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1
“除你武器!”隨著一聲咒語的完善彈出,哈利波特終於打敗了無惡不做的伏地魔,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黑魔王,現在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力量與支援。
如果你要問我,哈利波特在戰鬥中一次次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是他與朋友們的友情所帶來的團隊的力量幫助了他!哈利波特四年級時,也就是在神秘事務司與食死徒大戰前夕,他的朋友們堅定地選擇與他一同前往,雖然他的朋友們有點懷疑那可能是一個陷阱,但也奮不顧身組成了一個團隊奔赴戰場。這種深厚的友情不僅使他一次次取得勝利,在最困難的時候,這種堅不可摧的力量也變成一種精神支援,一種可以實現人生信仰無形的強大武器。
伏地魔和哈利波特之前有很多共同點,但也有不同之處,他們是敵我雙方的領軍人物,每一個陣隊都有龐大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因此,他們在長期的鬥爭中經常是勢均力敵不相上下,可以說是僵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最後的決戰卻是哈利波特取得勝利。
雖然都是團隊,但是伏地魔對他的支持者卻沒有友情,他們之間是一種主人與僕人的關係,或許在某些時候還是利益使然形成的,而哈利波特是有感情的人,他把戰友們當作朋友,甚至是兄弟一樣,這種兩肋插刀的情懷是內心正義小宇宙的煥發。伏地魔迫使巫師們加入食死徒團隊,讓他們成為戰鬥的工具,即使為戰鬥死去也不傷心,所以從內心裡食死徒是怨恨伏地魔的,他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為他賣命的,所以伏地魔倒臺之後,許多食死徒都想和他劃清界限。
我認為,友情是哈利波特最值得珍惜的東西。哈利波特在麻瓜世界沒有一個朋友,這也是啟發他需要找到真正朋友的緣由,他踏入魔法世界,就擁有了第一份值得珍惜的禮物,那就是和羅恩成為忠實的朋友。所謂的友情,就是朋友之間的理解與信任,如果哈利波特高傲自大,那他可能交到的朋友也只是酒肉朋友或是利益朋友,當他陷入困境時,就不會有人主動挺身相助,他也就不可能取得那麼多的勝利了。
友情是十分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珍惜,你若擁有,便宜好好珍惜;你若尚未擁有,就要想辦法創造機會去獲得。對待來之不易的友情,我們要像哈利波特那樣,用真誠善待友情,而不是利用友情,用友情的力量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難。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同時也要給予團隊以讚賞,也要主動幫助曾經幫助過你的人,這樣的友情才能長久,這樣的友情更加強大。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2
波特。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在伏地魔準備血洗她家的時候,她用盡自己最後的力量,給哈利留下了一道咒語是因為他的母親,她母親對他愛。他的母親犧牲自己保護了他,母親的愛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跡,施了古老的保護咒,使得任何邪惡傷害不了。她用盡自己最後的力氣,讓自己的生命替代了哈利的死亡,這就是母愛,能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當哈利長大了後,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的生命換來的,就是“大難不死的男孩”:一個嬰兒居然在伏地魔的魔爪下得以生還,只留下一個奇特的傷疤,而許多出色的魔法家都沒能倖免於難,他自己也成為了伏地魔手下唯一的一名倖存者,在哈利的成長中,他慢慢的學會了感恩,在《哈利波特和阿茲卡班的囚徒》中,克服攝魂怪是哈利必須所學會的,然而驅趕攝魂怪需要一個有一個溫暖的回憶使用魔法,於是,哈利想到的是自己記憶中僅有的對父母的回憶,哈利理解母親的關懷與愛。他懂的感恩,他努力讓自己強大起來,努力讓自己從恐懼的陰影中走出來。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一集中,哈利與伏地魔上演了對手戲,哈利雖然魔法沒有伏地魔那麼的高強,但他在直面危機時所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另我詫異,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伏地魔,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需要母親愛的庇佑的襁褓中的嬰兒,他已經長大,已經學會了自己保護自己,甚至整個你想要的魔法世界,但現實還是現實,他目前沒有能力去戰勝,於是,母親莉莉和父親以魂魄的形勢現身波特眼前,告訴他,他目前沒有這個能力,母親需要他活下去,完成更大的使命,這就是母愛,哈利感恩的聽從了。