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宮> 【熱門】北京故宮作文錦集5篇

北京故宮作文

【熱門】北京故宮作文錦集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京故宮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故宮作文 篇1

  清晨,爸爸陪我坐了幾個小時的車,來到北京有名的前門。

  剛下車,我就拉著爸爸穿過地下通道直奔天安門城樓,穿過城樓下的金水橋,就看到端門和午門。走過午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像長龍一樣的隊伍。這些不會都是來排隊買票的吧?來不及欣賞午門的景色,我就拉著爸爸一頭扎進排隊的人群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等待之後,我們終於買到兩張票,揣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跟隨著爸爸進入皇宮裡面。

  金碧輝煌的太和門矗立在我的眼前,過了太和門,就是整個皇宮中最雄偉的大殿——太和殿,太和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俗稱“金鑾殿”。大殿中央放著龍椅,兩旁空間很大,應該是大臣們上朝所站的地方吧!隨著人們手指的方向,我看見了一條金光閃閃的龍銜著一顆龍珠盤旋在龍椅的上方,我被這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繞過太和殿,來到它的後門,我看到一塊雕刻精美的石階,石階上刻著九條龍和五條花藤,象徵著皇帝是“九五之尊”。這塊大石頭是工人們在冬天用澆水成冰的方法將它完整運到北京的。在欣賞這精美雕刻的同時,也應該佩服他們的智慧和毅力。看著它我真有一種想上去踩一下的那種衝動,可無奈旁邊有欄杆圍著,我只能幹羨慕了。

  沿著皇宮的主軸線,我來到坤寧宮,這裡是皇后住的地方,也挺豪華的。床上鋪著繡花的被子,桌上放著日用品和皇后的首飾。

  出了坤寧宮,我們直奔御花園,花園裡有不計其數的樹木和造型別致的假山。大多數的樹上都掛著綠色或紅色的牌子,聽別人介紹說這些都是古樹,掛綠牌的是一百到三百歲的,掛紅牌的是三百年以上的。園中有兩棵樹叫“夫妻樹”,這兩棵樹的根在路的兩旁,可它們的樹幹卻在半空中長到了一起。有些夫妻們到這裡來,一定要在樹下合影以示它們婚姻的堅貞。

  來到故宮,還有一個地方是必須去的,那就是儲秀宮。儲秀宮是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隔著一層玻璃,我看到了慈禧那些奢華的陳設和裝飾品。幾盆“金枝玉葉”擺在最顯眼的地方。“金枝玉葉”是用金子做的樹枝,玉做的花和葉。這是為了體現慈禧的尊貴,儘管是假花,卻也把慈禧的奢侈體現出來。在另一個顯眼的地方擺放著“龍船”、“鳳船”,這對“龍鳳船”最大的特點是:鳳船的鳳頭比龍頭要高一點。這是官員為了討好慈禧將它們故意做成這樣的,由此可見這些官員是多會阿諛奉承。

  從故宮出來,看看時間,原來我們已經在裡面轉了三個多小時,可我卻一點也不累,還覺得時間過得好快。

  這次的故宮一日遊,讓我看到了古代建築的宏偉,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封建貴族的奢侈……

北京故宮作文 篇2

  暑假,我來到了北京。在北京這座城市,我感受最大的不僅是它的繁華,還有它那濃厚的歷史氣息。在這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間,幾座傳統的老房子和四合院兒,都彰顯著歷史的厚重。

  今天我們要去參觀最具歷史氣息的故宮。前往故宮的路上,我滿腦子都在刻畫著心中的紫禁城。都說故宮是一個充滿迷的地方,讓人驚喜,讓人好奇。車行一段時間後,在天安門廣場停下。此時的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一片繁華。我們一行人跨過金水橋,滿懷著興奮與喜悅,向裡緩緩走去。

  最開始出來迎接我們的便是兩座恢弘的城樓——端門,午門。說它們恢弘,其實更準確一點來說是華麗。那上面的花紋呈左右對稱,工整美觀。再搭配上鮮豔濃厚的油彩,再刻畫出令人眩目的紋路,呈現出來的無不是一種氣勢。跨過門,視野便一下子開闊了。裡面最大氣的建築莫過於“三大殿之首”——太和殿。從它映入我眼簾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已經被深深的震撼了。頓時竟然有些詞窮,真不知用何等的妙語將它描繪出來。它的內部裝飾很豪華,當天我們並沒有機會去內部參觀,但是倚窗眺望,我仍然感受到了它內部的一種金碧輝煌。據導遊介紹,裡面的梁枋上是和璽彩畫,門窗上也都刻著各種格紋,非常的華麗,不愧是故宮建築的精華所在。走出這座美輪美奐的大殿,再向裡走去,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宮殿,有保和殿,乾清宮……

