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導遊詞(14篇)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遊,時常要開展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才更有條理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故宮博物院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1
親愛的朋友們:
今天我將要帶大家參觀的是當今世界上儲存最完整的,也是我國古代最瑰麗的宮殿——故宮。在進行正式參觀之前,我先透過導遊詞給大家做一下簡短的介紹。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我國古代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它坐落在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紫禁城現存的殿宇有2631座,其中最著名的建築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華閣、武英閣等等。北京故宮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5A級風景區,併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由此可見,故宮博物館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聽了我透過導遊詞的簡單介紹,我想大家對故宮也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喜歡看宮廷劇的朋友們一定非常期待,想去看一看那些皇后、嬪妃們生活起居的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告訴大家,電視劇中拍攝的皇宮並不是故宮,而是仿照故宮專門用於拍攝的建築。所以,故宮中有很多殿宇是不能進入,只能遠觀的,希望大家嚴格遵守要求,以免損壞了那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同時,也希望大家做好文明旅客,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希望大家配合。
聽了故宮導遊詞,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那麼我們現在就開始進行參觀,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同揭開故宮神秘的面紗。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2
親愛的朋友們:
今天我們要去參觀一個獨特的旅遊景點,它位於北京市中心,有成千上萬的房子,高聳的亭臺樓閣,紅色的牆壁和黃色的瓷磚,金碧輝煌,被稱為金色的宮殿海。你一定猜到了,這就是故宮,它在國內外都很有名。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明清兩代的24位皇帝在此登基坐殿,統治中國500多年。紫禁城,鑲嵌在北京市中心的一顆明珠,是整個城市最美麗的景觀。故宮西北面有湖景、塔景的北海公園;西邊是波光粼粼的南海;王府井,東方著名商業街;北面的景山是故宮的屏障。站在景山的萬春亭上,可以俯瞰故宮的全貌。紫禁城的南面是天安門廣場,它是新中國的象徵。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冉冉升起。
故宮是世界著名的旅遊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閃耀著東方文明的光輝。
故宮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佔地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9000多間房屋。很多人都聽說過故宮有9999個半房間的傳說。這是因為根據易經,九為陽極數,九為尊。故宮是皇帝的居所,自然要完。紫禁城周圍有一堵10米高的牆。城中有四門,正門南,神武門北,東華門東,西華門西。四角有一座精緻別緻的角樓,名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嶺”。城外有一條長3800米,寬52米的護城河,使紫禁城成為一個自衛體系,有城內一城的美稱。它的護城河的長度被列為世界上最高的。
紫禁城自明朝以來一直是統治中心,但它的建立者不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而是他的第四個兒子明朝的建立者朱迪。紫禁城建在北京南部永定門到鼓樓的中軸線上,長16英里。主要是從南向北,左右對稱。它遵循了周立考公基“前朝,後室,左室右舍”的建造原則。紫禁城的建築技術突出了皇權。