莉莉對哈利,哈利對母親的這份愛讓我感動,讓我感動不已,母愛是偉大的,回報母愛更是值得的,是每一個做子女應該去完成的,書中的哈利對母親的回報的動人細節描寫的十分細膩,本書的作者羅琳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這書只寫給她的女兒,將來,當她女兒懂事時,體會到媽媽對自己濃濃的愛意時,她必定會像書中的哈利一樣,努力回報母親的愛,學會在感恩中成長。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個精神病患者,平時遇到驚嚇就會失常,不是癱瘓,就是發狂。可是,當她的三個孩子陷於塌房裡時,她卻異常地清醒。在呼救無人來援之後,她一邊和三個孩子輪流不斷地說話,一邊奮力搬開磚塊和橫樑,全然不顧雙手鑽心地疼痛,全然不顧雙手鮮血淋漓,直到所有的孩子全被刨挖出來。母愛是母親與生俱來的本能啊,哪怕是在一個瘋母親身上,也同樣迸發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告訴我們,要在感恩中學會成長,也要在成長中學會感恩。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3
故事的本身很像個童話,給大人看的童話。童話裡充滿了對現實的批判,作者對現實的不滿一股腦兒全都寫進書裡,這種情形雖然在她之後成為大作家有改善許多,但仍能清楚的看到,她其實是很憤世嫉俗的。
她不滿這世界的不公平,所以哈利並不像灰姑娘一樣,被欺負了還乖乖受氣並且天真以為會有英雄來解救他,在他成了巫師有能力復仇時他盡其所能的惡整那些欺負他的人。同時她也不滿現實人們的歧視弱者行為,所以哈利身邊的朋友都是些少數者,例如榮恩、海格、妙麗,這些在巫師世界總是被欺凌的少數者。哈利並不歧視他們,他樂於和他們交往甚於那些自認是純正巫師的人們。
但,也許因為哈利長年受到阿姨一家的欺負,所以當他成為話題人物時,他開始驕傲,並且難免的,總是認為自己有特權。雖然校長的確讓他有特殊待遇,而巫師世界的人們也常常談論到他,但那並不代表他能因此驕傲自大。
我想也許這就是作者讓榮恩當級長而不是哈利波特的原因,因為他太光芒畢露、太不知收斂,如果讓他當級長後果可能是他只知道對付那些他討厭很久的人,並且以為自己真的非常厲害。然而榮恩並沒因此高興,他以為這是校長的施捨或哪裡出錯,他總是不相信自己的實力,這點在他和妙麗的關係上也看的出來,雖然他們兩個互相喜歡,但榮恩也不相信自己能贏得妙麗的芳心,因為他認為自己比不上那個外校的優等生。最終一切結局明朗,榮恩終於學習到成長,並且越來越能獨當一面,而妙麗也漸漸表露對榮恩的欣賞。
天狼星的死對哈利的打擊很大,他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地位同等於父親的長輩,疼愛他關照他,然而他卻死了,在他開心興奮的時候。他的打擊相當大,大到他根本不願意相信天狼星已經死了,然而這一連串的打擊卻也讓他同時成長,雖然這成長來的有點慢,他開始改變自己驕傲的性格,並且慢慢的,他發現身邊周遭人的優點與缺點,他不再因為是自己喜愛的人就那些人什麼都好,也不再因為那個人是他討厭的就什麼都不好什麼都跟他做對,他的成長來自於天狼星的死。
結局仍然是好的,天狼星對哈利的意義不會因為他死亡而改變,而哈利周遭的朋友也仍然在他身邊支援他。
作者從寫這部書一開始的偏激到這第五本也漸漸的轉為相信這世界仍然有好人。
而之後的後續我仍期待著,我想知道最後故事裡的主角們會發展成怎樣的性格與故事。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4
“兩個人都不能活著,只要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永遠離開…….”命運註定使伏地魔與哈利波特成為死敵,哈利只能直面邪惡的敵人,用生命換取勝利,別無其他選擇。
哈利出身不凡,一生下來就面臨伏地魔的攻擊。在他生日那天,他與伏地魔在禁林中展開鬥爭,哈利鼓起勇氣戰鬥,因為這次的成敗決定魔法界的命運。伏地魔手中的老魔杖的真正主人是哈利,最終哈利克服恐懼,成功打敗伏地魔,正義迎來了勝利。
我對此書的結局並不驚訝,好人打敗壞人,合乎情理。哈利在魔法界中成了正義英雄,伏地魔成了人們必將打敗的邪惡物件。可是我認為伏地魔雖然邪惡而可惡,但也值得同情。
正義與邪惡總是相對立的,這個世上也不可能沒有壞人。如果沒有壞人,那如何襯托出好人?正與邪,只是不同的立場產生的正負罷了。哈利的正義,食死徒的邪惡,不過是一個拯救,一個毀滅罷了。
通常我們認為偷竊的人總是惡的,因為他們違反了法律法規,侵犯了我們自身的利益,而樂於助人的人總是正義的,因為他們保護了我們,幫助了我們。標準不同,判斷也就不同。曾經有新聞報導,一人為救母親的病而偷竊鄰居的貴重物品,這個案件如果從道德的角度來看,這人是一孝子,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他違反了法律規定,法不容情。我們無法單純地下結論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但至少我們可以報以同情的態度。就如書中的湯姆·裡德爾,他從小是一個孤兒,很聰明,但他迷上了黑魔法,家庭教育的缺失,周圍環境的影響,讓他無法再返回正道,只得在邪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無人生來就是邪惡或正義的,環境和教育影響著我們。我們生活中的壞人也是痛苦的,他們不被認可,無法光明正大地活著,強烈的慾望驅使著他們,使他們做出一系列的惡事。就像有些孩子沉迷於網路不可自拔,為了遊戲裝備盜刷父母的賬號,沒日沒夜的練級,他們大部分都是明知是不對的,但還是抵不住遊戲的誘惑而為之,其實他們的內心應該也是有糾結和愧疚的。伏地魔攻擊哈利後變得半死不活,他的體內有哈利的血,這使他有殺波特的慾望,可很多時候,他猶豫了,因為他有自己倔強和弱小,這就是人性複雜的一面。
