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900字(精選5篇)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900字(精選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900字(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1

  今天,我讀完了《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書,當合上書本的那一瞬間,我頓時感到心中有一種萬馬奔騰的力量在錘擊著我的心臟,我憤怒,我悲傷!

  《湯姆叔叔的小屋》這冊書主要講了美國黑奴湯姆被一些喪失人性的人販子當物品似地隨意地買來賣去,備受主人的折磨,最後終在慘無人道的皮鞭的抽打下痛苦地死了。

  每次,當主人稍有不順心,便找來湯姆充當撒氣筒。主人手中的皮鞭如同一條條狠毒的蛇,噝噝地噬咬著湯姆的皮肉,可憐的湯姆像陀螺般被抽得死去活來,一直到主人累了才肯暫時歇手。

  多麼堅強的湯姆啊!他忍住了命運抉擇帶來的不公,信仰上蒼卻遭到拋棄;他忍住了主人物理霸道的性格、地位的鄙視與唾棄的眼神;肉體上的折磨,心靈上的煎熬!是的,湯姆的身份和地位確實被人唾棄,踩在腳底,但是,他的身軀是永遠屹立、挺拔的!不因如此,湯姆那不去的靈魂、堅強的毅力與渴望自由的信念更加“不到”,站立在東方之珠的最頂峰!蠻狠的主人想徹底將善良的湯姆的良心泯滅,使其煙消雲散,永不見影,甚至逼著湯姆做一個喪盡天良、冷酷無情的魔鬼,但湯姆寧願被皮鞭打得奄奄一息,也絕不聽從主人。湯姆直至死前的最後一刻,仍相信上帝、耶穌會來救他,他是帶著對上帝、對耶穌的信任感滿足地入睡的。

  讀到這裡,我的眼眶溼潤了,湯姆是多麼的“傻”啊!但正是這種“傻”氣觸及了我心靈深處的某個地方,讓我對他有了敬意和深深的同情。回想在讀這本書以前,當一雙雙乞求的手伸在我面前時,我只能無奈地聳聳肩;當一個個無助的眼神朝我飛來時,我只是回贈給他們一個同情的目光。要知他們已是山窮水勁窮途末路了啊!要不怎會在大街上不顧面子,狠下心來向行人乞求呢?他們已到了這步田地,可我們還是沒有幫助他們,幫他們走出困境。當我們在痛快淋漓地大罵特罵那狠心的湯姆主人時,我們有沒有深刻地反思反思我們至今都做過什麼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努力去挽救給正,爭取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了呢?

  我相信《湯姆叔叔的小屋》就是要告訴我們,在現實社會中,也同樣有一個個無依無靠值得我們去同情去幫助的人們。這些人並不是只需要一個人慈善的救助,而是需要整個社會的愛的鼓勵!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一馬當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愛心像甘泉般地流向弱者們的心間,灌溉他們的心田,去喚醒社會上更多的已失去愛的知覺的人們吧!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2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我第一次小心地翻開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著作。也許是因為老天爺知道這本書引人入勝,所以他給予我這段寧靜而美好的時光,讓我細細品味其中的豐富內涵。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比徹斯托夫人。斯托夫人在辛辛拉堤市住了18年,與南部蓄奴村鎮僅一河之隔。她親眼目睹了逃亡黑奴的悲慘生活,他們的遭遇引起了斯托夫人深深的同情,正因為如此,她才寫下這本不同凡響的著作。

  本書的主人公是湯姆和喬治夫婦。湯姆從小就被奴隸主灌輸逆來順從、忠於主人的思想,甘願聽從主人擺佈。但最後,他還是難逃死亡的命運,在萊格里的橫暴無理、嚴刑酷打下,他在一個破舊的地方悽慘地閉上了雙眼。最終,也沒能見到妻子和孩子。

  但我最欣賞的是喬治夫婦。他們不是聽主人任意擺佈的奴隸。他們勇於扼住命運的咽喉,敢於和命運抗爭。伊莉莎是女主人從小帶大的,備受寵愛。女主人也不想把小哈利賣出去,使他們骨肉分離。伊莉莎偶然聽到謝爾貝先生要賣掉她的寶貝小哈利來還債,束手無策,便決定帶著兒子逃走,挽救兒子。伊莉莎知道,只有過了俄亥俄河,他們才有可能得救。於是,他們連夜趕到俄亥俄河邊,在奴隸販子的追捕下,伊莉莎走投無路,只好縱身跳入浮冰密佈的俄亥俄河,落在河面的冰塊上,她從這一冰塊跳到那一冰塊。終於,她越過俄亥俄河,逃到了自由州。她在那裡遇到了逃亡的喬治,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抵達加拿大,獲得了自由。

