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300字

《童年》讀後感300字

《童年》讀後感300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300字,歡迎大家分享。

《童年》讀後感300字1

  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衣食無憂。可以說是“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可我們還不知滿足,渴求更多。

  直到看到高爾基寫的《童年》後,我才知道,原來我們的童年是那麼的幸福、快樂!

  主人公阿廖沙痛失愛父,隨著母親來到外祖父家 。他提前遭受了這個年紀不該遭受的苦難:父親死亡、弟弟夭折、外祖父毒打、表哥捉弄、舅舅冷落……成天提心吊膽,連口大氣都不敢出。

  阿廖沙就在這個殘酷暴虐、冷酷無情的家庭中長大。過早地感受到了人間的險惡與痛苦。外祖母曾安慰他:“這怨恨就像冰塊,等天氣暖和了,她自然就消融了。”

  阿廖沙又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孩子,並沒有因為他人的影響而沉淪。反之,阿廖沙因為苦難,學會了忍耐和麵對;因為家庭條件被迫輟學,他變得勤奮好學;因為外祖母勇敢的衝進火場救火從而影響到他,他變得鎮定自若……

  苦難,是他智慧的路標;苦難,是他通往成功大門的金鑰匙;苦難,是他向上的動力;苦難,是人生為他描繪的一道壯麗的風景線!

  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面對苦難,請選擇堅強!

《童年》讀後感300字2

  其中,有一句令我為之感動的一段話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壞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饒和肥沃,而且還因為從這層土壤裡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著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或許這正體現了高爾基面對生活的艱辛卻依舊努力的向前看齊,義無反顧的為了創造美好生活而奮鬥的人格魅力。他提醒著我們那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難做到的一個道理。這也許是作者在批判當時社會和講述自身經歷之外的另一個寫作意圖吧。高爾基能成為著名的作家,並不只是才華的橫溢,更多的是人生的閱歷和對生活的獨到看法。

  想想我們現在生活著的社會,不會有拳打腳踢,不會有暴力相向,有的這是美妙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可是,即便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誰又會有高爾基那一半以上的勤奮,努力和堅毅呢?或許生在這個環境中的我們不需要這些潛質,但這樣的精神應該永存於心的,難道不是嗎?

《童年》讀後感300字3

  能把幻想變成現實,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江門市市長,我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江門市建設成為第一的城市。要江門市捨棄以前的舊面目,不再希望有高爾基那童年般的生活。當我一上任,會執行任務:第一: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抓好社會治安管理。因為只有這樣做,社會才會進步,才不再有“”的現象,人們才不再過上被壓迫的生活。第二:抓好教育事業。要多設一些專門學校,讓失學兒童讀上書,使學生能茁壯地成長成為國之棟樑。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無依的兒童,還可以為國家培育人才。其次,還要多設兒童場所,發展兒童的智力,鍛鍊兒童的身體,做到勞逸結合。第三:設老人福利院。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退休職工、幹部,都可以搬進去休養,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並且特意派出專門人員為老人服務。這樣便能夠減少孤苦無依的老人。待到所有設施都實行後,我相信乞丐必定由多變少,由少變無,那時侯的江門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榮。

《童年》讀後感300字4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高爾基(1868—1936),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有重要的影響。

  《童年》主要描寫了小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到十歲苦難的童年生活。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張《走向人間》,主要講述了阿廖沙,親眼目睹了母親的離開,也感受到了外祖父和繼父的殘酷和全無人性,為母親的去世,外祖母傷心過度,一頭撞在了十字架的一角,雖然沒有死,但也有了重傷。所以在外祖父趕走阿廖沙的時候沒有阻攔。

  《童年》這本書既評價了小市民階層庸俗無聊、空虛自私的醜惡嘴臉,又展現了下層勞動人民的正直勤勞、淳樸善良。同時作者更在其艱難的成長曆程中,展現了為尋找新的生活道路、探索新的生活意義而不懈努力的奮鬥精神和力量,催人奮進。

《童年》讀後感300字5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意義非凡的書——《童年》。

  《童年》是著名作家高爾基傳三部曲的第一部。這本書以高爾基本人童年的生活經歷為題,並在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

  和高爾基相比,咱們的童年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高爾基殘暴的外祖父幾乎每天都抽打高爾基,而咱們的爸爸媽媽對咱們充滿了疼愛與關心。

  和高爾基相比,咱們的童年是幸運的,是沒有痛苦的。高爾基幼年喪你,在外祖父家裡度過童年。十一歲時最疼愛他的母親也不幸病逝,高爾基成了一名名符其實的孤兒,小小年紀就開始隻身到“人間”謀生,在俄國的最底層社會受盡磨難和艱辛。而此時的咱們卻呆在美麗的校園裡,在老師們的教導下努力地學習知識和本領......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高爾基卻成就了其偉大的一生,成為俄國最傑出的文學家!和高爾基相比,成長在二十一世紀的咱們又豈能不更加加倍努力?