我們要對邪惡者懷有同情,但不能過於寬容。我們需要分析紛繁複雜的人性中使他產生邪惡的原因,找到根源才能幫助他們。
世界上任何時代都會有正義與邪惡,對於正義我們要心懷敬畏,對於邪惡我們要敢於面對,心懷寬容。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5
這個暑假,一直在讀《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到現在,除了第五集《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尚未拜讀以外,讀完了HP系列的六冊書。其中我最喜歡第七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一文講述了身為霍格沃茲七年級學生的哈利為了打敗控制著整個魔法界、殺害霍格沃茲已故校長鄧布利多的黑魔頭——伏地魔而與好友羅恩、赫敏流浪在外,尋找伏地魔存放魂器的地方,最終在伏地魔就要佔領霍格沃茲的那一刻,找到並摧毀所有魂器,打敗伏地魔的故事。
曾經有預言說:“伏地魔與哈利不能同時活著。”所以伏地魔才要想方設法殺害哈利。在霍格沃茲馬上就要淪陷之時,哈利勇敢地走到了伏地魔面前,伏地魔想用殺戮咒殺死哈利,然而,伏地魔為能如願以償,死亡聖器不可能戰勝擁有愛的靈魂。哈利心中的愛保護了哈利,於是哈利再次藉助愛的力量,將伏地魔給消滅了。
在面對最大危險的時候,無敵的武器是沒用的、強大的法力是沒用的。只有無畏和愛,才能幫你走過難關。
愛,可以戰勝一切!哈利﹒波特的母親莉莉﹒波特,為了愛,用一種古老的法術保護了她的`兒子哈利﹒波特;校長為了保護眾人,獻出心中的一份愛;哈利﹒波特正因為懷有一份對大家的愛,才戰勝了看似強大無比的伏地魔。
愛,可以戰勝一切!在過去不久的5。12大地震中的許多事例足以證明。
在四川省某所小學裡,14時28分,忽然昏天黑地、飛沙走石,頓時地動山搖。地震發生時,正在上課的學生一下子全都跑出來。這時,小學部的宿舍樓裡還睡著許多低年級的小朋友。他們被突如其來的大震動嚇醒了,手忙腳亂,哇哇大哭。老師大喊,叫孩子們快跑,可是孩子們都已經嚇呆了,不知道跑了。有位跑出來的高年級的同學,用滿懷愛的炙熱的心,連續幾次跑入岌岌可危的房子,最終將孩子們,悉數救出。正因為他內心充滿愛,才使他勇敢且果斷地,一次又一次地跑進跑出救人。正因為他內心充滿愛,才在如此大的災難中救出許多孩子。
在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時候,我們炎黃子一次又一次地將愛心傳遞。在我中華大地上,到處充溢著愛。大家紛紛捐款、出力,為四川的災後重建工作,捧出了一顆顆溢滿愛的心。在如此慘痛的災難面前,災區人民從沒有低頭屈服,而是積極應對,自救互救。因為——
人們堅信:愛可以戰勝一切,一切由愛而生。有愛有未來!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6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哈利·波特》系列的7本書,在這7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完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的完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內容當然是《哈利·波特》的大結局。它以主人公哈利·波特與朋友們尋找並摧毀黑魔頭伏地魔賴以生存的魂器為線索,講述了哈利·波特在朋友們和魔法學校老師們的幫助下,集齊了3件死亡聖器並且摧毀了魂器,讓伏地魔元氣大傷而最終戰勝了他,粉碎了他的陰謀,保護了魔法世界和平與安寧的故事。《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很好地詮釋了邪不勝正的道理,弘揚了真善美的道德品質。
合上《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書頁,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在書中,他不僅要躲避伏地魔的追殺,還要完成已故校長鄧布利多的遺願,摧毀魂器,打敗伏地魔。面對這些艱難險阻,哈利始終沒有放棄,因為他有著非凡的毅力,若非如此,他是不能找到並摧毀魂器的;他有著堅毅的勇氣,即使是在面對強大的伏地魔時,仍然沒有表現出一點的怯懦;他還揹負著一種責任感,否則,他又怎麼會堅持下去,直至打敗伏地魔?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他是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代表,更是一名真正的格蘭芬多人!
