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雲南大理導遊詞(精選5篇)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那麼什麼樣的導遊詞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雲南大理導遊詞(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雲南大理導遊詞1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裡,原城牆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象,那麼大理古城則是古樸而幽靜。
城中有一貫穿南北的大街,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製品、扎染、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古樸雅的白族傳統民居,這裡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說。
大理古城距下關很近,乘公共汽車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城內各汽車站和主要賓館前都有車前往。也可由下關乘小馬車前往,不過千萬要在上車前談好價錢。
到大理古城旅遊,如要留宿,城內有許多按照白族傳統民居建造的旅館可供選擇,價格不算貴。
雲南大理導遊詞2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首府大理市,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全州國土面積2.9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28萬,有13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佔50%,白族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理歷史悠久,山河壯麗。唐宋時期先後建立的“南詔國”、“大理國”等地方政權延續500年,一度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州可供觀光旅遊景點達130多處。蒼山洱海珠聯璧合、相互輝映;劍川石寶山唐代石窟被譽為“西南敦煌”;佛教聖地雞足山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齊名;巍寶山系南詔發祥地,有規模宏大、儲存完整的道教觀宇建築群;洱海源頭的茈碧湖、溫泉聞名中外。加之獨特的旅遊條件,海外媒介將大理譽為 “東方日內瓦”。
雲南大理導遊詞3
大理古城的門面是不太好的——我是說,一下車,你就會遭遇鍥而不捨的中年“金花”“阿鵬”們。他們很有耐心,耐心得你都會沒了耐心。一些遊客常見的地方,比如車站、古城南門、博愛門外,都聚集著大批這樣拉客的人。對他們的建議最好保持冷靜,謹記天上沒有掉餡餅這回事。
進入大理古城,多一些瞭解之後,你就會喜歡上這個地方。
大理古城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東臨洱海,西望蒼山,城在山水之間。涓涓不斷的清澈泉水滋潤著這一方水土,仁者智者都沒了話說。從都市來到這裡,會明顯感覺到時間放慢了節奏——城牆環繞,青石板鋪地,屋瓦上長著青蔥的野草……傳統白族民居的建築形式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之稱。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人們的表情安詳抉樂。
明清以來大行其道的棋盤式剛格狀結構的城市佈局,在大理古城至今儲存完好。南北方向的中心線復興路貫穿了整個古城。現在,鱗次櫛比的特色旅遊店鋪使這條街變得令人眼花繚亂。由南城門起始的復興路串起了人民路、護國路(洋人街)和玉洱路等東西向主要幹道。
我常聽去過大理古城的人說,沒什麼意思。這也難怪,因為大理是一個待得越長久,就越能覺出它的好處的地方。遊人匆匆而來,遭遇拉客人眾的圍追堵截之後,只探看一眼又匆匆離去,難免會覺得寡淡。也許不恰當,但在我看來,麗江如同滿頭珠翠的官家小姐,只有夜深人靜或絕早的清晨才卸下脂粉;大理則如同一個淳樸的農家少女,雖然也漸漸想趕時髦山花滿頭亂插一氣,但仍不失本來顏色。
到大理古城,建議只逛玉洱路以南這一部分。如果是走馬觀花的話,那麼逛一逛博愛路、護國路(洋人街)、復興路、人民路也就夠了。洋人街的酒吧名聲在外,不必多說。人民路是古城風貌儲存最為完好的一條街。上段開了若干家咖啡館和酒吧,氣氛輕鬆,可以結交到世界各地的揹包客。下段更為幽靜,如果有心探訪,能夠發現不少漂亮的院落和裡面的隱士。
人民路下段,有一條僻靜的小巷子。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天主教堂。這座教堂始建於1927年,由法籍主教葉美璋主持興建,融當地民族建築與西方建築特色於一身的獨特建築風格吸引了無數教友和遊客慕名而來。由於教堂位於學校內,上課時間不能參觀。(位於人民路下段一條偏僻的小巷內,有明顯路牌)順著復興路向南,第一座城樓是五華樓。樓裡有時會有一些免費的展覽,樓外新裝了一個液晶屏,每晚在此放映電影《五朵金花》。有空時不妨嘗試一下露天電影的滋味。五華樓再往南,就是古城南門了。城門巍峨壯麗,是拍照的好題材。第一次到這裡時我不禁在想,《天龍八部》中段譽回大理,是否從此門進入?
