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做人》讀後感範文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教做人》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利用假期時間,拜讀了孫漢洲所著的《孔子教做人》一書。書中用淺顯的話語,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做事。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在我看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句話八個字,就可以使天下太平。倚欄軒文學網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回答子貢請教有什麼可以終身行之的問題時說:“那可能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推給別人。”其中的“恕”即“推己及人,仁愛待人”。也就是相當於換位思考。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
有了這樣的理解之後,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是不是應該有這樣的思考?作為老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也顯得尤為重要嗎?曾經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過去我們也有令老師頭疼的時候,也曾對著作業喊累,也有偷懶的時候,當然還少不了犯錯……現在我們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師了,慢慢的這些經歷也就淡忘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也許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設身處地的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比如:設計課堂教學就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進度要考慮到學生智力能力,作業佈置要考慮到學生的承受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平時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在學習中的需要和困難。我想這應該是因材施教的基本。
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也就快樂多了。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人人做到了這一信條,就會相安無事,天下太平。當我們心情煩躁不安時,懊惱時,請提醒自己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