在哈利成功的背後,有一個人一直在默默地保護他。我相信讀過《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人不會對他感到陌生,他就是西弗勒斯·斯內普。斯內普在前幾冊的書中都是一個不太令人喜愛的角色,到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他的一切才讓人所知。斯內普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他從小就和哈利的母親莉莉認識。他對於莉莉有著執著的愛,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他對大多數人都不願敞開心扉,憤世嫉俗,還有著一些卑劣的性格特點。在霍格沃茲上學後,斯內普的這些性格特點逐漸體現出來。之後,他的高傲和所謂的“純血統觀念”讓莉莉對他心灰意冷。在莉莉宣佈與他絕交後,他萬念俱灰,投靠了伏地魔,無意把莉莉和她的丈夫詹姆推向了死亡的深淵。此後,斯內普悔恨萬分,他棄暗投明,找到了鄧布利多,並且聽從了鄧布利多的話,保護了莉莉的兒子哈利。直至死亡,斯內普仍然沒有背叛莉莉,一直在保護哈利。他和哈利在魔法學校的種種矛盾只是表象,在這一切矛盾的背後,跳動著斯內普一顆忠誠的心。
得以閱讀《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我的榮幸,勇氣、智慧、友情、忠誠等優秀品質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詮釋,這些優秀品質對我的成長、發展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而一本好書,正如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能讓我受益一生。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7
這幾天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我和媽媽便想到“避暑書莊”一一圖書館去避暑。
啊,終於找到了我心愛的《哈利·波特》大全集。這是一本很厚的書。書中的扉頁已經泛了黃。
書中的主人公是哈利,一個帶著小圓眼鏡的男生,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被寄養在了姨媽家裡。
讀到這裡時,我不禁被書中的情節迷住了。一個大難不死的男孩,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註定與眾不同。怪不得這本書已經被翻舊了,就連我這個“麻瓜”也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看呢。
偶然一個機會,哈利收到了貓頭鷹傳書,這封信是一張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哈利·波特也在學校認識了兩個十分親密的好朋友一一羅恩和赫敏。他們互相幫助,一路上克服了種種困難……
隨著時光的流逝,哈利上了七年級,他即將畢業,但正是這年,哈利要接受終級的考驗一一打敗伏地魔,為父母報仇!
就在我還擔心哈利能不能成功時,微風把書帶到了下一頁,也把我的思緒引到了這最精彩的片斷中:哈利和伏地魔一同喊道:“除你武器!”“阿瓦達索命!”砰!一聲,如炮彈炸響,在他們反覆踩踏的圓圈正中央射出了金色的火焰,那便是咒語相撞的地方,哈利看見伏地魔的綠光碰到了他自己的魔咒,看到老魔杖飛到了空中,在初升的太陽裡呈現出黑色,像納吉尼腦袋一樣,哈利以找球手精湛的技巧,用空著的那隻手抓住飛來的魔杖。只見伏地魔踉蹌後退,雙臂張開,通紅的眼睛裡細長的瞳孔往上翻著。伏地魔倒在地上,像凡人一樣死去。伏地魔死了,被自已的咒語反彈回去殺死了。哈利站那裡,手裡攥著兩根魔杖,低頭看著對手的軀殼。
這本書被我一口氣讀完了,書中的一句話“兩個人不能都活著,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要永遠離開”這使我想到了弱肉強食的道理,生活中的強者才能站到最後。所以我們必須努力,不然就會滅亡。
我佩服哈利,他堅強,勇敢,果斷,富有正義感。這一點,我確實不如他一一遇到一點小事就打退堂鼓,從而放棄了目標……所以,他是我學習的榜樣。
書中時時刻刻都飽含一個字“愛”。哈利·波特告訴我們,只有心中有愛,才能戰勝一切。父愛、母愛、友愛……都是無聲無形的,但可以用心靈去感受它的存在。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我成長了……忽然,一陣悅耳的鈴聲響起,圖書館要閉館了。我這才念念不捨的把這本厚書放回了書架。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8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進述了哈利越過重重險阻,戰勝其他三位勇士,取得三強爭霸賽冠軍的故事。但在這本書裡,讓我敬佩的不是哈利,也不是赫敏,而是一個默默無聞卻偉大的人:塞德里克·迪戈裡。
塞德里克的偉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記憶猶新的一個片斷:觀看魁地奇世界盃前,塞德里克的父親自豪地對哈利和韋斯萊家族說:“我兒子多了不起,在學校的魁地奇比賽中打敗了哈利!”但是,塞德里克卻冷靜地說:“不,爸爸,那只是一個意外,因為哈利受傷了。”能在別人對自己的誇耀時冷靜地說出這樣地話,恐怕在學生裡,也僅有塞德里克和赫敏了。
當然,我佩服塞德里克並不僅僅因為他的謙虛,更重要的是在強爭霸賽中發生的那一幕,那個鏡頭讓我對塞德里克肅然起敬。就在塞德里克要取得勝利,拿到三強爭霸賽冠軍獎盃時,卻發現哈利被怪物捉住了,於是他趕緊去幫助哈利。要知道,哈利在此時可是他最大的敵人啊,此時,他如果不幫哈利,就可以成為三強爭霸賽的冠軍,成為魔法界最偉大的學生了。可是,他斷然選擇了幫助哈利。幫助朋友,我們都可以做到,但幫助敵人,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在如此大的誘惑之下。最終,塞德里克解救了哈利,並且和哈利一起抓住了三強爭霸賽獎盃。
