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作文
父與子作文1
中午,開飯了,一鍋熱氣騰騰的飯菜從廚房搬上桌子,一家人正準備開飯。
“兒子呢?”爸爸一臉困惑,“平時吃飯他早衝下來了,今天怎麼回事?”爸爸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著兒子那空蕩蕩的座位,“平常他早就在這裡敲著碗唱起討飯歌了。”
“可能在房間裡吧。”媽媽從廚房出來,輕輕扶著桌子,手指了指兒子的房間,“你去找找看吧。”
爸爸面露苦色:兒子不怕餓,我還怕呢!他摸了摸已經“咕咕”叫的肚子,心不甘情不願地大步流星似地去了。
爸爸推開房門,走了進去。呀,兒子正看書呢!他趴在地上,雙手託著腦袋,腳一晃一晃的,時不時自言自語兩句。“原來看書入迷了,難怪那麼長時間不下來。”爸爸嘟囔著,摸了摸兒子的頭,沒反應,他便在兒子耳邊輕輕地說:“吃飯了,媽媽等著你……”
爸爸苦口婆心地勸,但他似乎進入無限次迴圈,得到的永遠都是一句話:“把這篇看好!”
無奈下,只能轉耳語為怒吼,兒子低著頭,垂頭喪氣地走了。
爸爸又起了好奇心:什麼書能讓兒子如此痴迷?我得好好看一看……
飯桌前,兒子和媽媽苦等著爸爸。
等到飯都涼了,媽媽忍無可忍,對兒子說:“爸爸應該就在你房間裡,趕快去找!”
兒子面露苦色:兒子不怕餓,我還怕呢!他摸了摸已經“咕咕”叫的肚子,心不甘情不願地大步流星似地去了。
兒子推開房門,走了進去。呀,爸爸正看書呢!他趴在地上,雙手託著腦袋,腳一晃一晃的,時不時自言自語兩句。
真是一對有趣的父與子,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說“有其子,必有其父。”
父與子作文2
《父與子》是德國的埃.奧。卜勞的作品。裡面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好心的父親和一個不為惡作劇感到羞愧的兒子。
不過這位父親十分愛兒子,不管兒子怎麼貪玩,這位父親都會愛他。比如有一篇,說了夫親與兒子在河邊比賽扔石子,玩得眉開眼笑,可不一會兒,石頭就扔完了,兩人掃興地走了。為了讓兒子玩得更盡興,於是父親半夜偷偷地運了一車又一車的小石頭。第二天,兒子看到有這麼多的石頭,驚呆了,爸爸驕傲地笑了。
可這對父與子有時也會鬧脾氣。一天,他倆在浴缸裡玩戰爭遊戲。夫親的水槍打中了兒子的船,父親用手把船按沉了。接著又按沉了一架,兒子十分生氣,推翻了剩下的兩艘,咬牙切齒地說:“誰讓你擊中我的軍艦的,我要讓你全軍覆沒。”
有時父親也會教訓下兒子。那次,兒子又在外面搗蛋了,爸爸準備好好收拾兒子。剛要打下去時,發現褲子破了,於是幫兒子補好後再打。雖然打了兒子,可這位父親還是愛著兒子。
可是後來父子倆成名,本該是件高興的事,可卻帶來了許多煩惱。於是夫與子離開了……
也許父與子只是一對十分平常的父子。可是在這個故事中,那位平凡的父顯得十分不平凡,為了兒子,什麼都去做,甚至為了安慰兒子,寧願當馬。
但願父與子走後,父愛仍在延續。
父與子作文3
在一個週末的清晨,這對有趣的父與子準備去郊外打高爾夫球。
兒子因過度興奮很早就醒了。於是,他找出了高爾夫球拍和高爾夫球去客廳練習打球。兒子來到一面鏡子旁,把球放下。他兩腿分開,膝蓋稍有些彎曲,雙手拿球杆用力往後甩。只聽“呯”的一聲,之後就聽見一些玻璃碎掉地的聲音。
兒子這才覺得大事不好了,他轉身一看,才發現自己竟不小心打碎了鏡子。兒子心想,這回慘了,居然把鏡子打碎了,爸爸會罵我的,這該如何是好呢?兒子坐碎玻璃中想得都出汗了,可還一點成果都沒。
兒子環顧了一下四周,看見了球杆,恍然大悟。於是他拿起球杆,站到了椅子上把剩下的玻璃全部打了下來,把玻璃碎清理了。然後,又跑到了房間拿了一盒顏料和畫筆,認真地畫了起來。
沒過多久,一幅畫就誕生了。兒子畫了一個爸爸在裡面。就在這時,爸爸走了出來,站在鏡子面前,側著身,開始系領帶。
繫好領帶後,爸爸在鏡子前照了照,發現鏡子裡的自己是繫著蝴蝶結的,而鏡子外的自己是繫著領帶的,爸爸便開始奇怪了,而此時的兒子正悄悄離開。
父與子作文4
