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關於《孔融讓梨》讀後感

《孔融讓梨》讀後感

關於《孔融讓梨》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孔融讓梨》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孔融讓梨》讀後感1

  三字經內有一小段話:“兄則友,弟則恭。”有的意思是有愛,恭的意思則是恭敬。整句話的意思為:做哥哥、姐姐的愛護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要尊敬哥哥、姐姐,聽從哥哥、姐姐的話,兄弟姐妹之間要親相愛、和平相處。

  現在我要來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再他四歲時,客人送了一籃令人垂延三尺的梨子,孔融的父親便把孔融叫來跟,向他說:“融兒,你挑一個梨子去吃吧!”孔融便挑了其中最小的梨子。父親見了絕得十分奇怪,便詢問孔融原因,孔融答到:“因為我是老么,所以要選小的`,大的給父母及哥哥、姐姐們吃的。”大家聽了都稱讚了孔融一番。

  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四歲的小孩都懂得尊重哥哥姐姐了,更呵況是以十幾歲的我們呢?我們要以孔融為榜樣,向他學習!

關於《孔融讓梨》讀後感2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

  孔融四歲那年,父親的一位朋友從遠方來看他,並帶來了一袋梨頭。父親讓孔融去分梨,因為父親十分疼愛這個小兒子,他是想讓孔融先挑大梨吃,小孔融接過梨把最大的梨給了客人,然後挑了兩個個大的梨給了父母,再把個稍大一點的一個個給了哥哥和弟弟,最後把最小的梨給了自己。客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分?孔融說:“您是客人,最大的梨應該給您,我是最小的,最小的梨應該給我。”客人又問他:“弟弟不是比你小嗎?你應該給他最小的。”孔融說:“我是哥哥,大的應該讓小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在之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要向孔融學習。他才四歲就學會了與人分享,與人承讓。對照現在的我,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多時候還要惹老師和父母生氣,我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像孔融一樣團結友愛、相互幫助、學會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