  最後,我們還一同遊覽了御花園。之前的一路上,我們可謂都在一副壯麗的畫卷中游行,而現在,卻是風格驟變,我們帶著心中油然而生的閒情逸致,走進了一幅風景畫。花園中既有奇花異草,又有古樹參天。但是與那些帶著江南色彩的園林相比真是大相徑庭。對於江南春的旖旎,御花園更多的還是有那麼一點皇家般的尊貴氣息。要說御花園中最靚麗的一道景觀,也許就是堆秀山了。這座人工的假山背靠宮牆,由各種奇形怪狀的山石堆砌而成,十分的秀麗典雅。

  出於時間關係,我們匆匆的來,又要匆匆的去了。不過再次想起那故宮的一切,不能不由衷地為先祖巧奪天工的設計而讚歎。也許正是有了故宮這一件無與倫比的傑作,這一件世界藝術的瑰寶,才使得北京綻放出它獨特的“京”彩!

北京故宮作文 篇3

  故宮為我國明清兩朝的皇宮,也是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所以我們在遊覽時應不亂扔垃圾、不觸控物品,這樣才能欣賞到有歷史氣息的故宮。

  進了太和殿的大門,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便是一座座雄偉的宮殿。正前面那座最大的木構建築,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太和殿。它是皇權的象徵,每當有重大活動時,皇帝都在此舉行。後面的一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分別是中和殿、保和殿。

  游完了輝煌的太和殿,再向北走,我們能感覺到這兒的生活氣息很濃。這裡的一切起居用品在當時都是堪稱一流的,後宮裡的戶外養心之處是御花園。它的格局,佈局,古色古香,,花草樹木點綴其間,亭臺閣樓相依相存,是個精心雅緻,賞心悅目的好地方。大家跟著我走,故宮東邊這座角樓和其他三座角樓遙相呼應。它們的造型奇特,精美絕倫,與周圍環境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這氣魄雄偉的工程凝結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

北京故宮作文 篇4

  我懷揣著期待和媽媽還有妹妹一起來到了北京,為什麼要來北京?那就因為我們要來看看老北京的“皇城根”故宮!讓我們現在就出發吧!

  首先我們進入午門,走過金水橋,再走過太和門,映入眼簾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宮殿,殿外的欄杆是用漢白玉雕刻的,殿內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頂,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宮裡最中央的一個宮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宮殿閣樓中最壯觀、最精緻的。在太和殿的屋頂上,龍的九子之一—嘲風,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頂的兩個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過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宮,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御花園。園內建築多數倚靠著圍牆,只有少數精美造型的亭臺搭建在園中。園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圖案,沿路欣賞,趣味無窮。在古代,這裡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這裡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臺樓閣、嶙峋山石……的美麗而聞名遐邇。

  故宮還有許多許多的宮殿閣樓,如:儲秀宮,永壽宮,萬春亭。走進故宮,你就已經置身於它最宏偉,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宮殿群中。

  故宮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我們中國人心中不可磨滅的一點歷史記憶,我和妹妹很不捨的離開了故宮,離開了北京,現在想想還是回味無窮呀。

北京故宮作文 篇5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是嚴格按照儒家禮制思想設計的,建築上依照“皇權至上”的原則,保持了中心突出、嚴格對稱的格局。所以其主要建築物都分佈於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或是有序地排在中軸線兩側。紫禁城的建造是不惜工本的。在皇帝的旨意下,能工巧匠雲集北京,用從全國各地徵集而來的上等建材,精雕細琢出了天下只此一家的紫禁城。所以僅是建築這一項,就值得細細賞看。此外,明、清兩代皇帝積聚的奇珍異寶,絕大多數也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內,琳琅滿目的古珍寶,讓人歎為觀止。來到故宮我特意租瞭解說器,方便了解紫禁城更多的歷史故事。每走到一處景點,解說器就自動感應,開始解說,當你走過的地方燈就會暗掉,這樣就不會走重複,還能做地圖用,很實用。

  天安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兩側分別為太廟和社稷坊。在舉行盛大慶典的日子(如皇帝大婚),便會有一道昭書告示天下,詔書擺在“龍亭”——一頂特製的轎子中,從深宮一直抬到天安門前。禮部官員在高高的城樓上,向臣民宣告慶典訊息。巍峨的午門高達80。42米。門樓高聳,左右分兩翼向前突出。兩翼之上,在轉角和頂端處共有四座方亭守望。每年十月,皇帝在午門頒發下一年的歷書。

