應急辦向國務院應急辦報告有關情況,適時製作《氣象局值班資訊》;向領導小組報告應急響應工作動態,透過NOTES郵件和手機簡訊等方式向各內設機構及直屬單位通報情況;每天編制1期《氣象災害應急情況摘報》報送領導小組;向領導小組提出加強應急綜合措施建議。
3.減災司要明確在崗責任人;組織蒐集、整理有關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及其影響情況,組織製作決策服務產品,經領導小組稽核後,報送國務院應急辦和有關部委;向局應急辦提出應急響應變更或解除建議。
4.預報司要明確在崗責任人;及時組織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測和預警工作,跟蹤、分析災害性天氣發展趨勢,視情況組織加密天氣會商和釋出對下指導產品;根據需要向觀測司提出應急加密觀測需求。
5.觀測司要明確在崗責任人;瞭解掌握進入應急響應的有關省(區、市)氣象部門重要裝備、通訊系統執行和觀測資料傳輸情況,及時排除故障;組織實施預報司提出的加密和應急移動觀測。
6.辦公室組織對內對外宣傳,透過各類新聞媒體及時報道最新災害性天氣影響及其發展趨勢和應急響應工作情況。
7.其他有關人員在崗待命,保持手機開通。
8.進入應急響應的省(區、市)氣象局和中國氣象局有關直屬單位實行全天應急值守和負責人帶班制度,每天16時前向局應急辦報告工作情況,內容包括天氣實況及災情、預警預報情況、服務情況、應急響應組織工作情況等。
(三)Ⅱ級響應
簽署啟動或變更Ⅱ級應急響應命令後,局應急辦向有關省(區、市)氣象局、直屬單位和內設機構傳達Ⅱ級應急響應命令和有關工作要求。領導小組及相關職能司和直屬單位立即進入應急工作狀態,進入響應的單位要明確應急崗位責任人,制定領導帶班和應急值班安排,及時啟動加密觀測,有關應急裝備進入待命狀態,根據領導小組的部署開展服務。
應急響應內容:
1.領導小組全體成員迅速到達工作崗位,參加中央氣象臺天氣會商和加密會商。
2.局應急辦根據需要每天舉行應急工作例會,通報工作情況並研究部署應急工作任務;向國務院應急辦報告情況,適時製作《氣象局值班資訊》;向領導小組報告應急響應工作動態,透過NOTES郵件和手機簡訊等方式向各內設機構及直屬單位通報情況;每天編制1期《氣象災害應急情況摘報》報送領導小組,必要時增加編報頻次;根據領導小組要求,協調安排氣象應急現場服務工作;向領導小組提出加強應急綜合措施建議。
3.減災司及時組織收集、整理有關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及其影響情況,組織製作決策服務產品;加強對氣象災害影響評估分析工作,組織製作專題服務材料,經領導小組審定後報送國務院及相關部門和單位;向局應急辦提出應急響應變更建議;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書面報告氣象應急服務工作情況。
4.預報司組織有關單位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測和預警工作,跟蹤、分析災害性天氣發展趨勢,每天適時增加一次天氣會商,及時組織釋出對下指導產品;做好資訊網路保障組織;根據需要向觀測司提出應急加密觀測需求;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書面報告預報預警工作情況。
5.觀測司及時掌握進入應急響應的省(區、市)氣象局重要裝備、通訊系統執行和觀測資料傳輸情況,及時排除故障;按照領導小組要求,安排部署應急觀測和網路保障任務;根據業務執行狀況,提出應急裝備和資源排程建議,報領導小組審定後組織實施;組織實施預報司提出的加密和應急移動觀測;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書面報告觀測網路執行情況。
6.辦公室統一安排組織對外宣傳,收集部門外宣傳報道動態情況和輿情,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根據應急響應工作的進展,確定不同階段的宣傳口徑和重點,組織策劃部門內外媒體宣傳報道工作;根據領導小組要求,組織落實新聞釋出和輿論引導;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書面報告新聞宣傳工作情況。
7.進入應急響應的省(區、市)氣象局以及中國氣象局有關直屬單位實行全天應急值守和主要負責人帶班制度,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報告情況,必要時根據命令增加報告時次,內容包括天氣實況及災情、觀測網路業務執行情況、預警預報資訊、服務情況、應急響應工作情況等,遇有突發事件隨時向局應急辦報告。
8.領導小組視情況派出工作組赴現場指導氣象服務和災害防禦工作,必要時調配有關應急裝置和團隊前往應急服務一線。
(四)Ⅰ級響應
簽署啟動或變更Ⅰ級應急響應命令後,局應急辦立即向有關省(區、市)氣象局、直屬單位和內設機構傳達Ⅰ級應急響應命令和有關工作要求。領導小組全體成員立即進入應急響應工作狀態,局應急辦根據工作需要,調集各相關人員實行集中辦公,進入響應的單位制定應急崗位排班表,主要負責人24小時帶班,有關崗位24小時值班,取消所有休假安排,應急崗位人員全體到位,隨時準備加密觀測和裝置保障,應急移動裝備及專家團隊根據需要趕赴現場。
