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山中訪友教案

山中訪友教案

山中訪友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瞭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閱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猜測作者創作內容。

  教師總結: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感悟內容: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2、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橋老朋友樹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這麼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大宅院、一個村落墟里,作者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員。哲人們在談論人與自然的關係時,曾作過最高意義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這種哲理性的話也不難理解,人這所至,無不打上人的印記;人的發展理應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從自然景物幻化成親朋好友來看,我們看到了自然的人化;從作者身心徹底放鬆,對自然景物的親近與賞識,我們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與自然同化,即透過迴歸的方式進入同化的境地

  研讀賞析:

  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令你有所感觸,請你找出來,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合作探究: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美麗的風景,可作者為什麼卻說成山中訪友?

  在物質文明急速發展的今天,能有一次迴歸自然的遠足該是多麼的珍貴,能在心田裡保有一片清朗純淨的自然則更是珍貴。在自然野地裡築起圍牆、柵欄,樹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種標牌,由導遊引來成百上千人踐踏、汙染,這種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馬路旁邊或在水泥地中間種上一片紅綠花樹,這種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帶著各種慾念進入自然場地,拍張照片表示到此一遊,這不是迴歸;即使帶著畫家、詩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卻只是像旁觀者似的張望一下便回家創作起來,也不是真正的迴歸。最重要的是端正或淨化心態與意向。人們啊,不妨一試,不騎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面對山水林木飛禽走獸呼喚一回親朋好友,放下紅塵負載輕鬆自然地進入精神涅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為物抑或物之為我,這才是真正的迴歸,或曰與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這樣的迴歸與同化,足以永銘心間。

  課後記: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努力幫助學生們樹立一種環保意識,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學生很喜歡這篇文章,讓學生仿寫一篇小文章,他們寫得很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