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7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發思考

  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封信——齊讀課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看著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說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閱讀提示,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說說這兩封信的有什麼不同之處。

  3、讀第一封信,說說張國強同學碰到了什麼煩惱的事?他認為引發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3、讀第二封信,說說柯巖的回信中哪幾段話對國強幫助最大。

  4、指名朗讀6、7兩段話,說說柯巖是怎樣幫國強找到朋友與他疏遠的原因的。劃出能幫助國強解決煩惱的句子。

  5、讀句子,談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談過話,給我講過‘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話。”

  “我學著發現人家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

  “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麼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隻,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髮現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樂觀。”

  6、討論:當自己取得些榮譽,朋友和你疏遠時,該如何處理?

  7、將柯巖的回信中對你有幫助的句子背下來,或寫下來做為勉勵自己的話。

  三、聯絡實際,明白道理

  1、讀了這兩封信,從國強的事與柯巖小時候的經歷中,你又有什麼收穫?

  2、出示句子:

  《楚辭。卜居》雲:“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齊讀,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你還從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

  四、瞭解信的格式,學習寫回信。

  1、讀課後的泡泡,說說有什麼發現。

  2、自己去讀信,再去尋找寫信在格式上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做上記號。

  3、全班交流,並歸納出信的一般格式。說說回信在寫法上要注意什麼?

  4、拓展閱讀

  5、嘗試著給李萍寫回信

  教學反思

  推薦上完了這篇課文後之後,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學時,建議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麼”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柯巖在回信勸告國強時是非常真誠、耐心的,這樣才可能令國強信服。然後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推想: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暢所欲言,還要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形成互動。

  還應根據文後的提示,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從課文中發現的書信的格式、寫法。

  2、對要求認讀的詞語,應讓學生多讀幾遍,並結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課題富有哲理,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舉例的方法說說自己的理解。

  4、課後,可以建議學生之間互通書信,內容可以是互相溝通、消除誤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對成長中遇到問題的一些看法,在實踐中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8課(需1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學情分析】

  本課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教學理念】

  教學中應儘可能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見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一個信封。)

  1、提問:

  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談話:

  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

  二、指導閱讀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

  張國強同學遇到什麼麻煩了?

  2、討論:

  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麼?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3、自讀回信,思考: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麼?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註,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柯老師信中的語氣特點:真誠、耐心。

  三、總結延伸

  1、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現去信與回信的異同。

  2、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3、辯論會:

  結合本班實際,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板書設計】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正視自己

  善於溝通

  【相關作業】

  1、給自己的親友寫一封信,注意書信格式。

  2、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讀後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懂得與人相處之道。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重難點:

  1.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提問:同學們,平時你與別人都是用什麼方式交流的?

  2.小結:是的,我們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書信也是交流的一種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今天我們上的課文內容就是兩封信,請大家開啟課本。

  二、初讀課文,觀察比較

  1.師:先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封信,找找他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2.反饋:同學們看大螢幕,說說這兩封信有什麼共同之處?

  指名說基本格式。(課件出示原文,並標明格式的名稱)

  3.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請你們再仔細看看這兩封信,這些標出來的名稱它們有什麼特點?

  (1)稱呼。把對方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後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2)正文。就和我們平時寫得作文一樣,開頭空兩格。

  (3)結尾。正文完了,結尾應該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結尾的祝語分兩行寫,像“敬祝”、“祝你”等字眼,應緊接正文之後,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像“身體健康”、“健康快樂”等字眼應另起一行頂格寫。

  (4)署名、日期。信寫完了還得寫上署名和日期,署名和日期都寫在這封信的右下角。我們在寫的時候應先寫署名,另起一行再寫日期。

  師:剛才講的那幾點都是信的基本格式,我們以後寫信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這樣的格式寫。

  4、出示格式有誤的第二封信讓學生修改。

  5、引導學生髮現:在內容上,一封是信,另一封是回信。(板書:信回信)

  6、同學們的眼睛真亮啊,能說出這麼多相同點和不同點,真不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細細地讀讀這兩封信的內容。

  三、說煩惱和原因

  1.請同學們大聲讀讀第一封信,想想第一封信寫了什麼?(多指幾名學生)

