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從《烏塔》想到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1

  烏塔,一個普普通通的德國小姑娘,卻在十四歲時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為了遊歷歐洲,她足足準備了三年!在這三年裡,她設計路程、掙旅費、閱讀資料……這真是一個獨立能幹、堅持夢想的聰明女孩!

  在德國,十四歲的孩子們都十分獨立;在中國,十四歲的孩子們都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這是多麼大的差距啊!中國父母過於溺愛孩子了,讓孩子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好”日子。這樣看起來似乎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父母這樣的做法,不僅沒對孩子有幫助,還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就好比將孩子關在“籠”中,一直給他水和食物,奪取他的自由。

  除了家長,孩子也有很大一部分責任。現在的孩子過於依賴父母,甚至連每天上下學背個書包的要家長幫忙。而且,如果我們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長有何不讓我們獨自面對困難,挑戰自我呢?

  當然,中國的教育和法律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曾經在微信上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上同一節課,方式是多麼的不同!中國老師反反覆覆唸叨著文章的寫作方式、寫作方法等,讓孩子在硬性教育中學習知識,沒有擴充套件想象的餘地;而美國老師則是提出各種有趣的問題,讓學生一步一步走進課堂,理解課文,讓孩子不僅擁有了夢想,還學會了堅持夢想。德國只要滿十三週歲就可以掙零花錢,用努力達成心願;可中國十八週歲以下都算童工,不能打工,達成夢想只能依靠父母。

  但是想要改善現狀,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法律,不得輕易修改;習慣,無法快速改變。或許,只能一點一點的去進行修改了。要不然,你就像是一根“香蕉”一樣。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2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令我最難忘的是烏塔獨自一人到國外去旅遊。

  她十四歲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國、瑞士、奧地利和義大利等國家旅遊,最後還想繼續掙錢到中國呢。想想自己吧,我現在已經9歲了,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學到利川旅遊,但是爸爸媽媽說:“你去利川多危險呀!萬一迷路了或遇到壞人,那我們就沒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說:“如果你不見了,那就沒人給我們捶背了,沒人跟我們說話了,沒人給我們快樂了,那我們可不同意!”我不滿地說:“如果你們老是不放心我,那長大以後怎麼辦呢?”可無論我怎麼說他們就是不同意,當然我也沒能去利川遊玩,多可惜呀!我多麼希望能像一隻小鷹在天空中飛翔,不要像一隻風箏一樣總是被他們拽在手裡。

  哎!這也不全怪家長,我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飯的時候就要家長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長提醒才知道戴好紅領巾。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熱了不知道減衣服……再看看烏塔吧,她為了這次旅行在家裡就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問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可以請求幫助;她還知道給家裡打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報告自己的情況。如果我也能像烏塔一樣的話,爸爸媽媽一定會對我放心,一定會讓我獨自一人外出。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烏塔自己打工掙旅遊費。她到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裡帚帚地板,連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

  我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像她那樣獨立生活。

  還有!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3

  烏塔,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能獨自一個人遊遍全歐洲,而且烏塔很精明能幹,自己掙旅費,旅遊時知道哪裡能夠買到便宜的東西,之後還記得給家人買禮物。

  可是我今年12歲,與烏塔不過相差1 2歲,為什麼她獨自出遠門,我不能呢、說來說去還是父母不放心,害怕子女走丟罷了。

  說實話,我爸媽很疼我,疼我疼到除了上學,其它我所有的外出他們都陪著,若是有哪一天我能夠偷偷地騎著腳踏車在街上溜上一圈就心花怒放了。

  有一次,我和司媛芳一塊步行到五里口去,剛到那裡,就被我姨媽訓了一頓,晚上不許出去,就住在姨媽家裡。結果,正睡得迷迷糊糊地,卻聽到了爸媽的聲音,原來爸媽又特地從鄭州趕回五里口。逃不掉的,我又被從床上挖起來,接受了一頓“思想教育”,說什麼不許我以後獨自外出,並且陳述了一個人獨自外出的種種危險……結論只有一個,就是:不能獨自外出,若想出門,就必須有大人陪著!睡意朦朧的我諾諾連聲的答應了。

