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射鵰英雄傳讀後感四篇

射鵰英雄傳讀後感

射鵰英雄傳讀後感四篇

  1射鵰英雄傳讀後感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的第三部作品,金庸至此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比較之前的《書劍》與《碧血》,宛如秋水時至之江湖與浩瀚磅礴之大海。書中刻畫了郭靖‘剛毅木訥’‘可親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的‘剛儒’形象,金庸後期的《笑傲》《天龍》《鹿鼎》雖明顯高於《射鵰》,但《射鵰》之精神魅力更能激勵出世,故其放射的光芒亦更璀璨。主人公郭靖從一個樸質忠厚的少年,透過艱辛的奮鬥,堅韌不屈,不斷成長,終成為俠之大者。從射鵰到復仇,從少年將軍到功成名就,再到積極奔赴國難,完成了人生使命與價值之昇華,使後來者望塵莫及。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書中刻畫的人物各具特色,個個呼之欲出:郭靖的淳樸仁厚,黃蓉的玲瓏百變,黃藥師的率性孤傲,歐陽鋒的心狠手辣,一燈大師的慈悲為懷,洪七公的正義寬厚,周伯通的天真爛漫……就連段天德、張阿生、拖累這樣的出場不多的人物也刻畫得惟妙惟肖。

  主人公的愛情,正如三毛所說:“至拙配至巧,竟也天成!”

  黃蓉說:“生你揹著我,死你揹著我”不是在說誓同生死的承諾,她是想說郭靖就是她的全部,包括他的理想,他把他的理想視為自己的理想。抗金救國,是與她毫不相干的,可是黃蓉知道那是郭靖的責任,從此小燕再也不是無憂無慮的在柳簷下低飛了,她開始嘗試向雲霄中衝入,因為她背上了雄鷹的保負和理想。所以她周旋於江湖之中,而軍國大事他都由他最主,武林大事都是有他決策。她聽他的話,甚至以大局為重,險些喪了郭襄的性命,那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最為悲哀,最為心痛的決定。被罵作妖女她無所顧忌,可不能有人說他有半點瑕疵。他注重他的名,他的節,讓他去蒙古成親不是讓他留下的軟語而是發自肺腑的忠告,當他說留下時她還是第一想到了華箏,當他說[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讓我殺你,我都不會殺你]時她沒有欣喜。可郭靖就是黃蓉的全部,她千辛尋他,追隨他。她甘願在郭靖帷幄對面的蒙古包中,遠遠望著他,她此生便知足。我想她是金庸筆下最受眷戀的女子,她貌勝施嬙,韻若仙子,她事無不精,事無不通,她不如郭襄在於她沒有理想,沒有抱負。因為愛已是她的全部。

  或許金庸先生也覺得他們的故事太多,總寫不完整,誓要給他們一個有始有終。他們的故事從射鵰到神鵰再到倚天,他們在不段的成長,也不斷地向他們的誓言靠近——生你揹著我,死你揹著我。

  2射鵰英雄傳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射鵰英雄傳》,覺得非常好看。

  《射鵰英雄傳》裡面塑造了許多人物形象,有狡猾奸詐的歐陽峰,有認賊作父的楊康,有行俠仗義的江南七怪,有貪吃美食的洪七公,有慈悲為懷的一燈大師,有兇殘成性的梅超風和陳玄風……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是那麼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郭靖和黃蓉。

  郭靖反應遲鈍,傻里傻氣。他雖然頭腦不聰明,但是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恆心有毅力。他的師傅江南七怪教他練武功時,他好多招數都是起初的時候怎麼學也學不會,為此沒少挨師傅的責罵和痛打。師傅罵過之後,他繼續練習,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直到學會為止。他的堅韌不拔是他能成為一代大俠的重要原因。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師傅,對師傅的話言聽計從,有一次他在密室療傷時,忽然聽見歐陽峰要殺他的師傅,他拼了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衝出去救自己的師傅。他說話算數,一諾千金。他答應歐陽峰只要放了黃蓉就饒他三次不死。後來他捉到歐陽峰三次,就真的放了歐陽峰三次,儘管歐陽峰是他的死對頭。他可真是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大俠。

  黃蓉聰明伶俐,鬼點子特別多,她三捉狡詐無比的歐陽峰就是她聰明伶俐的最好體現。第一次,她讓郭靖在中軍帳前挖了個坑,上面鋪了毛氈,還放了把椅子。她料定自負的歐陽峰一定會坐下去,果然歐陽峰就連人帶椅子一起掉進坑裡。第二次,她還是用同樣的方法對付歐陽峰。郭靖不解:老毒物怎麼可能再次上同樣的當 黃蓉說:”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虛實實,人不可測。”果然,歐陽峰又掉入坑中。第三次,她把歐陽峰騙上冰山,他倆找個藉口先溜了下去。下山的同時,她把羊腿做的梯子偷偷地撤下來,害得老毒物沒法子下山,被凍成了一尊冰雕。看到這裡,我哈哈大笑,對黃蓉簡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她是那麼的足智多謀,簡直就是女中諸葛,要是我有這樣一個同學該有多好!

