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生命之慾》的讀後感

《生命之慾》的讀後感

《生命之慾》的讀後感

  閒來無事,借了一本清華學子的美文——《生命之慾》,不能成為最高學府的學子,至少站在門外抬起頭仰望它的光芒也是滿足的。借這本書前,覺得它是一個視窗,透過這扇窗子可以瞧瞧這群IQ很高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作品內容很豐富,形式多樣。或敘事、或闡理、或抒情,坦率地表達個人的思想志趣,淋漓盡致地宣洩著內心的感受,真實地敘說所見所聞所感。

  也許是我對清華學子的期待太高了,看完這本書後心裡有些淡淡的失落,就像當年李寧在奧運會失敗那樣,因為他獲得的鮮花和掌聲太多了,已經成為“金牌”的專業戶,而當現實與期待產生很大落差時,人們心中不免會感到悵惘。——看這本書就是這樣的感覺。

  書本前言說“作品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當代高等學府學子的高層次的情感閱歷和深層次的人生感悟”

  高層次的情感閱歷和深層次的人生感悟?不理解這句話。讀完此作品之後不覺得那是高層次的情感閱歷和深層次的人生感悟。最高學府的學子,我承認他們的IQ比我們一般大學的學生高,但EQ呢?我不敢苟同。從書中看來,他們不過也是在經歷著我們這些人的.大學生活——戀愛、BBS、網路遊戲、社團、抱怨、沮喪、迷茫……何以美其名曰“高層次的情感閱歷和深層次的人生感悟”?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舍友說:“很失望,清華學子的文筆不過如此!”甚至糟糕到有些文章像記流水帳一樣將自己的生活記錄下來,讀來實在沒什麼感悟,更談不上欣賞,感覺就像嚼過的甘蔗,將乾燥的蔗渣再嚼一次。舍友回答說:“清華的是理科生,要文筆好的應該看北大的!”

  其實也不必奢求清華的學子會有很深層次的人生感悟,他們不過是我們的同齡人,和我們一樣,在同一片藍天下,做著同一樣的事。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們不過是關在不同籠子的兩隻鳥,關在金籠子,關在木籠子,其實對於鳥來說關係不大。打這個比喻,我想說明的是:其實在普通的學府裡,我們也在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