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

  讀了《二十四孝》,我最喜歡“拾葚異器”這個小故事,它講的是一個叫蔡順的人少年時喪父,對母極孝。當時環境惡劣,只好拾桑葚充飢。

  一天,蔡順遇到了赤眉軍,他們問他為什麼要把紅色和黑色的桑葚分別裝在兩個蔞子裡?蔡順回答說黑色的留給母親吃,紅色的自己吃。赤眉軍聽了,很是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鬥白米,一頭牛,讓他回去侍奉母親,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敬佩之意。

  這個故事令我感動了許久:蔡順對母親的孝心雖然只體現在那麼一點兒小事上,但卻值得讓人回味。

  我也很敬佩蔡順,敬佩他的孝心,事事都為母親著想。讀完這個故事後,我認真反思了一下,發現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孝敬父母的事,這樣的小事雖然很平常,更不引人注意,但它們包含了一顆顆愛心、一顆顆孝心。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百善孝為先”,我們應當孝敬父母,只要從蔡順“拾葚異器”這一點點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終於明白:想做孝子,還真是不容易啊!

  曾經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現在終於明白,有些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比如說“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說的是為了讓母親吃飽飯,竟要將未滿三歲的兒子埋掉。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如果我的父親也學著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但不僅僅只是母親與郭巨是血肉之親,那三歲的兒子也是人,也是他的親骨肉啊!如此虛偽,真是令人哀嘆!

  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以前我們認為是至孝的大好事,現在已用不著那麼誇大其詞的去做了。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卻很少見有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這都是多此一舉,若換在先前,你的這種行為回被大肆讚揚;若是現在躺在冰上用身體的溫度把冰化開,不被人看作異類才怪。幸好只有少數的人會這樣做,要不然,全世界就只剩下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3

  魯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圖》,讀了以後心情不能平靜,把我的所思所想寫下來。

  《二十四孝圖》講的是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中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但孝敬父母,還要愛護孩子。“郭巨埋兒”卻置兒子的生命於不顧,讓人感到殘忍;“嘗糞憂心”讓人覺得噁心;“老萊娛親”又讓人覺得做作不可思議;“臥冰求鯉”更是拿生命開玩笑。做這樣的孝子讓人止步。作品還對那些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對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一味的愚孝表示反封建的決心。

  總之,此一時,彼一時,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要讓那些封建流毒汙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子予養而親不待”。孝順要趁早,否則,弄一個“刻木事親”又有何用呢?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4

  《二十四孝》裡有許多故事,有:《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為親負米》等二十四個故事。其中我覺得《刻木事親》裡的丁蘭最孝順。《刻木事親》是講一個叫丁蘭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兩個木像,每天對著木像說心事,出門也要稟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蘭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針去扎,沒想到竟出血了,丁蘭看到後追問,妻子說出了事實,丁蘭批評了妻子。

  這個故事中,丁蘭對木像都那麼珍惜,我們也一定要更尊敬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每天生活的幸福、開心、長壽。《二十四孝》這本書,主要是24個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很孝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那麼父母一定很開心、高興,我們要爭取做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當一個孝順的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

  我幸運地讀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圖》對於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這本書主要技記述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了尖銳的抨擊,給了我很大的心靈震撼!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6

  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著我國人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咱們從中得到領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現代還有很大差距,並不是沒一個故事都讓咱們追捧和領悟,咱們要懂得從中篩選,知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植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我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後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著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咱們從中去領悟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7

  這兩天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孝的前十二孝,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孝。那個身葬父的董永,以前只從電視劇中知道他和七仙女的故事,其不知他讓我佩服的是他的孝心。他為了埋葬父親,甘願身到富家為奴,他的孝心終於感動了天帝……

  老師和我們討論,天帝可能是假的,但是身葬父這個事情肯定是真的,我想也是的。知道了這個故事,想一下我自己就很慚愧了,我和他比起來那就太不孝了。上次爸爸生病了我還是不聞不問,好像和我無關一樣。我天天在外頭玩,只有爸爸許諾給我買東西,我才回去。什麼事情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在外頭時連爸爸他的電話都懶得接,更不要說孝心了。

  學習了古人的孝道,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父母生了我們,我們就要孝敬他們,不能忘本。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他們批評我們也是為我們好,我們也要虛心的接受。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要報答感謝他們,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心。

  接下來的十二孝,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今後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8

  “孝”是華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兒女恪守的人生準則。《孝經》上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真正做到敬愛自己的親人,那麼他必定會以同樣的心態去對待別人。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見,孝的'傳統美德意識已經似樹根一般,牢牢地紮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絲毫不可動搖。

  我們中有誰知道,在美國人眼裡,中國人尊老愛幼、贍養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聞者感嘆:我們自己丟掉、忽視的,發達國度的人卻要拾起來。對此,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是否應該好好地珍惜古人為我們留下的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9

  關於鹿乳奉親,講的是春秋時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雙親的故事。

  我看著不覺得不佩服他,有點滑稽,十分敬佩。為什麼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習性又怎樣會混入鹿群呢。體現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為一體。

  當然二十四孝,遠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這些。每一個,看後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敢問,看了這樣,你覺得你對自我的父母親做的夠嗎,不說想這些人一樣。起碼,你不讓父母擔心,常常給予必要地問候了嗎?都捫心自問一下吧!

  做一個孝順的人,正因你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常懷感恩之心,不讓二老再為咱們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0

  魯迅先生為什麼說,童年時請人講了《二十四孝圖》中的二十四個故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因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實在荒謬。

  比如《嘗糞心憂》說:“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其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醫學上只聽說有觀糞便看病情的,而沒聽說過嘗糞便的。父親病重,兒子嘗糞便,難道是為醫生提供配方根據嗎?父親病重,兒子拜北斗星辰又有何用呢?

  魯迅認為,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學,有些實在難學或者說不能去學。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1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

  《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