  (張國強同學給柯巖老師寫了封信傾訴了自己的煩惱。)

  2.師:你真會概括啊!請你們再細細地讀讀課文,用手中的筆把張國強的煩惱劃下來。

  3.反饋:能在課文中找到張國強的煩惱嗎?(指名)(課件出示)

  我在班裡原來好朋友很多。最近,我的作文在全國徵文比賽中得了獎,縣報、市報都有記者來採訪我。……有的還不理我了。

  可過去熱鬧慣了,現在進進出出……我感到寂寞。

  師:是啊,一個人進進出出好寂寞啊。(卡片出示“寂寞”理解意思)

  4.張國強在這封信中向柯巖老師傾訴了煩惱,還傾訴了原因,他認為疏遠的原因是什麼?

  (張國強同學認為同學因為他獲獎而嫉妒他。)

  (1)師:對,你把這個詞語讀對了,你能再把這個詞語讀給大家聽聽嗎?誰還想再來試試?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詞語。(你把這個詞語讀錯了,跟老師來讀讀這個詞語?誰還想來試試?我們一起來試試)

  (2)你能幫它找個近義詞嗎?(找的真棒)

  5.張國強的煩惱和原因我們都找到了,那我們來讀讀第一小節,從這段話中你又讀懂了些什麼?

  (張國強是第一次給柯巖老師寫信)

  理解“冒昧”。

  師小結:對啊,這是張國強第一次給柯巖老師寫信,所以他用上了“冒昧”這個詞語,那麼我們再什麼時候能用上冒昧這個詞語呢?(如果學生打不上來)比如說你第一次打電話,就可以可以用冒昧這個詞語。還有什麼時候也可以用上冒昧這個詞語呢?

  (第一次請別人幫忙,第一次問路……)

  師:你已經會用“冒昧”這個詞語了。

  四、找原因,說道理

  1.過渡:讀了張國強的信,我們知道了張國強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說的。但是柯巖老師在回信中卻為張國強的心態而感到擔憂。請同學們細細品讀第二封信,找找柯巖老師是怎麼解決張國強的煩惱的。你可以把找到的句子用筆劃一劃。

  2.交流:(課件出示)

  (1)“你說是因為同學嫉妒你。不排除個別人是這樣……咱們還是從自己找原因”(柯巖老師讓張國強先從自身找找原因。)

  師“你還找到了那些句子?

  (2)“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麼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隻,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髮現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樂觀。”

  師:剛才同學們在形單影隻這個地方讀的有點小疙瘩,這是個新的成語,跟老師把這個詞語讀讀。誰能來說說形單影隻是什麼意思呢?

  理解“形單影隻”的意思是孤獨,一個人的意思。

  師:相信同學們認識這個新成語之後,這段話讀得更通順。一個人起……

  師:你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師:是呀,柯巖老師就是要我們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板書課題),這樣才能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其實我們在座的每個同學也都應該要明白這個道理。

  (齊讀:一個人……)

  6.過渡語:我們在與別人交往中,只要彼此交心,相互扶持,才能有很大的收穫。那柯巖老師小時候明白這些道理嗎?(不明白)你又是從哪裡看出來的,能不能把它讀一讀。(還可以從哪裡看出來呢?)

  ①生讀:“我小時候是個驕傲的孩子……也並未真正入耳。”

  ②齊讀。

  師:是呀,直到後來柯巖老師她不斷碰釘子,摔跟頭……又在生活中看到許多比自己優秀千百倍的人,這才慢慢理解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深意。於是她學著發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改正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就擁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

  7.同學們,兩種不同的心態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道理嗎?

  學生舉例說說。

  8.同學們,帶上你此時的體會,最後一起讀讀今天的課題吧!(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並理解本課需要掌握的七個生字詞。

  2、透過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夠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

  3、透過課文學習書信的格式和書寫。

  【教學重難點】:透過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夠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學難點】:透過課文學習書信的格式和書寫。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匯入

  師:森林裡,一群鳥兒正在爭論,爭論什麼呢?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百靈聲音悅耳動機不純;百靈說最無原則的要算那鸚鵡;鸚鵡說喜鵲生就一副奴顏媚骨;喜鵲說蒼鷹好高騖遠;蒼鷹說麻雀鼠目寸光。同學們,聽了它們的爭論你有什麼看法呢?