一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我深受感動,感慨萬分。它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讚歌!這位偉大的父親曾經對兒子說過這樣一句話:無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是多麼堅定,這位偉大的父親又是多麼有責任感啊!俗話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想這位父親是一個真正的君子,真正的男子漢。整篇文章字裡行間都滲透著濃濃的父愛親情,尤其文章的最後一句: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為什麼說他們了不起呢?那了不起又是什麼意思?一大堆問題在我腦海中迴盪著。我經過百般思考,終於明白了,了不起的意思就是good(棒),父親的good在於他的不放棄和責任感,兒子的good在於他對父親的信任和對夥伴的責任感。是啊,做人就要做一個對親人、對他人、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
掩卷沉思,我的父親何嘗不是如此呢?記得我年齡還小的時候,上學起得太早,勞累了一天的父母不可能也起得這麼早。我只好拿些錢去買飯了。可這一天正下著大雨,我叫醒爸爸送我去上學。爸爸起床後,我一看錶都六點半了,就嚷著:晚了,晚了,我不去了。爸爸看我生氣了,二話沒說,就抱起我向學校奔去。可是,到了學校才發現忘帶錢了。哎,只好捱餓了。但是父親到了家發現我沒帶錢時,卻又拿著錢,冒著疾風驟雨又趕回學校,要知道,我家距離學校足足有六里路啊!當他到了學校時,渾身都淋透了,真像個落湯雞。在場的人都感動了。我的眼睛噙滿了幸福的淚水。
啊!同學們,我想你們讀了這篇文章後,一定會被感動,那麼就讓我們送給那些深愛著我們的父親一首詩吧——
誰言母愛大,我言父愛深。
勤奮加努力,報答養育恩。
父與子作文5
畫畫的不背畫板,背畫板的不畫畫。這句話巧妙地反映了當今家長送小孩上學或學興趣班時的一個場景。
走在大街上,我們不難見到這幅景象:
在太陽的暴曬之下,一位父親一隻手撐著傘為孩子遮陽,另一隻手提著畫畫材料,身上還揹著孩子的畫板。再看那個小孩,他只顧自己走路,手上還拿著一根雪糕,邊走邊吃,十分的悠閒。
這兩個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身上載滿東西,另一個十分悠閒。這就是一對父子之間。
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們是怎麼想的呢?
家長的心理應是這樣的:孩子學習很累,我幫他一點忙,省得他更累,這樣他就可以更好地去學習了。
小孩的心理應是這樣的:我只要自己學好,不用做事,爸媽會把一切都給我弄好的,我不用擔心。
如今的家長几乎都望子成龍。
如今父子不簡單,現代家庭的一小部分家長競過分溺愛自已的孩子。導致孩子離開父母后,自己煮飯都不知怎麼使用電飯煲!
在清華大學裡居然產生了有一名大學生自殺的訊息。為什麼?因為他在大學裡什麼也不會幹:不會洗衣服、不會煮飯、不會炒菜……這樣不會那樣不會,他走投無路了,只好自殺了。真是可憐、可悲啊!
請那些溺愛孩子的人醒悟吧!這樣做,只會害了孩子的將來。
父與子作文6
有一位名人說:“讀書就像登山,讀的越多爬的就越高;讀書就像耕田,讀的越細豐收的就越多”。《父與子》是德國作家埃-奧-卜勞恩的不朽傑作。我最喜歡那對父子的幽默以及他們的樂觀、真誠和濃濃的親情。
這幾天,我一直沉浸在書香中,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書中寫了一對父子在日常生活中搞笑的事,塑造了善良、寬容、正直的人物形象。雖然看似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在作家的筆下,一切平淡的生活都變得生動有趣。其中一個令我最感動的故事是《忍無可忍》,故事講了一個大個子人十分放肆,連續三次欺負那位父親,可父親都忍氣吞聲,但那大個子人竟然為了好玩弄破了他兒子心愛的氣球,兒子哇哇大哭,父親終於忍無可忍,把那壞人打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漫畫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流露著父子之間濃濃的愛。
我的媽媽也很愛我,在我小時候,為了哄我睡覺,想盡各種辦法,累得自己和我都睡著了,嘻嘻,當然,我犯錯的時候,她會很嚴厲的批評我,不過我知道她那麼做都是為我好,原來我們也是現實版的“母與女”。
細心讀完《父與子》這本書,讓我深深受益,也讓我懂得,面對生活應該樂觀向上,充滿希望,美好生活源於愛心,源於對未來的憧憬。這本書讓人回味無窮,耐人尋味。我相信,它將永遠呵護著人們的心靈!
