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習報告3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會實習報告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會實習報告 篇1
XX年年暑假期間,在校團委的號召下,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對社會的瞭解,我參加了暑假兼職導遊培訓社會實踐活動(XX年年8月1日——XX年年8月15日)。
為期15天的實踐中,導遊中心經理逐日開始對我講授導遊事務、導遊法律法規、中國旅遊地理、導遊事故處理等基本的導遊技能以掌握必要的旅遊常識;同時,我還掌握了著名景區景點的導遊資料。培訓結束後,經理還組織我跟隨旅行團親自體驗導遊的工作。
導遊工作不僅是一門技術,同樣也是一門藝術。身為導遊應具備以下基本的職業素質:
1.服務第一的原則
導遊工作是一項服務工作。要想獲得旅遊者真誠的讚美,就必須努力探求服務心理,樹立服務第一的意識,把為旅遊者服務看成是自己光榮和重要的職責,這是導遊員服務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導遊員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的重要尺度和標準。
2.待人誠懇,善於溝通
顧客是旅遊企業的衣食父母,要使企業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導遊員就必須誠懇待客,向遊客提供真誠的服務。然而,與遊客深入地交流與溝通則可建立導遊者與旅遊者的良好關係,創造友好氣氛。
3.有熱情、有信心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熱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熱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願意為共同的目標奮鬥;耐心又讓我們細緻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同時,在實踐中,我也發現了旅遊業一些方面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合理解決,對促進我國導遊隊伍建設,大有稗益。
一、導遊員工作方式的不合理化
目前,在導遊工作中,"背書"的硬舉措仍然普遍存在,即要求導遊員背誦指定篇目導遊詞,並在年底進行抽查。這些方法和措施,雖然能暫時有效地提高導遊員的業務水平,很大程度上杜絕亂導亂講現象發生,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是長久之計。
二、導遊員"回佣"收入的普遍化
三、社會輿論導向較為單極化
由於人們對旅行社和導遊員的工作性質和功能認識不清,從而引發了對旅行社和導遊員的一些誤解,遊客認為外出旅遊,透過旅行社安排和導遊員帶領進行參觀遊覽,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本可節省的費用被旅行社和導遊員所賺取了。其實,事實恰恰相反。旅行社和導遊為遊客提供服務,理所當然要收取費用,但是這種費用並不是以犧牲遊客利益為代價所取得的,而是一次性集中購買旅遊相關要素,然後批發給遊客,在批零差價中來實現利潤。正是因為缺乏這種認識,使社會輿論對旅行社和導遊員呈現出了一邊倒的傾向,這種社會輿論單極化使遊客降低了對旅行社和導遊員的信任度,極不利於整個旅遊業發展。
透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工農群眾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半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
社會實習報告 篇2
暑假實習報告20xx年7月17日到8月4日,大學的最後一個暑假,按照學校的安排,我來到上海新建電子儀器裝置有限公司,開始了為期三星期的實習。實習期間努力將自己在學校裡所學的理論與實踐想結合,在實習期間能夠遵守工作紀律,努力並按時完成實習師傅交給的任務。
實習的第一天,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向我們簡單介紹了公司的情況以及接下來的三週
我們實習的主要任務,是一家電子測量儀器製造廠,主要生產電子示波器,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等電子測量儀器,也為軍方設計測量儀器,其中因為神六設計的儀器而取得的“中國航天特殊進步獎”。由於實習時間比較倉促,只有短短的三週,因此實習任務很難涉及到儀器的設計,不過可以學習儀器內部電路的焊接以及元件的組裝,聽到這裡我不得不對實習任務充滿期盼和責任感。
接下來的一天,領隊老師帶我們來到車間,我被分配到組裝車間,教我的是一個戴眼鏡的師傅(雖說是師傅,不過年齡比我還要小),他放下手中活,把一邊的裝配圖紙拿來對我說,先把這個熟悉下。別小看裝配只有簡單的擰擰螺絲,裝裝框架,其實其中也有很多道理要了解,這裡用幾號螺絲,那裡裝什麼螺帽,都很有講究,都要按圖紙設計安裝,如果哪裡出現錯誤,很有可能在除錯階段出現問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這就是所謂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吧。我們早上八點上班,十一點吃午飯,中午休息2小時,下午一點開始工作,三點下班,週末2天休息。由於是在上海,所以消費水平要比在學校裡大,平時在外面吃一頓午飯的要七、八塊,所以當師傅知道了之後,就拿著幾張菜票說,來我們廠裡吃吧,接下來的三個禮拜,午飯我幾乎都在食堂裡解決。
我們實習的那段時間正好是上海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中午一般37度,地表溫度也至少50度,同學開玩笑說,以後煎雞蛋可以不用煤氣了,實習的環境雖不說艱苦,但多我來說至少也是一種考驗吧。
