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余光中> 余光中詩集讀後感範文600字

余光中詩集讀後感600字

余光中詩集讀後感範文600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余光中詩集讀後感範文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拜讀完餘先生的幾部詩集,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 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迴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迴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在我們看慣了標榜散文的精巧靈活之作後,它呈現在我們眼前一道亮麗清新的風景線,如一縷清風拂人心田!。它擺脫了沉湎於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氣,而表現為一種情懷更為慷慨豪邁的大散文,當然不是篇幅冗長之大,而是體現為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袞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衝動與感悟,一種湧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

  就這樣,山川草木,樓臺軒榭,廟宇亭閣,雲月飛鴻,都與人的呼吸相通,散發著文化的魅力!。道士塔,莫高窟,陽關寄託著他悠遠的憑弔;寂寞天柱山,風雨天一閣,承載著他濃重的感喟;白髮蘇州,江南小鎮,蘊涵著他深沉的思考。貞節牌坊令人感慨,新加坡的墳人使人震撼,貴池儺事又警人反思!邊塞大漠中,留下他道道車轍,廬山石級沾下他輕輕的腳印;江南小巷中迴響著他的感嘆,殘簡斷垣中閃現著他佇立的身影……十萬進士,遙遠的絕響,蘇東坡突圍,一幕幕歷史被用文化的眼光注視,用優美的語言闡釋。——跋涉於殘陽廢壘中臨西風古道,與一頁頁風乾的歷史對話,撫摸著古老民族胴體上的傷痕。對文明的嘆惋,對生命的珍愛,對自然山水的理性追求,匯成一種冷冽的憂患意識,這是歷史的感悟。它是冥冥夜色中一星遙遠的燈火,若明若暗,忽隱忽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