應急響應內容:
1.領導小組全體成員立即到達工作崗位,參加中央氣象臺天氣會商和加密會商;領導小組組長在崗,隨時簽發向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有關部門的重要報告材料;根據最新情況隨時研究決策應急事項。
2.局應急辦根據需要每天舉行應急工作例會,通報工作情況並根據領導小組要求部署應急任務;向國務院應急辦報告情況,適時製作《氣象局值班資訊》;向領導小組報告應急響應工作動態,透過NOTES郵件和手機簡訊等方式向各應急響應單位通報情況;每天編制1期《氣象災害應急情況摘報》報領導小組,必要時增加編報頻次;遇有重大情況,立即向領導小組報告,並按指示辦理;隨時檢查、督促各應急響應單位工作;根據領導小組要求,協調氣象應急現場服務工作;向領導小組提出加強應急綜合措施建議。
3.減災司組織收集、整理有關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及其影響情況,組織製作決策服務產品;加強對氣象災害影響評估分析,滾動製作專題服務材料,經領導小組審定後報送國務院及相關部門和單位;向局應急辦提出應急響應變更建議;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書面報告氣象服務工作情況,遇有突發情況隨時報告。
4.預報司組織有關單位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測和預警工作,跟蹤、分析災害性天氣發展趨勢,每天適時增加兩次天氣會商,及時組織釋出對下指導產品;做好資訊網路保障組織;根據需要向觀測司提出應急加密觀測需求;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書面報告預報預警工作情況,遇有突發情況隨時報告。
5.觀測司及時掌握進入應急響應的省(區、市)氣象部門重要裝備、通訊系統執行和觀測資料傳輸情況,及時排除故障;按照領導小組要求,安排部署應急觀測保障任務;根據業務執行狀況,提出應急裝備和資源排程建議,報領導小組審定後組織實施;組織協調對關鍵地區重要裝備的保障,負責實施重大觀測裝置的跨省排程;組織實施預報司提出的加密和應急移動觀測;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書面報告觀測執行情況,遇有突發情況隨時報告。
6.辦公室統一安排組織對外宣傳,收集部門外宣傳報道動態情況和輿情,及時向局應急辦報告;根據應急響應工作的進展,確定不同階段的宣傳口徑和重點,組織策劃部門內外媒體宣傳報道工作;根據領導小組要求,組織落實新聞釋出和輿論引導;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書面報告新聞宣傳工作情況。
7.進入應急響應的省(區、市)氣象局以及中國氣象局有關直屬單位實行全天應急值守和主要負責人帶班制度,每天16時向局應急辦報告情況,必要時根據命令增加報告時次,內容包括天氣實況及災情、觀測網路業務執行情況、預警預報資訊、服務情況、應急響應工作情況等,遇有突發事件隨時報告。
8.由領導小組決定是否成立氣象災害應急專家組,提供決策諮詢、技術支援,參加突發性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由人事司組織從各單位抽調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支援團隊。
9.領導小組立即派出工作組赴現場指導氣象服務和災害防禦工作,根據情況調配應急移動車和應急支援團隊參與響應省(區、市)氣象局的服務工作,必要時可從其他省(區、市)氣象局抽調人員或裝備協助應急響應的省(區、市)氣象部門工作。
七、資訊公佈
(一)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有關資訊公佈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
(二)資訊公佈形式主要包括電視直播、釋出新聞通稿、組織現場報道、接受記者採訪、舉行新聞釋出會等。
(三)資訊公佈內容主要包括氣象災害種類、強度、影響範圍、發展趨勢及應急響應和服務工作等情況。
八、後期處置
簽署應急響應解除命令後,應急響應各單位自動解除應急狀態,恢復正常業務執行和管理狀態。
(一)IV級、Ⅲ級應急響應終止後,進入應急響應各單位及時做好總結。Ⅱ級和Ⅰ級應急響應終止後,進入應急響應各單位在應急響應終止後2日將總結報送局應急辦,由局應急辦彙總形成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總結報領導小組。如有必要,局應急辦可在應急響應期間組織中期評估。
(二)應急響應結束後,局應急辦和各單位對本次響應過程和工作成效進行分析總結或小結,為預案修訂和完善做好準備。
九、預案管理