但是,上帝是雙面人,他既仁慈,又殘忍。那個獎盃,居然被食死徒小克勞奇換成了門鑰匙!更加不幸的是,這個偽裝成三強爭霸賽獎盃的門鑰匙居然把他們帶到了伏地魔的大本營!伏地魔,這個消失了十三年的大魔頭,令整個魔法部不安的大魔頭居然東山再起了!,他的目的就是要殺死哈利,這個於嬰孩時代時曾置自己於死地的人(伏地魔有七個魂器,可以藉助魂器復活)!可是,當他念出“阿瓦達索命”時,塞德里克替哈利擋過了那道致命的咒語,並且將門鑰匙給了哈利。儘管魔法世界很神奇,卻沒有一道咒語可以使人復活,何況伏地魔唸的是三大惡咒中的死咒。最終,哈利帶著塞德里克的屍體回了學校。塞德里克·迪戈裡,我們的英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那年輕的生命。
塞德里克的偉大,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也許,赫敏可以做到他的謙虛,哈利可以做到他的無私,鄧布利多可以做到他的奉獻,但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完美的將這一切結合到自己身上來,除了他,我們永遠的英雄:塞德里克·迪戈裡。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9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可以說是十分精彩的,浸入了作者的所有精力與汗水。
這一集講了仲夏的一個夜晚,鄧布利多迫不及待地把哈利波特帶回了霍格沃茨,開始了他六年級的學習生涯。回校後,哈利在一本魔法課本的幫助下成為了“魔藥奇才”,而這本書的前任主人卻是一個被自予為“混血王子”的人,後來鄧波利多校長開始了對他的單獨授課,在課上哈利波特經歷了很多年對伏地魔驚心動魄的記憶。慚慚地哈利波特隱隱覺得這一學期內斯內普和馬爾福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馬爾福更是行蹤詭秘。最後當馬爾福把食死徒引起了學校,斯內普對鄧布利多舉起了魔杖時,他才證實了自己的懷疑,但已經太晚了,鳳凰唱起了輓歌,鄧布利多永遠地長眠於白色墳墓之中
小說中我最敬佩的是鄧布利多校長,第27章詳細敘述了鄧布利多生前的幾個小時,其中的一個片段尤為使我感動,當馬爾福說道“除你武器”時,鄧布利多校長用無聲咒把披著隱形衣的哈利定在了那裡,使他失去了保護自己的機會,以至於最後喪命,而保住了哈利的生命。這是一種多麼大無畏的精神啊!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我記得他經常在危急的情況下,把最大風險讓自已承擔,而笑著對哈利說自己老了受點苦沒什麼,但你還年輕,還有很多事要等著你去做,他的這番話是對年輕一代的愛和責任感呀!為了這些,他甘願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
同樣哈利也擁有愛,鄧布利多曾說過"哈利為什麼能三番五次地逃過伏地魔的魔掌,那是因為擁有對父母的愛,對邪惡的排斥和永遠純潔的心靈。”同時他也擁有責任感和決心,他知道除去伏地魔並不僅僅是為了復仇,而是他必須得死,他犯下的罪過太大了,不可饒恕。而伏地魔擁有的則完全是權力與野心,他那樣忙於破壞自己的靈魂,從來無睱去了解一個純潔健全的靈魂所擁有的何等無與倫比的力量。
我覺得閱讀哈利波特系列時,我們在欣賞作者驚人的想象力的同時,也在思考小說蘊藏的內在涵義,在作者的介紹中,我瞭解到她十分喜愛寫作,但一直到她四十幾歲時才因出版了《哈利波特系列》而出名。不難看出她已經是一位擁有豐富社會閱歷的女人,有著十分飽滿的思想情感。而她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也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真諦:愛是純潔、偉大的,邪惡在愛的面前則永遠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10
朋友是願意把他的生命來換取你的生命——題記
朋友,兩個非常簡單的字眼,卻包含著無數的意思。
在《哈利波特》一書中,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好朋友就是羅恩.韋來斯。韋來斯一家很窮,住在巫師世界邊境旁的“陋屋”中。雖然很貧窮,但他們家的孩子都很出息,有的是級長,有的是魁地奇球隊隊長。即使是這樣貧窮的家庭中,他們也學到善良,學到了樂於助人。
小說《哈利波特與密室》中,羅恩.韋來斯和他的兩個哥哥,排除萬難,不顧一切幫助哈利波特逃脫德思禮一家的魔爪,而自己因為幫助了他被關在了活板門下卻毫無怨言。還有一次,為了幫助哈利波特和赫敏,逃出巨大的棋陣,去阻止奇洛拿到長生不老藥,結果被白女王打暈了,即使如此,只要哈利波特一有危險,他還是會冒死前去營救和幫助,因為他們是朋友。
哈利波特這樣的朋友不少,格蘭小姐也是他的朋友,還有校長阿不思。鄧布利多也是他的朋友,這些朋友在哈利波特遇到困難和危險時,都不計較自己的生死和的事,都會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地幫助他。即使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是朋友。
我也想起了我的好朋友,一個從幼兒園一直玩到現在的好朋友顧淳普。記得有一次我們去舟山旅遊,看到大海興奮的我,不顧一切地在海邊跑來跑去。儘管爸爸媽媽在後面不停地提醒我要小心,但我就像脫韁的野馬,在沙灘上到處亂跑,顧淳普也跟著我,追著我,我們玩得很開心。可到後來,我發現海水慢慢漲潮了,我不小心摔倒坐在了沙灘上,剛想站起來,海水一個浪湧上來把我又推到了,還整個人還順著浪的退去往海邊前進了一些。我有點害怕,想趕緊起來,可有時一個浪撲打過來,不僅把我推到,還把我順著海水往沙灘推一下後就跟著往海里去。這下我開始害怕了,我想起來,可浪湧上來的勁太大,根本起不來,這時的我不知所措,以為要完了。突然,一隻手緊緊地拽住了我,我一看,是我的好朋友顧淳普。他一手把“鐵鍬”插在沙灘上,一手緊緊地拉著我,以防我被海水帶走,一邊還不停地大喊:“抓住我,別放手。你們快來救救我們。”聽到呼聲的大人們趕緊過來把我們抱起,讓我們脫離了危險。
