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在閱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人生在世多少無奈,多少不得已。生存有了選擇,就有了所謂的放棄。
孫少平經歷的太多,在《平凡的世界》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男主人公就是孫少平。
面對孫少平,我痛恨她的懦弱,他所謂的門當戶對,我覺得不過是他的封建思想。他不能以此為由傷害了善良可愛的潤葉,更不該躲避潤葉,應該把話和她說清楚,也許這樣就不會讓潤葉抱有希望,卻又一次一次被傷害,從他在潤葉給他告白的紙條時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對潤葉的情感不只是把她當做妹妹,可他卻不敢面對。
但有時又很同情他,他也是身不由己,被生活所迫,為了生存,為了改變艱苦的生活環境,他開始孜孜不倦地幹活。成長使他失去了愛情,家裡的重擔壓在他身上,讓他喘不過氣來。有時他甚至會想,如果生活中只有一個人該多好,說走就走,可這只是他的幻想。一大家人還得靠他生活。他忍著淚堅強地奮鬥著。
還好他和秀蓮也算是“一見鍾情”婚姻的美滿讓他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妻子對他的愛與支援讓他大膽地去拼搏,去贏得屬於自己的未來。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沖垮了少年堅硬的脊背,而他卻沒有哭泣,一直強忍著,因為他知道他是多少人的希望,在那場風暴中,我彷彿能聽到他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吧。”的確,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了,原本以為賺了錢,一家人就可以快樂的生活,妻子卻沒了,這是多麼的可悲。
還有我最喜歡的女主人公——田潤葉。她是個城裡人,卻沒有城裡人的那份高傲,他喜歡在少安,大大方方的對他好,大膽的表白,面對少安的躲避,她不但沒有放棄,還堅持多次去找他商量他們的未來,換位思考理解少安的難處,還為他找理由,對他們的未來充滿希望。直到少安帶著媳婦回家,她才知道自己真的沒戲了,徹底的失望了。不得已下,她嫁給了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李向前,李向前是個痴情的人,為了和潤葉結婚,以死相逼,在沒有潤葉的日子裡,他度日如年,借酒消愁,後因酒駕殘了,潤葉愧疚回到他身邊,當一個人終於盼到了守得雲開見明月的那一天,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孫少平是少安的弟弟,但他們有不同,少平並沒有像哥哥少安那樣向命運低頭,因為身份地位放棄了愛情,他以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了。他們兩的地位相差那麼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願意他們有個完滿的結局,可結局偏偏不是這樣的——曉霞犧牲了,他們沒能一直走下去。
我們心裡總不願去接受悲劇,然而這卻是不可避免的,生活沒有完美,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人生更美好,讓平凡的世界裡有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最近在讀《平凡的世界》。讓我很是有一番感悟,這才是人生。
孫少安,一個大家庭的頂樑柱,在十八歲就當上了隊長,這是多麼的榮耀啊。不僅這些,為了供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學,自己放棄了學業,回家務農來支撐這個大家庭。他是一個思想超前的,有勇有謀的年輕人,不受老思想的束縛,放手一搏。讓自家的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紅火。在當時那個社會情形下,他不畏懼,辦起來了磚窯,本是為了人自家的日子過好,當自己家的日子過好了,他並沒有忘記村裡人,帶著大家一起發家致富。這是要多麼大的無私無謂的精神啊。
孫少平,一個讀過高中的孩子,有想法,有孝心。但命運真是殘酷的。本在村裡當一個初中教師,本以為日子就可以這麼安穩的過下去了,卻不料不久學校就給合併了,老師這個他所喜愛的職位也沒有了。到後來卻只能在家務農。他是不甘心的,他的心很大很大,卻沒有地方施展他的畢生才華。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終於,他有機會去了外面的世界,卻不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卻很無奈,一身的才華沒有地方施展。淪為一個攬工漢,幹了好幾年。才有機會去礦上工作。有了愛自己,理解自己的人。不料最後愛人死去,自己也毀了容。
田潤葉,起初她是一個勇敢的女人,敢於為了自己的愛情做出努力,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而生活總是不盡人意,為了自己的二爸,委屈嫁給了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不幸就從此開始了,每天就如同噩夢一般的活著。直到自己的老公出了車禍,她才明白自己已經是他人妻了。自那之後,她明白了一個妻子的責任。
