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安全教案> 【精選】中班安全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中班安全教案

【精選】中班安全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安全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知道安全乘車的道理。

  2、掌握乘車一些必要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3、初步瞭解並掌握在上車、乘車及下車時的安全知識。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能讓幼兒知道安全乘車的道理。

  難點:能讓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表達乘車時不規範的行為。

  活動準備:

  安全掛圖、公共汽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汽車圖片,談話引出內容。

  你坐過汽車嗎?坐車時應注意什麼?

  二、出示掛圖。

  引導幼兒逐幅觀察圖片並加以討論,重點了解乘車時應注意的事項。

  三、總結,教育幼兒乘車應注意安全。

  問:那麼,在乘車時,怎樣做才是安全的?

  1、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講出正確的做法。

  2、教師總結:如乘車下車都應該排隊,不把頭、手,伸出車窗,不在車上亂跑動、不吃帶棍狀的食物等。

  活動反思:

  今天下午我們班開展安全活動——《乘車安全》。在這個活動中,我透過讓幼兒觀察掛圖引導幼兒討論:乘車應注意什麼安全?由於這種活動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這一話題一展開討論,幼兒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紛紛說出自己的乘車經驗。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乘車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藉此契機,我利用幼兒的椅子,組織幼兒玩《乘車安全》的遊戲,我當司機,把幼兒的椅子排成兩排當公共汽車的座椅,遊戲時提醒幼兒乘車時應注意什麼安全,這樣的遊戲把幼兒的激情頓時提高起來。遊戲中,幼兒既體驗了與同伴遊戲的樂趣,同時也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到乘車的安全,整個活動效果非常好。

中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前言: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這是我們小學裡的一篇課文,平時在幼兒園或著家中,爸爸媽媽與老師也常常教導我們看訊號燈,讓小孩子們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以下就來具體的瞭解下吧!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走在馬路上要注意安全,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培養幼兒清晰的口語表達能力及辨別能力。

  3、幼兒能認識簡單的交通標記並瞭解安全透過馬路應遵守的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掛圖四幅,紅綠燈標牌各一個。錄影片一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幼兒觀看錄影片,交通安全引起孩子們的關注。

  提問:發生了什麼事?怎麼發生的?

  (二)展開:

  1、出示掛圖認識簡單的交通標誌:人行橫道線、訊號燈、停車線等。

  2、透過遊戲《猜猜看》,來鞏固對交通標誌的認識。

  3、提問:如何過馬路?安全過馬路有什麼好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三)結束:進行體育遊戲《紅綠燈》,透過遊戲,進一步教育幼兒過馬路要注意安全。

  總結:過馬路需要小朋友們注意的地方很多,因此平時家長們可透過一些的小遊戲來鍛鍊寶寶的智力,使其能夠明確的瞭解一些主要的交通訊號燈,從而安全的過馬路!

中班安全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透過近段時間的觀察幼兒在吃點和就餐的時候,經常邊吃邊說話有的甚至還鬧,有的孩子在家吃魚或排骨時還會發生卡著的事情,這都與孩子的咀嚼能力不強,進餐時沒養成良好習慣有關。為了加強幼兒在家和幼兒園的有關安全進餐的嘗試,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好習慣,以防吃東西時出現危險,使幼兒懂得不小心被卡著後不要慌張,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特設計了本次安全教育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安全進餐的方法,養成專心進餐的好習慣。

  2、能安全食用魚類和帶骨頭的肉類,知道卡著、噎著的簡單處理方法。

  3、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處理突發事件的知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12----15頁或多媒體教學資源:《熊貓醫院》的圖片和《我會這樣吃》的圖片。

  2、蒐集一些安全進餐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熊貓醫院》,讓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小動物們發生事故的原因。

  (1)教師提問:小貓為什麼會被魚刺卡著?小狗為什麼會被小骨頭卡著?

