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於無聲處的讀後感範文

於無聲處的讀後感

於無聲處的讀後感範文

  一直喜歡高智商(燒腦)類的書籍、影視作品等,如權謀、刑偵、諜戰,因為真實的生活總是追求波瀾不驚,所以就希望在別人的世界中看到風雲詭譎。

  近年,諜戰類的題材很火,又刺激好看,又符合“主流”審美,比如早些的《誓言無聲》和近期的《潛伏》和《於無聲處》。

  讀書月中閱讀了《於無聲處》原著小說。儘管從文學和情節上看,並不是那麼出色,但那個“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年代中沉甸甸的信仰的份量,幾乎是“看得到、摸得著”的。

  作品的後半部明顯好於前半部,死者歸來,陳其乾演繹雙面人生,並且從自己兒子下手,妄圖迫使兒子重蹈其覆轍,和他相映生輝,彼此映象,然後,拔出蘿蔔帶出泥,連帶馬東和馮舒雅,以及安插在馮家的釘子小珂和幕後的老鷹等一幫人,成為一版國家利益與私人慾望相抗爭的現世寓言。

  從人物角色看,顯然,陳其乾要更豐富、更立體。儘管生死復活前後兩部分他的變化確實缺少一些銜接和過渡,但是,可以讓人想象得到。在愛情、利益和國家的選擇上,他前後有變化,有層次。而且,這樣的一個人物,在今天利益至上的物質社會中,很有現實意義。不論慌張、恐懼、興奮、狂喜,在間諜那裡,都是一張沒有任何表情的臉和一如既往的沉默。他們的沉默,基本是以五年到十年時間長度來定義,因此,一部優秀的反諜影視,如果時間跨度沒有兩代人,是沒資格來評定優劣的。馬漢三堂堂少將站長,拉黃包車一拉就是好幾年,佐爾格、科恩、還有劍橋三劍客、燕子皇后科涅庫娃,他們之所以不朽,是因為很長的時間他們要表現平庸,正如無名烈士碑上的話:“你們的姓名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永世長存”,或許這是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最好的詮釋。

  這種苦,是一種類似於苦行僧式的心靈煎熬。甘願去受各種煎熬,沒有理解、沒有掌聲、沒有問候,有的更多是誤解,亦或沉默。他們之所以能夠承受這樣的痛苦,正是信仰的力量。信仰讓他們獲得了遠比我們這些平凡人更為強大的內心,他們以此得到永生。

  《於無聲處》,出彩之處在於,它的真實,敗筆在於,一個成功的間諜,內心理應承受更多的苦和痛,像《誓言無聲》。在這場隱秘而曲折的嚴酷鬥爭中,許子風的前妻李景走出了多年的心理陰影;他們的女兒許婉雲與潛伏進來的特務陸一夫經歷了一場危險而傷感的戀愛;駱戰在鬥爭中逐步成熟;藍美琴以她的聰慧睿智推動著三人小組的工作,並與駱戰產生了愛情;許子風更是經受了巨大的困境,在國家安全和個人情感兩者之間進行著艱難的'抉擇。當最終的勝利來臨時,許子風一家三口重新恢復了和睦與溫情,而藍美琴卻在除夕前夜接受了新的任務,不辭而別地遠走他鄉,這給駱戰留下了深深的惆悵。

  但是,他們心裡都十分清楚,作為一個國家安全的保衛者,祖國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個人的命運與情感,必須無條件的服從於那個崇高而隱秘的使命。因為他們將用一生來履行那個內心深處的忠誠誓言。

  有關愛情,也是諜戰裡總不會落下的話題,劇中還引用了簡愛裡的話,“我貧窮、卑微、不美麗,但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都是平等的。”其實關乎信仰,這句話也是可以的。愛情裡沒有卑微者,信仰裡也沒有。

  有信仰,於無聲處,享受驚雷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