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村莊環境調查報告

村莊環境調查報告

村莊環境調查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村莊環境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村莊環境調查報告1

  一、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各類汙染。

  (一)生活垃圾汙染

  1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汙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汙染。

  2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迴圈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膠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3農村成為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為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衛生垃圾的選擇地。

  4村鎮佈局不合理,環衛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據統計城市人口每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農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比城市應該低一些,但是農村人口眾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時處理,日積月累垃圾量非常驚人。

  (二).水汙染

  目前,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有20%不達標準,而農村供水的不達標率則是50%。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飲用水的汙染主要來自無機亞硝酸鹽及農藥、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產物等四類有機物。許多研究表明,飲用含有病原體或有機物汙染的飲用水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會給人帶來血液性疾病,並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存在相關關係。

  目前,由於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農村人口飲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質、水源保證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農民反映強烈。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目前各鄉鎮汙水管網基本不配套,絕大多數無序排放。大量的農村人口仍飲用苦鹹水、受化肥農藥和細菌汙染的汙水;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汙染和生活汙染;農村大量的手壓井遇到一般乾旱年份便無水可取,飲用水水源保證率不夠。

  造成水汙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生活排放廢水及農業退水汙染。農業退水汙染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汙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汙染。

  二、農業面源汙染

  (一)畜禽糞便汙染

  近幾年,由於禽畜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禽畜糞便汙染大幅度增加,成為一個重要的汙染源。截止20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欄量為125790頭,小牲畜存欄量為1122395頭,家禽是1953萬隻。據調查,喂一頭豬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汙物排放量,養頭牛汙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汙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汙物排放量。而幾乎很少有規模化養殖場能對汙物進行較為正規的和標準的處理。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造成了農村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已成為畜牧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加劇環境汙染

  20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為164884噸,每畝地使用化肥150餘公斤;農藥使用量為3577噸,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著在農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農膜的使用量為3571噸。不科學的施用農藥和化肥,不僅造成藥劑浪費、肥料損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劇減,更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

  (三)收穫時節農作物焚燒造成的大氣汙染

  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又是一個可以改變而還沒有改變的汙染途徑。每年一到收後種前,為了抓時搶種,農民往往就在田間地頭、路旁採取放火焚燒秸稈的方法,一火點燃,漫天遍野,煙霧瀰漫,浮塵滾滾,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同時汙染了農村和市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

  (四)其它影響環境因素

  高頻度耕作種植,採取大水漫灌的不當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有機質減少,區域性土壤條件惡化約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機質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農業以糧棉油輪作種植為主,產品輸出結構低化,資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農村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逐漸下降,導致資源退化和環境汙染的日趨發展。

  化肥年使用量4637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化肥使用量達40t/km2,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定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還存在各種肥之間結構不合理等現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汙染,還透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有機汙染、富營養化汙染甚至地下水汙染和空氣汙染。目前,東部已有許多地區面源汙染佔汙染負荷比例超過工業汙染。

  農藥年使用量約130萬噸,只有約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相當於800多列20節車皮的專列的農藥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使全國9.3萬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汙染,並直接威脅到人群健康。20xx年對16個省會城市蔬菜批發市場的監測表明,農藥總檢出率為20%~60%,總超標率為20%~45%,遠遠超出發達國家的相應檢出率。這兩類汙染在很多地區還直接破壞農業伴隨型生態系統,對魚類、兩棲類、水禽、獸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化肥和農藥已經使我國東部地區的水環境汙染從常規的點源汙染物轉向面源與點源結合的複合汙染。

  由於大棚農業的普及,地膜汙染也在加劇。近20xx年來,我國的地膜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20xx年地膜用量超過60萬噸,在發達地區尤甚。據浙江省環保局的調查,被調查區地膜平均殘留量為3.78t/km2,造成減產損失達到產值的1/5左右。

  三、由於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後產生的生活汙染

  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汙染物因為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以及具體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髒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5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30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汙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然而,在我國農村現代化程序發展較快的地區,這種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和環境管理落後於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象並沒有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對人群健康的威脅卻在與日俱增。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培訓

  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要重點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農村生態安全和環保教育,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各級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牢固樹立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就是發展農村生產力的思想。要把環境與健康意識緊密聯絡在一起,幫助農村居民瞭解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及其危害,喚起全社會的生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強城鄉發展統籌,加大對三峽庫區產業發展指導

  幫助破解環境與發展的矛盾,以環境保護最佳化經濟發展,在加快庫區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庫區產業空虛化的同時,積極引導庫區農民發展生態經濟,切實保障庫區水環境安全。鼓勵庫區發展傳統中草藥材、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專案,幫助發展庫區環湖腳踏車賽、登山等一批體育與休閒產業,推動庫區發展低消耗、低汙染、高效益的工業專案。調整現有產業發展政策,如退耕還林中適當增加經濟林比例。