  (2)教師幫助幼兒理解詞語:細嚼慢嚥。

  2、讓幼兒瞭解正確的進餐方法,初步學會吃魚、啃骨頭的正確方法。

  (1)看多媒體教學資源中的故事圖片,讓幼兒說一說:熊貓醫生提醒小貓、小狗在吃東西時要注意什麼?

  (2)教師小結:熊貓醫生提醒小貓、小狗吃東西時不能邊吃邊玩,吃到嘴裡的東西應該細細地嚼碎,慢慢的嚥下,不能著急,否則就容易被卡著或噎著。

  (3)教師提問:我們應該怎樣吃魚,吃骨頭?(先讓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總結)。

  3、透過討論,知道卡著後的簡單的處理方法。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如果魚刺卡到喉嚨裡,我們應該怎麼辦?

  教師小結: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取出魚刺,可以用手指或筷子輕輕刺激舌根部,引起劇烈咳嗽,甚至嘔吐,這樣就可以把魚刺吐出來。如果此辦法行不通,魚刺仍然卡的喉嚨裡,就要立即到醫院找醫生診治。

  4、判錯對錯,引導幼兒瞭解安全進餐的正確方法。

  看多媒體教學資源中的《我會這樣吃》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他們這樣吃飯對嗎?為什麼?小朋友們吃飯時應該注意什麼?

  教師小結:吃飯時,小朋友們坐姿要端正,要細嚼慢嚥,專心吃飯,不邊吃邊笑,不看電視。

  活動延伸:

  1、在進餐時,提醒幼兒吃飯時要細嚼慢嚥,不說話不玩鬧,專心進餐。

  2、請家長藉助幼兒用書和生活實踐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瞭解進餐時的安全常識。

  活動反思:

  平時在我們吃點進餐時有些孩子總喜歡說話、邊說話邊鬧,透過本次教育活動,我有利用隨機教育對孩子進行了多次教育,最近我發現孩子們真的改掉了壞習慣,我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班安全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引起山林火災的'原因以及山林火災的危害。

  2、知道山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防護山林火災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山林在燃燒的圖片或影像

  2、引起山林火災的圖片或影像

  3、山林火災引起嚴重後果的圖片或影像

  活動過程

  一、觀看山林在燃燒的圖片或影像,引出山林火災。

  1、什麼是山林火災?

  2、說說山林在燃燒時的火勢情景。

  二、結合圖片或影像,瞭解引起山林火災的原因以及山林火災的危害。

  1、你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山林火災?

  2、山林火災會引起哪些嚴重後果?

  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看到的場景。

  三、組織幼兒討論山林火災的防護,對幼兒進行護林防火安全知識教育。

  1、怎樣才不會引起山林火災?

  (1)清明節掃墓時,要特別注意在燃燒的香燭紙錢,防止火星吹到其它地方引起火災。

  (2)不能在山上點火、玩火。

  (3)不能在山上把放煙花炮仗。

  (4)不要私自在野外進行野炊、燒烤等活動,以防引發山火。

  2、看見山林出現著火現象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講述救火防火小故事,激發孩子從小養成愛森林,愛自然的好習慣。

中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激發其自信心。

  2、提高幼兒在危機時刻的自我保護能力。

  3、引導幼兒瞭解獨自在家時的自我保護方法,能運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所用的道具,排練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一、匯入

  以請幼兒觀看錶演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爸爸媽媽不在家,你自己在家時,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今天劉請小朋友觀看小節目,看過後,你就會找到答案。

  二、展開

  1.幼兒觀看情景表演《今天我在家》,老師進行旁白。

  提問:剛才,你看到了什麼事情?”“亮亮是不是勇敢的孩子?為什麼?”

  教師:亮亮到底是不是勇敢的孩子,他的勇敢表現在什麼地方?