《童年》讀後感300字6

  想想咱們現在,依然有著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也有一些貪汙的官員。但咱們孩子的童年卻變得越來越幸福,都被父母寵著,要什麼就有什麼,對比高爾基的童年,咱們現在的孩子比他們幸福多了。

  高爾基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經常受欺負,還經常被毒打,而咱們現在也許都可以動手到長輩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堂姐的`兒子。由於是兒子,所以幾家人都十分的疼愛他,他也變本加厲起來,一不滿足就哭;心情不好就打。有一次到他家去,姐姐正抱著他,他突然就扇了姐姐一個嘴巴,咱們都很驚訝,他才四歲就會打人了。後來,咱們才都知道他身邊的親戚基本都被打了,包括我。

  那個年代的俄羅斯雖然挺黑暗的,但我想也會出現孩子打父母的現象,但也就一兩個罷了。

  父母越是疼咱們就更應該回報他們,不讓他們對咱們的期待落空。

《童年》讀後感300字7

  讀了《童年》這本書後,我體會到了阿廖沙的許多精神,比如說:阿廖沙和同伴非常和諧還有友善。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以後,阿廖沙跟著他的媽媽和姥姥回到了姥爺的大家庭裡。因此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阿廖沙在這些事情中不斷的成長。在阿廖沙11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就這樣,阿廖沙開始走向社會的生活。

  阿廖沙和同伴們特別友善和和諧。在母親快要去世了的時候,家裡一點錢都沒有了。他就白天去上學,晚上就去撿破爛。有時侯下大雨時,甚至去偷偷地去劈柴和偷木板賣錢。在偷木板的時侯,他結識了幾個夥伴,他和夥伴們相處地很好,從來都沒有打過架。就算吵了架也是小爭吵。咱們為什麼不能像阿廖沙和他的小夥伴一樣友善一樣和諧呢?咱們當然也可以,只要咱們不為了那麼一點小事而爭吵,多多地原諒他們一下,咱們和朋友也可以這麼友善,和諧地相處。

  阿廖沙的童年多麼悲慘啊!再想一下咱們,咱們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咱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多麼輕鬆自在啊!咱們的童年時多麼的快樂啊!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咱們應該要學習阿廖沙的那種敢於克服苦難的那種執著的精神,還要好好學習。

《童年》讀後感300字8

  “小茨岡”的去世令我感到震驚,激起了我對十九世紀俄國草根階級人民的同情,對十九世紀俄國兒童悲慘命運的憐憫。

  但是,現在二十一世紀了,在咱們身邊仍有一些不幸的兒童默默地忍受著痛苦。記得有一次,我和家人到沙灘吃飯,忽然,悠揚的琴聲從遠方飄來,越來越近。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衣衫襤褸的、身上揹著吉他的小女孩,和她同行的是一位目露兇光的老頭。他們一邊走,小女孩一邊彈,老頭就向兩旁正在吃飯的人遞上餅乾盒,意思是求人施捨點錢。餅乾盒裡已有許多零錢,看來小女孩也彈了很久了。可能是累了,小女孩一味地彈錯音不斷重彈,那老頭一個巴掌扇到她的臉上,她小聲的啜泣起來還是繼續彈。來到我面前我投了一張十元的鈔票,輕聲問小女孩:“太累了嗎?”小女孩怯生生地瞥了老頭一眼立刻說:“不累!不累!”美妙的琴聲依然在我耳邊縈繞,而此刻,我只想關閉我的耳朵。

  還有邊遠山區的孩子,有暴力傾向家庭的兒童……他們統統都需要關懷和幫助。同樣是兒童,為何有不平等的待遇呢?請大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吧!

《童年》讀後感300字9

  暑假裡我讀了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故事裡的阿廖沙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利用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這個名字來講述自己那悲慘的童年。

  阿廖沙從小就很善良,可是他三歲那年,他的父親和他剛出世不久的小弟弟就去世了,他與母親和外祖母一起去了外祖父家。可外祖父是個脾氣暴躁,愛財如命的人,兩個舅舅也都像個魔鬼,只有和藹可親的外祖母讓他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安慰。阿廖沙有很多朋友:有樂觀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高裡戈裡,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

  小說中主人公阿廖沙的悲觀童年是人淚流不止的,他的外祖父更是心狠手辣。

  我喜歡外祖母,因為她淳樸、善良,每天都會給阿廖沙講神奇的童話故事,教他不要像兩個舅舅一樣粗野、貪婪。而且她還對子女很好,儘管有一次,一個舅舅把她打傷了,她還在外祖父面前幫著舅舅逃脫。