其基本方法是突出前三殿和後三宮的中軸線,其他建築以此為中心拱。紫禁城的修建可以說是全國各地人力物力的彙集,木材磚塊取自全國各地,極其昂貴。宮中的磚被稱為“金磚”,製作工藝極其複雜。從取土到成泥需要6道工序,成磚需要17道工序。最後,磚塊應該用桐油浸泡。這種磚鋪在地上越來越亮。因為複雜,價格高,當時一磚結合一石米。在,它被稱為“金磚四國”。可以說故宮的每一座宮殿都浸透了人民的血汗。它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良傳統和獨特風格,充分體現了我們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能力。紫禁城是中國最完整、最輝煌的皇家建築群,現在已經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現在,這座紅牆黃瓦、氣宇軒昂的建築,就是故宮的正門——武門門。它在平面上呈“凹”形,上面有五座重樓建築。主樓為9開間的正殿,東西為四角雙簷的四個金字塔形屋頂方形亭閣,各由一條走廊連線,輔翼為主樓。整個建築的氣勢充分體現了皇帝的威嚴。武門門內所有的建築,高低錯落,左右相映,猶如展翅高飛的飛鳥,所以常被稱為武風樓。主樓有王座,左右各有一座鐘鼓樓。過去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鐘鼓齊鳴,莊嚴肅穆。
提到午門,我們常常會想到“發動午門,斬首示眾”這句話。其實午門之前沒人被殺。因為明朝是在西施(今西四)執行的,清朝是在菜市口,但是人是在這裡被殺的。明代有一種刑院打人,是在午門下舉行的。大臣得罪皇帝,就要被批評為“逆鱗”。用被子批“逆鱗”的大臣打掉了他們的黑帽子,穿上囚衣推出午門,行刑地點就在這條御道的東側。一開始只是象徵性的打架,主要是因為部長的羞辱,後來他把人打死了。鄭德十四年,正德皇帝朱厚照去江南參加選美,大臣們反對。荒淫的鄭德皇帝不僅不聽,還狀告淑芬、黃恭等130位大臣,殺死11人。聽起來真的很殘酷,但是今天早上是一個不同的場景,傳統節日元宵節就要到了,官員們歡欣鼓舞。
進入武門門後,就可以在宮中開始遊覽了。你面前的河叫金水河,上面的五座漢白玉橋叫內金水橋。五座橋各有各的用處:中間的一座叫尤魯橋,供皇帝去,宗室親王去;外面是軍民部長行走的立交橋。金水河從這裡流過,除了美觀還有防火功能。一方面,故宮多為木質建築,一旦發生火災,可以用河水撲救;另一方面與我國五行學說有關,因為南方屬於火,所以以水來判斷。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講解中隨時會介紹給大家。可見故宮不僅是建築藝術的傑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作。前門叫太和門。你能猜出它前面青銅獅子的雌雄嗎?你猜得不錯,東方的獅子,踩著前腳的繡球花,象徵著力量,象徵著全世界的團結;西邊是一頭母獅,前腳輕撫著一隻小獅子,象徵著後代的繁榮。站在門邊的圖是故宮的平面圖。如你所見,故宮由兩部分組成:前朝和故宮。前朝有三個大殿,皇帝頒佈法令,舉行儀式。三座宮殿的後面是皇宮,包括幹青宮、交泰宮、坤寧宮、皇家園林和東西六宮等。這裡是皇帝處理政務、享樂生活的地方。
目前,故宮的展示系統分為宮殿歷史文物展示、東六宮、外東路和三殿兩廳,用於古代文化藝術展示。這座藝術寶庫中有近百萬件珍貴文物,佔中國700家博物館總收藏量的六分之一,使其成為國內外聞名的最大博物館。在這裡,中華文化藝術5000年的光輝燦爛。今天,故宮的禁地已經成為人們參觀的旅遊勝地。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3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馬桶旅遊社的著名導遊——刷子,大家可以叫我刷導。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文化遺產地是北京故宮風景名勝區。
請大家聽我說,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且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建築群。曾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執掌朝政。請大家細細遊賞,我們在太和殿集合。
接下來,我要介紹這個非常有名得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他是故宮內最大的宮殿建築物,是明,清皇帝召見文武百官,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
另外,在遊覽時要注意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還要注意安全......最後,祝你們旅途愉快,我們11點在原地集合。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4
各位小朋友,大家去過北京的故宮嗎?哈哈,下面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相傳北京的故宮一共有9999.5間房子,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住,一天住一間房子,就這個樣子,不重複,一直要住到二十七歲才可以出來呢!
更為奇怪的是在故宮的院子裡還沒有一棵大樹,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原來是因為皇帝怕刺客躲在樹上,藉此機會,來傷害皇上或他計程車兵,所以皇宮中不會有一棵樹。
皇宮中的'房子都是用木材做成的,每個房子的前面都有一口大缸,如果房子失火了,它就派上用場了呢!