(一)本預案由局應急辦管理。預案實施後,隨著應急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各應急響應單位職責或應急工作發生變化,或發現應急過程中存在問題和出現新的情況,局應急辦應適時召集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估,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
(二)各省(區、市)氣象局和各直屬單位可依據本預案規定製定本單位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及響應工作流程。
(三)本預案由局應急辦負責解釋。
(四)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暴雨應急演練方案3
為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加強專案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針對深圳地處沿海地區,夏季颱風、暴雨自然災害多發的特點,為了加強專案部在發生颱風、暴雨事故時的應對能力,採取有效措施和及時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及廣東省、深圳市的有關規定,結合專案部實際情況,制定颱風、暴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工程概況
深圳市波頓科技園一期、二期工程位於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茶光路,本工地研發樓(二期工程)共有地下室二層,A棟塔樓地上結構25層,高度為113.3米,B棟塔樓地上21層,高度為96.8米,其中裙樓3層,總建築面積94705M2,其中地下室19820M2,,地上:74885M2。一期廠房工程包括煙用香精(一)車間3127M2、煙用香精(二)車間1312M2、鹹味香精車間1691M2、動力車間725、普通倉庫677M2、危險品倉庫677M2、消防水池及泵房661M2。一期廠房工程總建築面積8877M2。針對本工程的特點,專案部主要把預防颱風、暴雨工作的重點放在大型起重機械裝置、外腳手架、施工用電、圍牆、辦公區生活區臨時建築的檢查、加固、維護等方面。
二、專案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專案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專案部事故應急救援隊
隊長:
隊員:
三、應急預案內容
1目的
深圳地處沿海地區,夏季颱風、暴雨自然災害多發,為確保本專案部在臺風、暴雨到來時,能使員工不處於險情中,救治在臺風、暴雨中受困遇險員工,最大限度的'減少事故損失和事故造成的負面影響,保障財產和人員的安全,針對施工現場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適用範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於本專案部在臺風、暴雨來臨前、到來期間及過後,做出應急準備與響應。
3職責
3.1專案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透過氣象預報關注颱風、暴雨動向,及時佈置抗臺防汛工作。
3.2因颱風、暴雨造成險情事故,專案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協調指揮排除險情及參預處理事故。專案應急救援隊、施工員、安全員等相關人員應在臺風、暴雨災害事故發生現場,協同處理事故。
4應急預案內容
4.1颱風、暴雨到來前
4.1.1專案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透過各各媒體(電視、廣播、網路、報紙)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及時掌握颱風、暴雨動向。當風力達到六級、降水量超過100毫米時,工地停止一切施工作業。
4.1.2加固臨時設施、活動板房、倉庫等,當風力達到7級時臨時工棚內的人員全部疏散移至牢固的建築物內。
4.1.3對各種架體(外架、井架、平臺架)進行有效加固,塔吊要由安全員進行檢查,確保吊臂處於自由旋轉狀態。
4.1.4由電工切斷現場電源。
4.1.5拆除安全網,減少外架承受的風荷載,加固室外的安全、文明施工宣傳標語等。
4.1.6將吊籠或吊籃降至地面,增強井架、施工電梯穩定性。
4.1.7確保排水暢通,加強基坑的排水,由施工員加強巡視,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圍牆進行加固,無法及時進行加固處理的,必須設定明顯的警戒標誌,防止發生險情時人員靠近發生意外。
4.1.8材料組人員確保應急救援物資、器材齊全有效和應急飲用水、食品的供應。
4.1.9確保通訊暢通(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通訊中斷的情況除外)。
