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數學《認識小數》教學反思範文

數學《認識小數》教學反思

數學《認識小數》教學反思範文

  片段:

  師:老師這裡有一個小釘子,誰能用米尺幫老測量一下呢?

  生(上臺測量):這個小釘子正好是1釐米。

  師:1釐米是多少米呢?

  生1:1釐米是1米的1/100,是1/100米。

  生2:1釐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這樣的1份就是1/100米。

  師:我們可以用分數1/100米來表示1釐米,。同學們能不能創造一個新的小數來表示1/100米呢?

  生1:00.1米。

  生2:0.10米。

  生3:0.01米。

  師:能為你精彩的創造說一說理由嗎?其他同學也可以評價評價。

  生4:我覺得不能用00.1來表示1/100,因為“00.1”和“0.1”沒有什麼區別,即使是“000.1”也還是0.1。

  生1:我是在小數點的左邊多寫一個“0”,意思是讓“1”往後挪一位,好表示1/100米。

  生5:那也不能在小數點的左邊添“0”啊,應該添在小數點的右邊,我同意生3的說法。

  生2:我是這樣想的,“0.1”表示1/10,那麼我用“0.10”表示10個“0.1”,也就表示了1/100。

  生6:不對,10個0.1應該是1米。再說,“0.10”的“1”和“0.1”的“1”位置沒有變,還是表示1/10米。我也同意生3的說法。

  生3:“1”寫在小數點的右邊第一位表示1/10,那我就把“1”寫在小數點的右邊第二位表示1/100。所以我寫成0.01米。

  ……

  師:同學們的辯論太精彩了,現在你知道1/100米還可以寫成——

  生:(齊)0.01米。

  ……

  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小數的基礎上,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教材關於兩位小數的引入是這樣的;“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1釐米,1釐米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確實,數學中的許多概念,本身就是已經規定的,我們似乎只要“告訴”學生就行了。可是如何讓學生去真切的體驗、深刻的感悟呢?上例中,我讓學生嘗試創造,交流評價來溝通小數與分數的內在聯絡,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小數的產生以及小數的內在意義。如果一開始就否定生1和生2的想法,會讓一部分同學受到挫折感,會喪失繼續回答問題的勇氣。

  引導學生以1釐米是1米的1/100為突破口,這樣能比較順利的.得出後邊的4釐米是1米的4/100,9釐米是1米的9/100,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兩位小數可以表示百分之幾的數,繼而得到4/100還可以寫成小數0.4,9/100還可以寫成0.9。因為兩位小數0.01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學生學習後面的知識非常積極。

  創造小數讓學生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思維,學生經歷了用小數表示1釐米的過程,理解了0.1、0.01、0.001的意義,知道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並在創造交流中感悟著“數位”“計數單位”“小數意義”等知識,享受著成功創造小數的樂趣,引發對問題的不斷深入的思考與認識。這樣教學,學生明白小數和整數一樣都遵循“十進位制計數法”的計數原則,有利於學生對數的認識。這為我教學下一課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