小朋友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很想去呀?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5
參觀故宮博物院導遊詞各位遊客:
我們熱忱歡迎你們來到故宮參觀遊覽,請讓我向大家介紹故宮的有關情況:故宮是我國目前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它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是一座城中之城。
它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規模宏大,佈局統一。
在故宮的周圍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城牆的四角都有一個瞭望臺;城的四面都有一個城門,城東有東華門,城西有西華門,城南有太和門,城北有神武門;故宮裡面從南往北分別是前朝、後庭和御花園。
其中,最主要的建築是前朝和後庭:前朝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內景主要以龍為主,前朝中最主要的是太和殿,它是皇帝行使皇權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後庭又分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內景主要以鳳為主,它是后妃們居住的地方,也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御花園是皇帝和皇后休閒的地方,環境優雅、舒適、恬靜。
御花園後面是神武門,你出了神武門,登上神武門對面的景山公園,再回望故宮博物院,一定會覺得它是那麼宏偉壯麗、金碧輝煌
不能不令人驚歎不已
各位遊客,我們真誠地希望你們此次觀光愉快,並期待著你們再一次故地重遊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6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故宮博物院於抗日戰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的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寶島。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後中央博物院歸併故宮博物院後,故宮博物院全部文物由臺中運至臺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開放。至此,運臺文物才得到一個適當的儲存環境。
運臺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琅、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併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餘件,目前共有60萬件。
該院陳列展覽強調配合旅遊觀光事業及為大眾服務的原則,院內闢有銅器、瓷器、玉器、書畫等各種陳列室。先後成功舉辦多個大型展覽。為了方便外地民眾參觀,該院還舉辦巡迴文物展覽,深入許多市縣展出。
該院出版有《中華五千年文明集刊》、《國之重寶》、《惠風和暢》、《文物光華》、《故宮寶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畫皴法點苔之研究》、《清代通鑑長編》等著作,並影印出版了文淵閣《四庫全書》。院內還有定期刊物《故宮文物月刊》和《故宮學術季刊》等。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7
親愛的遊客:
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著名導遊。可以叫我刷導。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文化遺產是北京的故宮風景區。
請聽我說。北京故宮,原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宏偉、儲存最完好的古代宮殿和建築群。曾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登基,掌管朝政。請認真享受。我們將聚集在太和殿。
接下來我要介紹一下這個非常有名的太和殿,俗稱金殿。它是紫禁城裡最大的宮殿建築,明清兩代皇帝在這裡召見文武官員發號施令,舉行慶典。
此外,我們應該注意不要亂丟垃圾和亂塗亂畫,而且在參觀時也要注意安全...最後祝你一路順風,11點在同一個地方集合。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8
親愛的孩子們:
你們去過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嗎?哈哈,我給你介紹一下:
相傳北京故宮有9999.5套房子。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每天都住在一個房子裡。就這樣,沒有重複,他只能走出來,直到27歲。
更奇怪的是,故宮的院子裡沒有一棵大樹。你知道為什麼嗎?原來皇帝怕刺客躲在樹上,藉此機會傷害皇帝或他計程車兵,所以宮裡不會有樹。
宮殿裡所有的房子都是木製的。每家門前都有一個大缸。房子著火了就派上用場了!