  也因為每次出門都有人陪同,所以我的方向感非常差。無論是哪個方向,在我看來一律是朝北,因此,獨自出門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可是我還是決定,以後要多多加強這一方面的鍛鍊,並且從現在開始攢錢,當然是偷偷地,為將來能有一天到廣州去看望舅而努力。

  現在,為了我的計劃,我正在努力奮鬥。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4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是我深受教育和啟發。

  烏塔太了不起了,他居然能獨自一人遊遍歐洲。這對一個14歲的女孩來說,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文章中烏塔說的好多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希望中國的孩子能像她一樣,出門見見大世面,而沒有家長跟著。是啊,我們應該學會獨立,不要老是呆在家裡,只是從電視和書本之間認識世界。對於任何事物,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烏塔正是認識了這一點,才會獨自一人遊遍歐洲。 遊遍歐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烏塔為此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他在家裡就設計了好了旅行路線和指南,每到一地,他總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一邊遇到危險和困難是請求幫助。烏塔旅行費用的一半的是自己掙的。為了掙錢出去旅行,她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法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她外出時,還時刻想著家人,經常和家人用電話保持聯絡,為媽媽買皮包,為爸爸買菸鬥,給弟弟買帽子,還為自己買了一條做工精巧的項鍊,還可的是用她自己的錢買的。 而我們中國孩子呢?雖然我們的學習不錯,但在獨立性這方面,和外國孩子相比,真是差得太遠了。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就像一把鐵錘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她讓我知道了我們中國孩子缺少的就是獨立自主的精神,如果我們的家長,從小能給我們多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增強我們的努力,我們雖然不能向她那樣四歲就獨自一人遊遍歐洲,但我們會走遍我們的城市,遊遍們的國家 ,我們也同樣會領會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家長們,多給我們一些鍛鍊和自由吧,讓我們多一些自信吧,去幹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早早的使自己得到鍛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勇於自信,對社會有用的人。

  ……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5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叫《烏塔》。

  本文主要講了一個年僅14歲叫做烏塔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並且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遇的事情。

  我覺得烏塔身上有我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如: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

  我覺得烏塔很熱情友好,可我連平時去別人家裡做客時,都不會和別人打招呼。

  我以為烏塔是用她爸爸媽媽的錢去旅遊,而且只是單純地去玩一下而已。但當我讀到後面才知道,烏塔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先在家裡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還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她每個週末去幫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原來,烏塔的旅費是自己掙的,她為這次旅行做了充足的準備,這說明她的自理能力很強。可我每次要出去的時候都不會先換好衣服,搞得別人要出發了的時候卻還要等我一個人。

  烏塔去了一個地方之後又做了什麼呢?我繼續讀了下去。原來,烏塔每到一地就會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以免讓家人擔心。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件事:以前,我的同學姚雨軒在外面的培訓班裡學習很優秀,培訓班裡的老師對她說:“雨軒,這次我們要去深圳的一個地方玩,你很優秀,所以我們想要讓你邀請另一個同學跟我們一起去那玩,可以嗎?”姚雨軒邀請了我,我很高興,可媽媽卻不讓我去,說我照顧不好自己。結果,我和姚雨軒錯過了這次機會。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溫室裡的花朵,我們要做展翅高飛的雄鷹!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6

  今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課文主要講述的是“我”在羅馬結識了一位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在和烏塔的交談中“我”瞭解到她環遊歐洲,用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讀完這篇文章,我對烏塔非常敬佩,感觸也很深刻。