大理古城有四個城門,均可參觀,也可在城牆上散步。據文獻記載,古城城牆規模壯闊,方圓十二里,城牆高二史五尺,厚二丈。城牆之上俯瞰大理,既可發思古憂情,又可品風花雪月。情侶登臨城牆的最佳時間是晚土,面對月朗風清的大理古城,求婚成功率直線上升。
大理古城古稱葉榆,又稱南詔,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
背靠蒼山面臨洱海的大理古城位於下關以北13公里,又名葉榆城、紫禁城、中和鎮,始建於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古城城牆高8米,周長6公里,外有護城河,四角有角樓,東西南北四方原來都有城門,現存的僅有南北兩座城門。古城內建築佈局保持著明、清的棋盤式風格,街道都是南北、東西走向,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
青瓦坡頂的白族民居遍佈大街小巷,白族民居多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是每戶院內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照壁;“四合五天井”式的民居四面都是房子,四個角交接處分別有四個小天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個天井。
清晨的陽光斜斜地照射在大理古城的石板街上,石板上淡淡地閃耀著青色的光芒。七八點鐘,晨霧還零散去,路邊的巷予口時不時有人擺著小攤子。賣花的大大都集中在大理博物館或者是文化館花園的門口,大理花多,馬蹄蓮、百合、玫瑰、野菊花……生活在古城裡的人們,早已經習慣了大理的一切,早餐時來上一碗豌豆粉再加上一塊餌塊,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開始了這—#的生活。春天,蒼山積蓄融化,清洌的流求順著青石鋪就的街面緩緩流過;冬季,飄雪滿地,城牆磚縫中的`衰草在肅殺的風中搖曳。這就是大理一年的人生。
古城又稱紫城,曾先後立國南詔與大理。唐大曆十四年(779),南詔王異牟尋從太和遷都羊苴咩城,當時的新都,便位於今日城西的三塔附近。當時的古城方圓十二里,城牆高二丈五尺,南北各設一門,四角還有角樓。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國時,仍然以羊苴咩城為都城,並以大理為國號。新中國成立初期,城牆被拆毀。1982年根據郭沫若手書集合成“大理”二字。
自大理園之後的500年,大理開始成為雲南的一處新秀,什麼人都無法將它遺忘。元朝時,大理成為雲南行省大理路總管府和太和縣治所。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理衛指揮使周能燻修大理城,次年,措揮使鄭祥又將城的東南兩面加以拓寬。清代綠營時期,大理城是雲南提督衙門駐地。
雲南大理導遊詞4
各位朋友:
大家好!遊覽了大理古城,初步感受了此地人文景觀的深邃;現在我們去觀賞蒼山洱海,領略大理的山水之美。
首先,我們乘遊艇去洱海公園。洱海公園又名團山公園,位於下關城區東北2公里處的團山。它北臨碧波萬頃的洱海,西與蒼山南端的斜陽峰相對。南詔國時,這裡是國王的鹿苑。1976年這裡新闢為公園,佔地1600餘畝。山上有動物園和苗圃花壇,廣植大理地區的各種名花異卉,是一個很好的休憩遊覽之地。
現在遊船已到洱海公園臨海長堤,我們離船上岸,這是團山腳下的濱海遊覽區沿著270多級石階拾級而上,我們到達山頂。大家看,這翹角飛簷的樓閣是望海樓,簷下懸匾,上書:玉洱銀蒼”,黑底金字,蒼勁古雅,它是中國慕名畫家吳作人的手筆。望海樓是領略“玉洱銀蒼”的佳境,憑欄遠眺:東邊洱海浩瀚,一碧萬頃,西邊蒼山綿延,莽莽蒼蒼。
雲南大理導遊詞5
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韻味的古城。下關風、上官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它精華的代表。
大理至今保留著古老的城牆,沿著城牆一步步地走,用手撫摸著古老的磚石。腳踩石板路,古老的氣息向你撲來。
現在,大理的新城是下關。下關的風很特別:不象東北的風那麼寒冷,不象新疆的風那麼刺骨,更不象沿海的風那麼兇猛。下關的風在傍晚,一路呼嘯而來,吹得人睜不開眼,頭髮跳舞,衣服象鼓風機,一個個縮著脖子走路。這裡的風涼,特別清爽,一年四季都是這樣的風。怪不得這裡的居民個個臉上都是高原色。
大理蝴蝶泉以蝴蝶飛舞蜚聲中外。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曾經來到這裡。每年四月,蝴蝶飛來千萬只,繽紛起舞七彩雲。蝴蝶們翩翩起舞,圍成圈停留在泉中心的“夫妻”樹上。蝴蝶們飛到樹旁,邀請這一對情人與它們共舞,它們唱呀跳呀別提多高興了,四月人們要在蝴蝶泉邊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遊客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與蝶共舞的精彩場景,這就是有名的蝴蝶會。
更讓人驚歎不已的是蝴蝶大世界。你一走進去,就會看到數不清的蝴蝶。這裡的蝴蝶品種繁多,珍品不少,它們在花叢中飛舞,讓你感覺這裡的芬芳氣息。瞧!一些蝴蝶正聚精會神地採花,不管你走多近,它都毫無察覺;一些蝴蝶對遊人的照相機很感興趣,飛到遊人的帽子上和遊人一起照相;還有的蝴蝶在花叢中尋找同伴,一會兒低飛,一會兒高飛。
我們接著參觀了大理三塔。三塔位於大理城北約一公里處,後面是巍峨的蒼山,波濤萬里的洱海在它的前面。三塔修建於唐宋,如同玉柱橫空,雄渾壯麗,在蒼山洱海間靜靜地屹立千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