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讀《養花》有感12篇

讀《養花》有感

讀《養花》有感12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養花》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養花》有感1

  老舍先生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寫過一篇名為《養花》的文章,在開學的前幾天,我們就學了這篇文章,透過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養花過程中那無限的樂趣。

  在養花過程中,老舍先生摸著門道,把花養活了,他體驗到了獲得知識的樂趣。

  老舍先生還有腿病,不但不利於行,也不利於久坐,所以他在工作時總是寫一會兒,就出去照料照料花草,這樣勞逸結合,有益身心。要是遇上天氣突變,他們一家就要搶救花草,十分緊張。從中,老舍先生悟到了“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的真理,這是一種樂趣。

  當老舍先生養的花開放的時候,他可以約朋友們一起來欣賞,要是花分根了,就可以贈給朋友們一些。從中,還可以感受到分享的樂趣。

  當然,養花也有憂傷的時候。有一次,因下暴雨,鄰家的牆倒了,一下子砸死菊秧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呀!他們全家一連幾天都沒有笑容。

  我覺得養花就像學習,摸著門道就像運用好的學習方法;每天用心的照料花草就像每天努力學習,這都可以提高我們的成績,而父母為我們的好成績高興也就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勞動果實,不是嗎?

  其實,樂趣是無處不在的,不管是養花還是學習,都有獨一無二的樂趣!

讀《養花》有感2

  今天,我讀了一篇名著老舍的文章,名叫《養花》。這篇文章是作者透過親身的養花實踐,所體會到的養花的樂趣。讀了以後,我有所體會。

  文章提到了“多得些知識絕不是壞事”。以前,我總認為把書上的知識弄懂了就行。但是有一件事,使我改變了這種想法。一天,我在街上買了幾條小金魚,回來飼養在一個玻璃缸裡。開始它們成天無憂無慮地在缸裡搖著尾巴游來游去好不得意。可換幾次水後,卻發現有點補對勁。我有點急了,但是又不知道為什麼,只好問朋友才知道是換水換的太勤的原因。這時,我真恨我自己,老舍先生就能把幾百盆花養的好好的,而哦自己卻連條魚也養不活。從此,我更懂得了生活常識的重要。

  “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文章的這句話,我也有體會。每期末考試前,學習非常緊張。放學回家後,我二話不說,就拿出本書來做起功課來。這種緊張的學習,使我頭昏腦脹。不知道怎麼好,只好到陽臺走走,給話除草,給鸚鵡餵食;看看樓下的芳草。我也會覺得舒服多了,做功課也似乎特別有靈感,很快就完成了。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確收穫很大,不僅知道了生活常識的重要性,還知道了許多學習的好方法。

讀《養花》有感3

  讀《養花》有感讀了《養花》這篇課文,我知道了老舍先生在養花的過程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又能活動筋骨,又能增長見識,樂趣無窮。我想:我們從小就得勞動,增長點見識,否則以後什麼事都不會做。讀到“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裡;有的喜幹,就別澆太多的誰”,我想很有道理,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裡暴曬著;有的喜幹,別澆太多水了。不僅養花,我們做事也是一樣,要按事情的規律來辦事,就像做數學題,分數應用題就用分數應用題的思路來解,歸一應用題就用歸一思路來解,不然就像寓言《揠苗助長》裡的農夫裡一樣,因為心急就把禾苗拔了一大截,這樣就違反了植物生長規律,反而枯死了。“看著友人把自己的勞動果實拿走,心裡自然舒服了……”當我讀到這兒的時候,我想了一下,然後笑嘻嘻自言自語:老舍先生真是大方呀!我想我們應該也得想老舍先生這樣,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夥伴分享,有什麼好看的也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夥伴分享,難道這不也和老舍先生一樣。俗話說得好呀:再高的金山也被吃光。不勞動,什麼事也做不成;只要勞動,就能創造財富

讀《養花》有感4

  "要是天氣突變,就得全動員,搶救花草,腰痠腿疼,熱汗直流也不在乎."勞動中要是沒有苦,又怎麼會有甜呢

  世間沒有不勞動就獲得的快樂,也沒有可以不吃苦的勞動.老舍爺爺的經歷不正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嗎

  勞動先苦後甜,我寫作文不也要

  盡腦汁,冥思苦想嗎

  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滿意的作文,心裡是多麼甜呀!