  請小朋友再觀看一遍表演。

  教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全過程。啟發幼兒思考火被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蓋住三支燃燒的蠟燭,觀察三個杯子裡哪支蠟燭先熄滅。想一想為什麼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大小杯內空氣的多少不同,影響燃燒的時間)。

  3、火的用途

  討論火有哪些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火對人有什麼危害?(如燙傷皮膚、燒燬房屋、森林)。

  怎樣防止火帶來的災害?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隨意玩火,不在火爐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製作點心

  請幼兒參與做點心,然後用小烤爐烘烤點心。實際體驗火給人帶來的快樂。

  活動建議:

  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火的同時,要特別強調安全防火要求。

  消防安全兒歌小朋友,不玩火,不讓父母吃苦果。不亂動用火和電,自我保護是關鍵。

  火警電話'119',發生火災不亂走。心不慌、意不亂,按照順序慢疏散。

  溼毛巾,捂口鼻,身體前屈頭底地。防火知識要牢記,人人誇我好寶寶。

  消防安全兒歌小朋友請記住,別拿火燭玩遊戲,小心火災隨時起。火災逃生要牢記,進入公共場所裡,逃生方向看仔細。萬一火災燃燒起,看到濃煙彆著急,先拿溼巾捂口鼻,快快趴下向前移。

  記住別回火場裡。

中班安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手足口病並知道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2、教會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和擔任護士的張敬澤媽媽聯絡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匯入

  師:"小朋友們好!最近你們每天在入園的時候保健老師不光要檢查你們的嘴巴還要檢查你們的小手,每天保育員老師都要用消毒液擦桌子、拖地,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預防手足口病)是的,現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幼兒園了,不僅影響學習,還影響長身體呢。今天老師請來了我們班張敬澤的媽媽,她是一名護士,讓她來告訴我們什麼是手足口病和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2、張敬澤媽媽利用ppt課件講解--

  (1)什麼是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皰疹性疾病)

  (2)介紹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狀:

  小朋友最近要經常觀察自己的手和腳,如果發現有小紅斑,要馬上告訴老師或你的爸爸、媽媽,及時帶你們去看醫生。

  (3)"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狀,你們害怕嗎?其實,小朋友們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我們講究衛生,就不會得手足口病。下面阿姨就來告訴你們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重點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衣被 。(幼兒跟著念幾遍,熟記)

  (4)小朋友,從上面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洗乾淨小手對預防手足口病特別重要。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來讓我看看,(檢查)。你們會洗手嗎?下面阿姨教你們如何正確洗手。

  3、教幼兒正確洗手:

  (1)教幼兒搓手的方法:

  ①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摩擦;②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③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⑤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2)讓幼兒集體練習。

  強調:五步洗手(溼、搓、衝、捧、擦)和搓手的方法。

  (3)告訴幼兒什麼時候要洗手:在吃飯前、入廁後、咳嗽打噴嚏擤鼻涕後、繪畫、玩玩具後、體育課和室外活動後、從外面回家後等)一定要洗手。

  4、結束部分

  老師小結:"小朋友們,今天張敬澤媽媽教我們認識了什麼是手足口病,並且知道了怎樣預防,還讓我們學會了正確的洗手方法。老師相信只要你們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講究衛生,就一定不會患手足口病。從而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下面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謝謝阿姨!"

中班安全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滅火方法,初步瞭解簡單的消防知識。

  2.教育幼兒不玩火,避免發生火災。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幼兒懂得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識,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玩火。

  活動準備

  幼兒:蠟燭、打火機、扇子等

  教師:錄影、圖片、水、沙子、溼布等

  人手一份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在著火的時候,幾個小朋友採取的不同的滅火方法)。

  活動過程

  1.遊戲:滅蠟燭

  教師出示蠟燭,點燃。"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把蠟燭熄滅呢?"

  幼兒想出辦法後,教師提供備有的材料,請幼兒到前面試一下,教師小結。

  2.討論,"出現了火情,該怎麼辦?""現在天氣乾燥,如果出現火情,我們小朋友該怎麼辦呢?"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滅火的辦法。

  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不錯,如果出現了火情,我們可以用水潑滅火、用溼布撲滅火、用沙子滅火、用滅火器滅火……但小朋友要記住,如果出現大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撥打119電話。

  3.請幼兒看錄影。

  "前幾天,有個地方著火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想出的辦法和我們想出的辦法一樣不一樣?"