其實平凡的世界裡總是不平凡的。只要你努力,只要你相信,只要你不放棄,你會成為那個不平凡的人。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它的內容如它的名字一樣,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在作者路遙的筆下鋪展開來,沒有一點的矯柔造作,沒有一點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內蘊豐富的生活圖景。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
人生來就是受苦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些,有的人受苦少一些。而面對苦難人們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會屈服於命運,有的人會堅強地鬥爭,但是更多的是努力戰勝一些,但又因為退縮而屈服一些,這樣進進退退地過完一生。
我讀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能夠認識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偉大的,能夠讓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平凡的心。
勞動著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裡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哪怕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我們都是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芸芸眾生,都是世界的縮影,真善美醜,無不是人間刻畫。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這個年代,我們就要學會適應。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人可以生活得不平凡。這是我讀完這部鉅著後的感受。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小說,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為主人公,展示了普通人民的自尊、自強和自信。其人生中的奮鬥和拼搏、追求與挫折、歡樂與痛苦,緊密聯絡,讀起來令人蕩氣迴腸。
在作者的筆下,那廣袤的黃土高原上千千萬萬的人們是普通而平凡的。他們耕耘土地,繁衍後代,並一同加入到一場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中,他們的思想同樣在時代的推進下發生改變。而與此,作者卻在這些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不平凡。比如孫少平,他上過高中,閱讀過大量書籍,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看待問題與家人有所不同,因此,他不願重複祖輩們的生活,他要透過自己的努力過上理想的生活。他相信努力後就會有收穫,付出後就有回報,並且,他把經歷痛苦的過程看得十分樂觀,幽默地稱之為“苦難的學說”。一個人能夠在逆境下頑強生長,樂觀向上,這是一種何等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呀!我逐漸認識到,我們現在不能因一次挫折而退縮,而是要樂觀地看待,有勇氣去戰勝,有信心地邁向這個世界。
什麼是平凡?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嗎?不是,那是服從於生活了。應該既要透過勞動養家餬口,思想上也要不斷進取,用實際行動換取所得,最終實現理想的過程是平凡——但這更是一種偉大的生命力。
書中的兩段令人憐惜的愛情故事,相互聯絡又各自獨立。其中孫少平也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出現,即使最終他們不能在一起。他們的愛情自由而充滿詩意。孫少安與潤葉的愛情讓人惋惜,因為少安深知自己家庭貧困,不能和潤葉在一起,他把一切精力放在了家庭上。他沒有一點自私。他的經歷坎坷,而最終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發家致富,成為了一名農民企業家。他沒有愛情,他有很強的責任心,但他經過奮鬥得到了應有回報。命運是公平的,每個人得到的是相同的,你付出了一些,命運又會以另一種方式讓你獲得回報。然而命運無常,事業如日中天的少安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說明人生路途中不斷有苦難考驗人們,多麼現實!