孩子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真的要去嗎?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9
位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原為“中山博物院”,於1965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落成。整座建築仿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宮殿式建築。外觀壯嚴宏偉,是中國收藏文物藝術精華所在。
博物院建築分為四層,正院的平面圖採梅花形,分成五個大廳。第一層分別是講演廳、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八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侯家莊基園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層則陳列書畫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及織繡等;第四層則為各種專題研究室。
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70萬件。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寶格琺琅器、文具、雕刻、織繡、繕本圖書及滿蒙檔案文獻,品類眾多且精緻。三樓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二樓的瓷器最受遊客矚目。來寶島旅遊的遊客,大多都會到此一遊。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10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訂購,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國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
1922年6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蒙難”時登臨該艦,指揮平叛鬥爭長達50余天。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去世後,為紀念孫中山改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在“武漢保衛戰”中於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中山艦自加入中國海軍以來,歷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等五大歷史事件,是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國民革命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物。
中山艦博物館由兩幢相連建築構成,艦體陳列廳全鋼結構,外形如同一艘戰艦,頭衝金雞湖,好似欲揚帆出海,中山艦就穩穩安放其中。與其相連的一幢三層建築為一般陳列室,外形為三角形,裡面將陳列隨艦出水3千餘件文物及與中山艦相關的歷史資料等。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11
(故宮午門前)
女士們、先生們: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後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麼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
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後這裡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麼崇高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的,也因為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14年的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牆黃瓦的建築群,為什麼這樣呢?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佔中央方位,因為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的感情,於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築上使用。而紅色,則寓意著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於這些原因,故宮建築的基本色調便採用了紅,黃兩種顏色。
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
9。9米,號稱10米的城牆,牆外一週是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的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中共徵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所用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採自河北曲陽縣。宮殿內墁地的方磚,燒製在蘇州,砌牆用磚是
山東臨清燒的。宮殿牆壁上所用的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的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大。
我們眼前的建築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都要在這裡舉行頒佈次年年曆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曆”的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大婚等重大節日,都要在這裡陳設鹵簿,儀仗。此外,國家凡有徵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關於“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可能是由於戲劇午臺上及野史小說敷衍而來的。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的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的。
(進午門後金水橋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故宮裡面,在正式遊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佈局和參觀路線。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的面積上,集各種建築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築群,不但沒有紛雜現象,反而給人以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和佈局規整的感覺,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的中軸紅,這條中軸線和整座北京城有機地結為一體,北從鐘樓,南至永定門,總長度約8公里,皇家禁區苑內的部分約佔三分之一。宮內重要建築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其它建築分東西對稱分佈。整個宮殿的設計和佈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的 “尊嚴”和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故宮分外朝內廷。現在我們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門。門前有一對青銅獅子,威嚴,兇悍,成了門前橋頭的守衛者,象徵著權力與尊嚴。皇帝貴為天子,門前的獅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東邊立的為雄獅,前爪下有一隻幼獅,象徵皇權永存,千秋萬代。我們眼前的這條小河,叫金水河,起裝飾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橋象徵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外觀象支弓,中軸線就是箭,這表明皇帝受命於天,代天帝治理國家。
(在太和門前)
故宮建築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由午門到乾清門之間的部分分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東西兩側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左右對稱,形成“外朝”雄偉壯觀的格局。三大殿前後排列在同一個龐大的“工”字型漢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為三層,每層有漢白玉石刻欄杆圍繞,三臺中有三層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最高大的一座建築物,也是國內最高大、最壯麗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乾清門以內為“內廷”,建築佈局也是左右對稱。中部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封建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兩側的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東、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內廷”還有為皇家遊玩的三處花園——御花園、慈寧花園、乾隆花園。內金水河沿“內廷”西邊蜿蜒繞過英武殿、太和門、文華殿流出宮外,河上有白玉石橋,沿河兩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欄杆,形似玉帶。故宮建築絕大部分以黃琉璃瓦為頂,在陽光下金碧輝煌,莊嚴美觀。
故宮中的建築除了突出中軸線外,還用了各種手法,使宮城中各組建築獨具特色。比如殿基的處理,殿頂的形式,吻獸和垂脊獸的數目,彩繪圖案的規制等等。這樣,不僅使主要建築更顯得高大,壯觀,而且還表現了宮中建築的等級差別。民間傳說故宮有房9999間半,說天上的皇宮一共有房10000間,地上的皇帝自稱“天子”,不敢與其同數,所以就少了半間。這半間房在哪兒呢?它指的便是文淵閣西頭那一小間。實際上紫禁城有房9000餘間,所謂的這半間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一間,面積雖小,僅能容納一個樓梯,但它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樓下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地方,為了照顧佈局上的美觀,所以把西頭一間建造的格外小。
(經過太和門之後)