那一次的有驚無險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朋友的偉大。想到他在這麼關鍵的時候拉住了我,看到他當時那堅定的不顧自身危險的眼神,我能深深感受到那就是朋友間的友誼。“朋友”兩字在我們之間淋漓精緻地刻畫出來了。
我之所以喜歡這套書,不僅僅是它的內容好看,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好朋友的重要性,要好好珍惜愛你的人,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11
友情,像一朵鮮花,芬芳我們的心田;友情,像一把鑰匙,開啟我們的心靈;友情,像夏天的冰淇淋,冰爽而舒適;友情,像冬天的暖陽,溫暖而幸福;友情,又像一枚指南針,在你迷失方向時為你指引道路……
暢遊書海之間,常有些書令我不能自拔,英國女作家J.K.羅琳寫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是有這魔法吸引力的小說,念出熟悉的咒語,它便與我同在:哈利由於父母雙亡,在德恩禮夫婦和達力的欺凌下活了十一年。但有一天,他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到了學校,他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傻頭傻腦的羅恩;一個是品學兼優的赫敏,他們三人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後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獲得了大家的尊敬。
在這本書中,我除了羨慕他們有著超強魔法能力、有勇於同邪惡勢力作鬥爭的精神外,更羨慕的是他們三人彼此照顧,彼此攙扶,一起成長,鑄造了堅不可摧的友誼之牆。赫敏總是陪著哈利面對伏地魔,一次都沒有離開,即使這不是她的責任;在哈里和羅恩吵架期間赫敏甘願做他們的傳話筒,即使她並不樂意這樣的局面。羅恩就像一道陽光,總是帶給他們歡樂;和哈利吵架後又自己跑來和好,因為他在乎他們的友情。當赫敏難過時,哈利總是陪伴在她身邊;當羅恩不夠自信時,哈利總是有辦法化解。
魔法書中他們三人不離不棄的友情令人羨慕,而現實生活中我和王一舟心靈相通的友情也令很多人羨慕:
前不久隊長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要每個中隊自行開展活動,我們班舉行的是“防災減災,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班會。班主任祝老師讓我當小主持,在活動過程中,有一項是“我問你答”,我拿著資料向同學們提了問題,但竟然沒一個人舉手,當時場面很尷尬,我的臉都紅到脖子根了,心裡十分著急:天哪,竟然沒人舉手,冷場了,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我的眼光急切地繞顧班裡所有的同學,希望這時有人來打破這個僵局,我的好朋友王一舟似乎看出了我的擔憂,思考了片刻後,微微顫顫的舉起了手,我終於看到了救命稻草,急忙邀請王一舟來回答,但因為這些課外知識我們並沒有學過,所以一舟回答的並不是很完美,但她卻在對自己答案不肯定、底氣不足的前提下還願意舉手為我打破僵局,帶著同學們踴躍發言。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和一舟時不時的交換著眼神,這眼神只有我們能懂,“感謝,感激”、“不用謝,不客氣”。
友情,是一個眼神;友情,是一份默契;友情,是一份感覺。因為友情,我們成長;因為友情,我們快樂;因為友情,我們幸福。讓友情陪我們一直到老,永遠珍惜,不離不棄!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12
《哈利·波特》講的是巫師的故事,每一位巫師都有一根屬於自己的魔杖,受到傷害時,可以用魔杖保護自己。我喜歡這本書。
伏地魔法力高強,也很驕傲,別的巫師都害怕他,甚至不敢提他的名字。
伏地魔殺死了哈利的父母,也想殺死哈利,所以哈利·波特和伏地魔對戰了七次。前六次因為伏地魔法力高強,哈利害怕,所以逃脫了,最後一次,哈利勇敢的面對伏地魔,毫不退縮,終於打敗了伏地魔。
對於我來說,背古文就像伏地魔那樣令人害怕。古文很長,很多字的意思也不懂,背下來很不容易,不懂的字要麼問父母,要麼查資料,弄懂了古文的意思,背的就快一些了,一遍背不出就多讀幾遍,總會有背熟的時候。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容易做,只有勇敢面對,才可能成功!還不能像伏地魔一樣自高自大,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魂器是伏地魔的靈魂組成的,如果把所有的魂器都摧毀,那麼伏地魔就會死,只有用格蘭芬多的寶劍才能摧毀它。哈利和朋友一起去尋找魂器,去了放魂器的石盆,喝下了綠瑩瑩的液體,差點被陰屍拖下湖底,沒有水喝,最終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摧毀了魂器。
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學會了跳繩,得了金牌,而我卻一個也不會跳。所以,我請了叔叔來教我跳繩,一個下午,一個下午得過去了,終於有一次,我連續跳了2個。我開心得不得了。再練,終於我能連續跳10個了,在那時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字了,現在,我一分鐘能跳200多個了,想想可真有成就感呀!