這本書震撼了我的心靈,上天的天平不會傾斜,但我明白我們不能完完全全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要保持一顆向上的心,正視苦難,過著平凡的生活,活出不平凡的自己。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當我們正值青春懵懂的時候是否想過未來的生活會是怎樣的?當我們真正步入生活,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快樂、痛苦,我們是勇敢向前還是沮喪頹廢?對於生活,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但正是這些源於心底深處的感悟構成了我們這個平凡的世界。
在期間的高中生是非常艱苦的,每天拼命幹活,學不到多少東西。而恢復高考卻又令他們欣喜而失望,他們的能力是絕對考不上大學的。而他們也將走入社會去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
少平是一個窮學生,他人雖窮可是骨子裡有一股拼搏向上,不服輸的勁,他毅然離家去一個全新的地方當小工,後來又去挖煤。雖然日子很苦,可他從未消沉因為他是在靠他自己的手賺錢,他不用靠別人養活。
而他的哥哥少安也同樣是個不服輸的人,他開辦磚窯,在生意接近低谷時又出現轉機使他燃起了奮鬥創業的希望,重新興辦磚窯成了響噹噹的“萬元戶”。
同時,我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屬於我們的那份——愛情。
少安為了能讓弟弟妹妹上學,毅然留在家幫父母種地。小時候他經常和鄰居家的女孩潤葉一起玩,可是人家父親做的官越來越大,就搬離了他們。潤葉只喜歡少安,少安又不可否認的喜歡潤葉,可是少安不敢接受這份戀情,他……太封建了。他只去山西娶了一個能幹的女子。而潤葉一氣之下嫁給了一個一直追求他的司機李向前。她和李向前的“夫妻”只不過是徒有虛名。她甚至沒在李向前面前笑過,二人結婚後不久就分居了。可是當潤葉得知李向前因鬱悶飲酒不慎開車出了車禍失去雙腿時,潤葉的心一下子燃起來了,她重新負起了一個妻子的責任一心一意地照顧起向前。
少平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當過幾年教師,後來獨自一人去闖蕩,經歷了許多磨難。可他與中學同學曉霞相愛。曉霞是地委書記的女兒。他在一顆火熱的心下又隱藏著一條冰冷的河。因為他認為他和曉霞因為“地位”的關係會很難在一起。正當他為此糾結之際,曉霞在採訪時為救一個被困在洪水中的女孩一下子被洪水沖走了,連屍骨也沒找到,兩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兩顆火熱的心就這樣被洪水沖走了,消逝了。
他們的愛情都是悽美而又悲涼的讓我們不禁看到那個年代的等級觀念對人的影響之大毒害之深。可是即便是現在這種觀念又何曾少呢?誰家父母不看看兒子、女兒是否門當戶對呢?殊不知有多少段美麗的愛情就斷送於此啊!
除了愛情我們也為少平、少安的奮鬥歷程所折服、震撼。少平放棄了在家與哥哥燒磚,獨自一人去外地闖蕩,他不怕吃苦,踏實肯幹,從未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卑,他甚至為了讀書住在連豬窩都不如的清淨地方。在他艱苦奮鬥的時侯是眾多的名人與信念在鼓舞著他繼續向前。他的精神不得不令我們敬佩。回望我們這些溫室的花朵,誰又有少平一半的精神呢?
生活中固然會遇到種種困難,但是隻要我們肯努力,不偷奸耍滑,腳踏實地那麼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也同樣會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起因於它感人肺腑的陝北方言旁白、至柔至善的濃烈親情、鮮活炙熱的悽美愛情,這些因素環繞,讓一個不甚瞭解陝北文化的我,對我國陝北的風土人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甚至是熱愛。我甚是喜歡路遙所描述的陝北榆林這個地方,那裡有小人物的奮鬥史,他們生活窘迫,他精神孤獨,苦難是他一生的伴侶,但是,生活的困難和不幸並沒有壓彎他們的脊樑,苦難的生活並沒有塑造苦難的他們。該部小說向上又向善,彷彿靈魂深處的一盞明燈,讀起來暖心養心。
看書的時候,最打動我的是孫少安,他為了能讓家裡吃飽飯,能讓少平、蘭香上得了學,初中就輟學,過早結束了自己短暫的青春,承擔起了一個窮困的家。少安的這種犧牲和擔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他把別人心中的理想活成了現實,讓現實中的人羞愧不如。
少安的愛情也是打動人心的,少安與潤葉是青梅竹馬,但二人的家境不論是經濟環境還是社會地位都懸殊過大,黃土高原的窮困人家連自己的溫飽都顧不上,怎麼讓自己的青梅竹馬過上好日子,少安內心的善良告訴自己,自己的處境配不上潤葉的愛情,更不會因為愛而害了善良、可愛的潤葉,他內心是痛苦的,他只能無奈卻又痛苦的做出這樣的選擇。
