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認識實習報告彙編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認識實習報告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 篇1
一.序言
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後,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理論聯絡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透過實習,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要認真細緻,並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採礦嘗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岩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透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岩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透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採集了各種相應的岩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並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繫上統宰格組(d3z):該岩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雲岩,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大塘組(c1d):該岩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厚層狀灰巖,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岩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區域性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岩與泥灰岩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岩夾薄層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x):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雲岩,風化面為灰黑色白雲質灰巖。風化後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雲石(30%)越往上白雲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中部為灰色厚狀灰巖與灰色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則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繫上統蛾眉山組(p2b):上部為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岩,塊狀玄武岩,部分地段見柱狀節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岩,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岩,含灰質角礫凝灰岩。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南北向的主幹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於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展。
③岩漿岩:該地區有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岩及塊狀玄武岩,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岩,含灰質角礫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斷裂西盤上升形成了觀音山西山龍門,東盤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龍門(斷層崖)等地貌景觀。滇池為斷陷湖泊,西岸多為半島、海灣,地形起伏較大;北岸、南岸、東岸地形起伏較小,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沖積扇等沉積。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棲霞和茅口組的灰巖、白雲質灰巖構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容蝕形成岩溶地貌(又稱kast地貌)。石筍、石芽、石柱、溶溝、溶槽、溶蝕漏斗等地貌隨處可見。
⑵武定地區
1.地層:在五孔橋觀察了輝綠岩與三疊系資組的接觸關係及灰綠巖體的岩石特徵(球形風化)。經過觀察,發現二者的接觸面的特徵是: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古風化粘土層,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積接觸關係。輝綠岩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岩無烘烤蝕變現象;輝綠岩中長石高嶺土化現象明顯。
在雷剛廠觀察了三疊系舍姿組與寒武系西王廟組的接觸關係。
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岩與黃色粉砂岩互層。
舍姿組:為紫灰色泥岩夾多層淺灰黃中層狀粉砂岩為主。底部為灰黃色雹中層狀含細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岩夾泥質粉砂岩,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岩。二者的接觸關係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芭蕉箐鐵礦觀察到縮頭山組:該鐵礦位於武定縣南東5公里處礦體產於泥盆系中統魚子甸組第一段(d2y1):屬於沉積型鐵礦床;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第二段為灰白薄中層狀隱晶質灰巖,泥灰岩夾白雲岩,鈣質泥岩。其中在鐵礦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層黑色頁岩、泥岩等,還含有植物碎片、貝類化石。
在獅山石棉礦觀察到登雲組白雲岩,獅山風景區出露寒武系,竹寺組廣泛分佈,為灰黃,黃綠色頁岩、粉砂岩該礦是白雲質灰巖與輝綠岩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岩體侵入,使基性岩漿熱液與白雲質灰巖中的鎂質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蛇紋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礦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分佈於外接觸帶的白雲質灰巖中。
2.構造:人民渡獅山大斷裂