  "多得些知識並不是壞事."說得多好啊!不過,要獲取知識,如果不付出勞動,不嚐盡酸苦,怎麼能行

  又怎會取得快樂和甘甜

  吃不得苦的人,永遠無法邀遊知識的海洋.我以往學習,吃不得苦,想學好功課,卻又改不掉貪玩貪睡的毛病.經過老師和父母的教育,我終於明白了"學習應當吃苦耐勞"的道理.現在,我放棄了過多的玩耍,抓緊時間努力學習,掌握了更多,更紮實的知識,終於嚐到了學習的甜頭.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多麼富有哲理的話呀!老舍爺爺不但說明了勞動的重要性,還揭示了為人做事的真理.這句話將永遠是我的座右銘: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的生活.試問,不勞動又哪來什麼作為呢,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製作飛機模型的情景:酷暑,太陽火辣辣的,熱氣的人,蚊子"大軍"更是令人煩惱不堪,但我還是專心致志地拼裝,拼裝相當困難,勁兒使大了,零件往兩邊滑;勁兒用小了,又粘不牢.塗膠均勻也很難做到.第一次失敗了,我毫不洩氣,再來第二次.我把膠水均勻地抹上去,使勁地握在手心裡,毫不放鬆.一秒鐘,兩秒鐘……一分鐘,兩分鐘……我的手心裡積滿了汗水.手又酸又痛,我堅持不懈地擠壓著,連零件的銳角劃破了手也不在乎.終於,一架精緻的小飛機模型在我的手中誕生了.我愉快地想:雖吃了些苦,值得!

  讀了《養花》這篇課文,我深深認識到了勞動的真正含義:在嚐盡了苦,辣,酸,鹹之後,才會有不盡的甘甜.

  我一定永遠熱愛勞動!

讀《養花》有感5

  《養花》這篇文章,作者寫了養花的許多實踐和樂趣。我讀了這篇文章,不僅瞭解了一些養花的知識,而且懂得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沒想到養花也有大學問的,要根據各種花的特性來管理,正如作者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那樣:有的喜幹,就別多澆水;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下暴曬,以免“暴屍荒野”……摸著了這些門道,花草就會朝氣蓬勃,傲然挺立,新鮮茂盛,能為生活平添生氣和美感。

  我也喜歡養些花花草草,可我卻不注意摸索這些“門道”,不管是“喜陰”的,還是“喜幹”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隻是一味地澆水。結果,有的還好,開出了絢麗多彩,五顏六色的花朵,有的卻光長葉子不開花。看來,我也得學習一些養花的知識。

  作者從養花中得到了知識和樂趣,並從中悟出了一個哲理——“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是的,勞動創造了一切,勞動能給人帶來幸福、歡樂。這一點我也親自體會過。有一次,爸爸教我做飯。淗米、放水、點火、壓閥、計時,這一連串的“程式”搞得我手忙腳亂,忙得不可開交。但我終於親手做成了“香飄十里”的米飯,得到了家人的誇獎,我自己也覺得這頓飯N極香,因為這是我的勞動果實。

  文章裡寫到了兩個細節:“送牛奶的同志進門說‘好看’”;“友人高興地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這都是作者引以為驕傲的事。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那天,爸爸買回一棵蟹爪蘭,在我的精心培養下終於開花了,聽到鄰居們的讚揚聲,我心裡像吃過蜜一樣,十分高興。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甜有苦,有花有果,有色有香,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我看完這篇文章後,大受啟發後所想到的心得。

讀《養花》有感6

  《養花》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老舍非常喜歡花,院子裡全是花,就連小貓活動也要到房頂上去。

  老舍養的是一些奇花異草,但是都養不活。慢慢的作者從實踐中摸索出一些竅門兒:“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裡;有的喜幹,就別多澆水。”摸著這些敲門兒,花草養活了,還為室內增添了光彩。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勞動,有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我讀了這篇文章,不僅瞭解了有那養花的知識,而且還懂得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我也喜歡養花,但我卻不注意找竅門。不敢喜陰還是喜幹,只是一味的澆水。當然,有些花草長得還不錯,開出了絢麗的花朵,有的卻只長葉子不開花。自從學了這篇文章我也開始學習這些竅門了。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是的,勞動創在了一切,勞動帶給人快樂,這一點,我也有過體會。有一次,媽媽叫我做麵條,我就按媽媽說的步驟做。先磕幾個雞蛋,攪一攪,再放一點鹽,就開始炒雞蛋。雞蛋炒好了,剷出來,在往鍋裡倒點水,等水開了,就把麵條放進去。麵條做好了,再把雞蛋放進去熱一下就大功告成了。我把麵條端到媽媽,面前讓媽媽嘗一下。媽媽說:“看起來還不錯,我嚐嚐把!哎呀,怎麼雞蛋那麼鹹呀?”我想:可能是鹽放多了。但媽媽至少沒吵我。