  午門門樓下有三個門,當中那個只供皇帝出入。不過也有例外,在皇帝成親之日,皇后可以由這個門進入紫禁城;而科舉考試的頭三元得主,即狀元、榜眼、探花,在考試結果宣佈之後,也可經由中門走出皇城。

  走過雄偉壯麗的午門,就進入了一個寬闊的矩形廣場。這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廣場。它的正前方橫著一條河,河上有五座拱橋,北邊平臺上矗立著太和門——只有皇帝可以進出。太和門東邊是給武官用的昭德門,西邊則是給王公大臣用的貞度門。走過這些大門,眼前又出現一處巨大的廣場,足可容納兩萬人。這個廣場是供皇帝朝會大典時使用的。北邊,三層漢白玉欄杆環抱一個八米高的寬闊臺基,高臺上自南而北依次屹立著三座大殿。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便是太和殿。皇帝的登基大禮、大婚、元旦慶賀等大典,都在這裡舉行。

  中和殿座落在太和殿後,是一個較小的方殿。皇帝去太和殿前,要先在這裡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每年一開春,種子和農具便被送到殿裡,進行儀式性的檢審,以此祈望有個風調雨順的大豐年。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其結構設計與太和殿相似,只是規模較小、等級稍低,但它卻是個氣派頗大的待客殿堂,遇國者大典和新年佳節,皇帝會在這裡宴請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首領。而科舉考試的最後一級——殿試,也在這裡舉行。

  從保和殿出來後往北,可以看到一個東西橫長的廣場,東、西、北三面都有門。北面的就是乾清門,進得此門,即是內廷。內廷是皇帝、皇后以及嬪妃們的生活起居場所,外人不得擅入。

  1912年中國結束帝制、實行共和後,內廷與外朝之間便以一堵牆分隔開來,外朝三大殿為新政府所佔據,內廷仍為遜帝溥儀所居,直至1924年他被趕出皇宮。內廷第一座宮殿就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初時,這裡是皇帝的寢宮。清晨五點,皇帝起身,用畢早膳,便到乾清宮處理國事。

  中間那個不太大的宮殿是交泰殿,裡面珍藏著二十五顆寶璽。殿內掛有鐵牌,刻有“太監不得干預政事”的皇帝御旨。宮中還有一座1798年製造的大型自鳴鐘和一個古時用以計時的銅製水漏壺。這三宮一組的建築的末座是坤寧宮,明朝時是皇后的寢宮,清朝用作帝、後的結婚洞房。

  依照傳統規矩,帝、後新婚,要在這個殿堂裡度過三天。坤寧宮後有坤寧門通御花園。這個花園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是宮中三個花園中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一個。與所有的園林一樣,御花園也想要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儘量重塑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山水之間,無所不用其極。

  御花園中央是欽安殿,是一個道教殿堂,也是紫禁城中儲存得最好的明代建築。欽安殿西側是千秋亭,東側是萬春亭。後三宮的東西兩邊,有多組佈局繁複的小建築,這就是紫禁城的東西十二宮。它們依舊沿襲了外朝建築的東西對稱佈局,但卻是以傳統的四合院風格為主。每個院落各成一體,分別住著皇帝的眾多嬪妃。後三宮的西側為養心殿。清康熙帝駕崩後,繼位的雍正將寢宮從乾清宮移到養心殿。其後從乾隆至宣統幾個皇帝都在這裡居住和處理國家政務。這裡也是年輕的溥儀皇帝退位後選定的居所。

  紫禁城的城牆每個角上都建有角樓。在這些角樓的設計中,數字九仍獨受青睞。每個角樓都是九梁十八柱,三重簷,七十二脊,屋頂正中都有鎏金尖頂。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出了這道門就是景山(亦稱煤山)。這座人造山,是紫禁城的屏障。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就是在這裡走投無路,自殺身亡。聽說,從景山上能看到紫禁城的全景,可惜我只能下次再去瞧瞧了。

  故宮其實是5點才結束參觀,但是從4點多開始,陸陸續續的就有地方開始關閉了。我只是粗略的瀏覽了一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它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所展示的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以及大量的難得一見的古代藝術品收藏,都是世界上其他博物館所無法企及的。從神武門出來,感覺又回到了現代,望著夕陽下被護城河包圍著的紫禁城,覺得無比的感慨,想象著在裡面有多少勾心鬥角,多少的眼淚,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發生過,不過已成歷史了!而我這種粗枝大葉的介紹,恐怕也只能道出它的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