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向,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系湯池組和紅石組等地層。斷層帶上發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岩化、角礫岩化等蝕變現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頻寬數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其間夾斷層夾持體或斷層透鏡體。沿斷裂帶除外力西基性岩脈侵入外,還有燕山期基性巖貫入。受斷層影響,岩石蹂皺破碎現象明顯。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 篇2
在野外實習結束時,每位同學都必須編寫一份實習報告,對實習內容進行系統而概括地總結,地質認識實習報告的編寫。地質報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內各種工作後的最終成果,編寫地質報告是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地質工作者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地質認識實習報告是對整個實習過程、地質工作方法和地質認識的總結,是野外實踐和課堂理論的結合,是評價學生野外實習成績的主要依據,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
實習報告總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立論正確,依據可靠,敘述簡練,圖文並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圖件美觀,要有封面、題目、報告編寫人專業、班級、姓名、野外實習負責人、實習指導教師、報告稽核人及報告編寫日期等。
編寫實習報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路線剖面圖、素描圖、採集的礦物、岩石和化石標本及野外照片和錄影等,這些是編寫報告的基礎和素材,實習報告《地質認識實習報告的編寫》。把各種野外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總結、概括,編制和清繪必要的圖件,然後著手編寫文字報告。
根據工作的目的和重點不同,報告的內容也有所側重。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
一、前言
主要說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實習區概況
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
2.實習區的區域地質概況
3.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
4.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
三、地層
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係、厚度及分佈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係,由老至新敘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岩石組合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特徵、分佈和出露情況、接觸關係、厚度、地貌特徵及特殊的識別標誌。
四、岩石
敘述實習區出現的岩石型別,詳細描述其特徵。可按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的順序分別敘述,要說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因、時代等。
五、內動力地質作用
1.地殼運動及地質構造
概述實習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型別和特徵。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並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
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範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岩層的產狀,軸面和樞紐的產狀,最後確定褶皺的型別、褶皺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機制。
斷裂構造要描述斷層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形態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徵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岩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
2.岩漿作用
按岩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岩漿作用的關係。
3.變質作用
按變質作用方式分別進行描述。
六、外動力地質作用
1.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的型別、方式、產物及特徵。
2.河流地質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特徵。
3.海洋地質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特徵
4.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關係
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辯證關係
七、礦產
簡述實習區內所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說明每一種礦產的賦存層位、規模、找礦標誌、礦物組合和礦產應用等。
八、地質發展簡史
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岩石、地質構造、岩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岩漿活動、地殼運動等。
九、結束語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今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 篇3
在王翠芝李曉敏劉羽等老師的帶領下,自6月9日起,開始了為期18天的野外地質實習活動,在這幾天當中我們去了福州大寫旗山校區感受了岩漿的地質作用,在閩江下游感受了河流的地質作用,參觀風景遊覽區,去觀察了那裡的複式巖體,在五虎山感受大自然親切的同時體味了火山沉積地質作用,在山水遊樂之間學習到了課本上未曾發現到的知識,輕輕撫摸岩石的那種真實觸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我從未如此的熱愛資源勘查專業。
七次實習去了七個不同的實習點,有山有水,有文物,這和我想象當中艱苦的實習生活還是有相當大的差別。第一天我們去了福州大學旗山校區的方鏡橋頭,雖然來上大學一年了但是學校好多地方都還沒去過呢,聽到方鏡橋頭還是一頭的霧水,和室友一起背上紫金礦業學院的灰黃色小包,一手地質錘一手羅盤,便出發了。因為是在校園內所以大家走路15分鐘便到達了集合地點。第一天老師交了我們如何記錄野外記錄薄,我也畫下了人生第一張地質素描圖。也在野外記住了第一種岩石??霏細巖。在霏細巖表面發現了大量的模樹石。這是一種風化產物,因為其形象似柏樹樹葉,猶如植物化石的印痕而得名假化石。個人感覺這種模樹石應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簡單加工以後可做藝術品出售。之後我們又去了南長安山山頂,因為剛下過小雨的緣故地面上顯得有些泥濘,但是沒有一位同學抱怨泥水弄髒了自己的衣服。在茂密的植物中穿梭不一會兒,越過幾個小水溝。經過一條溼滑小道。在山頂鳥瞰校園。在遠處霧氣瀰漫下,福州大學是那麼的迷人。除了美麗的風景,還可以清晰的看到霏細巖與閃長巖的接觸面及霏細巖的流紋構造。向四周望去,不管是規模走向還是分支複合現象都看的清清楚楚。