  經過這次做飯,我總結一條道理:原來多麼細小的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

讀《養花》有感7

  很多人喜歡花,但真正會養花的人並不多。我也喜歡花,每年年底都會光顧花卉市場,每每看到喜歡的花都會買下,帶回家中,頓覺蓬蓽生輝。但是兩三個月後,它們就會花敗葉落。原因何在?我們只關注豔麗的花朵,從來沒有精心侍弄過它們,要麼長時間不澆水更別說是施肥,要麼澆水過於頻繁,不懂得每種花的習性,最後總是不疾而終。

  老舍先生養花充滿了濃濃的愛意,養花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忙碌著收穫著;我沒有用心投入,卻只想著收穫,養花失敗的原因大概就在這裡吧。

讀《養花》有感8

  《養花》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老舍說:“我摸著一些門道: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裡;有的喜幹,就別多澆水……不是亂吹,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這句話,我是深有體會的。有一次,我種了一盆仙人掌,因為不懂得它的性情,只一味地給它澆水,沒過幾天,仙人掌就死了,我很難過。後來。爸爸告訴我,仙人掌是耐旱植物,不宜多澆水。於是,我又種了一盆,並按照爸爸的指導去做,後來,仙人掌長的可好了。

  “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句我感受最深了。以前,我在家是小公主,什麼事都不會做。有一次,爸媽出遠門了,我餓極了,又找不到現成的東西吃,只好試著煮飯,可能是水放得太少,根本吃不了。只好等媽媽回來……從那以後,我下定決心要學著做家務,現在我已經能煮香噴噴的飯菜了。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誇好香,這使我們全家感到驕傲。”這句話使我想起了三年級的時候,那時,我養了一群兔子,天天給他們喂草,幾個月後,母兔子生了小兔子,我把它們送給同學們,同學們都豎起大拇指誇我,我心裡樂開了花。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實,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還記得四年級的時候,我在學習拉丁舞,一開始,又要下腰,又要劈腿,這使得我天天晚上痛得睡不了覺,當時我都想放棄了。可我想起了莎士比亞的話“黑夜無論怎樣漫長,白晝總會到來。”我相信他的話,一直沒有放棄,經過刻苦的訓練,我終於能順利完成下腰,劈腿等高難度的動作。跳舞不和養花一樣嗎?有喜有憂,有笑也有淚,只要你努力總會得到好結果。

  《養花》讓我明白了,只要付出,就會有好的收穫,我真切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同時,它也讓我更熱愛生活。

讀《養花》有感9

  今天,我讀了一篇著名作者老舍寫的文章,名叫《養花》。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透過親身的養花實踐,所體會到的養花的樂趣。讀了以後,我有所體會。文章中提到了“多得些知識絕不是壞事。”

  以前,我總認為把書本上的知識弄懂了就行。但是有一件事,使我改變了這種想法。一天,我在街上買了幾條小金魚,回來飼養在個玻璃缸裡。開始它們成天無憂無慮地在缸裡搖著尾巴游來游去好不得意。可隔幾天換水後,卻發現情況有點不對勁。我有點急了,但又不知為什麼,只好問朋友,才知道是換水換得多的原因。這時,我真恨自己,老舍先生就能把幾百盆花養得好好的,而自己卻連條金魚也養不活。

  從此,我更知道生活常識的重要。“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文章的'這句話,我也是有體會的。每當期末考試前,學習非常緊張。放學回家後,我二話沒說,就拿出書本來做起功課來。這種緊張的學習,使我頭昏腦脹。不知怎麼好,只好到陽臺走走,給花除草,給鸚鵡餵食;看看樓下的芳草。也會覺得舒服多了,做功課也似乎特別有靈感,很快就完成了。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確收穫很大,不僅知道了生活常識的重要性,還知道了許多學習的好方法。 [推薦給朋友] [顯示列印]

讀《養花》有感10

  今天,我讀了現代文學家老舍的文章《養花》,因為我對老舍先生的作品慕名已久。《養花》這篇文章敘述了老舍透過自己的養花實踐,體會到了養花的樂趣,悟出了人生真諦。讀了以後,我的收穫很大“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記的有一次,我買了一料花的種子,我便把它種下,天天澆水,盼著它快點大,因為我倒要看看這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可它偏偏跟我過不去,幾個月過去了,連花的影子也沒有,我氣得真想把它撥子了,可又捨不得。,一年的後忽然打了苞,真慶幸沒把它扔掉。透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養花也想有耐心,從這裡也想到老舍也一定是一位有耐心的人,這朵花的顏色是金黃金黃的,幾十個花瓣,雖只有銅錢大小,但它嬌小美麗極了。