假如覺得困難就放棄,那永遠也不會成功,只要頑強堅持,不懈努力,才有不斷進步,最終取得勝利。
當哈利的朋友金妮受到伏地魔的傷害時,哈利闖入密室,救出了金妮,哈利戰勝伏地魔也離不開朋友的幫助。當哈利受到危險時,需要轉移,他的朋友幫助哈利連夜用飛天掃帚、夜騏和輕型摩托車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在學校裡大家也是一樣。美術課上,姚周杉沒帶水彩筆時,我和她並用。沈易常常幫大家提水、拿飯。
如果你幫助他人,先人後己,那麼其他人也會來幫助你,只要大家團結合作,再大的困難也會克服。
《哈利·波特》的魔法故事很吸引人,哈利·波特的勇敢、頑強、友善的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13
首次接觸《哈利波特》是被電影中的主人公——哈利以及那不尋常的世界所吸引,而後才開始觸及這本少兒讀物。
《哈利波特》不僅帶給了小孩夢中的世界,同時也給予了不同年齡段的人的一種夢境。
J.K.羅琳並沒有用優美、華麗的詞語、語句來勾勒她的魔法夢境,甚至可以說《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的文學底蘊很低,然而它卻憑藉不尋常的魔幻世界的引力而風靡全世界。同時也令本人無可救藥地深深“迷戀”上了它——《哈利波特》。
J.K.羅琳的筆端流瀉出一種令人無可抵擋的魔力,可以使讀者置身於其中。書中以章節形式分篇,內容卻又是環環相扣。書中給予讀者的背景總是清晰明瞭的,但情節上卻又總是充滿“懸疑”,讓讀者彷彿被置身於團團雲霧之中。可是結尾卻又給予讀者一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意境。
這一系列叢書中不僅詮釋著魔法的另類、有趣,書中又表達了人類孩童間純淨的友誼,父母子女間的親情,以及不同人性格中的差異,似乎仿造了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哈利、羅恩和赫敏這三個好朋友總是能為朋友竭盡全力。難能可貴的友情,無限渴望的親情以及人與人間的“勾心鬥角”讓讀者品讀之時,陷入一個個作者編織的世界中。
書的內容固然精彩,但魔法的體現卻又在於大膽的創新的想象。例如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我們這些不懂魔法的人被稱為“麻瓜”,在霍格沃茨學校中的樓梯會變化無常,樓道上以及他們的相片中一切會移動,當然他們也有會飛的掃把,以及他們進入宿舍也需要像阿里巴巴一樣唸咒語,不過他們的咒語可不是“芝麻開門”哦。他們的宿舍門是一幅畫,咒語由畫中的主人決定。最少不了的就是那根魔杖。這也是許多魔幻故事中少不了的。
《哈利波特》每次出現都有無數書迷、影迷為之傾倒。哈利,這個身世不尋常的男孩為找到殺害自己父母的伏地魔成為叢書的主導線,而哈利在學校中的經歷成為了看點,同時他勇敢、善良、優秀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讓無數讀者拜倒在這位小巫師的魔法袍下。
友情,慢慢的沉積,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股動力。讓故事灑上一層晶瑩的情感,美妙令人無法自拔。就像主人翁一般只願留在學校享受別人給予他的愛,甚至遭到百般的困難,也不願回到那沒有感情的“麻瓜世界”。
模擬生活的情景塑造了一個令讀者可以接受的魔法世界。
身世背景的懸疑造就了《哈利波特》的開端。
無限的魔力,真摯的友誼,永恆的信念像無盡的潮水衝擊著哈利勇往直前。現在我還不知道他的結局如何,但我認為哈利會永遠留在讀者心中,成為一種不滅的動力來源。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14
在許多年前,我與《哈利·波特》的電影有過“一面之緣”,但後來因為沒有做深入的瞭解,所以,以前我只能算是一個半斤八兩的“哈迷”。直到去年暑假,我有幸到電影院觀看了《哈利·波特》的完結篇,這130分鐘的相處,讓我陷入了那個奇幻的魔法世界,從此,我便下定決心要開始那個“魔幻之旅”。
今年暑假,我結束了旅程的第三站——《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這一部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哈利與他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之間所發生的事。在哈利出生後不久,他的父母就被一個叫伏地魔的大魔頭給殺死了,他一直住在不疼愛他的姨媽家裡。而哈利的教父布萊克是哈利父親的一個生死之交,他在阿茲卡班(魔法界的監獄)關了13年,當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讀三年級時,布萊克逃了出來,而他的目的是尋找哈利……哈利因為偶然聽到老師們的一次談話而以為布萊克就是當年把他父母的行蹤告訴伏地魔的叛徒,並且,還認定布萊克殺了十三個人,其中包括小矮星彼得(哈利父親的另一個好朋友),因此,哈利不顧一切,決定找到布萊克。一天,他們終於見面了,可事情的真相卻出乎所有人的想象,真正的叛徒原來是彼得,他根本沒死,他就是哈利的好朋友羅恩養的那隻老鼠斑斑,他用魔法在羅恩家躲了12年,並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布萊克。布萊克的行蹤暴露後,他馬上被捉了起來。哈利決定帶著另一個好朋友赫敏冒著危險展開一次營救,在校長鄧布利多的幫助下,他們成功了。哈利非常開心自己擁有一個教父。這又是他在霍格沃茨不平凡的一年。