之後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搭公交車,去了金山寺周圍觀察了河流的地質作用以及岩漿的流動構造。在蜿蜒山中小道旁,偶然發現了一座隱藏在山路旁的清代古墓,依山傍水,鳥語花香為伴。金山寺是一座明代古建築,坐落於烏龍江江面。要坐船才能近距離參觀這座水中樓閣。在等待渡船的過程中,好多同學按不住寂寞下河去抓小河蟹,貌似有點不太安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鼓山之行。因為我們小組選擇的徒步爬山。雖說鼓山不算艱險,在將近四十度的氣溫下揹著一大包吃喝去爬山還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們成員小組堅持發揚的地質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喊苦不怕累,儘管汗水打溼了全身的衣服,儘管一次次精疲力盡的倒在山路上,但小組成員互幫互助不拋棄不放棄。最終全部順利安全的抵達了鼓山山頂。
最後一站便是壺江島了,六點鐘開始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爬起來洗臉刷牙,在老師組織的大巴車的運送下,經過20分鐘的船程。我們登上了緊緊0.8平方公里的壺江島。島雖小,但卻隱藏了巨大的民族文化。見識了巨大的紫水晶和媽祖佛像。在江邊大家依依不捨的照了合影。短短的實習生活也就此結束。
在經歷了兩週的野外實習生活,我覺得不僅學到許多野外鑑別礦物分析礦物的能力,更是學到了地質人艱苦樸素的精神,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在地質這條道路上長遠的走下去。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 篇4
在野外實習結束時,每位同學都必須編寫一份實習報告,對實習內容進行系統而概括地總結。地質報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內各種工作後的最終成果,編寫地質報告是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地質工作者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地質認識實習報告是對整個實習過程、地質工作方法和地質認識的總結,是野外實踐和課堂理論的結合,是評價學生野外實習成績的主要依據,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實習報告總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立論正確,依據可靠,敘述簡練,圖文並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
要求文字工整,圖件美觀,要有封面、題目、報告編寫人專業、班級、姓名、野外實習負責人、實習指導教師、報告稽核人及報告編寫日期等。編寫實習報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路線剖面圖、素描圖、採集的礦物、岩石和化石標本及野外照片和錄影等,這些是編寫報告的基礎和素材。把各種野外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總結、概括,編制和清繪必要的圖件,然後著手編寫文字報告。根據工作的目的和重點不同,報告的內容也有所側重。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
一、前言主要說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實習區概況
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
2.實習區的區域地質概況
3.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
4.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三、地層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係、厚度及分佈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係,由老至新敘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岩石組合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特徵、分佈和出露情況、接觸關係、厚度、地貌特徵及特殊的識別標誌。四、岩石敘述實習區出現的岩石型別,詳細描述其特徵。可按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的順序分別敘述,要說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因、時代等。
五、內動力地質作用
1.地殼運動及地質構造概述實習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型別和特徵。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並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範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岩層的產狀,軸面和樞紐的產狀,最後確定褶皺的型別、褶皺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機制。斷裂構造要描述斷層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形態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徵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岩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
2.岩漿作用按岩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岩漿作用的關係
。3.變質作用按變質作用方式分別進行描述。
六、外動力地質作用
1.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的型別、方式、產物及特徵。
2.河流地質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特徵。
3.海洋地質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特徵
4.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關係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辯證關係
七、礦產簡述實習區內所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說明每一種礦產的賦存層位、規模、找礦標誌、礦物組合和礦產應用等。
八、地質發展簡史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岩石、地質構造、岩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岩漿活動、地殼運動等。
九、結束語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今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 篇5
馬上就要出去參加實習了,內心還是有那麼一點激動的,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在不斷地慢慢的成長中學習到的問題,我相信只要參加實習的機會多了,我就會做好這一切,很多的現實問題都是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的,相信我能夠做好這一切,參加實習得到實習的鍛鍊!