父與子作文7
一陣陣誘人的菜香從廚房中飄出,隨後,母親端著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飯菜從廚房走出。
然後把手在圍裙上蹭了兩下,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吃飯咯!”
聽到母親的喊聲,父親出來了。他用力的吸了一口空氣中的香味“嗯!好香啊!今天的飯菜真豐盛!我們可真是有口福了!”說著,父親拿起筷子就要加菜。
母親開心一笑,阻止了父親的動作“兒子還沒出來呢!你快去看看,叫他吃飯吧!”
聽到母親的話,父親再不情願,也知道走了過去。
開啟房門就看到兒子正趴在床上,手裡拿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竟然連有人進來都沒有發現。
“吃飯了!”父親上前拍了拍兒子,然後抽出兒子手裡的書。
兒子不情願的看著父親,然後在父親威脅的目光下只好走出了房間,坐到了飯桌上。
父親看到兒子走了出去,心想:哼!我到要看看是哪本書把我的兒子迷得連飯都不吃了!
這一看,父親也緊跟著入了迷,竟然許久都沒有出去。
母親和兒子坐在飯桌旁等啊等,可是就是不見父親出來。
母親無奈的對兒子說“兒子,去叫你爸爸吃飯。”
聽了這話,兒子開心的跳下了桌子,快步向房間走去。然後用力的推開了房門,看著趴在地上看書看的入迷的父親,大喊道:“父親!吃飯了啊!”
父與子作文8
我對我兒子最早的懲罰是提高自己的聲音,那時他還不滿兩歲,當他意識到我不是在說話,而是在喊叫時,他就明白自己處於不利的位置了,於是睜大了驚恐的`眼睛,仔細觀察著我進一步的行為。當他過了兩歲以後,我的喊叫漸漸失去了作用,他最多隻是嚇一跳,隨即就若無其事了。我開始增加懲罰的籌碼,將他抱進了衛生間,狹小的空間使他害怕,他會在衛生間裡“哇哇”大哭,然後就是不斷地認錯。這樣的懲罰沒有持續多久,他就習慣衛生間的環境了,他不再哭叫,而是在裡面唱起了歌,他賣力地向我傳達這樣的訊號——我在這裡很快樂。接下去我只能將他抱到了屋外,當門一下子被關上後,他發現自己面對的空間不是太小,而是太大時,他重新喚醒了自己的驚恐,他的反應就像是剛進衛生間時那樣,嚎陶大哭。可是隨著抱他到屋外次數的增加,他的哭聲也消失了,他學會了如何讓自己安安靜靜地坐在樓梯上,這樣反而讓我驚恐不安。他的無聲無息使我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我開始擔心他會出事,於是我只能立刻終止自己的懲罰,開門請他回來。當我兒子接近四歲的時候,他知道反抗了。有幾次我剛把他抱到門外,他下地之後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跑回了屋內,並且關上了門。他把我關到了屋外。現在,他已經五歲了,而我對他的懲罰黔驢技窮以後,只能啟動最原始的程式,動手揍他了。就在昨天,當他意識到我可能要懲罰他時,他像一個小無賴一樣在房間裡走來走去,高聲說著:“爸爸,我等著你來揍我!”