  喬治夫婦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的精神令我佩服。在謝爾貝先生要賣他們的兒子時,伊莉莎不顧生命,毅然作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逃跑。在喬治的主人對他冷酷無情時,他也逃跑。這種事,沒幾個奴隸有膽量做。在奴隸販子的追捕下,他們並沒有懼怕,並且做出了同對手決鬥的準備。他們不向命運低頭百折不撓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正是這種精神,使這部書成了世界名著。這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祖國,在我們貧窮落後時,強大的外國列強欺凌我們,把我們的領土佔為己有。但是,我們並不因為中國當時弱續屈服,而是不屈不撓地拿起武器同他們鬥爭。因為敢於反抗,敢於鬥爭,最終贏得了民主、自由的新中國。

  本書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奴隸,從他們身上讓我明白: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裡,逆來順受、聽人擺佈的人難逃死亡的厄運,只有敢於反抗和鬥爭才能獲得新生。掌握命運的舵手只能是我們自己!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3

  最近,我看了一本感人肺腑的書——這本書是美國作家斯托寫的《湯姆叔叔的小屋》。

  在這本書裡生活的人們,因為有了白皮膚的人和黑皮膚的人居住在這片土地上,讓這樣一個國度變了樣。人們總是認為白色代表善良,是天使的化身;而黑色代表邪惡,是魔鬼的化身。因此,這裡便有了主人和僕人的分別,白色欺凌著黑色。

  故事中的主人公湯姆叔叔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他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十分樂於助人,他還十分忠誠、能幹、精明……還任勞任怨地替謝爾貝先生管理著莊園。湯姆叔叔極其信奉上帝,希望上帝能夠給予他和所有黑奴自由。他也經常讀《聖經》,向別人宣傳上帝。然而蒼天無眼,就這樣一個善良、淳樸、厚道的人卻沒有好下場,被殘暴的奴隸主結束了性命……不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為什麼湯姆叔叔那麼早就離開了多彩的世界而那些可惡的奴隸主卻遲遲才有了報應呢?

  書中還有一個叫海利的奴隸販子,他是一個極度強調自己是一個坤士,一個情操高尚的人,不知羞恥地在別人面前說自己的多麼好,為了不讓黑人孩子的母親傷心,每次賣黑人孩子的時候都會把黑人的母親騙走,然後,把孩子送到很遠的地方……天啊!他居然還說得出口,我們都知道孩子對母親來說有多麼的重要,簡直就是她的心肝寶貝,是她的命根!要知道失去孩子對母親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的心碎了,她無法生活了!我無法想象,也不敢去想,當一個母親失去孩子的時候,她是多麼的悲痛。我彷彿聽到了母親的哭聲,那哭聲是多麼的刺耳,又是多麼的令人心寒,我彷彿看到了一把隱形的刀刺在母親的胸口上,流出了很多隱形的血……

  可惡呀!為什麼那些擁有白皮膚的人的內心如此惡毒?他們只知道,自己是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尊敬。而他們自己把黑人看作什麼?只是一件商品,一件任由他們買賣的一個活商品!

  當我合上這本書之後,我的眼睛溼潤了。我和書中的黑僕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們生活在快速發展的新中國。我整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可是,我還是怨聲載道;故事裡的黑奴呢?整天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可一聲苦也沒有叫過。同時,我也看透了世間的假醜惡。原來,世界不是到處都是陽光燦爛的,還有很多陰暗面,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讓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4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1852年由美國作家哈里特·比徹·斯托(斯托夫人)創作出版的一部反奴隸制為主題的悲劇長篇小說。它的問世對美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導致了對奴隸制的廣泛批判,甚至被認為是導致美國內戰的誘因。它主要講述了當時奴隸是如何從一個主人賣給另一個主人的,他們的主人如何對待他們,與親人分離,以及奴隸對獲得自由的渴望。

  故事開篇於一個肯塔基農場。小說刻畫了多個重要角色,但以湯姆叔叔和伊莉莎為主角。由於農場的主人欠販賣奴隸商人的錢,被迫要賣掉湯姆叔叔及伊莉莎的兒子。農場主的兒子知道要出售奴隸這件事後,感到十分失望。伊麗莎知道這件事後,她帶著她的孩子星夜逃離了農場,奔赴加拿大尋找他的丈夫以求庇護。

  奴隸商發現伊麗莎和孩子逃走了,便追趕他們。途中在其他奴隸的幫助下,伊麗莎渡過了俄亥俄河。後來,找到Quaker家的暫時借住,並在這裡遇到了她的丈夫。經過與奴隸主們的接二連三的鬥爭後,他們一家最終逃到了加拿大。

