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象棋的故事讀後感

象棋的故事讀後感

象棋的故事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象棋的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說中的人物有三個,象棋世界冠軍、象棋迷麥克柯諾爾及因“象棋中毒”而得過精神分裂症的律師B博士。其實,在這三個人物中,第一個是陪襯,第二個是過渡,第三才個是真正的主人公。我還是像往常一樣,不去重述小說的故事情節,我們抓住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的存在狀況,以及小說中的一些帶給我們震撼力量的細節就夠了,這也是我讀小說的方法,故事可以沒完沒了地闡述,但細節就那麼幾個,對人存在狀況的思考也屬於小說中主要要表達的一個點,有了思想之點和細節之點,這個小說的面貌是應該能搞清楚的。

  我看過不少有關《象棋的故事》的評論,一些評論家大多是二戰中的對人性的摧殘這個角度去闡釋的,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我們還能不能從更多的角度去闡釋呢?讓我們來看看B博士被囚時的處境:“在大旅館裡獨自住單間——這話聽起來極為人道,不是嗎?不過,請您相信我,他們沒有把我們這些‘要人’塞到二十個人擠在一起的寒冷的木棚裡,而是讓我們住在大旅館還算暖和的單間裡,這並不是什麼更加人道的待遇,而是更為陰險的手段。他們想從我們這裡獲得需要的‘材料’,不是採用粗暴的拷打或者肉體的折磨,而是採用更加精緻、更加險惡的酷刑,這是想得出來的最惡毒的酷刑——把一個人完全孤立起來。他們並沒有把我們怎麼樣——他們只是把我們安置在完完全全的虛無之中,因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像虛無那樣對人的心靈產生這樣一種壓力。他們把我們每一個人分別關進一個完完全全的真空之中,關進一間和外界嚴密隔絕的空房間裡,不是透過鞭笞和嚴寒從外部對我們施加壓力,而是從內部產生壓力,最後迫使我們開口。乍一看來,分給我的房間似乎並沒有什麼使人不舒服的地方:房裡有門,有床,有張小沙發,有個洗臉盆和一個帶柵格的窗戶。不過房門日夜都是鎖著的;桌上不得有書報,不得有鉛筆和紙張;窗外是一堵隔火的磚牆;我周圍和我身上全都空空如也。我所有的東西都被拿走了:表給拿走了,免得我知道時間:鉛筆拿走了,使我不能寫字;小刀拿走了,怕我切斷動脈;甚至像香菸這樣極小的慰藉也拒絕給我。除了看守,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任何一張人的臉,就是看守也不許同我說話,不許回答我的問題。我從來沒有聽見過任何人的聲音。從早晨到夜晚,從夜晚到黎明,我的眼睛、耳朵以及其他感官都得不到絲毫滋養。我真是形影柑吊,成天孤零零地、一籌莫展地守著我自己的身體以及四五件不會說話的東西,如桌子、床、窗戶、洗臉盆;我就像潛水球裡的潛水員一樣,置身於寂靜無聲的漆黑大海里,甚至模糊地意識到,通向外界的救生纜索已經扯斷,再也不會被人從這無聲的深處拉回水面了。

  我沒有什麼事情可做,沒有什麼可聽,沒有什麼可看。我身邊是一片虛無,一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虛無之境,處處如此,一直如此。你在房裡踱來踱去,你的思想也跟著你走過來走過去,走過來走過去,一直不停。然而,即使看上去無實無形的思想,也需要一個支撐點,不然它們就開始毫無意義地圍著自己轉圈子,便是思想也忍受不了這空無一物的虛無之境。從早到晚你老是在期待著什麼,可是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就這樣等著等著,什麼也沒有發生。等啊等啊,想啊想啊,一直想到腦袋發痛。什麼也沒有發生,你仍然是獨自一人,獨自一人,獨自一人。”這樣的`處境難道不就是人存在的真實處境嗎?在B博士被關前,還有另一些人被關在納粹集中營,這一對比就更能說明問題了,“納粹集中營”和“人生集中營”,哪一個更為殘酷?“希特勒分子用盡一切辦法折磨他們的心靈和肉體,把積聚起來的憤懣都發洩在他們身上。”這是被關在納粹集中營者的真實寫照,這些被關的人受到的摧殘是“希特勒分子”的施加,而B博士呢?他沒有受到這樣的摧殘,他受到的是另一種摧殘,是純精神的摧殘,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摧殘,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摧殘,這樣的摧殘雖然“文明”,但受摧殘的程度不亞於前一種。這就不免讓我想起了人生,其實,茨威格所描述的外部環境都是鋪墊,也可以看成是人存在的外部環境,而真正要表達的是“人”這個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