  (三)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投入,建立農村環境保新機制

  國家已實施的農村畜禽養殖汙染治理、農村沼氣建設、小城鎮生活汙染治理設施等專案為重慶農村環境汙染治理起到了示範和推動作用。建議進一步加大專案和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實施,重點開展一批農村環境保護程建設,搞好農村人畜飲水工程,保護飲用水源,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要按照城市反哺農村思路,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農村環保投入機制、引導機制,吸引社會資金投向環境保護。建議將三峽庫區列為全國面源汙染防治試點地區,以及國家“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實施的重點地區,重點解決三峽庫區農村面源和畜禽養殖汙染以及小城鎮生活汙染問題。

  (四)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監管能力,加強建設農村環境管理體系

  構建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預警系統,建立和完善生態監測網路,加強對土壤、水環境、農產品安全等監控,。整合部門資源,建立由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國土、建設、市政、衛生等部門分工合作的協調機制。基於重慶在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中的戰略地位和庫區農村環保基礎條件較差實際情況,建議加強庫區農村環保能力建設,健全農村環境管理體系。

  (五)加強對小城鎮生活汙染治理的全面指導

  小城鎮生活汙染整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保護三峽庫區水環境的必然要求。建議根據小城鎮汙染的實際情況,全面加強對農村環保政策和技術上的指導,研究汙染防治對策;並儘快制定出臺小城鎮生活汙染治理的標準,推薦一批符合小城鎮實際的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確保小城鎮生活汙染治理專案的實施是:建得起、執行費用低、便於管理、處理效果好的先進而又實用環境保護工程。

  (六)加快農村環保法規和政策建設,建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制定畜禽和水產養殖汙染控制,面源汙染防治,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標準和管理規章,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條例》的立法程序。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制定新的環保政策與相關要求,包括制定有機肥生產、使用,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激勵政策。鑑於三峽庫區對於三峽工程的長期安全執行、長江中下游防洪與生態安全、南北水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面臨移民安置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巨大壓力和困難,建議國家按照“誰利用誰補償、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建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設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補償基金。

  五、總結

  這次社會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卻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一方面透過這次實踐,我們更深一步地瞭解了農村,瞭解農村各方面的情況,提高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另一個方面,它也促使我們來思考如何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回報社會,為促進農村的發展做出貢獻。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農村地方官員的組成中缺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這就導致對許多問題的認識非常的片面和不科學。這固然與國家的引導有一定的關係,從我們自身出發,我們也應該響應國家的號召,到基層去,到需要我們的地方去。農村的許多方面都還有待完善,我們的知識在那裡會發揮很大的作用,這對我們以後的就業方向和工作意向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導課。

村莊環境調查報告2

  一、調查情況介紹

  1.調查地點:xxxxxx

  2.調查物件:村委會以及當地的村民

  3.調查背景:

  近年來家鄉發展迅速,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生的巨大的變化,312國道和西合鐵路穿境而過,以及近年來滬陝高速,西商高速等的開通,比亞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鎮也重新定位為省級工業重鎮。而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的生活再熟悉不過了,在這一切帶給家鄉美好的同時,也親眼目睹了由此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環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綠水,碧水藍天不見了蹤影;昔日的“秦嶺最美是商洛”不知要從何談起;而那昔日引以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顯得是那麼的荒.唐可笑(流經舒楊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庫的一級支流,而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工程的中線的水源地)。

  山林樹木銳減,荒山裸露,雨季來臨,山洪、泥石流、滑坡時有發生。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開始爆炸式增長,在城市式環境衛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們環境意識尚未脫離鄉村生活模式的情況下,依然保留著垃圾隨處倒,怎麼方便怎麼來的生活惡習,農村人們的生活環境已經變得慘不忍睹,到處垃圾成堆,各種“白色垃圾”隨處可見,惡臭飄飛,整個就一郊區垃圾廠。此外,由於工業的迅速發展,城市還在採取老的發展之路,重經濟,而忽略環境保護,可執行發展觀貫徹不徹底,工業汙染加劇,河流汙染嚴重。總之,農村環境正在惡化,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4.調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時間在家鄉進行調研,目的在於喚醒村民們的環保意識,提醒政府等相關部門增強對農村地區環境的重視程度,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資,大力推動新農村建設,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關注民生,為“為中國夢”添磚加瓦。此外,也藉此機會將自己所學的社會學知識加以實踐,增強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努力將自己歷練成為21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也為“中國夢”進獻自己的一點點微薄之力。

