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6篇)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800字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6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800字1

  前些天,媽媽從網上給我買了老師讓我們自己讀的高爾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鞏家駿比我買的早一些,他的有六百多頁,但是媽媽給我買的只有一百九十一頁,並且還有很多圖畫。媽媽說我第一次讀這本書先讓我讀有圖有畫的,不要一下子就讀那麼一大本書。其實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讀古文三國的時候就覺得很有趣呢?

  讀這本書之前,我還以為只有中國的舊社會是昏暗的,沒想到俄羅斯(前蘇聯)在以前的時候政治也是這麼腐敗!這本書的主人公名字叫阿廖沙,他帶我深入的瞭解了當時前蘇聯的黑暗:弱小的人受到欺負、小偷很多,十個人裡面就有八個人是小偷、想要讓國家和平的革命人士被那些眼睛裡只有錢的人舉報給警察、僱主絲毫不管奴隸和僱員的生死……

  這本書裡有很多人,我最喜歡的就是阿廖沙的外婆。外婆很溫柔,任勞任怨,別人犯了大錯誤也是溫和地教導,並且別人怎麼欺負她她也不會懷有報復心理。如果外婆生活在現在的世界她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愛護和擁戴的!

  我最討厭的人就是阿廖沙外婆的妹妹的女兒和阿廖沙外婆的妹妹的女兒的婆婆了。阿廖沙去他們那裡當學徒,在我們這裡,親戚之間都是很友好的,而她們兩個壞女人卻不是這樣。她們倆整天對阿廖沙呼來喝去的,特別是阿廖沙外婆的妹妹的女兒的婆婆,這個人是個壞老太婆,阿廖沙本來睡得就不多,況且還要幹很多活,但是這個壞老太婆還總是叫阿廖沙“小懶蟲”,還和自己的兒媳一起到自己的兒子面前去說阿廖沙的壞話,還好繪圖員(就是她的兒子)理解阿廖沙,要不然阿廖沙可“悲了個催”了!

  最後,阿廖沙成為了一個很成熟、很理智的人。雖然不是那麼富有,但是他依然生活得很快樂。

  我覺得黑暗的社會非常的不好。不但人民痛不欲生,就連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或者在某些方面可以稱得上是天才的人不會得到重用,所以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黑暗,政治就會越來越腐敗。所以我們只有人人都用功讀書學習,才能夠阻止這種可怕的情況發生,才能讓我們國家的明天更加強大,更加美好!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800字2

  最近,我跟女兒閱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自傳三部曲。這本書很值得現在的孩子學習,也對我的感觸很深,所以在教育孩子學習方面,“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之句話,永遠都是真理。

  《童年》反映了高爾基童年時期父親不幸去世,他在外祖母家裡度過的艱苦的日子,他每天看到的是舅舅們為家產而爭吵,外祖父痛打兒童等一些醜惡的事,但同時也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外祖母經常給他講故事,鼓勵他將來多寫文章,使他對文學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人間》則寫了高爾基由於外祖父的破產而被迫外出打工掙錢謀生的曲折經歷,他曾經在鞋店、輪船上等許多地方做學徒,不得不忍受老闆的剝削和有錢人的斥罵,過著非常沉重而苦悶的生活。

  《我的大學》則講述16歲的高爾基夢想進入大學讀書,最終透過努力進入社會學習,受到了各種思想的啟迪和教育,社會這所大學為他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廣闊世界,使他的思想越來越成熟起來。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遇到挫折也不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更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反正是不達目的不罷休。

  和孩子一起閱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感受到了高爾基的坎坷的人生經歷和他卓越的的文學成就幾乎是相映成輝的。從這三本帶有自傳色彩的書中可以看出高爾基在經歷了這些苦難表現出的積極樂觀的精神給人一種力量,這就是三部曲的魅力,也是帶給讀者以震撼之處。在和孩子交流讀後感受時,孩子也談到了這些,這讓我很高興,當孩子寫下這篇讀後感,也真的很欣慰。

  親子閱讀真的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在讓我們家長重拾書本的同時,和孩子一起親近經典,讀中增智,共同成長。

  這本書告訴我:每個小孩子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獨擋一面,每到一個年齡階段就讓他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其實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無限的。如果我們事事包辦只會給他帶來依賴的思想,長大後準會讓社會給淘汰。