女士們、先生們,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宮殿。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重簷廡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級,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層重疊的“工”字型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成,離地8餘米,下層臺階21級,中,上層各9級。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06年,經歷了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燹的毀壞,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個屋簷上各有一排動物,原來是釘子,用來固定瓦片用的,後來換成了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說可以辟邪,而且數量越多,表明建築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個,9是陽之極數,依次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許有這種裝飾的。
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於此,先後有明朝地14位,清朝地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地宮城裡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裡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地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群。由於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地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地位,是建築藝術地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地。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地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地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地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地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
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
自己宮殿地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地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後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麼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
“禁”字地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後這裡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麼崇高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啊!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地,也因為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14年地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地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牆黃瓦地建築群,為什麼這樣呢?據
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佔中央方位,因為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地感情,於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地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築上使用。
而紅色,則寓意著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於這些原因,故宮建築地基本色調便採用了紅,黃兩種顏色。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地城牆,牆外一週是52米寬地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地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地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中共徵集了全國著名地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所用地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地盤山,花崗石採自河北曲陽縣。
宮殿內墁地地方磚,燒製在蘇州,砌牆用磚是山東臨清燒地。宮殿牆壁上所用地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地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大。我們這裡眼前地建築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地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都要在這裡舉行頒佈次年年曆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曆”地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大婚等重大節 日,都要在這裡陳設鹵簿,儀仗。此外,國家凡有徵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關於“推出午門斬首”地說法,可能是由於戲劇午臺上及野史小說敷衍而來地。
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地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地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地。(進午門後金水橋前)現在我們這裡已經到了故宮裡面,在正式遊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地佈局和參觀路線。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地面積上,集各種建築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此宏大地建築群,不但沒有紛雜現象,反而給人以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和佈局規整地感覺,最主要地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地中軸紅,這條中軸線和整座北京城有機地結為一體,北從鐘樓,南至永定門,總長度約8公里,皇家禁區苑內地部分約佔三分之一。宮內重要建築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其它建築分東西對稱分佈。整個宮殿地設計和佈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地“尊嚴”和對封建等級制度地森嚴。
女士們、先生們:
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為紫禁城(歷代宮殿都象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有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
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佈置著帝王發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仄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春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處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周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故宮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今俗稱御花園,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佈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御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朋友們,因為時間倉促,這次對故宮的介紹就到此結束。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詳細的參觀。謝謝合作!
(在旅遊車上)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去北京故宮的途中。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張靈昕。我很榮幸能夠帶領大家去故宮旅遊。希望我能帶給大家最好的服務。首先我將故宮給大家做一簡要介紹。故宮位於北京市城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築群。至今已有近580年的歷史。先後曾有24位皇帝相繼在故宮登基,執掌朝政。故宮規模宏大,東西寬為753米,南北長達961米,總佔地面積達72萬平方米。有大約10000間宮室。
(到了故宮景點)
各位遊客,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氣勢雄偉的古代宮殿—故宮了。大家看這四面就是宮牆,而且宮牆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門,南為午門也就是故宮正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這宮牆四門的角樓都是風格獨特、造型綺麗的。
現在請跟我一起去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太和殿看看!這裡是明、清皇帝召見百官、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全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外有廊柱,殿內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內淨空高達14米,寬63米,面積2377平方米,為全國最大的木構大殿。我再給大家介紹介紹其他的宮殿吧!