  看完錄影,提問:"他們想到了哪些辦法?""哪些辦法是我們沒想到的?"(開窗,捂著嘴、鼻跑出煙火區)。

  小結:火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開窗,用水、沙子、溼棉被、滅火器等滅火,火很大的時候,我們撥打119電話,消防叔叔還沒到,我們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煙火區,學會保護自己。

  4.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幾個小朋友在著火的時候採取的不同的辦法,每幅圖的左下方有一個圓圈,你認為辦法好的就在圓圈內打上"?"號。

  討論: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小朋友想一想,爺爺、奶奶生爐子的時候,用扇子輕輕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來滅火行不行呢?著火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別的辦法。

  5.怎樣避免火災?

  "一旦發生了火災,對我們的危害特別大,房子沒有了,人也受傷了。那我們平時怎樣做才能避免火災呢?"

  幼兒討論回答。

  延伸活動

  戶外遊戲:"勇敢的消防隊員"

  目的:

  訓練幼兒在墊上滾動、爬行和往返跑的能力。

  準備:

  體操墊、紅布

  玩法:

  教師發出指令,排頭幼兒迅速跑到墊子前,從有紅布的地方爬行或滾過去,表示避開煙或滾滅火源,然後爬起來,繞過墊子,跑到隊伍前拍一下第二位幼兒的手。被拍的幼兒迅速起跑,重複前一名幼兒的動作。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實際生活中有過多次體驗的事情——著火為主題,對幼兒進行滅火、防火教育,帶有普遍性與典型性。讓幼兒帶著問題“著火了,怎麼辦”,邊思邊做,從而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到“火災”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教師的目標意識強,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個提問都緊扣“著火了怎麼辦”這一中心。一開始,教師在做完“滅蠟燭”遊戲後,馬上轉入引導幼兒討論“出現了火情怎麼辦?”充分激發幼兒想出各種滅火的辦法。當幼兒看完錄影後,發現自己想出的辦法還有不足後,從而為“怎樣避免火災”問題的深入進行埋下了伏筆,使幼兒知道火災給國家、集體造成的損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增強了防火、滅火的意識。

  小百科:火,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指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焰,後引申為產生光焰的爆炸或射擊、怒氣、中醫學上的燥熱之氣、熱烈的、紅色的等含義。

中班安全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地震的基本知識及地震造成的危害。

  2、幫助幼兒掌握地震發生時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逃生技巧。 活動準備:有關地震知識的錄影短片。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地震知識的錄影片段,瞭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一)透過短片讓幼兒瞭解,由於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岩層突然發生破裂或震動,這就是地震。

  (二)教師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麼?地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呢?

  幼兒自由講述:地震時,地面會劇烈震動、裂開大縫,房屋倒塌,家裡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地震的確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危害。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避震的知識。

  二、幫助幼兒掌握一些地震發生時自我保護的方法。

  (一)小朋友,如果發生了地震,我們該怎麼做呢?

  (二)教師對正確的做法進行小結:

  1、當你在室內的時候,可以躲在牆角、廁所等容易構成三角支撐的地方以及結識堅固的傢俱底下或旁邊。用身邊的坐墊、枕頭等柔軟物保護頭部。選好躲藏處後,正確的避震自姿勢為;蹲下,低頭,閉眼或用手保護頭部。還可以用溼毛巾捂住嘴、鼻子以防吸入灰塵和

  毒氣。千萬不要跑到陽臺或窗戶旁邊,要遠離玻璃門窗,或是懸掛物物下。

  2、 如果是在室外,應該儘快跑到開闊的地方。要遠離樓房、圍牆、樹木、廣告牌等,更不要躲到地下通道中或高架橋下面。不要坐在汽車裡,要到空曠的廣場避難。

  3、千萬不能跳樓或者進電梯。

  4、如果被埋,不要驚慌,要想辦法保護自己。可以設法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求救訊號。

  三、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避,運用逃生技巧。 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後,還是有一小段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