  這本書不厚的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適當的生活歷練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人,未來的生活也會更精彩!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800字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這個耳熟能詳的名言,充分體現了高爾基對書的重視,對知識的重視。《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部高爾基的自傳體充分體現出了他對知識的渴望以及他孜孜不倦的求精神。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實為三本書,每一本《童年》主要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兒時在社會的所見所聞。《在人間》講述的則是阿廖沙在社會的艱苦環境下開始不斷求學並開始孜孜不倦的讀書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我的大學》講述的是阿廖沙在“社會”這所大學裡所懂得的知識。總的來說,這三本書講述的就是阿廖沙在“社會”這所學校的所見所聞以及所學到的知識,阿廖沙那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以及當時俄國青年反抗沙皇統治的故事。

  看完這三本書,我被阿廖沙那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那廢寢忘食讀書的毅力給折服了。在《在人間》裡有這樣一段:阿廖沙在主人家裡發現了很多書,在經過主人同意以後,他就天天在打工的空隙和夜晚看書。但是主人家裡的人不准他“浪費”蠟燭,因此,阿廖沙只好收集蠟油,然後點了來看書。但是蠟油點火以後會讓人眼睛感到很澀,會不斷流淚,而且光也很微弱。很難想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把主人家裡堆積成山的書全部看完了,這是需要多麼強大的毅力才能完成的啊!如果換做是我,我一定受不了這樣的環境。極度的睏意加上白天的勞累以及微弱的光和十分澀的眼睛,這樣的樣子想想都讓人感到害怕,感到難受。但就是這樣,阿廖沙在這樣的環境下,讀完了一本又一本的書,是什麼在支撐他的意志?是那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吧,是那急切地想要獲得知識的心吧。也只有這兩樣東西,才能讓那時的阿廖沙擁有頑強的毅力。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三部高爾基的自傳體作品,充分的描寫了高爾基當時那孜孜不倦的精神,也正因如此,才會有現在的高爾基,如果他當時不想獲得知識,那麼就會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也就沒有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高爾基了,也就沒有“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這句話了,更不會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的自傳體三部曲了。

  高爾基用這自傳體三部曲告訴了我們:唯有孜孜不倦,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800字4

  最近,班裡流行起一股“童年”風,每天到了教室,一本本《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便出現在面前。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一本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本書裡總共有三個部分。

  書中講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在父親去世後,隨外祖母和母親來到外祖父家,在這裡,阿廖沙度過了自己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字裡行間湧動出了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在這個部分裡,高爾基用幽默生動的語句描繪了一個慈祥的外祖母,兩個自私的舅舅和一個暴力的外祖父,讓人回味無窮。

  第二部分是1871年至1884年的事,這便是《在人間》,在這段時間裡,他為生活,與外祖母摘果賣錢過活,為了掙錢,阿廖沙不惜當繪畫館的小學徒,船上的洗碗工,聖像作坊的徒工。儘管在人生道路中經受磨難,但是各種書籍最深深地吸引著他。他懷著自己堅強、堅定的信念奔赴喀山。

  到了《我的大學》,整本書便接近了尾聲,雖然阿廖沙來到這裡,沒有實現夢寐以求的大學夢,而這裡的貧民窟、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在碼頭、麵包店、雜貨店都看到過他的身影,後來,阿廖沙閱讀了大量革命民主主義的書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到參加了革命。在喀山的四年,他的思想、學識、社會經驗得到了長足進步。

  讀完這篇本書,我不禁被高爾基妙筆生花的寫作方法感到震驚,尤其是對人物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彷彿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比如《童年》第一章的一句話“她低下頭,默默地站在那裡,直到墓穴被填平”,讀了這句話,我好像真的看到外祖母滿臉樵椊,看著父親的`棺材被兩個鄉下人埋到地下去。令讀者也不禁感到悲痛。

  在這本書裡,高爾基埋下許多伏筆,劇情一波三折,讓人難以琢磨,給人以神出鬼沒的感覺。讓讀者也有時喜笑顔開,又有時悲痛欲絕,又有時為人物命運而擔憂。既表達了自己對苦難的認識,和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青少年。

  相比起高爾基,我們的童年該是多幸福、多美滿啊!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800字5

  自昨天晚上到今天中午一口氣看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讓我深深的認識到,不論是那個名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他們的骨子裡面有著積極向上的精神,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種不滅的信念!也讓我重新認識到,苦難的人生,是一種不滅的信念在支撐著前進的動力!