在實習的開始後的幾天,師傅看我已經熟悉了安裝過程就把五十幾臺示波器的安裝任務交給了我,我暗自高興,檢驗實習成果的時候到了,安裝過程早已熟記於心,這些機器安裝不成問題,但是我裝完幾臺後,師傅看了下,這裡螺帽少裝了個,那裡螺絲型號錯了,這下我傻了,才知道自信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坦蕩,當坦蕩變成空蕩時,自信引發了雪崩,過度的自信導致了事與願違。於是我按圖紙重新裝配了剩下的幾臺機器。懷著一顆平常的'心,我發現錯誤明顯減少了,最後那五十臺示波器終於通過了師傅的檢查。
在裝配了一個星期的機器之後,第二個星期的第一天師傅把我領到了電焊車間,這個禮拜主要熟悉電路的焊接工藝,師傅對我說。說起電路的焊接,其實早在大二的時候我就接觸到了,那是在做電子製作的時候。焊錫要圓潤,要有光澤,引腳得齊,防止虛焊,短焊,那時的實驗老師如是說。這次師傅重複了這句話,所不同的是,他強調,要向對著自己孩子一樣的對待電烙鐵。我沒孩子,當然不知道要怎麼樣對待電烙鐵,但我知道師傅的意思,就是要用心去做!其實這不僅僅對電焊適用,而是一條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焊接電路首先要熟悉整塊電路板,這裡要什麼電阻,那裡要放什麼電容,要合理安排焊接順序,比如電阻因腳比較短要先焊,積體電路要後安裝,第一天我看著師傅做,在焊了幾塊不同的板後,大概知道了一臺示波器的幾塊主要的電路板上電路構造。接下來的一天,我接著師傅的活幹了起來,由於有經驗,做的也快,不過難免還是有焊錯的,由於焊接完之後要把電路板拿到下個工序進行裝配,所以如果沒有及時檢查出錯誤,將導致整臺機器效能的下降,嚴重的時候將使示波器報廢。所以你在工作的時候要對你的下一道工序的同事負責,也給你上一道工序的同事的信任,這大概就是人類合作基本的準則吧。
實習有實習的快樂,當然,放假也不例外。上海果然是國際大都市,這點在週末的參觀中得到肯定。金茂大廈、東方明珠、上海大劇院、黃浦大橋、繁華的南京路…這些都是中國城市建築的脊樑,用同學的話說,就是都是教科書的封面建築。儘管在上海的時間不長,但是也被這座城市快速發展的步伐所深深吸引,如果以後有機會,我還會來上海看她。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當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學與做的關係,即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係,以課堂為主題,透過實踐將理論深化;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係,以暑期實踐為主要時間段;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係,力求實踐內容與實踐規模同步調進展。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三週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師傅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這次實習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社會實習報告 篇3
複習簡單的英文交流,在他們離開時說聲再見。
“付出總有收穫”。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認識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思考過,沒有經歷過,和與作為學生的一些淺薄的體會及錯誤觀點。
一,從容的態度。
這與我們通常說的自信緊緊聯絡在一起。雖然在前輩面前,我們既未真正踏入社會,又是一個初級學習人員。但我們從來都是一個社會人,試問怎麼會不去接觸社會呢?最多是個時間問題。既然認識到這一點,既然現在已經接觸,那就承認自己,把自身放在這樣一個位置。至於緊張自卑的心態是無論哪個人都有的。自己要學會戰勝自己,不要讓情緒影響你對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及態度。有了這樣一個樂觀向上的心態後,你自然會變的從容起來,無畏這多變的社會和生活。
二,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
有句很有體會的話: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你可以不聰明一點,因為畢竟世上的聰明人佔少數,而且後天的勤奮是在成功中佔主導因素的。其實人人都看好勤勞刻苦的人,因為他們付出過,思考過,他們理應得到尊重,至於結果那是另一回事。我在實習中雖然很多不懂,但是有這種精神能夠讓別人看到,能夠讓他們明白我不是在偷懶,我們都在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良好的交際能力。
在社會群體面前,溝通是人與人相處的必要條件。我們從開始不認識對方到可以從容的交談,再到有困難找對方幫忙,都是溝通在起直接作用。而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又能夠讓事情處理的更容易,更完善。我在實習中總是有問題需要尋求有經驗的人幫助解答,如果憋在心裡那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知道答案的,有的困難你經過自我摸索可能會得到解答,有的涉及專業就不能全憑個人獲得滿意的解釋,而且經過前輩的指導,你會發現原本認為很難的事情理解和做起來都更有效率。此外,一個擁有良好交際能力的人會更能協調好整個群體的氛圍,良好的環境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證。
四,溫故而知新的學習。
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懂的東西並不表示已經掌握,只有一遍遍的重複回顧和實踐後才能合格的稱為經驗,經驗的重新利用才會生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 總的來講,再多的甚至再簡單的體會也都要在實踐中反覆體會、鞏固。這段時期的實習雖然是個小小的鍛鍊,卻也鍛鍊了我的能力,提高了我對英語的運用能力。夏日的嬌陽,讓我們在熱情與燦爛中繼續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