後來少安和秀蓮的偶然結合應該是正確的,當他娶了秀蓮後,生活便代替了愛情,正是秀蓮成就了少安的事業,即便是最艱苦的日子,他們也風雨同舟,在少安事業幾經挫敗之際,她是少安的精神支柱和堅強後盾,千方百計的幫少安走出低谷,喚起他生活的勇氣,其實秀蓮每次看到少安痛苦,她的內心比他更苦,但她不能哭、不能表現,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少安,她要保護好少安,她必須堅強,她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表達了黃圖高原的勞動婦女對丈夫深切的愛,生活充實了愛,也讓少安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對自己不離不棄的妻子,少安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秀蓮在少安事業成功後,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滿後卻病倒了,讓我記憶猶新的一段是,少安用板車推著病倒的秀蓮在山路上唱著信天游,他那時不是在唱歌,而是在用陝北的漢子的方式表達著對心愛女子的依戀和不捨,他怕失去秀蓮,他像個孩子,每每讀到這裡淚流滿面。
在《平凡的世界》中,我感慨於作者路遙能把農村生活描寫的如此逼真,感慨文字的力量讓我彷彿身臨其境,更感慨小人物酸甜苦辣的一生,被生活壓迫,但從不低頭,我喜愛孫少安這個角色,他所經歷的就是我們父輩所經歷的,儘管苦,但還是透過努力熬過了最艱苦的歲月,找到了幸福與平靜。讀後感·比起少安與潤葉理想愛情我更喜歡少安與秀蓮生活化的愛情,他們在生活中成了彼此不可分割的部分,他們的愛是符合實際的,是平凡的,卻也是偉大的。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這裡的人相親相愛,這裡的領導心繫萬民,這裡的愛情超越世俗偏見。開始我認為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可是讀完才發現原來是超現實,它源自於生活,同時高於生活。
書中的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他們的影子。他們痛苦卑微的生活著,經歷過內心矛盾掙扎,最終以一顆堅定而向善的心面對生活。
這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他們或有殘缺、貪婪、卑鄙、。然而他們並不真正邪惡。
路遙的眼睛始終發現著人類善的一面,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當讀到那句:“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的時候,世界美好得天旋地轉。一句平實而簡單的問候,將人性的光輝推向極致……
這本“平凡的世界”貫穿了1975年到1985年十年間社會歷史的動盪變遷,併成功刻畫了在此歷史過程中各個人物的變化和人與人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田,孫2家,包括金家錯綜複雜的關係,就不再是單純的深究一段時期內人的生活狀態,也在某種層面上再現了文革時候人們的原貌,表現了普通人在時代變遷和苦難歷程中昂揚不屈的生命力,還囊括了平凡的人的愛情,友情……
《平凡的世界》雖說是一部農村題材的小說,而且發生在那樣特殊年代、發生在我們父輩的年代,但這部小說卻給各個年齡段的人一種很強烈的共鳴感。無論是對親情的認知,對友情的理解以及對愛情的感悟,即使我們離那個年代已經久遠,即使我們身處優越的城市,但這種對於人生的思考卻緊緊牽動著我們的末梢神經。這種共鳴感也正是讓我們讀罷書後一直在思考些什麼的原因。
這本書的主題是奮鬥。奮鬥這兩個字太重要了,讀完這本書,你會多了很多正能量。或許是現在的小說動不動就是校園暴力啊she會黑暗面啊。所以這本書,就像是冬日裡的一縷陽光,默默催動著你。我覺得這書逼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強多了,它沒有那些陳腔濫調,只是無聲的激勵著自己。因此,就如同“平凡的世界”的奮鬥精神,在複雜的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活下就得抗爭,那就意味著不斷地挑戰苦難,那我們才能進取才能活著。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路遙所著《平凡的世界》相信很多人是看過的,第一次便被這麼樸素的書名所吸引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
少安、少平兩人平凡的的一生,卻是充滿了奮鬥,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儘管他們一直處在生活的壓迫中,被生活驅使,但就像少平一樣,為了生活,放下學業,忍痛放下愛情,但他沒有被生活奴役,至少精神上還是自由的,他還懂得思考,懂得反思自己的生活,考慮自己的前途,並不像大哥少安那樣為了生活而生活,少安開磚廠,無非是為了養活一家人,當然對於少安,我並沒有貶低之意,在那種時代背景之下,在那種生活條件下,人們當然先是為了生存下來,都吃不飽還談什麼追求精神世界?