4.2颱風暴雨到來時
4.2.1專案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密切注意颱風、暴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
4.2.2發現險情或發生事故,必須立即上報專案經理和公司,並組織搶險及救援。
4.2.3在組織搶險或救援時,須確保參與搶險或救援人員自身安全,以防險情或事故進一步擴大或造成新的事故。
4.2.4相關人員接報後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前往發生地查看了解情況。
4.2.5疏散到安全地點的人員要有專人管理,分發飲用水、食品等應急物資,並確保疏散人員在臺風、暴雨警報解除前不得離開疏散地點。
4.2.6險情或事故發生地根據情況可撥打社會公共求援電話(110、119、120)進行救援。
4.3颱風、暴雨過後
4.3.1按頒部標準《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對現場進行一次安全檢查、整改,確保消除隱患方可復工。
5電話報救須知
5.1撥打電話時要儘量說清以下內容:
說明險情、傷情和已採取的措施,以便救援人員事先做應急救援準備。
講清事發地的地點,附近有何特徵。
說明報救者單位、姓名、電話。
5.2通完電話後應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援車輛,同時把救援車輛進現場的路上障礙物及時清除,以便救援車輛到達後,能及時進行搶險、搶救。
颱風、暴雨應急預案人員及電話號碼
5.3值班電話:
專案經理:
6應急裝置清單(表1)
暴雨應急演練方案4
為進一步做好高溫季節、強降雨、雨雪天氣等自然災害應急工作,防止給敬老院內特困老人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特制定此應急方案。
一、應急組織機構
1、極端天氣應急工作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組員:各班組負責人及班組成員職責:
(1)做好日常巡查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防範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帶來的影響。
(2)一旦發生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導致大面積停電等事故時,及時做好相關應急工作,儘快恢復供電等。
(3)根據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帶來的影響,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方案。
(4)及時向上級報告災情並採取有力方案積極應對。
(5)必要時請求外力支援。
(6)全體成員應在組長的統一指揮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合作,做好極端氣候的防範工作。
2、極端天氣應急搶險隊
隊長:xx
隊員:xx職責:
(1)平時加強配電房、消防系統、電路系統、水電房的安全檢查。
(2)發生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同時引發災情時,組織人員實施救援行動。
(3)及時向自然災害應急小組彙報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產生的後果。
(4)事後總結應急處置的工作經驗。
(5)一旦發生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及時組織院內老人轉移至安全地帶,確保院內老人生命安全。
二、應急程式
1、敬老院應急程式
(1)一旦發生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時,應迅速採取相應應急方案。
(2)及時報告自然災害應急工作組組長(夜間通知總帶班人員),報告自然災害(高溫、強降雨、雨雪)造成的具體災害(如雷擊起火、雷擊停電、雷擊引起裝置故障、洪澇災害等)情況。
(3)如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應由辦公室以電話等多種形式向各部門發出通知,積極組織應對,儘量避免不安全事件發生。
(4)如時間緊急,應立即報告自然災害應急工作組組長(夜間通知總帶班人員),說明詳細情況,向各部門發出通知,及時安排護理組妥善安排老人做好避險工作,如遇強雷雨天氣,應提醒各班組將用電裝置的電源切斷,以防止雷擊損壞裝置。
(5)如極端天氣引發洪澇災害,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抗洪。
2、各班組應急程式
(1)各班組接到自然災害(高溫、強降雨、雨雪)通知後,應該在允許情況下把所有用電裝置電源先行切斷,待天氣恢復正常後再投入使用。
