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和幾》教學反思
幾和幾的教學是加減法的基礎,學生理解了5以內數的組成,就能較好的掌握加減法。這節課的重點就是在於讓他們透過動手操作對4和5的組成的原因進行感性的理解,初步建立學生數感。因此在這節課上,我特別注重孩子們的理解,運用不同的方法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我是這樣設計這節課的,先讓學生在猜一猜的遊戲中明白3的組成,我兩隻手共拿了3個圓片,出示給學生看,然後左手拿一個圓片,學生猜一猜,右手拿了幾個圓片。學生根據以前的基礎和所觀察到的很快才出右手拿了兩個圓片,問學生怎樣猜到的,學生髮言後,我應該板書3的組成,但當時沒板書出。
我加大難度,我加了一個圓片,現在是四個圓片,分左右兩個手拿,可能是幾個和幾個?如此一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紛紛來猜,就有孩子猜測是2個和2個,3個和1個,1個和3個,還有孩子說是2個和3個,我讓學生自己判斷,覺得可能嗎?學生用擺小棒的方式,得出可能是2和2,3和1,1和3,但不可能是2和3,學生說明老師手中只有4個圓片,而2個和3個圓片合起來是5個圓片,我接著板書4的組成,然後讓學生試讀4的`組成。我在此處的不足是沒有理清4的組成的有序性,沒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髮現4的組成規律。
如由4可以分成1和3,將右邊的小棒向左邊移動1根,就可以變成4可以分成2和2,再向左邊移動一根,就變成4可以分成3和1了,這樣做後就不會導致在後面教學5的組成時學生將小棒分成2堆時學生不會分,只能用一種方法。在後面提問是應該問學生,怎樣更容易記住4的組成?但我在此處忘記掉了,所以孩子們掌握的不好,本來讓孩子自己分析判斷,得出記住兩種方法就可以了。
在教學了4的組成以後,我讓學生再拿一根小棒和原來的小棒合在一起,學生明白了,現在有5根小棒,我讓學生現在將手中的小棒分成兩堆,看誰的分法多?學生動手擺,此處又出現了一個問題,由於前面4的組成教學的不是很有序,所以很多學生只擺一種就不擺了,還有學生沒有注意傾聽,擺了3堆,以後在教學中要培養孩子學會傾聽的習慣。學生擺好後,我讓學生對各種不同擺法進行展示,讓學生明白5的組成方法。此處4種方法板書在黑板上後,我提問:還有別的方法嗎?此處提問誤導了學生,讓學生誤以為位置不同也是方法不同,此處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時間不夠。
讓學生明白5的組成後,我採用對口令的遊戲,拍手的遊戲讓學生更進一步熟悉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提起學生的興趣,但在對口令的遊戲中我所組織的語言不完整,如5的組成,“我出2,學生說我出3,2和3組成5”,但我後一句沒組織學生說,感覺一句話沒完整,所以導致學生理解不是很透徹。
總之,這節課講後,感覺有很多不足,與柏老師、校長和各位數學老師交流後,瞭解到本節課的不足,能知道不足就是我的收穫,在找到不足後,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逐步改正,熟讀教材,鑽研教法,力爭最大限度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節課具有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