  讀了養花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要付出勞動,想不勞動便得到勞動果實,那隻能是空想,只會一事無成。

讀《養花》有感11

  初讀文章,難免對一些句子不理解。如“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真難道不是真理嗎?”老舍寫這句話,僅僅是說“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嗎?我又將文章讀裡幾遍,細細琢磨了好久,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不勞動,連棵花這麼點兒小事都幹不成,何況做*事情呢?想到這兒,我的臉不由得熱了,這句話好像指著我說的。我的理想是當一名actress,但是我空有大志,卻不願意去演。現在想起來,真覺得慚愧萬分,又不動手,不為自己理想努力奮鬥,這能當actress嗎?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只空想,手和腦都不勞動,就可能真的當上一名“actress”了!我覺得老舍文章中的“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句話確實是真理。我下定決心,一定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理想。

  像“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這一段,我開始也不明白。老舍寫《養花》這篇文章為什麼還寫傷心事呢?經過反覆思索,我才弄明白:養花都有傷心的時候,那麼生活中該有多少傷心事呀?由此,我想到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不能因為有一兩次打擊,就對生活失去信心。這一點,我是有親身感受的。一至四年級時,我是班裡的中隊幹部,一直被評為“三好學生”......可稱得上是事事順心,處處如意。那時,天真的我天無憂無慮,十分高興。可是到了五年級,有一次沒評上“三好學生”,緊接著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當時我失望、悲觀。讀了這篇文章,我全身不禁產生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心情格外舒暢。

  讀了這篇文章,我似乎長大了,懂得了許多許多......的確,這篇文章對我的教育太大了。

讀《養花》有感12

  “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讀了老舍爺爺的《養花》之後,我深有感觸,也更加肯定那句俗語,因為它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只有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讀養花有感例子。

  我們大概誰都知道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他在發明電燈泡時選用了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結果沒有一種材料適合做燈絲。當有人問他:“你真的失敗了嗎?”愛迪生卻說:“不,我已經知道有一千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愛迪生一生,發明無數。他的發明幾乎改變了整個世界,而他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堅持不懈地努力。

  然而,當今社會有多少想不勞而獲的人。當我們遇到一道難題時,會想:這道題太難了,問別人吧。當我們想學會一項簡單的本領時,會想:太難了,等我長大再學吧。當我們接受一項任務時,會想;太麻煩了,還是交給別人做吧。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根本數都數不過來。不勞動,得到的只是一時的輕鬆,而失去的卻是一次又一次收穫成功的機會。

  這時,不禁想到我自己。在我三年級剛接觸作文時,我的作文水平一直處於班級的中下等。為了提高作文水平,爸爸給我買了好幾本作文選,每天讀一篇,每當我看作文書的時候,就想:唉!這實在是太不好看了明天再看吧!就這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一點也沒有看,作文水平還是那樣一點也沒有什麼長進,所以我的作文一直沒有成功,讀後感《讀養花有感例子》。

  現在我想告訴所有的人:別再想著不勞而獲,去努力奮鬥吧,那時你會發現收穫的喜悅是世界上最大的樂趣。

  我家也養了許多盆花,所以老舍先生的散文《養花》,深深地吸引了我。原以為媽媽精心照料家裡的花僅僅是為了裝飾、美化我們的家庭而已,可當我細讀了《養花》一文後,不僅使我體味到了養花的樂趣,還明白了一個真理。

  “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仔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我從中悟出了這樣的真諦:要做好一件事並取得成就,關鍵在於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只有這樣才會享受到取得成果的歡樂。

  老舍先生這樣寫道:“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可是我呢!每當看到別人所幹的事有了成就,自己也想幹。可總是一過新鮮勁兒就不想 做了,學習彈琴就是一個例子。去年,我看到別的同學跟老師學彈琴,很有趣。所以,我讓爸爸也給我買了一架電子琴。可沒學兩天,就煩了,覺得練琴太苦,便把電子琴冷落到了一邊,再也不理它了。這件事,不是從反面印證了老舍先生說的那個真理嗎!不付出辛苦的勞動,什麼事也幹不好,到頭來就會同“白頭翁”一樣, 到老總是兩手空空,一事無成。

  每當讀到“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誇‘好香’,這使我們全家都感到驕傲”時,我也好像聞到了花香,也似乎看到了作者一家自豪的神情。是啊,只有透過勞動才能真正體會、享受到取得勞動成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