再看現在,現在人們的條件相比較過去已經好了不知道多少了,但是看看,還是有很多的人注重於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現在社會上各種tan汙fu敗的事情層出不窮,明明都已經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了,為什麼還是禁不起物質的誘惑,任由自己的靈魂如此脆弱?還是與整個社會環境是有關係的,那個時代的人們雖然生活條件可能很艱苦,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是樸素是那個時代的特徵,特別是廣大的老百姓,儘管當時的政治鬥爭激烈,但也正是那種壓迫的環境下才更讓人們明白生活的不容易,讓人們更加懂得生活的珍貴。
少平對於前途的不懈奮鬥也是那代人的閃光點,是留給後代的珍貴財富,貫穿他的思想的主線就是奮鬥不息、堅韌不拔,無論面對何種挫折,他都能平靜接受,對生活充滿了希望。雖然他和田曉霞的愛情以悲劇結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誠地面對生活。
再看田曉霞,雖然出身比少平好很多,但作為那個時代的先進女性的代表,她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看問題往往和社會一般的看法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以及最後她的犧牲,可以說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雖然他們兩人最後是以悲劇的結尾收場,但在小說最後,還是讓少平頓悟生命與生活的真諦,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現實中也是如此,在逆境中才能更好的成長,才能磨練自己,才能讓以後的路更加通暢。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從山裡進到縣城裡讀高中的少平,由於家裡窮,而這個年紀又特別容易敏感甚至自卑。所以他故意要與家境優越的養民作對,在曉霞面前也手足無措,瞧不起潤生,只願意與同階層的同學交往。
一般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心疼父母,極力要透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少平就是這樣,一方面敏感自卑,另一方面又朦朦朧朧不願接受命運的'安排而奮起搏擊,所以在金錢上沒有優勢,就要努力在精神上取得自尊。
這個過程,在家境不好的農村孩子身上特別明顯,當年我也是因為自己的父母是農民,而一度特別羨慕父母是工人的同學,然後暗暗發誓“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期望”“爭口氣”,這樣下來的結果是,可能會學習很好,事業小成,而性格卻是“爭強好勝”“自以為是”“虛偽自尊”。所以,很多自傲是源於自卑的。無疑,侷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
出身無法選擇,對生活的態度卻可以透過自身的修煉加以調整。曾經問過皮皮娃,他們的同學都花多少生活費,花錢的態度如何。他說,挺好啊,每月花一千多的也沒感覺少到哪裡去,每月花三五千的土豪也沒表現得很囂張,認為都很自然。
確實不錯,這些孩子們並沒有因為金錢的多寡而糾結,既沒有自卑,又沒有炫富。他們上可以去大英博物館巴黎聖母院,下可以鑽巷子吃蒼蠅館。他們關注的不是錢,自然也就不會成為錢的奴隸,也就是自由的。
由於家境,自卑乃至自傲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這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想清楚了,做對了,你會知道天下眾生平等,每個人自有機緣,只要有格局有胸懷肯付出,自然有你意想不到的結果;否則,或者沉淪,或者孜孜以求個人的成功,不斷強化個人的感受,時刻認為這個社會對自己不公平,時刻想著戰勝別人,實現自我價值,結果是,你可能會有一個世俗眼中的“成功”,卻也一定會有糾結與侷限,甚至反面的結局。所以,少些自我,多些忘我,很重要。同樣,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很重要,會讓你的孩子更從容一些。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在這裡我才清楚的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是一次命運的‘’,而*注則是自己的青春抑或是生命。”這是路遙在自己的創作手記中寫過的一段話,他曾像自己書中的人物那樣以生命為*注,要完成一部傳世鉅作,最終他贏了,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教會了人們忘我使生命永恆。