  (全班交流)

  師:(板書課題)誰來說一說一對這句成語的理解?

  過渡: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又講了一件什麼事呢?趕快開啟課本看一看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我會讀:指名認讀生字詞

  3、我會填:指名填空;選詞造句

  三、抓住主要問題理解課文

  1、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探討:

  (1)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2)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哪些話使你印象深刻?

  (4)你還有哪些新的發現或問題?

  2、思考問題:學生自主閱讀思考

  3、解決問題:全班交流

  4、提出新的問題:

  這封信對你有幫助嗎?

  你嫉妒過別人嗎?別人嫉妒過你嗎?

  透過柯巖老師的回信,哪些句子使你受益匪淺?

  你還有新的發現或問題嗎?

  四、學習書信的格式和書寫

  1、透過學習這兩封信,你在書信的格式及語言上有什麼發現?再讀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圈出來。

  2、學生自讀自畫並交流。

  3、教師歸納:

  (1)格式:

  A、稱呼

  B、正文

  C、祝福語

  D、署名和日期

  (2)語言

  用第二人稱,如同在與對方面對面交談,親切

  4、小練筆:張國強收到並閱讀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以後,對他會有什麼啟發?他會打算怎麼做?假如你就是張國強,圍繞上述問題仔細想一想,然後給柯巖老師寫封回信彙報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五、作業佈置

  繼續完成小練筆

  六、板書設計

  討教:作文獲獎──嫉妒、寂寞回覆: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從自身找原因

  書信格式:

  1、稱呼

  2、正文

  3、結尾

  4、署名和日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別於其他傳統課文,它由小學生張國強和大作家柯巖的信構成,形式新穎活潑,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於這篇課文屬於略讀課文,因此本人在設計和對學生實施指導時,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自讀和指導的重點放在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中。在學生自讀理解的同時,引導、提示學生掌握書信的基本格式。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自讀課文。透過自讀,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並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書信的格式。

  4、認識課文中的7個生字。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柯巖的資料(包括多媒體的圖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給少年兒童的書信。查字、詞典並結合課文說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匯入和簡介柯巖。

  1、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寫過信嗎?給誰寫信?為什麼寫(寫了什麼內容)?

  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交流。沒寫過信的同學,可讓其說說“你或者父母收到過別人的信嗎?信中都說了些什麼?”

  2、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封書信,一封問一封回(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簡介柯巖(如果是多媒體或圖片資料,教師應進行播放)。

  師:課前老師佈置同學們收集了相關的資料,大家拿出來看看(學生出示資料)。

  柯巖,當代著名詩人,作家,已出版專著50餘部,最著名的詩歌有《周總理,您在哪裡》(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可以說得更豐富一些)。

  4、說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長(老師或者學生出示它們各自的長度),但尺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了(出示比尺長的物體)。寸雖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東西相比,它又顯得長了(學生或老師出示比寸短的東西)。

  [設計意圖]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書信匯入,能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一種親近感。透過展示課前準備的資料,既是對辛勤勞動了的同學的一個肯定和對大多數學生的激發,又幫助學生認識了柯巖,為深入自學作了一些鋪墊。

  二、自讀自悟

  1、出示導讀提示。

  師:同學們,這是由兩封書信組成的略讀課文,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讀懂這篇課文,並有所收穫。自讀的時候,下列問題或要求也許對同學們會有所幫助:

  (1)張國強同學為什麼要給柯巖老師寫信?信中他敘述了哪些苦惱?

  (2)柯巖老師是怎樣幫助張國強分析原因的?柯巖老師在回信中還敘述了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這有什麼作用?

  (3)你明白了為什麼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來作題目的原因了嗎?