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的演習禮儀之地。保和殿,是皇帝宴請外藩王公貴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處。我們再來看看文華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讀書處。乾清門是故宮中外朝和內廷的分界處,由此向北便是內廷。乾清宮是明、清皇
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慈寧宮就是皇上住的地方。你們看過《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嗎?它就是在故宮裡拍的。
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這就是我國的故宮。無論在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誌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各位先生、女士們,大家好!我姓關名羽瀟,是紅星閃閃旅行社的一位導遊。首先預祝大家旅途愉快!好,現在大家看我身後的那扇硃紅的大門就是故宮的正門了。故宮處在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儲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好了現在已經到了停車場,先介紹到這兒請大家下車吧!各位請看!這便是故宮的正大門——午門。它建成於1420年,它的名字是用來斬頭的嗎?其實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士兵出征之前,軍官們也就是現在的領導在這兒諸如鼓舞士氣並下達命令之類的。好!那我們就到故宮裡面吧。
各位朋友,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聞名中外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先來看看太和殿,它高有33米,從東至西長有64米,從南至北寬有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太和殿是在皇帝上早朝和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它的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第一,正背上的吻獸
的體積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而言之,處處顯示它的第一的思想體現。看完了太和殿讓我們一起去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朋友們自由參觀一下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十分鐘後我帶領大家遊覽最後一個景點:交泰殿。大家休息夠了嗎?現在我們就去交泰殿,殿裡有康熙皇帝的御筆,在北京只有兩幅康熙帝的真跡,另一幅就在大貪官和珅的家——恭王府。請看,眼前這一座四角攢尖的建築物就是交泰殿,我們走進去看一看吧,您們看到後牆扁額上有無為二字了嗎?那就是康熙御筆,無為的意思並不是沒有作為,而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治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好了,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本次北京故宮之旅就圓滿結束了。我希望各位若干年之後還能來找我,我一定為大家再次講解,朋友再見。我微笑地向遊客們告別。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12
女士們、先生們:
在這裡,我將為您們介紹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位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紫禁城建築原則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左祖右社就是故宮東南的太廟和西南的社稷壇。前朝就是故宮內上朝行禮的宮殿。以前神武門和景山之間曾經有市場,就是後市。
故宮內部宮殿又分為外朝、內廷,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南邊是外朝,舉行大典的場所,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為中心,東面文華殿、西面武英殿為兩翼。武英殿清朝多爾袞曾經在此攝政,之後改為修書處,修出的書稱為“殿本”。文華殿曾為太子居所,後來文淵閣成為藏書處。北邊是內廷,中心是乾清宮、坤寧宮,為帝后寢宮,但清朝皇后不住坤寧宮,坤寧宮用於祭祀和皇帝舉行大婚典禮的地方。乾清宮清朝雍正以後不再住人,而是接見大臣、舉行內廷典禮、皇帝死後停靈所用。後三宮兩邊有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乾清宮西面養心殿是雍正以後皇帝的居所,處理政事也在這裡。
這是故宮比較靠中間的重要部分,此外還有西路慈寧宮、慈寧花園,太后住處,沒有開放,我也不太清楚。外東路寧壽全宮,乾隆準備當太上皇時建的,但沒有住過。
現在還有流傳以前關於紫禁城建築時的傳說,。據說,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皇上和他的兒子燕王打算把宮殿修蓋得間量多點兒、大點兒,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尊嚴。這天,皇上正要傳旨宣劉伯溫,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伯溫來了。劉伯溫一見皇上就說:“啟奏萬歲,臣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千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說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皇上聽了覺著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劉伯溫去監造不到一千間,可還得跟天宮差不多間量的皇宮,並去請金剛、地煞來保護皇官。劉伯溫領旨就辦去了,這事兒一下子就在北京城傳開了,老百姓都等著要看劉伯溫怎樣修蓋皇宮,怎樣去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這些神仙來保護皇宮過了些日子,劉伯溫就把事兒全都辦好了。皇上一看那宮殿蓋得甭提有多華貴了,間量還真是不到一萬間,再看宮院裡金光閃閃,好像有神仙鎮守。皇上愈看愈高興,當時傳旨,給劉怕溫加封晉爵,還賞賜了很多珠寶。外邦聽說劉伯溫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故宮裡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裡的七十二條地溝。