一、 實習地點
佛山市高明區西坑水庫 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
二、 實習目的及要求
1、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絡。
2、認識瞭解水工建築物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a.地形地貌條件 b. 岩石與土的型別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c.地質構造 d.水文地質條件 e.物理地質作用 f.天然建築材料等方面。
3、透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絡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4、透過實際考察,瞭解各種地質現象,增加感性認識。
三、實習內容
1. 西坑水庫及其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簡介
西坑水庫(中型)位於高明區楊梅河上游,水庫集雨面積為10.5km2,庫容為1030萬m3,興利庫容為798萬m3,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設計高程為114.2m,頂寬5.0m,最大壩高29.5m。溢洪道為開敞式,底高程為110.3m,寬15.0m。在壩後建有一座發電站,裝機發電功率為320 kw。水庫在1997年安全鑑定為二類水庫,但是經過幾年的觀察,前期所進行的除險加固措施未能徹底消除水庫的安全隱患,主要還存在壩體滲漏嚴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壩壩體單薄、反濾體存在失效跡象等安全隱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問題。水庫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遷往他處,這樣不但給水庫的管理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更嚴重的是,群眾在水庫管理範圍外,溢洪道尾水兩側承包責任田裡興建住宅房屋,逐漸遍及了整個大壩下游的洩洪區域,涉及房屋1.3萬m2,人口300多萬人。由於下游洩洪渠道僅1.0m寬左右,加上淤塞嚴重,一旦水庫洩洪將淹浸和沖刷下游農田和這些房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
該工程任務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工程等別為?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築物為3級,次要建築物為4級,臨時建築物為5級。水庫永久性主要建築物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設計,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衝防洪標準按30年一遇設計。“十一五”期間計劃對西坑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需土方11萬m3,石方1.7萬m3,混凝土0.2萬m3,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大壩壩體採用高壓擺噴防滲,上游壩坡坡腳增設拋石壓腳,下游壩坡坡腳新建排水稜體,重建輸水涵管,重建壩後電站,整治溢洪道下游歸河段長1040m,完善大壩觀測和水庫自動化監測等。本工程招標範圍為水庫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專項部分及電站部分。
2. 泵站建設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概況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積
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是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聯圍東堤18+300處(丹灶建設段)。泵站主要負責丹灶大良圍片區的排澇任務,受益區為上沙、下沙、建設、石聯、荷村、新農村委會,丹灶鎮城區、赤坎水庫三水西南鎮南下村委會等,總集雨面積約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質條件
泵站站址處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為6.55m,10年一遇洪水位為7.23m,20年一外江洪水位為7.61m,50年一遇設計防洪水位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為0.5~1.5m。內湧正常水位為0.00~0.80m。
站址處地質構造共分8層,各岩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質粘土、中砂、礫土、殘積粉砂和風化泥岩。工程場地土屬軟弱土類,建築物地類別為?類。
2.1.3工程投資及規模
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體工程投資估算為7196.63萬元。泵站工程等級為?級,主要建築物級別為2級,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24小時設計暴雨169.8mm兩天排幹。總體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萬 ,、石方5.01萬 、混泥土方1.16萬 ,基礎防滲高壓旋噴樁總長9197.6米。
建設泵站原有大良圍電排站排澇能力:總裝機1645kw,總排水流量24.45 。現設計安裝4臺1600zlq9.5-8型立式軸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電機,泵站總裝機容量4000kw,設計排澇流量39.76 .泵站建成後排澇能力對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確保圍內不受浸。
2.2國外泵站技術和管理制度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泵站是為水提供勢能和壓能,解決無自流條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資源調配問題的唯一動力來源,是解決洪澇災害、乾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實現水利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由於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國都很重視。國外特別是在泵站技術裝備、投資和經營管理機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2.2.1國外泵站技術裝備好、自動化程度高
國外水泵的效能指標明顯優於國內,機組的結構、配套和傳動方式也豐富多彩。國外大型水泵生產企業製造出來的泵,一般具有轉速高、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其流量是我國同口徑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蘭1.8m的水泵與我國2.8m的水泵效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為23.1噸,後者的重量卻是48噸,兩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採用齒輪傳動,可以大幅度地減小電動機的體積和重量。如荷蘭口徑3.6m的貫流泵,採用齒輪變速傳動的結構設計後,與其配套的高速電機直徑僅1.2m,電機和齒輪箱的總重量是15噸。如果將這臺泵改用我國的直接傳動,其電機直徑將由原來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噸增加到49噸。由此可見,國外機組的高速化,不僅使機組的體積減小、重量變輕,而且還使廠房和土建投資大幅度降低,特別是考慮不同機組的裝置形式(立、臥、斜式)對泵房結構的影響後,這種效果更明顯。