  好久沒有寫日誌裡,感覺對於自己內心的表達又顯得那麼生疏了!曾經對於自己的承諾沒有兌現,一而再,再而三的給自己找一些說服不了自己的藉口,來掩飾自己心中的那份不安,每當看到別人曾經的青春是那樣的拼命,看到趙美華從一個砸過石頭,在餐館端過盤子,在服裝流水線上做過縫紉工、技術員,在廣告公司做過業務員……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家庭重負,用掙來的微薄收入養活全家,供妹妹讀書。最後,她以小學文憑和發表的數百萬字作品,大膽應聘著名期刊《知音》雜誌社的編輯、記者,並被破例錄用。

  這樣的高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的,就如趙美華在應聘知音編輯時說的那句話一樣,苦難就是我的大學!沒有經歷磨難的人生是殘缺不全的人生,沒有經歷苦難的人生更不會珍惜這匆匆的時光!但我讀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彷彿書中的畫面歷歷在目,久久不能讓我平息!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了自己的家鄉,回想起了我的爸爸媽媽。看到生命一次次的奪走了身邊親人的生命,我只能告訴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誰也無法預測明天將會發生什麼,生命最終逃不過規律的輪迴,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有去面對的。直到今天我還未曾想明白,我要在我有限的生命裡留下一些什麼,只是這樣碌碌無為!更沒有明確的方向,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但卻未曾找到。有人問我,你的理想,你的目標是什麼,我最終不能夠給別人一個明確的答案,包括自己。

  總想把這段時間的經歷給翻了出來,重新靜下心來思考今後的路在何方,我最恐懼的不是苦難,而是沒有目標,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也會讓人慢慢的在紛擾的人世間沉淪下去,耗盡了畢生的時光也沒留下什麼,帶給自己只是那些遺憾。

  總想給自己一個期限,卻不知道這個期限是多久!現在給自己最大的安慰就是,一些事情總要經歷過,才能給自己一個兌現夢想的承諾!

  高爾基《我的大學》讀後感800字6

  我讀過這一本書,書名叫《在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說之一,這一本書字裡行間總是讓人看到作者對生活、學習的熱望與堅強。

  在《在我的大學》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一八七一年到一八八四年這段時間生活經歷及心路歷程。在這段時期為了生計,他與祖母靠摘野果出去賣餬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各種人們打交道,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並沒有失掉對生活的希望,抓住一切空餘時間學習、讀書。依靠閱讀的大量書籍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定信念的人。”於是他離開了家鄉奔赴喀山,拒絕平庸為理想而努力奮鬥。

  我記憶最深的一段話“我必須改變自己,否則我會毀滅……”是啊,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我們難道不也是要改變自己才能成功嗎?現在,我們大多同學的家庭條件是優越的,父母不僅能讓我們吃飽穿暖,還能儘量滿足了我們諸多要求。因為有了父母的呵護,也使我們很多同學喪失了勇敢堅強的心態,變得懦弱起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避、逃避。我們常常是埋怨、灰心喪氣地被困難打敗了,而不是把心態調整,改變自己來把困難打敗。相比之下,主人公在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仍然保持著堅強的性格和對知識的熱愛追求。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反醒嗎?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要我們有所付出,才會有收穫。恩里科。費米也曾說過:“要從小把自己鍛鍊得身強力壯,能吃苦耐勞,不要嬌滴滴的。”所以我們要明白:生活中需要我們勇敢堅強去面對困難!我們要相信眼前遇到困難會被征服的,都會過去的。我們應該像書中主人公阿廖沙那樣堅強努力生活。人生應該充滿夢想,充滿奇蹟,不能因為生活的艱苦而磨滅激情,不因歲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

  讀一本好書,感悟人生真諦,養成一種好習慣。我們應該從一部部經典的書籍中汲取精華和養料,使其成為我們生命中一座座燈塔,永遠指明我們航行的方向!

  同學們,來讀讀《在我的大學》這本書吧,讓我們都學習主人公阿廖沙做生活中堅強的人!用行動去迎接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