  看這套書的時候,我如痴如醉,一起床就是看書,上廁所也在看,坐汽車時不顧媽媽的責罵偷偷地看。我真想穿越到書中所描繪的世界,做一個既有郭靖那樣絕世武功又有黃蓉那麼絕頂聰明的女大俠!

  3射鵰英雄傳讀後感

  曾經鍾情的是鐵木真草原英雄的豪情,五絕卓絕的武功和郭黃二人極其互補的性格以及這些性格衍生出的奇妙的感情,固然現在依然覺得這些東西是射鵰出彩的地方,但是如果只有這些,射鵰只是把奇幻的武和美麗的際遇引入歷史而已了。

  蒙古人尚武,鐵木真戎馬一生,開創了一個時代,將武字發揮到了極致;五絕華山論劍,爭奪天下第一,各趁雄才,獨步武林,被世人稱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何等卓絕的武;憨厚木訥的靖哥哥遇上機靈俏皮的蓉兒,沒有一字一句說他們相愛,但是卻沒有一言一行不在表現這是何等卓絕的愛。

  但是僅此而已,這是我以前所愛的射鵰。何謂“武俠”,主體為俠,武只是讓俠更具觀賞性而已,何又謂“俠”,主體為人,但是一個“俠”字給予人的修飾卻遠遠超越了觀賞性的範疇。

  射鵰中的“俠”的精神我覺得可以總結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義之所在”的“俠”;第二層次是“為國為民”的“俠”。

  金庸在射鵰之中從不亂用俠字這個稱呼,縱然武功高如五絕,卻並沒有出現黃大俠、歐陽大俠這些稱呼,反之一個相對而言武功低微的人物卻被冠以大俠的稱呼—柯鎮惡。只為一個承諾,帶領江南七怪遠走大漠,一去十年尋找郭家後人;為人向來不卑不亢,一諾千金,不枉連洪七公都要稱呼一句柯大俠,洪七公何等武林地位,用不著在語言上巴結任何人,無論黃老邪還是老毒物,一向直呼其號,但是這裡一句柯大俠卻足以顯示出柯鎮惡在他眼中確實配得上一個俠字。這就是“義之所在”的俠,大俠並不都需要玉樹臨風、高大威猛,亦不需要卓絕的武功,完美的大俠的形象只是一群凡夫俗子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郭靖正直有原則的性格,一方面是母親的教育,一方面是蒙古人性情的薰陶,還有一方面則是童年能拜柯鎮惡為師,對於幼年喪父的他來說,同時扮演嚴師和慈父角色的柯鎮惡的出現實屬一大幸事。

  五絕之中,論武功則王重陽略勝一籌,論綜合見識黃藥師無人能及,洪七公除了丐幫幫主這個名頭,似乎並不是那麼搶眼,甚至不如歐陽鋒的毒辣更能給人比較深的印象。然而最後在華山論劍,裘千仞對著眾人說如果誰平生從來沒有殺過一個好人,從來沒有做過一件虧心事,他就引頸就死,絕不皺眉,這句話說完,黃藥師沉默了,段智興沉默了,郭靖黃蓉都沉默了,似乎眾人皆為罪人,故再無資格互相指責對方的過錯。此時洪七公一句“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心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大惡,負義薄倖之輩,我們丐幫查得清清楚楚、證據確實,一個查過,二人再查,決無冤枉,老叫化這才殺他。老叫化貪飲貪食,小事糊塗,可是生平從來沒錯殺過一個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說的裘千仞羞愧難當,再無力反駁。看到這裡只覺血氣上湧,不禁叫好。一直覺得武功是殺人的伎倆,這是任何美好的說辭也無法遮蓋的事實,但是在洪七公這樣為國為民的俠氣面前,一字一句的力度,讓眾人感覺只要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國家和人民,就再也不會有困惑。這樣的豪氣,這樣的俠氣,五絕之中無人能及。五絕都有卓絕的個人魅力,但我獨愛洪七公。郭靖幼年從師義之所在的俠,青年則逐漸增添了為國為民的俠,所以註定了他一定會是一個人物。