故宮裡面的宏偉建築代表了我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難道這不是作為一箇中國人,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嗎?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們熱忱歡迎你們來到故宮參觀遊覽,請讓我向大家介紹故宮的有關情況:故宮是我國目前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它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是一座城中之城。
它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規模宏大,佈局統一。
在故宮的周圍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城牆的四角都有一個瞭望臺;城的四面都有一個城門,城東有東華門,城西有西華門,城南有太和門,城北有神武門;故宮裡面從南往北分別是前朝、後庭和御花園。
其中,最主要的建築是前朝和後庭:前朝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內景主要以龍為主,前朝中最主要的是太和殿,它是皇帝行使皇權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後庭又分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內景主要以鳳為主,它是后妃們居住的地方,也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御花園是皇帝和皇后休閒的地方,環境優雅、舒適、恬靜。
御花園後面是神武門,你出了神武門,登上神武門對面的景山公園,再回望故宮博物院,一定會覺得它是那麼宏偉壯麗、金碧輝煌,不能不令人驚歎不已。
各位遊客,我們真誠地希望你們此次觀光愉快,並期待著你們再一次故地重遊。
故宮博物院導遊詞14
女士們先生們:
紫禁城,建於北京,有其歷史,又因為是風水寶地,所以歷史悠久。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歷時14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如你所見,故宮是一座紅牆黃瓦的一流建築群。為什麼?根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居於中心地位。因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黃土高原,所以對黃色產生了一種敬佩和依戀的感覺。自唐代以來,黃色成為代表皇室的顏色,其他人不允許在服裝和建築中使用。而紅色則象徵著幸福、吉祥和財富。由於這些原因,故宮的基本顏色是紅色和黃色。
我們前面的建築叫做午門。武門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五峰樓。明朝每年正月十五,在午門掛燈給官員送飯。到了清朝,這種活動取消了。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這裡都會舉行頒佈下一年曆法的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開乾隆皇帝的“李鴻”之名,“授歷”改名為“授朔”。清朝時,皇帝舉行會議或大祭祀,以及重大節日如元旦、冬至、生日和婚禮,都要用滷書和儀式來裝飾。此外,當國家在戰鬥中取得勝利時,皇帝接受午門祭俘儀式,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發。
“發射午門斬首”的說法,可能是因為敷衍的戲臺和野史的小說。事實上,這是阿明王朝朝廷命官的罪行,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武門當庭。當然也有當場死亡的。
(入武門後,金水橋前)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故宮了。正式遊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佈局和遊覽路線。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麼大的區域內,結合各種建築手法,建造出一組規模這麼大的建築。反而給人一種結構嚴謹、色彩鮮豔、佈局規整的感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在施工中突出一個極其明顯的中軸線紅色。這條中軸線與整個北京城有機融合,從北面的鐘樓到南面的永定門全長約8公里。皇家禁區部分約8公里。宮殿中的重要建築都位於這個中軸線上,而其他建築則是從東到西對稱分佈。整個宮殿的設計和佈局顯示了封建君主的“尊嚴”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
紫禁城面對皇宮。現在我們在最南端,面朝外,前面就是太和門。門前有一對青銅獅子,雄偉兇猛,成為門前橋樑的守護者,象徵著權力和尊嚴。皇帝是天子,他面前的獅子自然是最美最高的。東邊立著一頭獅子,前爪下立著一隻幼崽,象徵著皇權永存千代。我們面前的這條河叫金水河,是用來裝修防水的。河上的五座橋象徵著孔子倡導的五種美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看起來像弓,中軸線是箭,說明皇帝是上天的命令,代表天帝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