(2)接到自然災害(高溫、強降雨、雨雪)的通知後,立即做好防火、防汛、防停電的準備。
(3)突然發生自然災害(高溫、強降雨、雨雪)引發的停電情況,應立即通知各班組開啟應急燈照明、及時啟用備用電源,並及時通知電工或值班人員積極配合處置。
(4)加強巡視老人房間,安撫院民,同時注意防火、防汛、防觸電。
三、保障方案
1、辦公室加強對院內安全隱患部位的自查自糾工作,發現問題立即解決。
2、安全員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24小時隨時待命。
3、服務室常規備有應急燈、電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
4、醫務室加強日常管理,應急呼叫保持暢通,配備足夠的救治藥品。
5、辦公室要組織進行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應急處置演練,透過演練,使大家熟悉掌握極端天氣(高溫、強降雨、雨雪)的應急處置程式,確保敬老院內所有人員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暴雨應急演練方案5
一、目的: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全力搶險"的方針,把員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到防洪有組織,預防有措施,搶險有能力,確保工廠安全防洪,特制定公司抗禦暴雨的預案。
二、工廠暴雨預案涉及範圍
本暴雨應急預案包括防禦不同頻率暴雨來臨時的洪、澇水的預案。
1、由地方政府通知公司安全領導小組,及通報暴雨的情況。
2、公司安全領導小組領導坐陣指揮,分片領導分頭落實措施,配合地方政府負責晝夜值班。
3、公司安全小組成員應堅守崗位,輪流值班,隨時與相關方聯絡。
4、公司安全領導小組組織一定數量的人員對工廠易水浸的地方進行檢查巡邏,要作重點巡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上報。
5、公司安全領導小組視雨水情況組織工廠十人以上搶險隊伍和準備一定數量的搶險物料,整裝待命。
6、倉庫、車間的物資視暴雨情況要搬至安全地方。
7、負責易水浸地方的巡邏隊伍,必須隨時掌握雨情、水情等變化情況,及時向相關方報告。
8、人資部負責後勤組織工作。
9、當發生特大暴雨時,還應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發出通報,發動公司及全體員工積極投入抗洪救災鬥爭,確保工廠員工生命財產安全。
(2)安全小組全體成員,按各自負責的工作範圍去發動組織人員搶險,指揮員工疏散。
(3)安排人員晝夜值班,隨時掌握本部門本單位倉庫和物資搬動情況。
(4)要及時通報雨情、水情、風情等氣象資訊,配合上級部門組織人員檢查線路,一旦發生故障要立即處理,保證照明和通訊線路暢通無阻。
(5)凡有車輛的部門和單位,在搶險救災中統一調動使用,做到調之能來,來之能用。
(6)人資部要組織治安人員到現場維護治安,協助指揮部指揮員工有組織地進行疏散。
(7)在重要部門站崗放哨,並在員工撤退時所經過的路線維護秩序。
(8)受暴雨必須撤退轉移時,安全領導小組必須有組織地指揮人員向地勢較高的方向撤退、疏散。
10、暴雨過後,應及時做好清汙及恢復生產,並對本預案進行評審,必要時進行修訂。
暴雨應急演練方案6
為貫徹“預防為主、常各不懈、應急救災”的防災精神,以預防為主,著重於提高防抗颱風暴雨工作的快速反應能力,為有序、高效地開展抗災自教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防抗颱風暴雨工作總則
將保護市民人身與財產安全擺在防抗颱風暴雨工作的首位。物業管理專案防抗颱風暴雨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和物業管理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各物業管理企業應積極開展抗臺救災工作,時刻把業主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統一指揮,統一部署,以“預防為主、救助為輔”為防災工作原則,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二、防抗颱風暴雨工作職責
1、街道(鄉鎮)、社群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
(l)負責通知轄區內所有居民(業主)和各物業管理企業;
(2)做好抗擊颱風暴雨的工作,對未實行物業管理的新村、宿舍樓、大廈由街道(鄉鎮)或社群居委會派工作組進駐組織落實,對實行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大廈)由業主委員會負責指揮該住宅小區(大廈)的搶險救災工作;
(3)負責搶險期間與上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聯絡,及時釋出重要資訊(如氣象、停電、停水、交通狀況等資訊);