  我今年已經10歲了,烏塔只不過比我大幾歲而已。然而,中國的孩子如果說:“我要自己走遍中國!”我們會懷疑他是不是瘋了;在外國,小烏塔獨身遊歷歐洲卻是事實。我在家裡是全家人的寶貝,爸爸媽媽慣著、寵著,什麼事都由著我的性子來,稍不合我意就要耍性子發脾氣。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不當回事。而在國外,兩三歲的孩子剛學會走路,就要自己獨立,父母不再管他們。如果摔傷了,我們一定會大哭大鬧。外國的孩子卻不管有多大,都會自己爬起,不掉一滴眼淚。

  我是這樣被溺愛,許多同齡人也是這樣,可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現在可以依賴父母,但以後我們長大了,父母不在身邊了,我們怎麼辦呢?所以我們應該不再依賴父母,應該脫離父母。如果以後我們連自身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我們還怎樣在社會上立足?還怎樣為祖國、為社會作貢獻呢?我想對家長說:“我們已經長大了,自己應該管好自己,請放開你們溺愛的雙手吧,這樣你們的孩子才能展翅飛翔!”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7

  學了烏塔這一課 ,我思緒萬千。

  烏塔的父母對她那樣的放心,讓我感到驚訝。而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讓我敬佩不已。

  烏塔姐姐才14歲,就能獨自一人遊歐洲,實在是了不起!要知道,我的姐姐今年已經15歲了,在我家附近的學校讀書,晚上還要父母接送。有時在樓下的超市買東西,也要人陪著,更別說獨自出去掙錢,出去旅遊了。

  烏塔的心思那樣縝密也值得我學習。她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好了旅遊路線,閱讀了有關那些國家的書籍,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我想起了那一件事。

  那一次,宋老師週日在班級群裡通知週一穿校服,戴紅領巾。媽媽晚上就已經提醒了我,第二天早上媽媽再次提醒了我,但是,我還是忘記了戴紅領巾,想起那件事,我就有點臉紅。

  不過,我也很羨慕她的父母允許她一個人出去旅遊,那樣自由。而我的父母總是對我不放心,有一次,住在小區附近的一個同學約我出去玩,媽媽不同意。過馬路的時候,對我是千叮嚀萬囑咐,我知道,父母擔心我,是因為他們愛我們,但是,烏塔的父母就不愛她嗎?我想不是的,因為我在課文裡瞭解到烏塔每到一個地方,就要給她的父母寄一張明信片,還要打一通電話,可見她是愛她的父母的,她父母一定也是愛她的。只不過,我們的父母和烏塔的父母愛的方式不同。

  烏塔父母放手的愛讓她小小年紀有獨自遊玩世界的本領。放手,才能成長。比如:小鷹只有不怕摔跤,才能翱翔於天空;小鴨子只有不怕淹死,才能在水裡游泳。小樹苗不經過風吹雨打,怎能長成大樹?梅花不經過寒冬,哪來的清香?不經歷磨練怎能成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過於的愛護,不利於我們的成長,為了我們的未來,放手吧。”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8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令我感到既羨慕又佩服。這篇課文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歷了歐洲。如果是我,萬萬不敢啊!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勇氣?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自信?我有這種勇氣嗎?沒有!我有這種生存能力嗎?沒有!我為什麼沒有這種勇氣?這種能力呢?我不禁問自已,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三年級第二學期,學校組織春遊,早上八點在校集合,卻引來了那麼多的父母相送,把學校門前擠得水洩不通。當我們在景點玩到中午準備午餐的時候,有個別同學的家長匆匆地將食物和飲料塞到孩子手中又立刻躲到了一邊,家長既擔心餓著孩子又怕被帶隊老師發現而被批評,可真難為家長。我們依賴的心理也就是在父母這種百般擔心中慢慢養成,讓我們在生活中碰到一點點困難,也習慣於把期望的目光瞄向父母。父母也把這種幫助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一代小皇帝或小公主了。

