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做有故事的教育讀後感

做有故事的教育讀後感

做有故事的教育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做有故事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做有故事的教育》是王維審老師“覺者為師”系列的第四本,在這本書中王老師認為“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它不是敲著我們的頭指指點點,而是將教育娓娓道來。”

  和傳統的教育論著不同,這本書以故事的形式闡釋每一個教育理念。故事,就像一粒種子,植入我們的時光,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深入我們的內心,從而長久地散發精神的力量。王老師之所以選擇以故事為出發點,大抵是因為故事易於理解,可以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歸納與反思,激勵我們不斷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在研究方面也有了躍躍欲試的想法。因此,作者在第一章就提到了寫作,希望我們可以做一個會寫故事的老師。寫故事,是記錄思想的第一步。

  寫作的意義在於我們的初心。當我們堅守住自己的內心,寫作的方向必然錯不了。只有這樣,寫作才能帶給我們幸福感和成就感,我們才會想寫,並且樂意繼續寫。

  教育,是一個引導人們走向真善美的行業。它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使世界充滿了愛與希望。如果我們能將教育和寫作聯絡起來,讓兩件美好的事情發揮出1+1>2的`效果,寫作和教育的意義都將進一步深化。

  其實我們每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後,都能發現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發生在學生身上,也可能是教師們的一些想法。教育無小事,用筆記錄下來的內容不僅可以證明我們做過、思考過,還可以培養我們的教育敏感性,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涯,提高教育質量,這對於學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都大有裨益。以上便是我在閱讀《做有故事的教育》第一章時的一點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