我注意到我兒子現在對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時候對付自己的父親。兒子總是不斷地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去對付父親,讓父親越來越感到自己無可奈何;讓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勝利其實是短暫的,而失敗才是持久的;兒子瓦解父親懲罰的過程,其實也在瓦解著父親的權威。人生就像是戰爭,即便父子之間也同樣如此。當兒子長大成人時,父子之戰才有可能結束。不過另一場戰爭開始了,當上了父親的兒子將會去品嚐作為父親的不斷失敗,而且是漫長的失敗。
我不知道自己五歲以前是如何與父親作戰的,我的記憶省略了那時候的所有戰役。我記得最早的成功例子是裝病,那時候我已經上小學了,我意識到父親和我之間的美妙關係,也就是說父親是我的親人,即便我傷天害理,他也不會置我於死地。我最早的裝病是從一個愚蠢的想法開始的,現在我已經忘記了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我裝病,我所能記得的是自己假裝發燒了,而且這樣去告訴父親,父親聽完我對自己疾病的陳述後,第一個反應——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反應就是將他的手伸過來,貼在了我的額頭上。那時我才想起來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竟然忘記了父親是醫生,我心想完蛋了,我不僅逃脫不了前面的懲罰,還將面對新的懲罰。幸運的是我竟然矇混過關了,當我父親明察秋毫的手意識到我什麼病都沒有的時候,他沒有去想我是否在欺騙他,而是對我整天不活動表示了極大的不滿。他怒氣衝衝地訓斥我,警告我不能整天在家裡坐著或者躺著,應該到外面去跑一跑,哪怕是曬一曬太陽也好。接下去他明確告訴我,我什麼病都沒有,我的病是我不愛活動,然後他讓我出門去,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兩個小時以後再回來。我父親的怒氣因為對我身體的關心一下子轉移了方向,使他忘記了我剛才的過錯和他正在進行的懲罰,突然給予了我一個無罪釋放的最終決定。我立刻逃之夭夭,然後在一個很遠的安全之處站住腳,滿頭大汗地思索著剛才的陰差陽錯,思索的結果是以後不管出現什麼危急的情況,我也不能假裝發燒了。
於是,我有關疾病的表演深入到了身體內部。在那麼一兩年的時間裡,我經常假裝肚子疼,確實起到了作用。由於我小時候對食物過於挑剔,所以我經常便秘,這在很大程度上為我的肚子疼找到了藉口。每當我做錯了什麼事,我意識到父親的臉正在沉下來的時候,我的肚子就會疼起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能體會到自己是在裝疼,後來竟然變成了條件反射,只要父親一生氣,我的肚子立刻會疼,連我自己都分不清是真是假。不過這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父親的反應,那時候我父親的生氣總會一下子轉移到我對食物的選擇上來,警告我如果繼續這樣什麼都不愛吃的話,我面臨的不僅僅是便秘了,而是身體和大腦的成長都會深受其害。又是對我身體的關心使他忘記了應該對我做出的懲罰,儘管他顯得更加氣憤,可是這類氣憤由於性質的改變,我能夠十分輕鬆地去承受。
我裝病的伎倆逐漸變本加厲,到後來不再是為了逃脫父親的懲罰,而是開始為擺脫掃地或者拖地板這樣的家務活了。有一次我弄巧成拙了,當我聲稱自己肚子疼的時候,我父親的手摸到了我的右下腹,他問我是不是這個地方,我連連點頭,然後父親又問我是不是胸口先疼,我仍然點頭,接下去父親完全是按照闌尾炎的病狀詢問我,而我一律點頭。其實那時候我自己也弄不清是真疼還是假疼了,只是覺得父親有力的手壓到哪裡,哪裡就疼。然後,在這一天的晚上,我躺到了醫院的手術檯上,兩個護士將我的手腳綁在了手術臺上。當時我心裡充滿了迷惘,父親堅定的神態使我覺得自己可能是闌尾炎發作了,可是我又想到自己最開始只是假裝疼痛而已,儘管後來父親的手壓上來的時候真的有點疼痛。我的腦子轉來轉去,不知道如何去應付接下去將要發生的事,我記得自己十分軟弱地說了一聲:我現在不疼了。我希望他們會放棄已經準備就緒的手術,可是他們誰都沒有理睬我。