  當然,小小的烏塔能這樣漫遊世辦,除了父母的支援,還有社會各界的支援。如果是在中國,早就被誤以為是不良少年離家出走了,還會被警察送回家呢,恐怕還要忍受一大堆訓斥的話語。為什麼在外國孩子可以做自已想做的事而在中國不可能呢?這些問題在我腦子裡已盤旋許久而一直未能得到答案。

  讀完了《烏塔》,我們是不是要向烏塔學習?我們的父母是不是也應該向烏塔的父母學習?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9

  如今大人都成了侍衛,我家長也不例外,孩子一獨立便拎起大斧子、扛起精銅錘;手持大鐵盾、穿好上甲,站在同一戰線上“保衛”孩子安全。瞧,上次我去了市政廣場玩了會兒,而回來時,那侍衛長拿起單刀向我衝來。。。。。。後果自然慘重我的腳印始終不能出小區。

  父母以為我們快樂!可笑。我們快樂,虛假的快樂!那虛假的快樂劈頭蓋臉的向我撲來,我成了與世隔絕的人;那快樂看似快樂,卻讓我對生活戴著快樂面具,一輩子虛情假意度過。不,我甚至認為虛假的快樂被認為快樂是終生悲哀的,不是嗎?

  如今,大人會了分身術,對我們的獨立進行圍攻,卻不狠心為了叛逆打我們,可我們得不到自由又渴望被打,大人怎麼那麼怪呢?我們以尊嚴作為籌碼,得到自由,卻被大人責罵,願賭服輸!哎,下面還得搭上許多東西:生命、財富、權力、榮耀等等。

  烏塔能出國旅遊我很羨慕她。在中國,大人都不讓孩子出國旅行,原因就一個,壞蛋太多。可烏塔的國家難道沒壞蛋嗎?我懷疑中國所有的金毛獵犬都當壞蛋了。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居然這麼心狠手辣,投人胎就得這樣,還不如當只小鳥沒人管束來得自由。

  烏塔能出國就有一個沒有發掘的主觀原因:家長不願為子女投資,他們打著中國貧窮的旗號,永遠反抗,他們上輩子是丞相嗎?理直氣壯的,討厭!

  我寫了一首詩,看父母有點兒可憐,詩中沒有痛斥他們,反正幹什麼都得講人情,哎!

  中國家長同志們,孩子的心聲你們聽到了嗎?別當侍衛長,要當清廉的家長呀!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10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能獨自一個人遊歐洲,你信嗎?你一定不信,但烏塔就做到了。在外國,很多孩子都像烏塔一樣一個人出去旅遊。那我們回到蒲鞋市小學看看。放學後,我看到一個二三年紀的同學一出校門,就把書包隨手一扔,扔給了奶奶,自己卻悠閒地走在前面,還和旁邊的同學聊天。奶奶腿腳不靈便,追不上他,只能在後面叫:“孩子,慢點,慢點。”難道奶奶的力氣比他大?他為什麼不自己背書包?這就是我們當中有些孩子跟烏塔的差距。

  平時,一些孩子的爸爸媽媽不讓孩子一個人出去,就連放學一個人回家都不放心。古人說“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裡飛不出雄鷹。”爸爸媽媽們,你們應該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向前走。

  但是烏塔出去旅遊不但得到爸爸媽媽的同意、支援,還要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像在歐洲,人們的文明程度高,交通意識強,所以在歐洲比較安全,家人才同意烏塔去歐洲旅遊。而在我們這兒一些人的交通意識較差,開車過斑馬線不禮讓行人。有時候,我都豎起大拇指,示意司機禮讓,可司機還是橫衝直撞,嚇出我一身冷汗。所以我平時過斑馬線總愛跟在大人身邊。還有壞人偷東西、搶小孩……好恐怖啊!我真不敢一個人外出。所以爸爸媽媽不讓我們一個人出去。

  我們中國孩子應該向烏塔學習,但不能盲目地去學烏塔獨自外出旅遊,而是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能力。以後應該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培養自己的獨立性。

  ,在觀念問題的表象下是更為複雜的經濟、政治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