  5.調查過程:

  在調查開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幾個問題:我村環境狀況如何?存在著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法?為了解我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我對我村環保工作進行了一次簡單調查。先後採訪了村支書、幾個村農戶和幾個養殖專業戶,此外還對鎮上的兩家大企業,詢問了他們在汙水處理方面的一些情況,它們是比亞迪商洛實業有限公司和陝西鋅業有限公司商洛煉鋅廠,因為這兩家公司是當地規模最大的兩家企業,是當地汙染最大的兩家企業。還對本村的大部分地區進行的實地的觀察。最後,在這些走訪、詢問、觀察的基礎上結合社會學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並寫下此調查報告。

  二、存在問題

  (一)生活垃圾汙染

  1)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汙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汙染。

  2)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迴圈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膠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3)農村成為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為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衛生垃圾的選擇地。

  4)村鎮佈局不合理,基本上沒有環衛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

  (二).水危機

  一方面,是飲用水方面。雖然本村基本上飲用的蓄積山泉供應的自來水,因此飲用水目前還未受汙染過,飲用水水質目前還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業汙染繼續嚴重的情況下,汙染物經過雨水而匯入自來水供應系統內,就將影響人們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農業用水方面。

  由於當地工業的迅速發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受到汙染,難以在用到農業生產上,此外由於人口的增加,工業的發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過度採取,導致水位下降,以難以滿足農業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還存在大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基本無相關的設施,基本處於無序排放;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汙染和生活汙染;農業退水汙染,主要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汙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汙染。

  (三).空氣汙染

  當地雖處於山區,總體植被覆蓋率還是較高的,但當地空氣已經受到汙染。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當地冶煉,化工企業的發展,而且這些公司大都沒有承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在治汙排汙方面盡到自己的職責。如果再任其發展,不加以治理的話,在不久的將來也即將成為當地人民的“隱形殺手”。另一方面,就是農忙季節的農作物秸稈焚燒,由於當地耕地有限,難以形成規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農民還是普遍採取傳統的直接焚燒,這就造成了空氣的汙染,雖然秸稈焚燒是具有時效性,季節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燒,對空氣的汙染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

  三、建議意見

  1.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有機統一體。應以搞好農村垃圾處理和清潔衛生為突破口和切入點,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的,加快推進新農村清潔工程,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諧美好家園。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改善村容村貌狀況方面主要有一下幾點建議:

  要廣泛宣傳,提高思想認識。群眾是農村垃圾等環境汙染的製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環境治理的受益者。他們對環境衛生的認識程度,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強對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等農村環境情況的宣傳教育,利用農村人口學校及廣播、宣傳欄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

  建立完善環保制度,實行責任制,對村民門前實行三包、村幹部分片包乾制度,由村委會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好的表揚獎勵,對違反環保規定有損村容村貌的行為,要進行批評教育,並限期糾正和改進。

  要建立垃圾收集、清運、處理制度。要建立垃圾收集、清運、處理制度,要儘快形成“戶集、村收、鄉運和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和以縣為主、鄉村為輔的汙水處理機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運網路體系,按照“村收集、鄉鎮運輸和處理”的要求,在各村設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點(中轉站),配備清潔工,各鄉鎮建設垃圾焚燒爐或垃圾填埋場,負責收集垃圾到焚燒爐進行無害化處理或填埋。

  2.飲用水安全,向來是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它關係到千家萬戶

  的生命健康。針對本村的水危機,我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完善村內的供水體系,將其正規化,政府應該建立正式的供水公司,負責農村的飲用水供應,放棄傳統的由村自行負責,出了問題無人問津,村幹部相互推諉,最終損害村民利益的現狀。

  相關的企業應該積極承擔的自己的社會責任,進行汙水達標排放,相關部門也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履行的監管職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3.本村所處的地方,空氣汙染雖然尚不是很嚴重,但也必須引起人們的注意,做到防患於未然。因此有一下幾點建議:

  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履行還自己的職責。企業做到改進技術,減少排放,政府起到自己的監督作用,共同致力於環境的保護。

  村民也應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放棄自己傳統的秸稈焚燒相關,政府也要鼓勵相關的秸稈回收利用企業,積極進入當地,開拓市場,實現當地的秸稈利用回收。

  四、總結

  這次調查雖然時間很短,卻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一方面透過這次實踐,我們更深一步地瞭解了農村,瞭解農村各方面的情況,提高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另一個方面,是對自己所學的知識一次昇華,也是對自己的能力的一次歷練,它也促使我們來思考如何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回報社會,為促進農村的發展做出貢獻,為“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