  湯姆則沒有反抗,湯姆被賣給了南方新奧爾良地主Clare先生。這些奴隸們因為受到較好的待遇,變得不老實和虛榮。但是湯姆叔叔並沒有這樣,相反始終如一的品行,獲得了Clare先生的喜愛,以及他女兒的崇拜。此時,湯姆收到他老主人的一封信,信中說,原主人將會籌集到錢,將他重新購買回來,並與其在肯塔基的家人團聚。然而,Clare先生的暴斃,使得湯姆落入了無情的Clare夫人手中。Clare夫人把湯姆賣給了臭名昭著的種植園主Legree。後來,湯姆在種植園遇到一位絕望的婦女。這位婦女熟知Legree怕鬼的心理弱點,施計假裝逃跑後又躲在種植園的"鬼屋"裡。Legree發現後,狠狠的毆打湯姆,強迫湯姆說出那位婦人的藏身之地。但是,湯姆始終守口如瓶直至被毆打至死。湯姆屍體被Legree遺棄,後由喬治埋葬。湯姆臨終時,渴望進入天堂而不是繼續這樣苦難的人生。

  這部小說描述的主題有奴隸制、暴力和宗教等。小說中不僅描述了奴隸的苦難和痛苦,而且描述了奴隸制對參與其中的每個人的傷害。奴隸制不僅是極不道德的,而且在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也被認為是落後的。這部小說中的另一個主題是暴力。奴隸們被鞭打、毆打、虐待、捱餓、處死。《湯姆叔叔的小屋》無疑是一本經典之作,故事會讓我們明白很多美國十九世紀的歷史。因此,我強烈推薦這本書。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5

  懷著沉重的心情,輕輕地合上了《湯姆叔叔的小屋》,腦海中頓時思緒萬千:不禁地想起了那位美國黑人奴隸——湯姆,在慘無人道的奴隸制的壓迫與艱難生活下,而更多的,只剩下對美國黑人的萬般同情和惋惜。同時,一股股氣憤的火焰油然而生。

  一個人的靈魂破滅了,那就意味著他只剩下一副軀殼。湯姆,一個命運坎坷的黑人,即使肉體受到非人的摧殘,他仍然堅信著,上帝守護一切生靈。

  初看這本書,我本以為湯姆和他的妻子遇到了一個好東家,書中所講的應該是一個幸福故事。但我錯了,湯姆的命運竟一波三折。起先,他幸福地生活在謝爾貝先生家,因為種種原因,後來他竟被兇殘的雷格里買了回去。一個人的自由竟然變成了交易的貨物!至此,我不能不為主人公湯姆的命運哀嘆。在湯姆的那個時代,黑人根本沒有尊嚴、自由,沒有社會地位,有的只是無盡的凌。我不明白,社會應該是人類共有平等、民主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應享有社會賦予的基本權力,為什麼黑人就該承受這樣的不公?為什麼在那個時代就沒有人站出去控訴那些慘無人道的奴隸制呢?為什麼人與人之間不能互敬互愛,取而代之的卻是種族歧視呢?

  這讓我想起《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他從小四處流浪,沒人疼,沒人愛。四處遭白眼,善良的他好心幫助別人,卻好心沒好報……三毛和湯姆都受到不同平的待遇,都被人欺負,但他們在黑暗的社會里依然保持著真、善、美的心靈。可這種善心,依然使他們與黑暗的社會格格不入,讓他們受盡折磨,最終,湯姆還淒涼地死去。

  黑暗的社會啊,你把黑人朋友們的自尊、自信、自由任意踐踏,你把他們的思想套上了枷鎖,你將他們推入了痛苦的深淵……湯姆啊,我為你悲鳴,如果你不曾生存在那個時代,或許你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大善人;如果你不是黑人奴隸,或許你有望成為一個忠於職守的管家;如果面對雷格里的兇殘,你不逆來順受,聽命於他,你也如不此痛苦地死去……但如果不是遮掩,你也就不是我所欽佩、讚頌的那個善良、正直、衷心的湯姆了。湯姆啊,為什麼你明知雷格里的奴僕會被他折磨致死也不願意聽從凱西的建議逃離魔掌呢?你太忠厚了,但對於那樣的主人,我堅信你應該背棄他,即使要有用生命去交換,那也是值得的,因為你為他盡忠,他不僅摧殘你的肉體,還用卑鄙的手段吞噬你的靈魂。但你堅守了你的靈魂。

  湯姆的人生是個悲劇,但湯姆的靈魂閃耀著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