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導遊詞> 西藏旅遊解說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西藏旅遊導遊詞

西藏旅遊解說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藏旅遊解說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藏旅遊導遊詞1

  那曲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東鄰昌都地區,南接拉薩、林芝、日喀則三地市,西與阿里地區相連。

  那曲地區下轄那曲、安多、聶榮、比如、嘉黎、巴青、索縣、班戈、申扎、尼瑪等10個縣,1個雙湖特別行政區,截止1995年底,全地區總人口為330286人,其中藏族326920人,佔總人口的98.98%,漢族3258人,其他民族108人。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整個地區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懷抱之中,西邊的達爾果雪山,東邊的布吉雪山,形似兩頭猛獅,守護著這塊寶地。這片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們常說的羌塘。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羅棋佈,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谷地帶,多高山峽谷,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並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氣候好於中西部。

  那曲地區屬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乾燥,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溼度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間,是乾旱的颳風期,這期間氣候乾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期間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佔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這時的草原一片青綠,萬物茂盛,人歡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鎮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路,又是西藏對外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每年8月(藏曆6月)舉辦的賽馬節是藏北草原的盛會,屆時,旅遊觀光的遊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販等雲集此處。旅遊者可以領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風光、節日氣氛和民族風情,還可以參觀遊覽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區境內,遼闊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無人區,都會給旅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無際的無人區,棲息著野犛牛、藏羚、野驢等許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納木錯位於拉薩市的當雄與那曲地區的班戈縣之間,每年都有許多前來轉湖的遊客和信徒。

  那曲鎮是被西藏列為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在此舉行,觀光群眾、各業商販、嘉賓遊客紛紛雲集而來。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藍天、白雲、彩虹、牛羊和綠色織就的錦緞畫,旅遊者都會在這裡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西藏旅遊導遊詞2

  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橫空出世,由西向東平行伸展,在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形成群山環繞之勢,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林芝地區就靜臥在這三大山脈的懷抱之中。有人稱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稱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語意為“太陽寶座”,它的東面及東北部與雲南省、昌都地區相連,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地區相鄰,南部又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006.5公里。林芝地區下轄林芝、米林、工布江達、墨脫、波密、察隅、朗縣7個縣,總面積約11.7萬平方公里,人口14萬多。

  林芝地區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僅僅900米,氣候溼潤,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鎮和景區有錯高湖景區、八一鎮、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景區。其中首府八一鎮位於尼洋河畔,是該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觀儲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瑪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樹蕨”以及百餘種杜鵑等等應有盡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館”、“自然的綠色基因庫”之稱。其中布裙湖一帶還是傳說中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

  林芝是門巴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他們的生活習慣及宗教信仰皆保留著濃厚的傳統色彩,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古老的傳說、淳樸的民俗與氏族、村寨的圖騰崇拜、宗教神話聯絡在一起,給這些古老的民族、遙遠的居地籠罩上了一層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傳統文化以及藏傳佛教和本地興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擁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點,與南迦巴瓦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松錯以及察隅、波密等獨特的自然風光構成了豐富多采的旅遊景觀。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著稱於世,並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佈,異常豐富的植被及野生動物資源,山高水長,人力難及,原始自然風貌儲存完好,是世界僅存的絕少為人類所涉足的淨土之一。

  西藏旅遊導遊詞3

  阿里地處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稱謂,這裡地形獨特。該地區湖泊眾多,人煙稀少,有眾多美麗絕倫的的雪山,且險峻多姿,氣勢磅礴;有著數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盡頭的寬闊草原,各種高原珍奇動物和名貴的植物讓您博覽世界而不知疲倦。

  被佛教信徒視為“世界中心”的神山崗仁波欽和聖湖瑪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種角色去審視,都會產生一種無形的肅穆和敬畏。還有古格王國遺址、託林寺、斑公湖自然風景區、鳥島、科加寺、獨特的地貌扎達土林、東嘎皮映洞窟壁畫、“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曆史的“普蘭國際市場”等,都宛如一顆顆璀燦的明珠,讓您顧盼流連。這裡有四條著名的河,即獅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馬泉河,分別是印度河、恆河、薩特累季河、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在這片大約30萬平方公里遼闊的高原上生存著六萬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從事牧業和半農牧業。阿里地區共有七縣一鎮,獅泉河是阿里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的海撥高達4200米,距拉薩1587公里,距新疆葉城1085公里,空曠的大地上,幾十裡不見人煙。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則是屋脊上的屋脊。儘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異常艱險,補給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風貌勢不可擋地吸引著無數探險者們去征服它、體驗它、欣賞它。如今阿里越來越成為到西藏旅遊,或者說時尚旅遊中最熱門、最時尚的一程。

  西藏旅遊導遊詞4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歡迎你們來到這神奇的被稱為“世界屋脊明珠”的布達拉宮。舉世無雙的布達拉宮是西藏的標誌建築,也是獨一無二的世界屋脊的一顆明珠。

  相傳1300年前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初,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

  大家可以看到宮牆內的山後是一個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在看右側有一座藥王山,山上有17世紀建造的一座藏醫學院。前面是一個大廣場,站在廣場的遠處看去,布達拉宮像宮堡式古建築。

  大家看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宮中最高的靈塔,塔身和塔頂用黃金包裹,並嵌滿各種珠寶玉石,可謂價值連城。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金碧輝煌的金頂,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氣勢雄偉,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

  西藏旅遊導遊詞5

  山南是指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區,橫闊420公里,縱長329公里,總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瑪拉雅山脈將不丹、印度與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魯藏布江曲水大橋達拉薩,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喀則,相反則抵達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區——林芝。

  山南海拔3600米,氣候溫和,屬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區。岡底斯、喜瑪拉雅等高大山脈的巍然夾峙,使得此地降水頗豐,氣溫也不似藏西、藏北那般嚴寒。橫貫于山南中部的雅魯藏布江正處中游,江面開闊,支流眾多,寬十數公里、長几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佈。河谷兩側山地的高處是牧場,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則是肥沃的農田,最適宜於青稞、蕎麥、小麥等高原農作物生長,是歷史悠久的人類聚居區和農業發達區,自古享有“西藏糧倉”之美譽。

  山南地區以澤當鎮為地區中心,山南地區下轄12個縣,現有藏、漢、回、門巴、珞巴等民族共29萬多人口,其中藏族佔98%。

  山南是西藏自治區最富庶、歷史文化淵源最深厚的地區。由高地農業文明發展壯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興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稱為西藏文明的發祥地並兩度成為西藏史上的統治中心。群峰、湖泊、溫泉、河谷組成了山南獨特的地理風光,雅礱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這裡有吐蕃王朝時期留下的藏王陵墓群、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遺蹟。悠久歷史留下的豐厚的文化遺產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山南成為旅遊者嚮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