(4)負責災後清理淤泥、垃圾,組織災後自救,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聯絡衛生防疫部門進入社群或指導物業管理企業實施消殺工作。
2、物業管理公司
(1)各專案管理處經理(主任)是本小區(大廈)搶險教災召集人,協調業主委員會和大廈業主共同開展住宅小區大廈)的抗災自救工作;
(2)各專案管理處工程主管負責裝置房、電梯、潛水泵正常執行及圍牆、廣告牌等安全防範工作,維持住宅小區(大廈)水電正常供應,在遇到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及早報告供電、供水部門,並配合其工作。
(3)各專案管理處安保主管是搶險突擊隊隊長,負責搶險和公共秩序的維護及機動車輛的安全轉移或停放等;
(4)各專案管理處客服主管負責獲取最新氣象資訊,通知業主委員會和業主做好抗災的準備,如儲存生活用水、充電、購置手電筒或蠟燭等應急用品,並在災後協助衛生防疫部門和社群委員會開展消殺工作。
三、災前準備措施
1、物資準各:沙袋、機動潛水泵、照明工具(各種手電筒、應急燈),手提電喇叭、電吹風、雨衣、雨靴、絕琴手套、小型發電機、對講機、消防戰鬥服(配防毒面罩)、救生繩、鐵鍬、地下車庫出入口配直的閒板及閘槽等。
2、搶險抗災隊伍的建立
(1)各住宅小區(大廈)管理處應以安保人員、工程維修人員組成搶險突擊隊,並分成若干小組:戰鬥組、保障組、交通組、業戶疏散引導組等;
(2)街道、社群居委會應按小區或劃片,對未實行物業管理的住宅區、宿舍樓、大廈派駐工作人員,對群眾進行宣傳發動、組織隊伍,採購必要物資裝置和工具,做好抗災準備和現場指揮。
3、災前預警及準備
(1)指定專人收集天氣預報及電視臺、廣播電臺和當地防洪抗臺指揮部發布的即時氣象資訊,及時做出預警,以電話、宣傳欄、告示牌、消防廣播、背景音樂、大門崗位口頭告知等形式通知所有業戶,對孤寡老人、殘疾人儘可能上門通知並適當提供幫助;
(2)各專案管理處接到颱風通知後,應立即在顯著位直張貼《緊急通知》,對大廈業主還應以書面形式通知到業戶本人或單位領導,有條件的社群要透過消防廣播等宣傳工具將颱風暴雨預報輪番向業戶播放,提醒業戶做好防颱風暴雨工作,並將各自的門窗關好,清理陽臺、戶外等易被颱風颳走的物品,對外出的業戶,應想辦法通知其本人或留在本地的家人或親友前來做好防颱風暴雨準備工作;
(3)各專案管理處應組織人員對所有空置房進行檢查,檢視門、窗是否關緊、卡死,下水管道是否暢通;
(4)根據氣候情況因地制宜,由業戶選擇車輛停放地點,針對颱風級別高但雨量不大的情況,業主將停放在廣告牌、樹木下的車輛轉移到架空層或地下車庫,若是降雨量大則要動員地下車庫裡的車輛轉移至地面,以減小被水淹的危險;
(5)各專案管理處組織工程人員巡檢地下車庫潛水泵是否正常,地下車庫的排水溝是否通暢,排水管道的閥門是否正常;
(6)對易被風颳倒的樹木進行加固,在易倒塌的圍牆和廣告牌旁設定警戒帶和明顯的警示標識;
(7)因地制宜在地下車庫入口檔牆內側用角鋼製閘槽並加固,準備相應長、厚的木板作為閘板,若是雙車道、斜坡道還應在水閘中部增設埋地式立柱(非固定);
(8)對地下車庫側面各種電纜洞口進行堵漏,用石棉粉和堵漏王(7:3)混和堵塞,對通風口可在其周邊用角鋼、鐵板將風口堵遮;
第7、8兩項工作均應提前預備做好,經除錯安裝後做好記號拆下,急需時立即安裝,以防洪水從以上薄弱處突入地下車庫。
四、抗災應急反應
統一指揮,統一部署,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按照預定方案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安保人員負責巡視地下車庫,在車庫出入口堆放沙袋、安裝閘板,防止大水灌入;同時要巡視建築物高處、外牆廣告、車場天棚等設施,必要時採取加固措施;水電技術人員負責各種機房裝置和排汙泵(包括機動潛水泵)的正常執行,必妥時可採取非常措施。
五、災後恢復生活、生產秩序
對進水或部分進水的支配電裝置,由供電部門負責檢查、維修和保養;物業公司向業主委員會或大廈業主報告,並安排工程人員、保潔人員清理衛生,用風扇、電吹風等工具對相關裝置進行維修、保養;必要時物業管理企業可按當地政府檔案規定的程式申報啟用專項維修資企。
及時清理各處淤泥、垃圾和動物屍體,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進行消殺,並在宣傳欄釋出相關資訊,對業戶予以指導。
對供水、供電線(管)損壞的住宅小區(大廈),由自來水公司、供電局(公司)等單位負責予以恢復,對小區內部分損壞的供水管和供電線路,物業公司應組織工程人員配合水電部門及時搶修。
對被颱風颳倒或洪水衝倒的樹木、廣告牌、店招和圍牆等,要及時予以修復、栽種。
上述預案僅供參考,物業管理企業要因地制宜,不同的住宅小區、大廈可以編制不同的預案,並在平時加以演練。對防抗颱風暴雨的物資要妥善保管,沙袋的沙可集中堆放作為平常消防所用,空袋子也不容易損壞;地下車庫入口的閘槽要貼反光膜,以防止汽車被刮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