《哈利·波特》的原著是來自英國的女作家J.K.羅琳,她用驚人的想象力創作的這系列書籍獲得了全世界人們的喜愛。書中哈利·波特這一角色更是得到眾多青少年的追捧。我認為他的冒險精神正是當今中國大多數青少年所欠缺的,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蜜罐裡泡大的,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別說冒險了,都跟我一個樣,就連一個小小的蟲子都嚇得呱呱叫,並且都經不起挫折。說到這裡我不禁再一次地深表慚愧,以前,一點打擊就弄得我垂頭喪氣,哭哭啼啼,那時的情景別提多丟人了。以後我可不能這樣,既然是哈利的崇拜者,那就得向他那勇敢的冒險精神學習,別再給自己丟人。哈利這一人物在書中受的苦難有很多,但是他永遠都是那麼堅強,還有幾乎每個篇章都會講到許多昆蟲,所以我看《哈利·波特》後獲得的一大好處是:能夠承受小挫折,接受小蟲子。現在,我又開始了我的第四站冒險旅程,因為馬上就要升初三了,所以我不得不放慢旅行的腳步,不過冒險的精神、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我一刻也不會懈擔指導老師:劉連珍
讀《哈利·波特》有感900字15
《哈利·波特》七步曲是由英國女作家J。K羅琳寫作而成,她的作品《哈利·波特》曾經是風靡世界的經典讀物。五年級的暑假,我閱讀了繼《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後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並真正體會到了勇敢的真諦。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經過三年艱苦磨練與學習,逐漸成為一位出色的巫師。在哈利與摯友羅恩、赫敏一同觀看魁地奇世界盃的夜晚,消失了十三年的黑魔標記又重新出現,這使哈利的心頭籠上了濃重的陰雲。中斷了100年的三強爭霸賽將在那年恢復,歐洲三所魔法學校的學生匯聚霍格沃茨。勇士選拔的那一個夜晚,火焰杯噴出第四位勇士的名字——哈利·波特。不過哈利並沒有報名,這個暗藏殺機的神秘事件將哈利一點一點地推向伏地魔的魔爪。霍格沃茨有一位作為伏地魔堅強後盾的食死徒。在第三個專案中,哈利和霍格沃茨的另一位勇士塞德里克·迪戈裡相互幫助並同時碰到了火焰杯,獎盃是一個門鑰匙(能把人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把哈利和塞德里克帶到了裡德爾府,迪戈裡不幸身亡。伏地魔又捲土重來。在哈利和伏地魔決鬥時,閃回咒幫助哈利逃過一劫。黑魔法防禦術教授阿拉斯托·穆迪原是食死徒小巴蒂·克勞奇,一切都是他所造成。但是由於攝魂怪把小巴蒂的靈魂吸走,導致他在法庭上無法說出真相——伏地魔回來了。然而魔法部長還矇在鼓裡,從此,部長康奈利便和鄧布利多分道揚鑣。“哈利蜷縮在墓碑後,他知道一切都完了。沒有希望,孤立無助。他聽著伏地魔慢慢逼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念頭穿越了恐懼和理智:他不能像捉迷藏的小孩一樣,蜷縮在這裡死去;他不能跪倒在伏地魔的腳下,他要像他父親那樣站著死去,要在自衛中死去······”
在這個故事裡,哈利與伏地魔決鬥時是何等危險,只要稍不留神, 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是哈利沒有放棄對正義的追求。作者羅琳透過描述主人公哈利的思想和行為,表現了哈利英勇無畏與善於克服困難的精神。
即便是遠離魔法界,回到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在困難、危險來臨之際,我們又是否蜷縮在別人身後,像捉迷藏的孩子,等待命運的安排呢?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自己認為無法克服的困難,害怕去面對棘手的事情。但是粵語有一句名言叫做“馬死落地行”,意思就是沒有依賴的時候人必須要靠自己。在人生的挫折和困難中,能戰勝自我,找到蘊藏在心裡的勇氣和毅力,所有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你就會發現,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困難。勇氣和毅力是我們不斷成長、不斷完善自己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