  (4)你還有哪些新的發現或者問題(請簡要地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2、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學生自讀的時候要給足時間,同時老師要參與其中並提示一些方法。

  [設計意圖]:這篇略讀課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重點在於讓學生讀懂信的內容。但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問題的引導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師與同學一道設計了一些引導題,而且有些引導題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問題⑷),這樣,有利於滿足不同的學生。

  三、交流討論。

  可先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再全班進行。交流中,老師要作一些精闢的概述和引導。

  1、交流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

  交流時,要讀(讀有關的原文)和說(說自己的理解)結合,問題⑷是最能體現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啟迪和挖掘,但又要區別對待。

  2、這封信對你有幫助嗎?你妒嫉過別人嗎?別人妒嫉過你嗎?透過學習柯巖老師的回信你有什麼想法?

  有代表性的讓學生交流,要儘可能的說得具體一點。

  3、透過學習這兩封信,看看書信在格式和語言上有什麼要求?(學生討論後,教師可作適當歸納)

  (1)格式:

  a、稱呼(頂格寫,後面加冒號,怎樣稱呼,依人而定,稱呼下面加問候語)。

  b、正文(將要敘述的事情和說的話寫清楚,格式按常規的行為格式)。

  c、結語(單獨一行並空兩格寫上祝語,內容因人而定)。

  d、寫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兩行寫)。

  (2)語言方面:相當於與收信人進行面對面的說話,一般用你或者“您”,寫給很多人的要用“你們”或“您們”。語言親切與否,根據收信人和要敘述的事情決定。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中“交流討論”的內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點是交流對柯巖老師的回信的理解與收穫。透過這個環節的訓練,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瞭解,幫助學生認識書信的格式。

  四、質疑拓展。

  1、質疑解惑。

  透過學習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1)出示冰心的《寄小讀者》或《再寄小讀者》,魯迅的《給顏黎民的信》(具體的內容略)。讓學生讀一讀內容,看一看格式。

  (2)練筆。

  張國強收到並閱讀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以後,對他會有什麼啟發?他會打算怎麼做?假如你就是張國強,圍繞上述問題仔細想一想,然後給柯巖老師寫封回信彙報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疑惑在不同的學生中是永遠存在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安排這樣一個環節。透過質疑不僅能幫助“疑”者,而且還能使大多數學生得到啟迪。給柯巖老師再寫封回信,既能促使學生再深入地讀原文,又有益於學生實踐書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1、查詢資料,瞭解書信的書寫格式。

  2、瞭解柯巖其人。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平時交流中常用什麼方式呢?(談話、電話、收發資訊,還有書信。)是啊,書信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讓我們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的例文,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那就讓我們走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初讀課文,瞭解文意

  1、自由閱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瞭解課文寫了什麼事?是採用什麼形式來寫的?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作“尺短寸長”。尺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紅眼病:在課文裡指看到張國強取得好成績非常羨慕而忌妒。

  碰釘子:比喻遭到拒絕或受到斥責。

  摔跟頭: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3、瞭解課文寫了什麼事?是採用什麼形式來寫的?

  4、指名介紹作者柯巖。

  三、採用自學的方式學習兩份書信

  自己小聲讀課文,用鉛筆劃出以下兩個問題: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麼麻煩了?

  2、在回信中柯巖老師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四、學習思考並討論

  小組內討論交流:

  1、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2、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麼?(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3、從柯巖老師的回信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五、學習書信格式

  1、讀了這兩封書信,你有什麼收穫?

  引導從兩方面談: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後學會了與人交往的道理;瞭解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2、重點學習書信格式。

  (1)結合文後的提示,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指導書信的寫法)

  稱呼:第一行,頂格,後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此致”、“祝你”等話,應緊接正文之後,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後,也可另起一行寫。

  (2)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3、學習信封的格式。

  六、作業佈置

  同學之間互通書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溝通、消除誤會等。請你給自己的朋友或同學寫一封信,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8課 (需1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學情分析:

  本課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李慧燕

  教學理念:

  教學中應儘可能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見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一個信封)提問: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談話: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

  二、指導閱讀

  ·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麼麻煩了?

  ·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麼?(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自讀回信,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麼?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註,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柯老師信中的語氣特點:真誠、耐心。

  三、總結延伸

  ·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現去信與回信的異同。

  ·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辯論會:結合本班實際,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板書設計: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正視自己

  善於溝通

  相關作業

  ·給自己的親友寫一封信,注意書信格式。

  ·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