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記讀後感範文3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瑣記讀後感範文3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瑣記讀後感300字1
有時候忍不住會想,嚴厲的愛與寬鬆的放縱,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那個“別人家孩子”與自己的區別真的那麼大嗎?仔細想想,區別,真的怪可怕。
讀著讀著,一絲陰冷的氣息爬上我的背。它彷彿是青綠色,像是衍太太的“和藹”的笑容。她笑得眼睛彎彎的,嘴裡說出的卻盡是在孩子們看來很溫柔,在大人看來卻很恐怖的話語。種種行為,無不讓人感到驚恐。別人家孩子在她跟前,像是無自覺地被摧殘,還是以極其溫柔的方式。對自己的孩子,卻是天下父母心。
同樣是孩子,到底為什麼要這樣蹂躪別人家的?或者說正因為是同樣的,才會想讓自己的孩子顯得更好?區別,怪可怕的。就是因為這種諷刺的原因,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壞掉了,被指向邪路了。而那位太太,還是笑著旁觀與自己家有區別的孩子,一步步走向毀滅嗎?
區別,讓人心狹窄了。
瑣記讀後感300字2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支那通”,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汙辱。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肯定永遠不會被我們所接受,也永遠應該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