那時候我母親是手術室的護士長,我記得她將一塊布蓋在了我的臉上,在我嘴的地方有一個口子,然後發苦的粉末倒進了我的嘴裡,沒多久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等到我醒來的時候,我已經睡在家裡的床上了。我感到哥哥的頭鑽進了我的被窩,又立刻縮了出去,連聲喊叫著:“他放屁啦,臭死啦。”然後我看到父母站在床前,他們因為我哥哥剛才的喊叫而笑了起來。就這樣,我的闌尾被割掉了,而且當我還沒有從麻醉裡醒來時,我就已經放屁了,這意味著手術很成功,我很快就會康復。很多年以後,我曾經詢問過父親,他開啟我的肚子後看到的闌尾是不是應該切掉。我父親告訴我應該切掉,因為我當時的闌尾有點紅腫。我心想“有點紅腫”是什麼意思,儘管父親承認吃藥也能夠治好這“有點紅腫”,可他堅持認為手術是最為正確的方案。因為對那個時代的外科醫生來說,不僅是“有點紅腫”的闌尾應該切掉,就是完全健康的闌尾也不應該保留。我的看法和父親不一樣,我認為這是自食其果。
父與子作文9
漫畫是我喜歡的一種讀物,因為它具有強烈的幽默性,而且簡明易懂,最適合成為我們中小學生的課外讀物.今天我就看了一幅有趣的漫畫——
放學回家後,兒子便坐在書桌前孜孜不倦地做起作業來,父親見了十分吃驚:兒子今天怎麼這麼反常了?剛回來便馬上做作業,往常可是要我替他趕的.於是走到兒子身邊,問道:"乖兒子,今天還要你老爸我幫你做作業嗎?”兒子頭也不抬地說:“不用了,謝謝你的好意!”父親笑著說:“呵呵,我的兒子長大!”兒子停下筆:“我才不敢讓你做呢!父親這回可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兒子接著說:“昨天,你把一頓飯寫成了一噸飯,老師當眾念我的作業還罵我是大飯桶,連最好的同學呀也取笑我!”父親聽了兒子的話,立刻暈倒在地……
這幅漫話看是很搞笑,實際是在諷刺、批評這父子倆及社會上類似他們的人。父親溺愛孩子,把兒子當作心肝寶貝,連作業也幫兒子做,使兒子失去了自立的能力。兒子又太過依賴父親什麼事都讓父親幫忙,從而造成了這一結局。
再回到現實生活中,每當我不想做作業的時候,每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的父母都從未幫我做過作業,只是在一旁開導我、指引我。也許,“授之以魚不如教之漁”就是這個道理吧!
看了這幅漫畫,我深深體會到父母平時為何不直接幫我完成作業,而是苦口婆心地一步一步地教導我了。而我自己也應該要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應該怎樣地去明確學習目的,端正不良的學習態度,改正不當的學習方法,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習成績,才對得起父母辛辛苦苦教育我的一片苦心啊!
父與子作文10
一天中午,有一戶人家要吃飯了。但當無雙太太把香噴噴的紅燒肉端在桌上時,風帽子先生就“垂涎三尺”。“親愛的,我可以先嚐下嗎?”風帽子先生指著紅燒肉,用討好的眼光對視了一下無雙太太。“哦,那個滑皮小子波比呢?老公,幫忙把他喊過來吃飯!”風帽子先生只好無可奈何地去了。
推開波比臥室的門,風帽子先生就見他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書,還不是發出“嘻嘻”的笑聲。
“兒子,吃飯去!”
“等會兒!”。
“快去!”
“哎!”波比極不情願地出了臥室,但眼睛還戀戀不捨地瞟著那本書。“什麼書這麼有趣?我看看!”風帽子先生好奇地蹲下身子。“哇,這不是我一直想看的《笑貓日記》嗎?”風帽子先生不禁叫了起來。立刻,他把吃飯的事拋到九霄雲外,也趴在地上看起了書。
而波比坐在椅子上等父親時,才感覺到肚子餓的咕咕叫,迫不及待地用手抓紅燒肉。但無雙太太卻把紅燒肉推到風帽子先生的座位前。這時,波比用乞求的眼光盯著無雙太太,但無雙太太堅定地搖了搖頭,指著兒子的臥室問:“你爸爸咋沒出來?去看看!”波比怒氣衝衝踹開門,只見風帽子先生正趴在地上,陶醉在書中。“爸爸,你不讓我看,卻自己一人享受啊!”“這個……要不咋們一起看!”“好!”兒子波比又趴下了,挨著他。
無雙太太左等右等,還不見這父子倆出來,就氣沖沖推開兒子臥室的門。天啦!只見父子兩如痴如醉趴在地上看書,撅著屁股,一大一小,還有四隻腳翹著。一大一小的兩個腦袋擠著一本書。無雙太太怒髮衝冠,一把抓住雞毛毯子,只聽見“啪啪”兩聲,這對父子屁股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