一次命運的“”,路遙自己在賭,他書中的人物亦在賭。不論是那份對生活百折不撓的堅持,還是對愛情勇敢熱情地追求,他們都在賭,也許結果並非盡如人意,但只要在平凡的人生之中收穫一份可貴的精神,那麼對於這種“”,就是贏家。
《平凡的世界》中最大的兩個賭徒,就是那兄弟兩個,孫少安和孫少平。對於孫少安在對家庭、對事業方面,我一直持以極欣羨的態度。他的第一賭是輟學歸農,在當時孫少安成績相當不錯,如果可以堅持讀書的話,他在學業上一定可以走出一條不錯的道路。然而,他沒有選擇繼續讀下去,即使田潤葉願意百般相助,他也最終決定要輟學歸農,因為這不僅可以使家中少一份經濟負擔,多一份經濟來源,更能夠幫他的弟弟、妹妹,少平和蘭香完成學業。也許對於自己的前途來說少安損失很大,然而他畢竟成全了少平和蘭香,尤其是後來的蘭香在學習上所取得的驚人成就更加證明了少安這第一賭是贏了。少安的第二賭是自主創業,開辦磚廠。可以說在當時文革剛剛結束,萬物還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少安帶頭實現承包制度已屬不易,然而更難能可貴的在於他那種賭徒似得大膽,在那樣一種特定的環境中開辦磚廠。當然第一次他的廠倒閉了,但是少安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可以被打倒,卻不能被打垮,他身上具有海明威般的硬漢精神。第二次,在萬般窘境之中,他捲土重來了,結果我們就看見了曠古未有的陣勢和情景。他雖賭輸了一次,但是第二次他撈回來了。但對於少安的婚姻觀念我一直不敢苟同,只因少安當初不敢真正面對潤葉,也可以說是自己的愛情,而造成了巨大的悲劇,潤葉得不到真愛,連帶著深愛著潤葉的李向前也得不到真愛,少安這關鍵時候的一步退縮害了兩個人一生的幸福。當然這一出正是路遙精妙手法之所在,如果少安能夠大膽接受潤葉的愛情,那後面諸多波瀾壯闊的情節我們豈不是無緣欣賞了嗎?
對於孫少平,我一直以為這是路遙所塑造的理想化人物。少平一生都在賭,而且下的都是驚險的、出人意料的*注,也許有人會認為少平的這一“命運之賭”並未成功,因為在生活上他離開了家鄉,孤身一人在外闖蕩,在工作上他只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礦工,吃盡了苦頭,有時甚至還要將命也搭進去,在愛情上,曾被郝紅梅拋棄過,雖然後來和田曉霞轟轟烈烈的愛過,但是最終田曉霞卻因一場洪水而離他而去。然而這些並不能妨礙我們用一種的角度去欣賞少平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因為這些悲劇的產生不過是路遙的藝術手段,他只是想借助這些悲劇去塑造少平這樣一個理想化的人物,如果沒有這些悲劇的襯托,少平的理想化性格也就難以凸顯出來。然而無論如何我還是相信少平的命運“”是成功的,這不能從結局上來看,我們要看的是過程,在這些過程之中一共有三點表現。一是堅強的性格,首先從少平的出場就能夠看出來,吃不飽、穿不暖,還遭受別人的歧視,但他卻能夠勇敢的從飢寒、貧困和自卑的煎熬中挺過來。再看少平在外面闖蕩的經歷,忍受別人的冷眼,遭受非人的待遇,可是他所做得卻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在那最最艱苦的環境之中用他年輕的生命挑起了他自己本所不能承受之重。二是熱情的品格,少平的熱情反映在他對不幸的處理之中,貧困的家庭、苦難的生活、悲悽的愛情,這些不幸都沒有將少平打垮,他反而從這些不幸之中抽象出一種難得的熱情,他用一種不合邏輯的理由打破了正常人對於不幸的看法,即因為生活的艱辛,所以更要對生活抱有熱情,永不言棄。“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永不止息的奮鬥。”也許這正是路遙透過少平對人生的定義性做的最有力的回答。三是崇高的精神,少平的崇高並不在於他本人的不平常,而在於他在平常的人生裡有著不平常的想法和做法,比如他奮不顧身的從洪水裡救出經常羞辱他的侯玉英,不計前嫌的幫曾傷害過她感情的郝紅梅處理“手帕事件”,不惜失掉工作用自己全部的儲蓄救援受辱的弱女,捨身救出身處險境的工友……他的坦蕩,他的寬厚,他的無私無不給予人莫大的感動。所以說在品格上,少平的是極其成功的,我甚至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在《平凡的世界》整部書中玩的最大,贏得也最多的人就是孫少平。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妨來一次命運的“”,給自己一點壓力,也給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一點動力,也許我們不一定會在結果上賭的贏,就像少平那樣,因為命運本就不會總是如人所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那麼我們也就是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