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人巷裡的老屋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虞人巷裡的老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假裡,我閱讀了李秋沅老師創作的兒童小說——《虞人巷的老屋》。其中溫馨感人的情節和如詩如畫的語言,就像春日裡的一縷陽光照進了我的心房。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金杏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回到位於南方海島的故鄉生活。她用孩子純真的眼光去探索世界,以淳樸而敏銳的心靈去認真感受歲月靜好的溫度。透過她清澈如水的明眸,我看到了睿智和藹的爺爺,行醫濟世的奶奶,在誤解中堅持自我的“肖仙女”,靠糊紙盒為生卻活得優雅的阿憨奶奶,等待爸爸歸來從青絲到白髮的天送伯伯……這些平凡的人都在日常的柴米油鹽中留下了不平凡的痕跡。他們的故事組成了一曲優美、深沉的時代奏鳴曲,時而低迴婉轉,時而明亮悠揚,久久迴盪在我的心中。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情節就是金杏爺爺去世的場景。爺爺突發性腦溢血,住進了急救病房。在金杏眼裡,“爺爺在心電圖的機器裡活著,是一道道起伏的曲線,在輸液管裡活著,是一滴滴下落的滴液。”儘管如此,金杏還是每天放學就坐在爺爺的身邊,千萬遍地呼喚著爺爺,她堅信爺爺能甦醒過來,一切都能回到以往美好的樣子。可惜最後,爺爺還是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在爺爺的'葬禮上,我想金杏肯定會想起以前和爺爺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吧,一起散步,一起唱歌,一起看海……然而留給金杏的只有那份值得珍藏一生的回憶。所幸的是,堅強的金杏並沒有一直在喪親之痛中萎靡不振,而是繼續積極樂觀地迎接美好的生活。因為她始終記得爺爺說過的一句話:“我們都是時間的珠子,在時間的盡頭,都會再相聚的。”爺爺走了,變成了相框裡的爺爺;金杏心中的爺爺,卻依然活著。她沒有遺忘那份深沉的愛,爺爺在她的心中甚至比以前更加清晰,更加可親,更加強大。其實,爺爺一直住在她的心裡,從未離去。
在一生中,我們難免會經歷生離死別。現在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還剩幾個月就要小學畢業了,即將面臨人生中的第一次別離,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諸多的不捨。有一次體育課自由活動時間,我們班的幾個女生在聊天。有一個同學說,真不敢相信眨眼間小學六年就要過去了,那麼等我們長大了,會不會再也無法相聚了呢?是啊,三個月後,我們就要各奔東西,遇見不同的人和事。或許截然不同的境遇會讓我們走上不一樣的路,擁有不一樣的生活;或許現在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會成為未來的陌生人;或許我們中的一些人再也不可能相見;或許我們一起流下的汗水、淚水和歡聲笑語都會被淡忘在記憶的邊緣……未來有太多的可能,而近在咫尺的畢業已是事實。時光無法倒流,我們只能珍惜當下歡聚的每分每秒。即使畢業了,我們也不能忘記校園裡蒼翠的香樟,金黃的銀杏,不能忘記運動會的終點線上是誰給了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不能忘記下課仍然追著趕著我們訂正作業的老師們。我們一起上課,一起玩耍,一起鍛鍊,一起聊天,一起哭,一起笑……清晨,是你第一個給予我爽朗的笑聲;黃昏,是我在留戀斜陽下你熟悉的背影。六年,2192天,我們因奇妙的緣分認識了彼此,彷彿剛剛真正相知,就要別離。沒關係,等歲月慢慢吹乾了夏日的淚痕,這一切的美好雖然定格,但已然成為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一部分。其實,在記憶的碎片裡,沒有一個人曾經離開,因為遺忘才是真正的別離。
儘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還是要在迎接風雨的洗禮時,記得那些珍貴的時光,呵護心靈深處那一寸純淨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