國外水利工程建設,十分注意嚴把質量關。如荷蘭的水泵生產和泵站管理,兩者在業務上的關係要比我國密切得多,水泵廠的設計人員對泵站的執行管理非常熟悉,他們與泵站管理單位在設計、生產、製造、試驗、安裝、除錯、執行和檢修等各個環節上配合默契,協調一致。水泵的內外表面平整光滑,葉片鋁青銅表面加工光潔度高。這樣就確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僅效率高,空化效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長了水泵的使用壽命,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而國內的泵站質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執行一段時間後就發生地基下陷和建築物開裂。國內水泵品種規格較少、結構形式單一、製造質量普遍較差,價格方面甚至低於與其配套的電動機。泵站設計時,只能選用效能差不多的那麼幾種定型產品,這樣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還留下了許多不安全隱患。
國外泵站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對泵站執行的各種指標、長期跟蹤、監測和記錄,隨時發現問題可隨時加以解決。同時,記錄下來的資料也將成為水泵開發和效能完善的依據。另外,自動化大大減少了事故的發生,也減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員。如美國,幾十公里的.輸水乾線上,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國內泵站一般建於六七十年代,裝置陳舊,自動化程度低,往往採用經驗管理和定期大修的辦法。這樣,大大地影響了泵站經濟,增加了管理開支,造成經濟上不必要的損失。
4.2 國外泵站執行管理人員少、素質好、社會分工嚴密
國外泵站執行管理人員只相當於我國的1/10,而執行管理有條不紊,長期保持正常運轉。以荷蘭為例,事實上,stork泵廠負責核心部件的生產和總裝,泵站的管理人員只負責值班執行、小規模的檢修和大規模的檢查,而大規模的檢修則由泵廠完成,甚至於清潔衛生工作都由專業人員承包,更沒有沉重的行政包袱。這些社會分工與協作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鑑學習。
國外泵站一般採用懂專業、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在泵站執行中,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能正確地處理突發事件。而國內許多泵站管理人員素質差,專業技能低,地方保護嚴重,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和新技術的引用,導致泵站執行管理水平相當落後。
4.3 國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維護和保養、執行管理費用充足
國外泵站的清潔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汙、清淤機械,它是保證泵站安全執行、節能、減少水泵磨損、延長機組壽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裝置。但國內泵站的水泵工作環境差,設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沒有配置清汙機械,已設定的也不好用,問題在於關鍵技術不掌握,落後,資金投入也不足。
在費用方面,國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國家撥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資金,有條件、有能力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改造、維修和擴建。而我國泵站建設資金短缺,且許多泵站主體工程在一次性投資建成後,工程配套滯後,續建費用少,這樣就使一部分泵站長期不配套,工程遲遲達不到設計效益。另外,泵站執行管理資金少,甚至連職工工資都無保障,更談不上泵站機電裝置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來,一些專家透過考察,對國外泵站的發展、執行和管理情況進行了一些歸納和敘述。更多的有待我們更深入的考察、瞭解、研究和學習,並調整政策,加大投入,腳踏實地地作好工作,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泵站工程的發展出現一個新的局面。
四、實習收穫
可以說,一天的實習是很短暫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從中獲益,特別是兩個在建工程這樣好的實習點,讓我受益匪淺。首先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西坑水庫加固工程的高壓擺噴防滲施工:由於西坑水庫壩體主要由築填土(qs)之粘土質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壩基土為早侏羅世(j1ηγ)不同風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這樣的天然建築材料滲透係數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數量級甚至達到 ,導致大壩滲漏比較嚴重。透過高壓擺噴灌漿,在壩軸線面上形成一層厚幾公分的防滲牆,以解決大壩的滲漏問題。
其次就是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的地基處理,尤其是對地下水的處理。工程站址處各岩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質粘土、中砂、礫土、殘積粉砂和風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質粘土和風化泥岩的防滲能力相對較好,故地下水對工程主體穩定性的影響必須認真考慮。施工時在用了一層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滲,巧妙的是,主體工程周圍用打樁到地下幾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躍的,多餘的地下水過慮出來,防止地下水上衝和消退對地基的影響,同時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帶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總的來說,這樣的實習有效直觀地展示了各種地質條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以及施工解決方案。這是單調課程講解無法達到的效果。實習,這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而且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去參與了,去了解了才會明白。最後,還要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透過這次野外實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機會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時刻準備好,就不會在機會來臨是手足無措,對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五、實習總結
在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的在學校課本上和知識裡學不到的東西,這些都是在真正的實踐中才能夠得到巨大的鍛鍊的,我也相信我會做好這一切的,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問題,我才會將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學習中我相信我會繼續不斷的做好的。透過實習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了,這一次實習是給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財富,相信我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繼續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