  射鵰是金庸第一部寫出自己特色的武俠,將歷史、各種奇幻的武功和俠義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讓人感覺很飽滿,真的回味無窮。金庸自己則是第三層次的“俠”,因為他讓“俠”更成為了一種信仰,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的東西。

  4射鵰英雄傳讀後感

  金庸,原名查良鏞,他是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香港《明報》的創始人,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獲得者,還是華人作家首富,更毫無疑問是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他與古龍、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的三大宗師。

  金庸用十四個字概括了自己的所有著作,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我所知道的作品最多被轉拍成電視劇電影的作家,而且開創了一個新的武俠時代,他得小說引領了中國武學作品的風潮,為無數人追捧,其中包括許許多多的同行作家,他們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受到金庸的影響。相信金庸的每一部作品說出來中國的人甚至很多華人都不會陌生,尤其是其中的幾部,知名度大到一種境界,讓人神往,高山仰止。

  而這個忙裡偷閒的暑假裡,我再一次捧起這一部著作——《射鵰英雄傳》,也再次拜讀。《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巔峰時期的巔峰之作——三部曲的中間一部。

  《射鵰》的出名是實至名歸的,它成功的'塑造了一個什麼都不懂、資質平平的傻小子,憑藉著自己的毅力與決心,一股蠻勁,敦厚善良的內心還有堅持不懈的奮鬥努力,歷經一路坎坷磨難,終於成為武功絕頂,英明震中外的一代大俠。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算是一部勵志的小說,而且是精彩絕倫的小說,輕易引人入勝,營造了一個並立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武俠世界,身處當時代武功頂峰的幾大高手齊聚華山,已大毅力競技,傳出”華山論劍“這一個光聽起來就激情澎湃的詞語。種種種種,都這樣的吸引人的眼球與精神。無愧於武俠小說的領軍之作。

  《射鵰》的小說更有內涵,但真正說最為廣大群眾知道的,無疑是其同樣出色的幾次翻拍電視劇。我看過的有83年版的香港無線的黃日華版本,94年版的張智霖和朱茵的版本,還有03年版的李亞鵬周迅版的。從小時候到現在,一直以來,這個小說裡的虛幻的世界就深深的印記在我心裡。

  不得不說,我確實很喜歡這一部小說,我喜歡它裡面的人物。除了郭靖之外,當然還有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載的女人黃蓉,真可謂最具女人味的女人,風情萬種,顧盼生姿,用俗套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還真不為過了,可說是無數男士心裡女生的形象代表。當然,在《神鵰俠侶》裡面的形象是更加的符合這樣的形容。而在《射鵰》的黃蓉,就更偏向於古靈精怪、詭計多端、調皮玩厭的黃花姑娘,可能因為還是年輕。除了黃蓉,還有很多,就如上面說的無絕,還有飛天蝙蝠的柯鎮惡等,都是很有個人特色的形象。

  而除開人物的鐘愛,還有武功的精彩讓我心生嚮往。鼎鼎大名的九陰白骨爪,天下間至陰至毒的爪功,出自於前朝武功寶典《九陰真經》,為東海桃花島島主黃藥師之棄徒梅超風所學,並曾引起一股《九陰真經》爭奪的江湖風波。更鼎鼎大名的還有降龍十八掌!天下至剛至陽的掌法,為一等一的武功,是天下第一大幫——丐幫的傳承武功,與打狗棒法並立,為每代丐幫幫主所必學武功。丐幫第二十九代幫主洪七公因吃了黃蓉的菜餚上了癮而傳給郭靖,郭靖堅持不懈,日夜苦練終有所成,此功一施展起來威力無窮,確實為郭靖的殺手絕學。此外當然還有打狗棒法,一招天下無狗,震懾四方。吸毒歐陽鋒的蛤蟆功,南帝一燈大師的一陽指,東邪黃藥師的落英神劍掌,全真教的北斗七星陣法,都是這天下一等一的武功。而這科目繁多、林林總總的武功,金庸靠自己一人之力,詮釋得完美無瑕,讓人不得不佩服啊……這樣的一個武俠世界是讀者嚮往的,當你一讀開書,就如身臨其境,不能自已。

  《射鵰英雄傳》還有一大特色就是與歷史緊緊相扣,重現最是愛國情懷、俠義江湖的時代、北宋末期南宋起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的情節讓人心胸開暢;有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有咄咄逼人的金國勢力,混亂的局勢,英雄輩出,是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背景,讓人驚歎不已。

  《射鵰英雄傳》就是這樣一部精彩的著作,是金庸的代表之作之一,確實值得一讀。