  比起阿廖沙,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地美好啊!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上課,每天的菜式多種多樣,每天父母都來接送我們,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讀了《童年》這本書後,我們應該珍惜如今的美滿、幸福,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童年》讀後感300字10

  小說《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著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洩。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童年》讀後感300字11

  最近我看了一部叫《童年》的小說,它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達室體小說三部曲中的一部。

  《童年》講述的是主人公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衰落,他變得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的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了過去。幼小的主人公也曾被用樹枝抽的失去了知覺。他還暗地裡放,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人,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瘋狂糟蹋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主人公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只有在苦難中長大才能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童年》讀後感300字12

  在年幼的阿廖沙眼裡,成人的世界是那樣地醜陋和無情,母親在感染霍亂而死的父親身旁剩下的小弟弟夭折了,在外祖父家裡,兩個舅舅整日為家產而爭吵鬥毆、愚弄弱者,家裡強壯的男性勞動力欺侮毆打女人。毒打兒童,同時在這個家裡,年幼的阿廖沙仍始終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外祖母經常給他講好多故事,在她的薰陶下,阿廖沙對書有著特殊的感情,以至於高爾基後來能成為偉大的作家,這與她的外祖母有著很大的關係。

  阿廖沙 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整日被父母寵著,。每天都有大魚大肉等著我們吃,我們想要什麼,父母都會滿足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帝般的生活。而阿廖沙呢,為了養活外祖母和他自己,他要去撿破爛,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可我們仍生在福中不知福,真是不應該啊。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考一個好成績來報答父母,做一個孝順的好兒女。

《童年》讀後感300字13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那些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回憶。但是每個人的童年卻都不一樣。都與眾不同。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美好、無憂無慮的,但是他,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淒涼悲慘的那些回憶像在心上的傷疤揮之不去。

  他幼年喪父,年幼的他。沒有意識到父親永遠的離去。於是他和母親搬到了生性暴躁的外祖父家裡,他的外祖父脾氣十分不好。他時常因犯錯而遭到痛打,他的兩個舅舅也時常因分家產而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年紀小小的她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故事中自私的外祖父,貪財的舅舅,冷酷的母親,善良的外祖母……都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高爾基從小就領會到了我們沒有想象過的場景,但是還是可以看出他對生活充滿希望。

  在讀過《童年》這本書之後,我覺得高爾基的童年和我的童年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越發覺得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至少從現在起,要對生活充滿信心。

  《童年》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讓我體會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童年。這本書告訴了我一個道理:要堅定善良,滿足現在所獲得的一切。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童年》讀後感300字14

  童年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必去管人間險惡,也無須去理會家庭中的是是非非……

  然而高爾基《童年》中阿廖沙的童年卻與我們的截然相反。他沒有孩子該有的天真活潑,也沒有自由自在玩耍的時間,有的只是每天數不盡的工作,並且還受盡虐待。但是他卻從未抱怨過一句,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可不幸的童年卻各有各的不幸。記得讀完《童年》這本書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還在回味那一句“於是,我就走入了人間。”作品結束時,阿廖沙來到了人間,這就引出了高爾基的下部自傳——《在人間》。

  我想,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是我們都有一個美好而快樂的童年。我們應該為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而感到高興,不要因為一點點不如意就開始消極怠慢。和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簡直幸福的不能再幸福了,不是嗎?人,應該多看看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應該總是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其實當你在羨慕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正在羨慕著你呢!做人,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珍惜擁有,珍惜幸福。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珍惜童年,珍惜童年生活,珍惜未來的每一天吧!

《童年》讀後感300字15

  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3歲喪父,只有一個殘暴的外祖父,兩個自私、市儈的舅舅的可憐的孩子,但是還好,他有一個愛他疼他的外祖母。每當外祖父粗暴地打阿廖沙時,外祖母就會護著他。儘管如此,阿廖沙的身上還是經常會受傷。但是之後,慈祥的外祖母卻被兩個舅舅害死了。

  其實,這正是作者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幼時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i對他很不好。他十歲開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期一向是在社會底層中度過的。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繁忙勞動之餘,仍勤奮學習,自強不息。

  而看看阿廖沙和高爾基,又看看我們。我們能夠在明亮舒適的教室中讀書,他們不能;我們能夠不用自己辛苦勞動就能獲得舒適的環境,他們不能;我們能夠餓了就自己去買東西吃,他們不能;我們能夠有一個完整的幸福的家庭,他們不能。但是,他們能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勤奮學習,我們,卻不能。

  同學們,我們能夠有如此舒適的環境來學習,是我們的榮幸,讓我們趕緊抓緊時間,讓有限的時間創造出無限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