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相親時的叛徒散文

相親時的叛徒散文

相親時的叛徒散文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爺爺與母親的關係有些不睦。

  儘管母親照顧爺爺很周到,但總感覺他們中間隔著一條溝壑,始終都無法逾越,從來沒看到翁媳之間那融洽的情形,即便風平浪靜,也似乎都在故意掩飾著什麼。

  等我漸漸長大了,再問起母親這件事情,母親仍咬著嘴唇,半天才恨恨地說:“當初,我跟你爸相親時,你爺爺說我面沉似水,好像別人欠了我的錢一樣,不讓你爸娶我。”

  我很意外,便說:“爺爺當著你的面,就這麼說,是有些過分,幸虧爸爸沒聽他的。”

  母親長出了一口氣,才一字一頓地說:“沒當著我說,是私下裡跟你爸爸說的。”

  我一聽,愣怔了一下,趕緊笑著說:“媽,反正我爸也沒聽爺爺的,其實,爺爺也不見得有什麼惡意,你也不能總記著仇了,多累啊,冤家宜解不宜結,何況也沒造成什麼後果?你總這樣,彆扭的不僅僅你和爺爺,還有爸爸夾在中間呢。”

  母親卻粗聲大氣地回答道:“我是沒計較,不然,我怎麼會好好伺候他呢?只是,一看到你爺爺,我就會想起他當年說的話,接著,就心裡堵得慌。”

  良言一句三日暖,惡語一句五更寒,可能就是母親的感覺了。

  其實,爺爺當初跟爸爸說的話,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的確不舒坦,不過,換位思考一下,在那個相親的特殊情境裡說的,也還是可以理解的。

  幾乎是所有的父母,在給兒女相親時,哪怕對方比自己的孩子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他們都會固執地認為不及自己的孩子,更配不上自己的孩子的。就是因為這個心理作用,才令他們極力想出惡毒的話下意識地進行阻撓。不毒的話不起作用,所以,什麼越難聽就撿什麼來說了。從愛自己的孩子這一點看,也應該無可厚非。

  這樣的話,如果經別人傳給了當事人,還情有可原,若從丈夫或妻子的嘴裡傳出,那便是傳言者腦子灌水了(這樣說,當然,不是侮辱自己的父親)。

  可以推斷,這樣跟意中人洩密的,都是為了博得對方的好感。你看啊,連我爹都沒看上你,我還不改初衷,我對你多好啊?殊不知,這樣不但不能夠取悅人,還給將來的家庭生活造成了嚴重障礙。

  這不是變相地預先就挑撥了本來就很難相處的翁婿婆媳關係麼?

  當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吧?

  要說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爸爸還真不是唯一的例子。

  我還聽過一個大姐不止一次地跟我抱怨說:“我婆婆當初就嫌棄我個兒小,不同意。”

  我一問,又是那當兒子的'告的密,嗨。

  原來以為,這都是早些年父母包辦半包辦婚姻時的事情了,沒想到,如今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了,有很多做女兒的或做兒子的,還會將護犢子的父母的一些“惡”評,洩密給對方,從而無端造成自己婚後生活的陰影兒。

  讀者朋友可以搜尋一下您自己周圍,是不是如此情況大有人在?答案是一定是肯定的。

  說到這裡,我寫此文的目的就明瞭了。對,我就是希望以後相親過程中的男女們,父母無論如何都是是從愛你護著你出發的,你怎麼能為了討好對方而往裡裝爹孃呢?

  說話長點腦子,別將愛不擇言的父母的一些“惡”語傳播了。歷來,叛徒都是必然自食其果的,千萬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